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篇

合集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情况概述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情况概述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情况概述非小细胞肺癌在晚期时常常会发生其他部位的转移,转移灶往往比较分散,无法进行手术,给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比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有骨转移和脑转移,另外还有肝转移、淋巴转移等等。

非小细胞肺癌的症状表现中最需警惕的是肿瘤细胞发生转移。

若患者出现恶心、头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时,要注意考虑是否出现了脑转移。

当患者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并且骨痛时,则要注意考虑是否发生了骨转移。

当患者出现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肝肿大、右上腹疼时,则要注意考虑是否发生了肝转移。

下面就较常见的两种进行简单论述。

一、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20年来,每年肺癌新发病例以大约0.5%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

而肺癌又极易转移至脑,在所有脑转移瘤中,肺癌占第一位。

临床上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为25.4%~65%,占全部脑转移瘤的40%~60%左右。

正是由于肺癌的这种极易转移至脑的特点,从而也经常造成肺癌治疗的失败。

目前单发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要手段,术后给予放疗或化疗。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因常规放化疗较敏感,治疗有效,原则上不采用手术治疗。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一般认为化疗药物不能穿过血脑屏障(BBB)而成为癌细胞的隐蔽所,使脑转移的化疗无明显效果。

对于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化疗通常不作为绝大多数脑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法,仅在肿瘤对化疗较为敏感或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时才选用化疗。

放射治疗已成为标准的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案,文献报道脑转移放疗总的有效率约为60%~80%。

二、骨是肺癌转移的好发部位,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与部位和原发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小细胞肺癌和鳞癌。

骨转移的发生由血行播散造成的。

骨转移的病灶以多发为主。

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

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疼痛是晚期肺癌骨转移的症状中最突出的。

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

骨转移并非威胁肺癌患者生命的直接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因此对肺癌出现骨转移患者应及时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同时伴脑转移的外科处理

非小细胞肺癌同时伴脑转移的外科处理

非小细胞肺癌同时伴脑转移的外科处理背景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往往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

在我国由于吸烟、被动吸烟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肺癌发病率均逐年升高,目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已跃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

由于肺癌首发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多偏中、晚期,部分患者已发生远处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脑转移是肺癌晚期血行转移的表现,预后极差,过去因其有远处转移而列为手术禁忌证,而保守治疗如放、化疗的效果也不理想。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对部分经选择的病例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得长期生存。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1300例肺癌患者,其中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期发现脑转移,采用以先后手术切除肺癌原发灶及脑部转移灶的治疗方案同时辅以术后化疗及放疗。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判别生存率差异,用x~2检验比较复发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x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影响因素,筛选水平为0.1。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同时伴脑转移外科处理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男27例,女14例;中位年龄52.7岁(32~68岁)。

TNM分期法分期(除脑转移癌外)Ⅰa期4例,Ⅰb期9例,Ⅱa期13例,Ⅱb期8例,Ⅲa期7例。

3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先行脑部手术,另11例先行肺部手术,间隔14.6天(7~32天)。

4例两侧或同侧多发性脑转移灶采用γ刀治疗外,其余37例均采用开颅手术切除的方式,均完全切除脑肿瘤。

肺叶切除术40例(其中支气管成形术1例,支气管成形同期肺动脉重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冯宇;胡兴胜【摘要】Lung cancer is a malignant tumor,leading to the highes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80% of all lung cancer types.Out of all 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more than 40% develop brain metastasis,and lung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ain metastasis indicates poor prognosis.Traditional treatment options,such as ra-diotherapy,chemotherapy and surgery,have an extremely limited role in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of such patients.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particularly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targeted therapy,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targeted therapy and other types of therapies,NSCLC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could benefit from these therapies with an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and prolonged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However, the ideal treatment regimen for NSCLC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remains controversial.Recent advances in NSCLC with brain metastases will be described elabo-rately in this paper,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ecting a reasonable treatment plan for non-sma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is.%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0%,其中超过40%的晚期NSCLC患者在疾病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导致预后不良.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单纯放疗,化疗,外科手术对于改善肺癌脑转移的预后非常有限.近些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的发展,尤其是化疗联合靶向,放疗联合靶向等交叉领域的联合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得以延长.然而对于NSCLC脑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将针对NSCLC脑转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对肺癌脑转移患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8(045)007【总页数】8页(P331-338)【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作者】冯宇;胡兴胜【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北京市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北京市100021【正文语种】中文根据2017年2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肺癌发生率为57.70/10万,年龄标准化发生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IR)为36.23/10万。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分析

Ta ioa n raD u s 中草 药 )2 0 ,8 1 )1 1— 9 7 rdt ndadHeb rg ( i l ,0 7 3 (2 :9 5 1 1. [】 LuT Qi Y. rt t e fc f mct ni p eeo—n ue 4 i Z, a z Poe i et .i o o mt n lid cd n cv e oe en s r
其 活 性 初 探 I. 国运 动 医 学 杂 志 ,9 1 1 ( : 1- 1 . J中 J 1 9 ,0 4)2 1 2 3 [] 曹 国 华 , 吉棣 . 动 员 体 内 自 由基 水 平 及 其 与 铜 锌 营养 状 况 的关 6 陈 运 系 『. J 中国 运 动 医 学 杂 志 ,9 1 1 ( ) t2 14 ] 19 ,0 3 :3— 3 .
密度脂 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 白含量。 藏红花酸有助于改善运动 机 体的抗氧化酶 系 , 除脂 质过氧化 ; 清 缓解 运动造成 的组织损 伤, 提高运 动过程 中糖 的储 备和全血血 红蛋 白含量 , 高运动 提
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J L A t x a t a d o iai t s x ri J P o ∞ E p B o 1 i . ni d ns n xd t es esi e ecs f .rcS o v r n e ] x i l
度 脂 蛋 白过 度 氧 化 。 红 花 酸 通 过 以 上作 用 减 少脂 肪 在 冠 状 动 藏 脉 壁 沉 积 , 而 减 少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发 生率 。 时 , 红 花 酸 有 从 同 藏
药 )2 0 ,6 5 :3 — 4 . ,0 5 3 ( ) 9 4 2 4 【】 胡琪琛 , 5 陶心铭. 短跑与 中跑运动员红细胞超 氧化物歧化 酶含量 及

非小细胞肺癌颅脑转移的靶向治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颅脑转移的靶向治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颅脑转移的靶向治疗进展于起涛;赵文华【摘要】Brain is one of most common metastatic site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Brain metasta-sis has a high incidence,and implied an extremely poor prognosis.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on brain metastasis from NSCLC is poor due to the blood brain barrier(BBB).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y,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is from NSCLC has now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in medicaloncology.Recently,more and more studies and trials re-garding targeted agents for brain metastases treatment,with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were reported.This article make a sum-mary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for targeted therapy for NSCLS with brain metastasis.%颅脑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远处器官转移部位之一,发生颅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差.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颅脑转移灶的疗效有限.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非小细胞肺癌颅脑转移的治疗逐渐成为肿瘤内科研究的重点,评价靶向药物治疗颅脑转移的临床研究不断涌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颅脑转移的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8(029)004【总页数】3页(P516-518)【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颅脑转移;靶向治疗【作者】于起涛;赵文华【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呼吸肿瘤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呼吸肿瘤内科,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颅脑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首诊的NSCLC患者中约10%伴有颅脑转移,30%~50%的NSCLC患者在整个病程中会发生颅脑转移[1]。

奥希替尼9291: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理想方案

奥希替尼9291: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理想方案

奥希替尼9291: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理想方案奥西替尼是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T790M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也就是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治疗期间和之后进展,并且检测发现了T790M阳性的患者中使用。

奥希替尼是由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研发,2017年在中国上市,但是目前有孟加拉黑盒,孟加拉白盒,印度Osim(奥森9291)等多个品牌,相比而言,卡布宁奥森9291(微信yky081)性价比高,原料供应商和英国原厂是同一家,并且每盒药品都有验证码可以一键验证真伪。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奥希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毒性。

由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癌症中心的Glenwood Goss博士领导的研究作者写道:“首次诊断时,约有25%的EGFR突变NSCLC患者伴有CNS转移。

诊断后3年这种转移的发生率增加到45%以上。

“随着患者寿命的延长,能够确保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疗法的需求日益增加。

”研究者分析了两项II期研究(AURA和AURA2试验)的汇总数据。

在基线扫描中,共有128例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其中50人符合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所有患者均有T790M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均在之前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之后进展;他们每天一次接受80mg的奥希替尼。

结果发表在“肿瘤年鉴”上。

确定的中枢神经系统客观有效率为54%(50例患者中有27例),在中枢神经系统靶病变大小为-53%时,中位数最佳百分比变化率为中位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控制率为92%。

大多数回应都很迅速,在第6个星期的第一次评估时,有81%的回应者表现出反应。

CNS中位数的中位数尚未达到。

发病3个月后,100%的患者仍然有反应;在6个月时,仍有80%的回应,而在9个月时,仍有75%。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以前的脑放疗没有相关性。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

2021/1/12
25
Barlesi F.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2: 2466–2470, 2011
26
2021/1/12
GFPC 07-01: 患者基线特征
Barlesi F.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2: 2466–2470, 2011
贝伐单抗* 2015
l 2005年之前,双药联合化疗是晚期NSCLC标准治疗方案 l 2005年之后,随着吉非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改变了晚期NSCLC治疗格局
3
晚期NSCLC治疗已经进入到基因分型的2021/个1/12 体化时代
1999-2006 组织学驱动的选择
2010 以致癌驱动基因
为靶点*
NSCLC的治疗演变
Barlesi F.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2: 2466–2470, 2011
30
一线力比泰/卡铂治疗NSCLC脑转移的2021/1/12 观察性研究
• 研究设计:
▫ 法国单中心(阿维森纳医院)自2009至2011年连续观察 30例新诊断的非鳞癌型NSCLC脑转移,不适宜手术/ 放射切除的患者,予以力比泰/卡铂一线化疗
22
两项力比泰III期临床研究的脑转2021移/1/12 情况分析
• 对含力比泰的两项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进行回顾性 分析
▫ JMDB:一线治疗晚期NSCLC
(Scagliotti JCO 2008; N=1725)
▫ JMEI:二线治疗晚期NSCLC
(Hanna JCO 2004; N=571)
GFPC 07-01:研究结论
2021/1/12
29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主要原因为早期诊断难度较大,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而且经治疗后易局部复发。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多发生远处转移,脑为常见部位之一,5%-10%的NSCLC患者可出现脑转移,并且20%的肺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出现脑转移。

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多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预后不良,中位生存期(MST)为3-12个月。

肺癌患者入院后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既提高脑转移临床检出率,还可以尽早的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方法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本文将一一讲述非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新进展。

转移部位:脑转移分为脑实质转移和脑膜转移。

实质转移最常见部位为大脑半球,随后依次为小脑、脑干。

脑膜转移少见,预后更差。

肺癌脑转移发生率较其他恶性肿瘤高,约20-65%的患者会在病程中出现。

SEER数据称,非转移性腺癌、鳞癌、大细胞癌脑转移发生风险分别为11%、6%、12%。

小细胞肺癌首诊时发病率即为10%,存活2年以上患者发生率达60-80%。

临床症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主征;还可出现复视、黑朦、视力减退、头晕、淡漠、意识障碍、二便失禁、脉搏徐缓、血压增高等。

精神症状(性情改变、反应迟钝、痴呆等)常见于额叶转移;癫痫多见于额叶,其次为颞叶、顶叶;感觉障碍多见于顶叶肿瘤;运动障碍表现为肿瘤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完全瘫痪;失语症多见于优势大脑半球语言中枢转移瘤;视野损害多见于枕叶、顶叶、额叶深部;丘脑转移可产生丘脑综合征(对侧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对侧不自主运动);小脑半球肿瘤易出现爆破性语言、眼球震颤、患侧肢体协调动作障碍、同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迟钝、易向患侧跌倒;小脑蚓部肿瘤易引发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站立后向后倾倒;第四脑室可早期出现积水、颅内压增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国新增肺癌患者73.3万人,约占所有癌症患者中的17%。

在这个冰冷的数字背后,也许你并不知道,约60%的肺癌患者一经确诊就已属晚期,不经意间,癌细胞早已全身转移。

更不幸的是,超过10%患者在确诊肺癌时存在脑转移,而基因突变患者更高。

即使初诊时没有脑转移,约有30%的晚期患者在病程中也会发生脑转移。

这一事实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碰上脑转移这个“倒霉鬼”,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不愿见到的。

脑转移恼人的并发症,无论哪一个,都是患者不可承受之痛。

而对医生而言,脑转移更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一旦患者出现脑转移,就意味着其预后可能会极为糟糕,因此,脑转移的预防和治疗就成为肺癌全程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流行病学
脑转移分为脑实质转移和脑膜转移。

实质转移最常见部位为大脑半球,随后依次为小脑、脑干。

脑膜转移少见,预后更差。

肺癌脑转移发生率较其他恶性肿瘤高,约20-65%的患者会在病程中出现。

SEER数据称,非转移性腺癌、鳞癌、大细胞癌脑转移发生风险分别为11%、6%、12%。

小细胞肺癌首诊时发病率即为10%,存活2年以上患者发生率达60-80%。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
主要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主征;还可出现复视、黑朦、视力减退、头晕、淡漠、意识障碍、二便失禁、脉搏徐缓、血压增高等。

(2)局灶性症状
精神症状(性情改变、反应迟钝、痴呆等)常见于额叶转移;癫痫多见于额叶,其次为颞叶、顶叶;感觉障碍多见于顶叶肿瘤;
运动障碍表现为肿瘤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完全瘫痪;失语症多见于优势大脑半球语言中枢转移瘤;视野损害多见于枕叶、顶叶、额叶深部;
丘脑转移可产生丘脑综合征(对侧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对侧不自主运动);
小脑半球肿瘤易出现爆破性语言、眼球震颤、患侧肢体协调动作障碍、同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迟钝、易向患侧跌倒;小脑蚓部肿瘤易引发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站立后向后倾倒;第四脑室可早期出现积水、颅内压增高。

脑干转移出现交叉性瘫痪(病灶侧脑神经周围型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伴感觉障碍),根据受损脑神经可定位转移瘤位置:第Ⅲ对位于中脑;ⅤⅥⅦⅧ对位于脑桥;ⅨⅩⅪⅫ对位于延髓。

辅助检查
MRI为首选,平扫可见T1中低、T2中高信号,周围水肿。

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CT多为等密度、低密度,少数高密度;典型病灶强化明显,周围水肿。

PET/CT肿瘤组织呈高摄取,有助于寻找原发灶。

但是小脑转移灶摄取不明显。

腰穿完善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病理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尤其软脑膜转移患者可出现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含量增高。

标志物包括CEA、CYFRA21-1、SCC、ProGRP、NSE、CK-BB、CgA等。

基因检测包括EGFR/ALK等。

靶向治疗之EGFR-TKI篇
一二代EGFR-TKI
CTONG0803研究:评估了厄罗替尼二线治疗脑转移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

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为10.1个月,中位生存(OS)为18.9个月,且耐受性良好。

BRAIN研究(CTONG1201):对比埃克替尼与全脑放疗(WBRT)治疗EGFR 突变、多发脑转移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发现埃克替尼组中位iPFS为10个月,高于WBRT+化疗组4.8个月(风险比(HR)0.56,P =0.014),证实了TKI药物为伴EGFR 突变多发脑转移NSCLC 治疗的基石地位。

LUX⁃Lung 3& 6两项研究:汇总两项研究共81例无症状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数据,发现阿法替尼组较化疗组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8.2个月vs. 5.4 个月,P=0.029)。

提示二代EGFR⁃TKI 药物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三代EGFR-TKI(更给力)
汇总AURA&2两项研究:对50例既往EGFR-TKI治疗后进展、T790M阳性、无症状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奥希替尼治疗颅内完全缓解(CR)6例,颅内部分缓解(PR)21例,颅内稳定(SD)19例;CNS客观缓解率(ORR)54%,CNS局部控制率(DCR)为92%。

AURA3研究:包括144例T790M突变阳性、无症状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

奥希替尼组93例,中枢系统的缓解率达70%,中位iPFS为11.7个月,PFS为8.5个月,而化疗组51例,PFS仅为4.2个月。

FLAURA研究:对比奥希替尼与第一代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虽然在FLAURA研究中,CNS转移不是分层因素,但结果分析表明,存在CNS的患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PFS更长(15.2个月对9.6个月)。

奥希替尼有望成为EGFR突变脑转移患者一线或二线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放疗—不可或缺
尽管TKI取得了可观的疗效,但超过60%的患者会在1年内出现颅内进展。

而放疗联合TKI
无疑可降低颅内进展风险。

据文献报道,放疗联合TKI脑内反应率(iRR)达到52.6%-87.8%,中位iPFS 为6.6-18月,中位OS为12.9-26个月。

化疗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颅内病灶化疗反应率低,化疗的疗效常不理想。

目前,用于临床的化疗药物主要为培美曲塞、替莫唑胺等。

培美曲塞
SCAGLIOTTI等研究表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生存期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具有明显优势。

也有研究肯定了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疗效,且能降低非鳞NSCLC患者的症状性脑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3.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易于通过血脑屏障,造成DNA损伤并杀死肿瘤细胞。

其颅内有效率为8.0%-9.0%,可用于治疗复发性、进展性NSCLC脑转移。

大量研究表明,对NSCLC脑转移患者给予WBRT 联合替莫唑胺相较于WBRT,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4.9%、20.2%)、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8.4%、92.7%)、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9、4.9个月)均有所提高,而总生存期(OS)未见明显获益。

福莫司汀
福莫司汀为第3代甲基亚硝基脲药物,也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肿瘤细胞。

临床研究发现,福莫司汀对伴有脑转移的NSCLC患者的有效率为34.0%。

在联合顺铂时也有较好的反应率,但均未发现对生存期的改善。

免疫治疗
目前,针对NSCLC脑转移患者的免疫治疗主要选择PD-1 /PDL-1抑制剂。

对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筛选,既往通常采取PDL-1表达率进行预测,但准确率存在争议。

近期研究发现,肿瘤突变负荷作为新发现的生物标记物,其表达与PD-1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显著相关,可用于预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较PDL-1表达率更为精准。

国外一项III期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了272例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肺鳞癌患者,伴脑转移者17例,结果显示,Nivolumab治疗组患者的中位OS、中位PFS及1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多西他赛治疗组(中位OS分别为9.2、6.0个月;中位PFS分别为3.5、2.8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2.0%、24.0%)。

GOLDMAN等研究表明,对伴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Nivolumab 较多西他赛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给予Pembrolizumab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完全缓解率达22.0%,对新诊断的NSCLC 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7.7个月。

联合免疫治疗与放疗等其他疗法正在探索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