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生存分析

合集下载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年第6卷第21期2019Vol.6No.2117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分析张 伟,王刚,王贺玲,陈公安(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疗科,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 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7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5例和参照组45例;参照组单独采用全脑放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莫唑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参照组的临床肿瘤效果,显著差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可有效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取得了十分良好的临床效果,建议强化临床应用。

【关键词】替莫唑胺;全脑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效果【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1.17.02引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脑转移,临床转移率高达31%~40%[1],一旦产生脑转移瘤,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构成了威胁。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70例,分析了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在该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报道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将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成立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均为45例,所有患者病理类型:腺癌 40例,鳞癌29例,鳞腺癌21例;实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25,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8.8±5.1)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6:19,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48.5±5.0)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临床治疗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80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莫唑胺治疗。

观察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时间(7.12±0.50)个月、生存时间为(11.27±0.40)个月;对照组复发时间为(4.65±0.30)个月,生存时间为(6.36±0.50)个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卡氏(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帮助延长患者复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替莫唑胺;全脑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NSC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

脑部是NSCLC常见转移部位之一,脑转移发生率约30%左右,是NSCLC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1]。

临床上治疗NSCLC脑转移的主要方法为全脑放疗,近年来,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将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与单一全脑放疗的疗效、患者复发与生存时间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3±4.6)岁;鳞癌48例,腺癌22例,腺鳞癌1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治疗,6MVX线照射,左右全脑对穿照射,2.0 Gy/次,1次/d,5次/周,总照射剂量为40 Gy。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11-30T07:13:01.53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0期作者:何明[导读] 目的:探究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何明淮安市肿瘤医院江苏淮安 223200【摘要】目的:探究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转移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全脑放疗以及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而言并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实施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显著高于单纯实施全脑放疗患者,不良反应不会增加。

【关键词】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临床疗效脑转移瘤是临床上脑肿瘤中常见肿瘤之一,为继发性恶性肿瘤。

脑转移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又因患者出现颅内压增会引起患者视乳头水肿,部分患者会出现眼底出血而导致视力减退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外展神经麻痹以及癫痫发作情况[1]。

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转移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n=30)和参照组(n=30),给予参照组患者采用全脑放疗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进行治疗。

其中参照组女性16例,男性14例;年龄48岁至81岁,平均年龄(61.20±2.55)岁;原发肿瘤包括6例乳腺癌,8例胃癌,16例肺癌。

参照组女性17例,男性13例;年龄49岁至80岁,平均年龄(62.60±2.16)岁;原发肿瘤包括7例乳腺癌,8例胃癌,15例肺癌。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作者:王哲王启文张立新张晓凯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9期【摘要】目的: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的实际效果。

方法:在本院中选取2017年2月09日-2018年5月12日期间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一共10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在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方式后,近期疗效数据和生存质量数据相对对照组都较为突出,有明显优势。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关键词】替莫唑胺;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安全性当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全脑放疗。

但是血脑屏障使得这一治疗方式有不可忽视的弊端[1],因此医疗界一直在研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为了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的实际效果,本文选择了特定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试验,主要操作过程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医院中选择2017年2月09日-2018年5月12日期间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一共100例;根据分段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的数量分别是26例、24例,最高的年龄数值和最低的年龄数值分别是61岁、49岁,平均年龄为(54.42±4.71)岁;在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的数量分别是22例、28例,最高的年龄数值和最低的年龄数值分别是60岁、50岁,平均年龄为(52.94±5.21)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数值进行对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可以继续推进对比试验。

P>0.05。

1.2 方法针对对照组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全脑放疗的治疗方式,用6MVX线进行照射,照射方式是左右全脑对穿[2],照射量是一次2.0Gy。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索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患者取替莫唑胺与全脑放疗联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收集本科室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患NSCLC脑转移瘤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50例,行全脑放疗;治疗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替莫唑胺联合用药。

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缓解率、中位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与参考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KPS评分与治疗前、参考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

结论:针对NSCLC脑转移瘤患者取替莫唑胺与全脑放疗联合治疗可获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替莫唑胺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而大脑则是该疾病常转移的部位[1],现今临床上针对NSCLC脑转移瘤主要行全脑放射治疗,虽然可获较好的疗效,但患者的生存率依旧相对较低[2]。

为了提高患者的疗效,我们取本科室接收的患NSCLC脑转移瘤的50例患者,取替莫唑胺与全脑放疗联合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治疗情况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收集本科室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患NSCLC脑转移瘤的100例患者,入组标准:(1)均经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测明确诊断为NSCLC;(2)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为单纯脑转移瘤;(3)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月;(4)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

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50例,包含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低的有34岁,最高有74岁,平均年龄(56.13±5.76)岁。

治疗组共50例,包含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最低的有36岁,最高有76岁,平均年龄(56.67±6.18)岁。

2组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的疗效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的疗效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的疗效摘要: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患者应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的临床效果与特征。

方法2014-04月至2016-08月我院接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患者86例,并将抽取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与对照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放疗,研究组放化疗联合治疗。

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头痛的发生率分别为6.32%、25.52%与14.45%,而对照组常规放疗治疗后各项指标为29.56%、45.54%与39.98%,且研究组总有效率、中位复发时间/月、中位生存时间/月分别为93.02%、7.89、10.98优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

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患者应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关键词:替莫唑胺全脑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brain metastatic patients on the combined whole-brain radiotherapy. Methods:86 case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brain metastasi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4 to April 2016,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and th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nausea and vomiting and headache was 6.32%,25.52% and 14.45%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3.02%,7.89 and 10.98,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it is recommended to trea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brain metastatic patients with timorazolamide combined whole-brain radiotherapy.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临床上逐步采用放化疗联合,本文通过对抽取的两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常规放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并就存在的问题和治疗效果进行阐述,现将数据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4-04月至2016-08月我院接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患者86例,并将抽取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与对照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放疗,研究组放化疗联合治疗。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的疗效及生存期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的疗效及生存期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的疗效及生存期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的疗效及生存期。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取全脑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采取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存期。

结果: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有效率比观察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生存质量(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转移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替莫唑胺;全脑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生存期在以往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中主要以全脑放疗治疗为主,但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替莫唑胺通过血脑屏障速度更快,在脑脊液中药物浓度高,抗肿瘤作用显著,本研究特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2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2.5±4.5)岁;7例为鳞癌,6例为鳞腺癌,7例为腺癌;观察组中1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54.5±4.1)岁;9例为鳞癌,6例为鳞腺癌,5例为腺癌;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MRI检查、病理检查均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②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KPS评分在60分以上,白细胞在4.0*109/L以上;③患者、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疾病;②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③无法全程配合研究者;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脑转移肿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可由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肺癌等肿瘤转移而引起。

有研究报道称[1],脑转移肿瘤的患病数量逐年递增,其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情况。

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全脑放疗、手术治疗、激素治疗、化疗等。

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及患者的组织耐受量有限,常规的放疗效果欠佳,且复发率较高[2]。

因此,该研究方便选取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脑转移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与全脑放疗治疗,探讨其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方便选取在该院就诊的脑转移肿瘤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所有患者的相应原发病灶均由临床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确DOI:10.16662/ki.1674-0742.2016.28.115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员建中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肿瘤放疗科,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给予脑转移肿瘤患者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脑转移肿瘤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生存时间、近期疗效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47.27%,对照组不良反应为56.3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9.12±2.15)个月和中位生存时间(9.42±1.80)个月均低于观察组(12.20±2.75)个月、(13.53±1.4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生存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25T11:41:54.267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作者:王波[导读] 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能够显著提高患治疗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益阳康雅医院湖南省 4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口服替莫唑胺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使用替莫唑胺并进行全脑放疗,而对照组仅使用全脑放疗治疗。

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生存时间,通过MRI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药物组患者中部分缓解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患
者总体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药物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

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能够显著提高患治疗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替莫唑胺;全脑放疗;肺癌;脑转移
脑转移是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肺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

替莫唑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其特点是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到达肿瘤部位[1]。

本研究通过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替莫唑胺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2014年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如下:1.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肺癌;2.增强CT或MRI检测颅内存在转移性肿瘤,且病灶可测量;3.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预计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4.无放化疗禁忌证。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脑放射治疗,根据是否口服替莫唑胺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

共51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药物组30例,对照组21例,药物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8例。

药物组患者年龄平均年龄为56.5±9.1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6±11.5岁。

药物组患者体重指数为22.4±4.5,对照组患者体重指数为23.1±4.4。

药物组患者Karnofsky评分为83±12.3,对照组患者Karnofsky评分为79±10.6。

药物组患者单发14例,多发16例,对照组患者单发9例,多发12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分布和Karnofsky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 治疗方法
接受放疗患者的放疗剂量为每周5天,每天3 Gy,共治疗2周,总放疗剂量为30 Gy。

药物组在放疗期间每天服用替莫唑胺75 mg/m2,放疗结束后停药4周,4周后继续服药21天,再次停药4周后服药21天,持续6个周期。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化疗药物。

1.3 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每周复查血常规,放疗结束时进行颅内MRI检查,放疗结束后每2月复查MRI,根据美国肿瘤放疗损伤分级标准,对MRI结果进行动态评估,将结果分为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4周以上无心法病灶)、部分缓解(肿瘤最大直径之和减少50%以上)、稳定(肿瘤缩小50%以下或增大25%以下)和进展(肿瘤增大大于25%)四类。

有效率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数量之和与总患者例数的比值百分比。

记录两组患者生存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近期疗效
根据治疗后定期MRI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如表1所示,药物组患者中部分缓解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药物组和对照组患者近期疗效的比较
2.2 生存时间
药物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8.23±4.83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5.42±5.21个月,药物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肺癌是容易发生转移的癌症,脑是肺癌转移最常见的器官,肺癌脑转移会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产生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约30%-40%的肺癌患者存在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肺癌脑转移患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平均生存时间为3-6个月[2]。

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以及化疗,然而目前肺癌脑转移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3]。

全脑放疗是治疗脑转移癌的标准方法,但单独使用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仍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很多化疗药物无法到达脑部转移的肿瘤周围,因此无法产生有效的治疗作用。

替莫唑胺属于第二代口服烷化剂咪唑四嗪类衍生物,由于其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它可以迅速穿透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内形成有效浓度,产生治疗效果[4]。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单纯使用全脑放疗,使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近期疗效的有效率更高,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更长。

参考文献:
[1] 万志先,王雄伟,高浈.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7,32(6):1024-1027.
[2] 张丽红,董学君,王宏斌,等. 肺癌脑转移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16,4(4):219-222.
[3] 高力英,冉俊涛,郭浩楠,等. 放化综合治疗在脑转移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23(2):195-197.
[4] 李子煌,李先明,杨东,等.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分析[J]. 肿瘤防治研究. 2015,42(2):185-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