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_冷俊

合集下载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石油是人们使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田的产量逐渐减少。

因此,要保持油田的稳定生产和提高油田的产量,研究和实践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意义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指利用吸附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物质在油藏中生物或地球化学反应的行为来改变岩石和流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油田开采率,减缓油藏老化速度,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意义在于:1.提高原油采收率。

传统的采油方法只能采出油藏中的一小部分,这也是油田采收率较低的一个原因。

但是采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可以促进油藏中残存油从孔隙中流动到井筒中,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2.减少环境污染。

一些黏稠或粘附于石油管道内壁的油污可以被化学驱油技术解决,避免了环境污染的问题3.提高油田的长期生产效益。

一些政府和企业为了获得快速经济效益采取了不负责任的开采方法,忽视了油田的长期生产效益。

而采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可以延长油藏使用寿命,实现可持续生产。

二、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国内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案例和新的技术涌现。

1. 吸附剂吸附剂是一种在油藏中有吸附作用的物质。

研究表明,添加吸附剂可以增加盐池油田的采收率。

可添加的吸附剂种类包括胶体矿物、活性氧化铁、纳米气凝胶、碎屑微粒、活性炭等。

2、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油与水的表面张力,使油和水混合起来流体分离的特性。

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油和水的浸润性来使原本在岩石中的油得以被压缩成一个聚集体,从而增加流动性。

适合添加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包括吖丙基酚、硫酸盐基类表面活性剂等。

3、聚合物聚合物可以增加原油粘度,改变油水间的黏附力。

聚合物可以通过提高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来改善油水混合的机会从而提高采收率。

油田化学主要应用技术

油田化学主要应用技术

油田化学主要应用技术发布日期:2010-3-23浏览次数:303本资料需要注册并登录后才能下载!·用户名密码验证码找回密码·您还未注册?请注册您的账户余额为元,余额已不足,请充值。

您的账户余额为元。

此购买将从您的账户中扣除费用0.0元。

本站资料统一解压密码:内容介绍>>油田化学是研究油田钻(完)井、采油、注水、提高采收率、原油集输等过程中化学问题的科学。

油田化学是由钻井化学、采油化学和集输化学三部分组成。

这些部分构成了油田化学的研究对象。

钻井、采油和原油集输虽然是不同的过程,但他们是互相衔接的,因此油田化学三个组成部分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但他们是互相关联的。

钻井化学主要研究钻井液和水泥浆的性能及其控制与调整。

采油化学主要研究油层化学改造(化学驱)和油水井化学改造。

集输化学主要研究埋地管道的腐蚀与防护、乳化原油的破乳与起泡沫原有的消泡、原油的降凝输送与减阻输送、天然气处理与油田污水处理等问题。

油田化学与其他科学紧密联系:油田化学中的一个任务是改造油层。

因此,油田地质学是油田化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

油田化学是化学与钻井工程、油气田开采工程(包括采油工程和有藏工程)、集输工程等工程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油田化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些工程学提出的,因此,油田化学与这些工程学紧密联系。

由于化学也是认识油层和改造油层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门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等)自然成为油田化学的基础。

油田化学是通过油田化学剂改造油层。

油田化学剂通常是溶解在各种溶剂(流体)中使用的。

油田化学剂的溶解,其后在界面上的吸附及在各相中的分配均对使用体系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影响必须用流体力学和渗流力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油田化学与流体力学和渗流力学紧密联系。

油田化学研究的内容:油田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研究钻井、采油和原油集输等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化学本质。

油藏开发中化学驱油剂的设计与应用

油藏开发中化学驱油剂的设计与应用

油藏开发中化学驱油剂的设计与应用石油是世界各国能源的重要来源,油藏开发传统上主要采取物理方法,如自然压力和增强采油技术,但这些方法效果在不断减弱,如今已大量运用化学驱油技术来提高油井产量。

化学驱油剂是一种能够改变油藏岩石、水和油之间相互作用、提高储层渗透性和油若干可动性的物质,在人工注入钻井中作为一种注入液进行使用。

化学驱油剂一般包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油田杀菌剂等,在化学驱油中,表面活性剂是其核心组件。

表面活性剂分为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广泛应用于化油池和油藏开发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驱油剂的设计和应用也在不断改变和提高。

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是通过生物技术制造天然界的表面活性剂,比如通过微生物发酵到达有机化合物、油类和生物柴油生产环境清洁剂和工业洗剂的领域。

现代化学驱油剂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采油效率,而且能够防止环境污染,物理方法则不能达到此效果。

比如传统的采油方法可能残留很多油,在加热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而化学驱油则能够提高油井产量并减少油井残留的油的数量。

当然,化学驱油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驱油剂的造价问题,制造成本过高会限制其广泛应用,使其只能局限于一些高油价的地区。

二是由于驱油剂和油以及岩石的反应机制复杂,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条件下,驱油剂难以发挥特定的效果。

三是在化学驱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在使用化学驱油剂的同时,必须加强研究和控制其成本,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化学驱油技术是地下油藏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化学驱油技术的设计和应用,以满足全球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油田采油中的水驱与化学驱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价

油田采油中的水驱与化学驱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价

油田采油中的水驱与化学驱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价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侯市作业区3陕西省榆林市1宁夏银川2陕西省延安市37190001 75000127100003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油田采油中的水驱和化学驱技术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水驱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通过注入水来推动原油流动并提高采收率。

然而,水驱存在一些限制,如水与油的不相溶性以及水的相对低粘度。

为克服这些问题,化学驱技术应运而生。

化学驱技术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等,它们通过改变油水界面张力和流体黏度来提高采收率。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水驱和化学驱技术的应用情况,并评价了其效果。

结果表明,化学驱技术相比水驱技术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但其应用受到成本和环境因素的限制。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化学驱技术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油田采油、水驱、化学驱、效果评价、增产技术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油田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在采油过程中,水驱和化学驱技术作为常用的增产手段备受关注。

水驱通过注入水来推动原油流动,而化学驱技术则利用化学物质改变流体特性以提高采收率。

本文旨在探讨水驱和化学驱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通过综合分析其应用情况和效果,我们将揭示化学驱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水驱技术在增产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其限制和发展潜力。

这将为未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一水驱技术在油田采油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水驱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在油田采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应用主要通过注入水来推动原油流动,以提高采收率。

水驱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各种油藏类型和开发阶段,如常规油藏、非常规油藏以及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等。

(一)水驱技术在常规油藏中应用广泛。

常规油藏通常由孔隙和裂缝组成,原油主要以自然驱动力为驱动力。

水驱通过注入水来改变油藏的物理特性,包括增加油藏压力和改变相对渗透率。

通过这种方式,水能够将原油推向井口,提高采收率。

研究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事迹材料

研究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事迹材料

研究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事迹材料油田三次采油是指在常规二次采油的基础上,通过注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或其他能量源,进一步提高油井的产油率的一种采油技术。

以下是一个关于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的事迹材料。

事迹一:加强化学驱油技术应用油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经过多年的开采后,油井产能逐渐下降,井底储量的排采程度不高。

为此,油田公司决定采用化学驱油技术进行三次采油。

首先,他们针对油井的特点和油层的渗透性,选择了一种适合的驱油剂。

通过实地勘探和实验室测试,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化学驱油剂,该驱油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吸附性能,在注入油层后能够有效地减小油层粘度、降低黏土颗粒的粘结力和降解胺基酸类表面活性剂对油层的抑制作用。

然后,他们进行了小规模试验,通过对比试验,证实了化学驱油技术对提高油井产能具有显著效果。

在大规模应用化学驱油技术之前,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包括注入量、注入周期和注入方式等。

然后,他们在一些产能较低的油井上进行了试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发现驱油剂能够在油层中产生较好的驱替效果,提高油井的产能。

在整个过程中,油田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同时保持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化了对油藏性质和驱油机理的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油田的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事迹二:注水驱油技术应用油田位于中东地区,油井产能逐年下降。

由于油井所在的油层是非常厚的砂岩油层,能量消耗大,使用传统的油藏压力无法实现高效的驱油效果。

为此,油田公司决定采用注水驱油技术进行三次采油。

首先,他们通过对油井的动态性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一种适合的注水方式,并设计出了相应的注水设备。

然后,他们对地下水进行净化处理,以确保注入油层的水质符合要求。

在应用注水驱油技术之前,他们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注水方案,包括注入量、注入策略和注入井网的布置等。

然后,他们在油田的不同区块上进行了试验,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注水方案。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采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为此,新型的采油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其中,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型采油技术,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热点。

一、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改变油藏中原有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改善采收条件,提高采油率。

其实质即是在油藏中注入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使之与油藏中的油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油的相态、流动性、以及与岩石和水的作用等。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改变原油/水/岩石的相互关系,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波动床渗透率,促进水油分离,从而提高采收率和效益。

这种方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动力学过程,并涉及表面化学、多相物流、传热传质等学科的知识。

二、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历程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和欧洲石油工程领域的学者开始进行油田化学驱油的实验研究,探索增产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外一些企业纷纷开始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应用于采油实践中,从而使这种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如今,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都已经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作为主要的采油方式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三、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领域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技术体系,因此其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

目前已有多项实践表明,化学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应用于低渗、超低渗、致密油、页岩油等新开发领域,对提高采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渤海湾、巴海、长庆等国内外大型油气田,以及受地质构造复杂的焦煤矿区等领域,也都应用得比较广泛。

四、结语随着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将会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

虽然这种技术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成本过高等等,但是愈来愈多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被引入,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1-20T07:26:09.30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30期作者:来永松[导读] 石油资源不仅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能源,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增大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程度,石油资源一定会有被用完的一天。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然要想办法节约石油自然资源,提高开采石油的效率,这就需要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发挥作用了。

来永松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天津 300283摘要:石油资源不仅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能源,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增大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程度,石油资源一定会有被用完的一天。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然要想办法节约石油自然资源,提高开采石油的效率,这就需要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发挥作用了。

关键词: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1三次采油驱油技术概述及原理分析在油田实际开过程中,很难一次性将油田中的所有油气资源全部开采干净,一般在经过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开采后,余下的油气资源开采难度将会变得非常大。

而所谓的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从物理、化学或者是生物层面入手,引入更为方新型先进的技术,从而剩余的不可动残余油全部开采干净,最终大的提升油田石油资源开采效率的目的。

在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做好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较于常规的采油驱油技术,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基本原理如下:首先,在相应物理手段的帮助下,向油田油层中注入水,更好的保障油层压力,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将油层中残余的油气“逼”出来,还注入一些新型的驱油活性剂,主要目的是概念油层之中水与石油粘度或者相态,促使残余且处于分散状态的油气资源重新聚集在一起,然后再集中完成这些油气资源的开采,提升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

从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与二次采油驱油技术相比,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在应用时需要对石油资源在油田油层中具体分布有一个更加强全面详细了解,如此一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驱油采油的精准性,成功聚集更多油气资源,并减少整个油气资源的开采成本。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摘要:石油在多个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近年来我国石油资源需求量明显提升。

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沉积盆地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沉积物分布不均、储油层差异较大、有大量泥沙积累、上气下油、储油蜡质胶质含量高、粘度大,因此开发难度大。

随着全球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及中国常规原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导致原油生产的成本增加。

采用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很好地提升采油效率与质量,使油田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让能源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

关键词: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0引言基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我国在能源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对采油技术进行有效优化,提升石油开采量,应该按照特定方式合理筛选特定去油剂配方,应该积极开展新技术探索,以充分提升油田采油量。

应用二次采油模式时,主要将清水注入油层中,确保油层中能量充足,保证石油开采作业顺利进行。

对于三次采油气,一般结合现阶段化学手段进行采油作业,可以有效分离油层中水、气、油,进而充分提升采油量。

基于创新现有采油技术,对三次采油和二次采油进行结合,研究新技术,以保证能源开采效果。

1注气驱油采油技术现阶段,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注气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因其有较强的稳定性,相比水驱受储层矿化度影响较小。

该技术更新换代了许多次,涉及多种注气类型,主要是向油田油层中注入烃类气体、二氧化碳、氮气、烟道气、空气等气体,气体与油层混相,注入气体向地层充能,反推油层压力;根据不同的油藏储层条件采用混相驱或重力稳定驱对石油高效驱替与采出。

现阶段常见的注气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价格低廉,能缓解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

向油层注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原油体积膨胀,增加液体内的动能,增强原油流动能力,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油与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渗透率,一定程度上还能解出无机垢堵塞,提升采油率满足油田开采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及系数增加,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6,7]。
1 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
1.1 碱驱的应用 碱驱是指用碱溶液代替水注入到地层中,使碱
与原油生成活性物质,从而降低表面张力,改变流 动度,提高波及系数,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的 驱油方法。在低碱浓度、适当含盐量下,碱与原油 中的酸性成分结合生成活性物质,使油水界面张力 下降,同时使原油乳化形成小油珠,由碱液携带穿 越地层。另外,在高碱浓度及低含盐量下,碱能使 吸附在岩石表面上的亲油物质解吸附,提高洗油效 率[8]。最后,在稠油碱驱时,由于碱液渗入到原油 形成了液滴流,依靠其高黏度和贾敏效应,增大了 驱替液流动阻力,降低了水相流度,增大波及系数, 提高了采收率[9]。
关 键 词:化学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
中图分类号:TQ 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4)08-1495-03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looding Technology
LENG Jun, PAN Yi, LI Dong-sheng, LI Xiao-ou
88—表面活性剂时,界面张力可达到 10-3mN/m 的超
低数量级。利用该表面活性剂在水驱后进行岩心驱
替,可使采收率提高 16. 36%。YC-3 驱油剂在不同
渗透率的岩芯驱替实验中,在水驱的基础上能提高
采收率 5 到 6 个百分点[31]。UT8-1 型高能表面活性
剂于 2009 年 10 月在长春岭油田长 4-21 区块展开
实验研究中,选取 NaOH 与 Na2CO3质量比为 1: 1 构成的复合碱体系作为桩西稠油碱驱配方,当含 水率达到 98%以上时,水驱采收率仅为 32.19%。然
收稿日期: 2014-02-26 作者简介:冷俊(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钻井工程。 通讯作者:潘一(1976-),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油气井工程。panyi_bj@。
油体系崩溃,油层有效渗透率下降[32]。
1.4 复合驱的应用
复合驱是综合碱驱、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
第 43 卷第 8 期
冷 俊,等: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
1497
中的两种或三种的复合式驱油方法。水驱结束时毛 上文提到的各单相驱的缺点之外,碱的存在也会大
管准数一般为 1×10-6,只有使毛管准数提高三个数 幅度降低聚合物黏度和黏弹性,使原油采收率受到
在注入聚合物的过程中发生窜流,保证注聚驱油的
效果。
1.3 表面活性剂驱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驱是使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产
化工
2014 年 8 月
生吸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原油的极限动剪
切应力,最终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方法。表面活性剂
的驱油效果顺序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
>阴阳两性型[19,20]。研究表明,当含水率低于 70% 时,
至 3.2×10-3 mN/m,磺酸盐பைடு நூலகம் Gemini 复配以石油磺
酸盐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4~6)×10-4 mN/m。王
业 飞 等 [26] 指 出 优 化 石 油 磺 酸 盐 配 方 (0.25% KPS
+0.22%APS),可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3.4×10-4
mN/m),提高采收率 17%。冷强等[27]研发了一种混
业试验,平均含水量下降 24.8%[18]。
总之,要在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开发采出
程度低,综合含水率很高的油区,继续靠注水很难
挖掘剩余油。此类油藏如果通过实施聚合物驱油,
能够获得良好的开发效果。但是对非均质性强且存
在大孔道的油层进行聚合物驱时,应提前对油藏进
行堵水调剖、降水降压和封堵大孔道的处理,防止
聚合物驱是指在注入水中加人可溶的高分子聚
合物,以增加水相黏度,同时降低水相渗透率,改
善油水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系数,达到提高原油
采收率目的的方法[12]。聚合物驱核心是增大油水流
度比,通过降低注入水的流度即提高驱替相的黏度
得以实现。聚合物驱也通过平面绕流作用和纵向调
剖作用扩大波及体积[13]。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动态
注入质量分数为 0.2%表面活性剂效果较好。当表面
活性剂质量分数超过 0.3%后,界面张力就会上升
。 [21-23]
范维玉等[24]指出采用降管膜式反应器合成出的
石油磺酸盐(NPS)与盐或醇复配后,可达到 10-3~10-4
mN/m 的超低界面张力。孙正贵等[25]指出采用改性纳
米二氧化硅复配以石油磺酸盐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Liaoning Fushun 113001, China)
Abstract: Tertiary oil recovery is the national ke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and chemical flooding is the main technology of tertiary oil recovery. Chemical flooding is injecting chemicals into the formation, to change formation permeability, wettability and displaced phase viscosity. So the injection can reduce the mobility ratio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apillary, so that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and ripple coefficient increas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oil recovery.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alkaline flooding, polymer flooding, surfactant flooding and combination flooding were introduced. And all method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flooding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hemical flooding; Polymer; Surfactant; Combination flooding
使曾 17-21 井产油量增加 43.4%,采出液含水率降
低 9%。胜利油田累计注入聚合物干粉 3.85×104 t,
累计增油 87.5×104 t,此外数据显示,聚驱油井井
底含油饱和度升高,含水下降,生产井平均流压下
降 2.71 MPa,含水率下降 8.24%,产油量增加 7.47
t/d[17]。截止目前,在大庆已经有 25 个区块进行了工
第 43 卷第 8 期 2014 年 8 月
当代化工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Vol.43,No.8 August,2014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
冷 俊,潘 一,李东胜,李晓鸥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13001)

要:三次采油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而化学驱油则是三次采油的主攻技术。化学驱油是向地层中
合天然羧酸盐复配以改性腐殖酸钠加入偏硅酸钠及
聚醚类表面活性剂的复合表面活性剂,该剂价格低
廉且与脱水稠油界面张力达到 10-3mN/m,注入 0.1~
0.8PV 0.5%的该剂水溶液,使黏度 15 Pa•s 的原油水
驱后采收率提高 8.5%~25.5%。沙鸥等[28]合成了烷
基酚磺酸聚醚磺酸盐,质量分数 0.3%的此种表面活
BD—185 是一种从长链羧酸衍生出的非离子表 面活性剂,将 TH—1 与 BD—185 按 1/1 即混合使用, 在人造岩心上的驱油效率可达 78%,比水驱提高约 28%[35]。采用高渗复合驱配方:0.075 PV 凝胶+0.3 PV 二元复合剂+0.056 PV 凝胶驱油进行岩心驱替实验,
量级,方可使驱油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根据毛管准 损失,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采出液的破乳难度。最后
数理论,只要增加驱替液流速、黏度或降低界面张 复合驱成本高,使用前须做预算。
力,毛管准数就能得到改善。因此,可以通过加碱、 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得以实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 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可使各种驱油 效能成倍提高,如:碱与表面活性剂复配,能降低 油水界面张力至 5×10-3~1×10-4 mN/m,毛管准数 提高 3~4 个数量级[33,34]。
目前,国内的老油田新增可采储量不足,除长 庆、新疆和青海油田外,都已进入年产量下降的高 或特高含水期,加之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开采或 调整的难度极大,因此找到更加优秀的方法提高老 油田的采收率已迫在眉睫。三次采油方法能够在水 驱基础上最大提高采收率 30%,相当于使目前未开 发储量的 56%得到开发[1]。侯吉瑞等研究表明,化 学驱对三次采油增采量的贡献占一半以上[2,3]。另外, “十二五规划”提出向非常规油气资源迈进,意味 着开采难度较常规资源更大[4]。因此,对化学驱油 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石油开采的两个重要概念: 流度比和毛细管数。更小的流度比、更大的毛细管 数是提高采收率所追求的。由流度比的定义可知增 加驱替流体的黏度或降低被驱替的流体黏度可减小 流度比;由毛细管数的定义可知降低原油黏度、增 加压力梯度或降低界面张力能增加毛细管数[5]。化 学驱油的机理是向地层中注入化学物质,改变地层 渗透率、岩石润湿性和驱替相黏度,注入液既能进 行流度控制又能降低界面张力,从而使驱油效率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