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王勃》教学设计2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案2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案2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案2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案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有名的诗人王勃吗?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有名的楼,叫“滕王阁〞。

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督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特地邀请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参与。

在宴会上王勃一鸣惊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并描述,让学生对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对王勃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要从审美的角度,写作探究的`角度来关照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课文文字的过程就成了对生活体验的过程,自我探究的过程,寻求独特化写作的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王勃聪慧才智的教学上,这可能是对教学的另一种深化,对平日里对作文畏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查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

二、初读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字音读正确。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

三、检查初读状况。

1、出示词语,句子:南昌滕王阁宴会凝视千古传诵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准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3、听师范读课文。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与文本相呼应的学习气氛。

4、生齐轻声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看生字表,学生自学生字。

2、教学生写“督〞、“宴〞,师范写。

生描红、写字,师巡察、指导。

板书:9、少年王勃督宴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王勃是怎样一个少年?(生自由答:有才气)3、老师认为他不仅仅有才气,而且是特别有才气,书中用了一个词:〔生自由答:〕板书:奇才〔指导理解:少见的人才〕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奇才。

过渡:在滕王阁的那次宴会上,王勃写了一篇庆贺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诗,令都督拍案叫绝,你知道是哪句吗?二、理解诗意,诗文对比1、学习第三节〔1〕沟通出示古诗〔指导读〕〔2〕理解句义A、指导生从文中找出句子并用“——〞划出“落霞与孤鹜齐飞〞意思的句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二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少年王勃》。

在之前的教学实践中,孩子们已经对文章的大意和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文章中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写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挖掘和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少年王勃的形象,领悟“事业心”的重要性。

2.掌握富含感情的词语,了解词语的内涵。

3.学会使用“叠加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有生动形象。

4.通过对比文章鸡与少年的形象,思考人与动物的差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分发单词卡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卡片上的词语,说出含义,或者用句子描述出自己卡片上的词语,其他同学猜出词语。

这样可以达到热身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复习文章主要情节:少年王勃失去母亲,却仍然坚定目标,照顾家人和鸡,渴望成功。

2.学习富含感情的词语:讲解文章中表达丰富情感的生动形象词语,比如“丢失了”,“垂头丧气”,“摆尾巴”,“娇嫩”,“瘦弱”,“颤抖”等,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情意识。

3.学习“叠加比喻”: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体会叠加比喻在文章中的作用,体会其形象的生动,增强语感和修辞能力。

3.师生互动(15分钟)1.学生活跃课堂氛围,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讨论人比鸡强在哪些方面?2.学生读“挣钱”这段文字,感受少年王勃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的决心。

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编一首歌词,表达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词语和叠加比喻来展现,体现学习的成果。

4.归纳总结(5分钟)让学生表述自己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然后再由老师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四、作业布置1.集体作业:带领学生集体创作,分享每个人的学生体验和成果。

学生一起在板书上进行创作,体验集体创作的美好。

《少年王勃》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优秀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和作品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锻炼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基本素养。

3. 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 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联系实际生活,深入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巩固已掌握的知识点。

(2)简介王勃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旨。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的用法和词义。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3)深入讲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联系实际生活进行阐述。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的《少年王勃》一文进行的。

在学完本文后,学生应该掌握识别出文中的主题,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掌握文中的常识和知识点,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2.理解文中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前导入:让学生展示与文中相关的知识,例如,旧时的乡村、农具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常识对阅读故事的重要性;2.导读故事内容:引领学生进入故事中,理解文中的主题;3.学习文中人物形象:通过分析王勃、县令、王母的形象,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人物形象;4.学习文中的知识点:通过王勃互助、热爱读书的形象,让学生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5.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文中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的讨论;6.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完毕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讲述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物品或图片,例如农具、老宅、老照片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东西及其与故事的联系。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尝试从展品中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讲述自己对这个物品的了解和看法。

2. 导读故事内容教师将整个故事讲述一遍,并对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整体情节和主题。

3. 学习文中人物形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王勃、县令、王母三个角色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每个角色的形象特点。

4. 学习文中的知识点通过王勃邀请其他孩子一起读书、学习的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到学习和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5.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阅读故事中的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和讨论。

6.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讲述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进行交流,展开深度讨论。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学习分组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3.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 少年王勃 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少年王勃 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9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多媒体出示词语)屏幕中的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指名朗读;齐读。

2.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简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王勃是个这样的少年 (板书:才气)二、领略江景之美,感受王勃之奇。

1.过渡:当时还只是少年的王勃,就已经因为他的才气而受到都督的邀请,来参加滕王阁的宴会。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王勃去参加这一次宴会。

2.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第二自然段)预设:a参加宴会的人很多.b写庆贺文章时,谁也不敢答应。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写文章有一定难度)3.第三小节(1)当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时,王勃正在干什么?(课件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解析“凝望”,为什么会“凝望”?(2)是怎样的景色把王勃给迷住了?指名读(课件出示:“远处……”)(3)闭上眼睛,听录音,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引导“云霞”因“落日的余晖”而“灿烂”的绚丽之美;引导“一只野鸭”所带来的宁静之美;△引导“水天一色”带来的壮丽之感,结合《美丽的南沙群岛》中的“水天相连”△引导“缓缓地”“轻轻地”体会出一种悠闲自在(4)指名读,齐读,读出秋之宁静、秋之壮美、秋之深远4.第四小节(1)王勃站在窗前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美丽的景色吗?(引导“边看边想”)(2)这时的王勃表现出了他特有的才气,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王勃的才气的词语(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3)“胸有成竹”的意思: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考虑。

①谁能胸有成竹地说说王勃的话,指名读②王勃虽然已经胸有成竹,但在他的话语中还能让你体会出什么? (谦虚,有礼貌)你再来读一读。

(4)正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样写,所以提起笔来的时候才会怎么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①这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②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王勃的才气,谁能够读好这两个词?(指名读)(5)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王勃的才气 (出示"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①"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②谁来读读这让都督拍案叫绝的诗③谁能够读得让小朋友的眼前出现这优美的画面,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5.少年王勃可真有本领,能用一句诗就把这些美景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少年王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少年王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少年王勃》教案Teaching plan of young Wang Bo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少年王勃》教案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学习书写生字: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少年王勃学生齐读2课文讲谁?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简介王勃:他在少年时,在藤王阁的宴会上,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藤王阁序》。

请同学们自己来学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2检查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宴会都督邀请一篇文章凝视秋景水天一色突然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小组读课文。

4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5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南昌探望藤王阁都督孤鹜拍案叫绝三、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

苏教版三下少年王勃教案(第二课时)资料

苏教版三下少年王勃教案(第二课时)资料

9.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第四自然段。

2.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

2、谁来读读课文中的这些词句。

出示:(1南昌滕王阁宴会都督(2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2、谁能用上这些词句,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3、谁能说得更简洁一点吗?板书1:《滕王阁序》二、聚焦沸点1、问题汇总: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不少研究问题,老师归纳整理成两个,谁来读一读。

(1都督为什么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2作者通过哪些描写表现王勃是“奇才”的?2、自学——合作(1自由读读第4段,想一想都督拍案叫绝的原因,把相关句子划一划。

(2这句诗描述了怎样动人的画面?请同学们发挥学习小组的智慧,在3段中找一找,细细体会体会。

(3出示自学——合作要求:①默读3段,想想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了诗句的意思?用“——”划一划;②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感悟诗句的意思和意境,尝试用“我仿佛看见了----”说一说;③把诗句和课文中的语言对照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为什么?3、小组交流(1“我仿佛看见了……”(3人(2出示句子: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3指名读,老师能不能把这两个词语去掉?为什么?出示句子: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领略这幅优美的暮江秋色图。

(5多么诗情画意的景象啊,王勃只用了14个字就成就了千古绝唱——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和现代文比较,你更欣赏哪句?为什么?怪不得都督听到这句诗会——拍案叫绝(引读“奇才!真是奇才!”3、深层解读王勃从构思到写成名文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默读3、4两段,细细寻找答案。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课型:阅读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2.认读词语屏显(2)词语3.分段指读课文,边听边想(屏显(3):听读课文,思考回答: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⑵.说说课文中你最欣赏哪句话?)2.回答问题,说说课文中你最欣赏哪句话?(屏显(4)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老师也很欣赏这句话,看来同学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下?(个别读齐读)3.针对这句诗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教师归纳:①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篇诗文?②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句?③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让我们共同学习《少年王勃》这篇课文。

让我们通过读课文走近王勃,了解王勃。

二、精读感悟1、现在让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么优美的诗句?(屏显(5)、问题1: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自由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同桌交流指名回答(略)师:这就是整修一新的滕王阁,看到这样宏伟的古代建筑,你头脑中会想起哪些词语?(屏显(6)滕王阁图片)师:是啊,这么雄伟壮观的滕王阁整修一新,是该庆贺庆贺,姓阎的都督都请了些什么人呢?生答(屏显(7)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师:王勃小小年纪,为什么阎都督要邀请他参加宴会呢?(屏显(8)、“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宴请他也来参加。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屏显(9)、王勃文才出众,美名远播。

)师: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为什么没人敢写呢?生回答(屏显(10)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腾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腾王阁,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腾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腾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奉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重修后的腾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腾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 王勃的古诗仅有10多首,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难点:理解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含义。
教学
资源
小黑板
预习
设计
反复读文、思考:王勃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5分钟)
少年王勃
教学内容
9、少年王勃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难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资源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闭眼书空。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评价、纠正。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3.指名学生介绍王勃,教师相机补充。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A出示词语:南昌 滕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书 《滕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笔走如飞 少年
拍案叫绝 探望 阎 邀请 凝望
B出示长句,指名读,相机正音。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新课导入(4分钟)
1.(江西)
(赣江)
3.指名学生介绍王勃,其余学生认真倾听。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
(4)《滕王阁序》成了千古名文。
第一板块:新课导入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少年王勃)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自由读词语。指名读,相机正音。
多音字组词。“少”“都”。
齐读词语。
指名读长句,齐读。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题: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默写。
选做题: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教学内容
9、少年王勃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预习作业3
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
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6分钟)
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几件事?
(1)王勃路过南昌时,被都督邀请参加宴会。
(2)都督要客人写庆贺文章,没人敢答应。
(3)王勃写出了庆贺文章,并引来称赞。
(1)“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轻轻地飘荡”。
(3)“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真是奇才”。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1)“探、鸭、读”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左窄右宽。
(2)“昌”与“唱”比较。
(3)“立早章”、“叔目督”,帮助学生记忆。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2.自学生字词,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在书上描红,给每个生字组2个词。
3.完成《补充习题》《一课一练》的第一、三题。
4.读了课文,我知道王勃写下了千古名篇 《 》,其中千古名句是:( )。
5.阅读《新阅读新习作》P39《王勃的名诗》。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