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

合集下载

化学中常见的沉淀

化学中常见的沉淀

化学中常见的沉淀在化学中,沉淀是一种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并在底部形成可见的固体。

沉淀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形成,包括工业过程和实验室实验。

以下是化学中常见的沉淀:1. 氯化银(AgCl):氯化银是一种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

氯化银在光照下会缓慢地变为黑色。

2. 硫酸钡(BaSO4):硫酸钡是一种白色沉淀,不溶于水或酸。

它在医疗和工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在制造牙膏和用作X射线造影剂。

3. 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沉淀,可以通过将铁盐与碱反应得到。

它通常在实验室中用于演示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4. 碳酸钙(CaCO3):碳酸钙是一种白色沉淀,是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它不溶于水,但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

5. 硫化铜(CuS):硫化铜是一种黑色沉淀,不溶于水。

它在矿藏和冶炼中都有出现,也用于制造颜料和电池。

6. 磷酸钡(Ba3(PO4)2):磷酸钡是一种白色沉淀,不溶于水或酸。

它在陶瓷和玻璃制造中有应用。

7. 硫酸铅(PbSO4):硫酸铅是一种白色沉淀,不溶于水或稀酸。

它在电池制造中有应用,也用于生产颜料和涂料。

8. 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镁是一种白色沉淀,不溶于水。

它在医疗和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例如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作为防火材料。

9.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沉淀,不溶于水。

在化学和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如作为催化剂、吸附剂以及治疗胃病等。

10.硅酸盐(SiO2):硅酸盐是一种白色沉淀,不溶于水。

在陶瓷、玻璃和水泥制造业中有重要应用,还可用作滤料和催化剂载体。

11.氧化锌(ZnO):氧化锌是一种白色沉淀,不溶于水。

在橡胶、陶瓷、涂料等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同时还是一种常用的防晒剂。

12.氯化汞(HgCl2):氯化汞是一种黄色沉淀,不溶于水,但溶于酸。

在过去,它被用于制备温湿度计,但现在由于其毒性,已逐渐被其他物质替代。

13.氰化金(Au(CN)2):氰化金是一种黄色沉淀,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

化学初中八大沉淀

化学初中八大沉淀

化学初中八大沉淀
第一,化学沉淀分为八大类。

其中,一类是化学结晶,即物质由溶液中经某种条件结晶的方式,主要包括因凝华而结晶、因溶剂挥发而结晶、因折叠结晶和因升温而结晶等。

第二类沉淀是静电沉淀,这类沉淀的过程是利用带电粒子与其他结晶物相互间的静电作用使物质沉淀上来的。

第三类沉淀是沉淀反应,这是一种化学反应,它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经反应形成另一种物质,而反应结束后剩余的物质形成沉淀物。

第四类沉淀是化学沉澜,这就是由物质溶于液体中后,随着液体的改变而改变而形成沉淀物。

第五类沉淀是可溶性沉淀,实际上就是将固体物质溶于液体中,随着液体的增加而形成沉淀物的过程。

最后,还有沸腾沉淀和滤清沉淀。

沸腾沉淀就是将物质溶于液体中,随着液体的加热而形成沉淀物的过程。

滤清沉淀则是液体通过滤纸或其他滤膜过滤,形成沉淀物。

总之,初中学习化学时,学生们必须掌握上述八大沉淀类型,充分利用它们相互结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完全掌握化学的知识和技巧,活用化学知识做出更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及参考答案(06环科)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及参考答案(06环科)

按污泥泥龄△X=9890 ×3000/10/1000=2967kg/d
5、计算污泥回流比R 10000/0.8×QR=3000×(Q+QR) R=QR/Q=32% 6、曝气池需氧量 30000×(250-13.4)÷0.68-1.42 × 2363.6 × 1000=7082kg/d
作业三
6、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主 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特点
– 答:脱氮:1、硝化:(a)好氧环境条件,并保持一定的碱度: (b)混合液中有机物含量不应过高:(c)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 是20~30℃。2、反硝化:(a)碳源:BOD5/TKN>3~5(b)pH: 最适宜的pH是6.5~7.5(c)溶解氧应控制在0.5 mg/L以下(d)温 度:最适宜温度是20~40℃。 – 除磷:1)厌氧环境条件;(2)污泥龄:SRT=5d天时,除磷效 果87%。3)pH为中性和微碱性(4)温度越高释磷速度越快(5) BOD/TP ≥ 20(6)硝酸盐的浓度应小于2mg/l;
1、估算出水中BOD5的浓度
– – – – – – – – – 悬浮固体中可生物降解部分:0.75×16=12mg/L 可生物降解悬浮固体最终BODL=12×1.42=17.04mg/L BODL转化为BOD5=0.68×17.04=11.6mg/L 确定经生物处理后要求的溶解性有机物,即Se: 11.6+Se≤25mg/L,Se ≤13.4mg/L 按污泥负荷(0.25) V=30000×(250-13.4)÷(0.25 × 3000)=9464m3 按污泥泥龄(Y=0.6,Kd=0.08) V=30000 ×0.6 ×10×(250-13.4) ÷[3000 ×0.8 ×(1+0.08 ×10)]=9858m3取9890m3

沉淀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

沉淀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

沉淀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沉淀是一种物质在溶液中慢慢沉下的过程,通常是通过去除悬浮颗粒或者通过析出形成。

根据溶解度和浓度变化的关系,沉淀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可溶沉淀、不可溶沉淀、重积稳定沉淀和重积非稳定沉淀。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种类型的特点。

1.可溶沉淀可溶沉淀指的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解度相对较高的物质,在溶液中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存在而不沉淀。

它的特点是溶解度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浓度越高,其溶解度越大。

可溶沉淀通常是溶液的饱和度很高,即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所以不容易沉淀。

当溶液浓度下降或环境条件改变时,可溶沉淀会逐渐析出出来。

2.不可溶沉淀不可溶沉淀指的是在溶解度很低的条件下,在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物质。

不可溶沉淀的特点是溶解度随浓度的变化而基本不变,无论浓度如何变化,都不会重新溶解回溶液中。

不可溶沉淀通常是由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使得其溶解度非常低。

不可溶沉淀常常发生在溶液的饱和度较低的情况下,当溶液浓度超过其饱和度时,会出现可见的沉淀。

3.重积稳定沉淀重积稳定沉淀指的是在溶液中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稳定存在的沉淀。

重积稳定沉淀的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如溶液的饱和度、溶液pH值、温度等)沉淀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重积稳定沉淀通常是由于溶液中存在一种控制沉淀溶解平衡的离子或化学物质,使得沉淀的溶解和析出达到动态平衡。

典型的例子是钙盐的沉淀,在适当的条件下,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形成稳定的钙碳酸盐沉淀。

4.重积非稳定沉淀重积非稳定沉淀指的是在溶液中沉淀出来,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如溶液的饱和度、溶液pH值、温度等)会逐渐溶解的沉淀。

重积非稳定沉淀的特点是沉淀的溶解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重积非稳定沉淀通常是由于溶液中存在一种不稳定的离子或化学物质,使得沉淀的溶解和析出无法达到动态平衡。

典型的例子是氢氧化铁的沉淀,当溶液中的氧气充分供应时,氢氧化铁会逐渐氧化为不溶性的氧化铁水合物,但当溶液中的氧气供应不足时,氧化铁水合物会逐渐溶解回溶液中。

初中化学八大沉淀及口诀

初中化学八大沉淀及口诀

初中化学八大沉淀及口诀初中化学的八大沉淀分别是Fe(OH)3 氢氧化铁、Cu(OH)2氢氧化铜、CaCO3碳酸钙、BaCO3 碳酸钡、AgCl 氯化银、BaSO4 硫酸钡、Mg(OH)2氢氧化镁、Ag2CO3碳酸银。

八大沉淀的分类①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②蓝色沉淀:氢氧化铜;③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沉淀可分为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两大类型。

硫酸钡是典型的晶形沉淀,Fe2O3·nH2O是典型的非晶形沉淀。

晶形沉淀内部排列较规则,结构紧密,颗粒较大,易于沉降和过滤;非晶形沉淀颗粒很小,没有明显的晶格,排列杂乱,结构疏松,体积庞大,易吸附杂质,难以过滤,也难以洗干净。

沉淀记忆口诀口诀1:酸类大多都可溶,铵钾钠钡碱可溶钾钠铵盐全都溶,氯化物只银不溶硫酸铅钡不怕水,硝酸银见水影无踪口诀2: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氯化物中除去银亚汞,硫酸盐中除去钡铅都可溶若问碳酸磷酸其他盐,钾钠铵外都不溶八大沉淀及方程式1.Fe(OH)3 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2.Cu(OH)2 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CuCl2+2CaOH==Cu(OH)2↓+2CaCl3.CaCO3碳酸钙,白色沉淀。

Ca(OH)2+CO2==CaCO3↓+H2O4.BaCO3 碳酸钡,白色沉淀。

Na2CO3+BaCl2==2NaCl+BaCO3↓5.&6.AgCl 氯化银,白色沉淀。

BaSO4 硫酸钡,白色沉淀。

Ag2SO4+BaCl2==2AgCl↓+BaSO4↓7.Mg(OH)2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MgCl2+Ca(OH)2==CaCl2+Mg(OH)2↓8.Ag2CO3碳酸银,白色沉淀。

Ag2CO3+2HNO3=2AgNO3+H2O+CO2↑。

初中化学八大沉淀有哪些

初中化学八大沉淀有哪些

初中化学八大沉淀有哪些
学习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好基础知识,以课本为主线学习。

下面整理了初中化学八大沉淀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初中化学八大沉淀
1.Fe(OH)3 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2.Cu(OH)2 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3.CaCO3碳酸钙,白色沉淀。

4.BaCO3 碳酸钡,白色沉淀。

5.AgCl 氯化银,白色沉淀。

6.BaSO4 硫酸钡,白色沉淀。

7.Mg(OH)2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8.Al(OH)3氢氧化铝,白色沉淀。

化学学习方法
1、重视基础知识
想要学好化学就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它们,才能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及酸碱盐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实验
做好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不仅课堂做,课后还要多做,可以用vcm仿真实验,一种专门做实验的软件.每次实验牢记实验装置的要点,按照操作步骤,细致认真地操作.其次要学会观察实验,留心观察反应物的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3、吃透课本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

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

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初中常见的八大沉淀

初中常见的八大沉淀

初中常见的八大沉淀沉淀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指溶液中的某种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固体物质。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常见到的有八大沉淀,它们分别是:石蕊试剂沉淀、硫化物沉淀、氯化物沉淀、碳酸盐沉淀、氢氧化物沉淀、氧化物沉淀、磷酸盐沉淀和氨基酸沉淀。

石蕊试剂沉淀是我们在进行离子反应实验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沉淀。

它是一种白色沉淀,通常用来检验阳离子中的钡离子。

当我们向溶液中加入石蕊试剂时,如果有钡离子存在,就会生成白色的钡硫酸盐沉淀。

这种沉淀对于初中来说比较特殊,因为它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沉淀之一。

硫化物沉淀是指溶液中存在的硫化物离子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沉淀。

在初中学习中,我们常见到的硫化物沉淀有黑色的硫化铅、棕色的硫化铁等。

这些硫化物沉淀通常用来检验金属离子的存在,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金属离子的种类。

氯化物沉淀是指溶液中存在的氯化物离子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沉淀。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我们常见到的氯化物沉淀有白色的氯化银、黄色的氯化铁等。

这些沉淀的生成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种类有关,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金属离子的存在。

碳酸盐沉淀是指溶液中存在的碳酸盐离子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沉淀。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我们常见到的碳酸盐沉淀有白色的碳酸钙、棕色的碳酸铁等。

这些沉淀的生成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种类有关,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金属离子的存在。

氢氧化物沉淀是指溶液中存在的氢氧化物离子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沉淀。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我们常见到的氢氧化物沉淀有白色的氢氧化铝、蓝色的氢氧化铜等。

这些沉淀的生成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种类有关,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金属离子的存在。

氧化物沉淀是指溶液中存在的氧化物离子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沉淀。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我们常见到的氧化物沉淀有褐色的氧化铁、黑色的氧化铜等。

这些沉淀的生成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种类有关,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金属离子的存在。

化学中的八大沉淀

化学中的八大沉淀

化学中的八大沉淀
1 八大沉淀
在化学中,八大沉淀是指凝结液(或悬浮液)中形成的物晶结晶
形态或类似物。

晶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是元素,凝胶,络合
物等。

八种不同的沉淀分别按名称来区分:
(1)晶体沉淀:在弱离子条件下,沉积的晶体被称为晶体沉淀。

(2)热沉淀:热沉淀是指由热效应的反应产生的沉淀,可以用作
煤燃烧,发电,精炼等。

(3)沉浸沉淀:沉浸沉淀是一种共沉淀,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和化
学分离技术,用于提取腐蚀性物质,如弱酸性,弱碱性,多电离离子
物质和大分子物质。

(4)浸出沉淀:浸出沉淀是指经过浸出液处理后形成的沉淀。


了可以分离有机混合物,还可以用来分离金属杂质,如碎屑,纤维,碳,碳酸钙等。

(5)电沉淀:电沉淀是指电场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物。

例如,在离
子交换技术中,离子和分子被电场逐渐带到沉淀槽底部,形成沉积物。

(6)离子交换沉淀:离子交换沉淀是指经过离子交换和沉淀技术
处理的沉淀。

其主要用于去除阴离子,如硫酸,硼酸,磷酸等。

(7)离子沉淀:离子沉淀是由离子交换和加热作用而形成的沉淀。

离子沉淀技术是分离水中离子的重要方法,有效地分离阳离子,如钠
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

(8)釉面沉淀:釉面沉淀是由水或热液体交互作用形成的沉淀物质。

这种技术用于去除无机物,如重金属,砷,汞等。

这八种沉淀方式各有优势,能够处理的物质种类也不尽相同,从
而为我们留下很多可行方案。

其根源和清洗原理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占
据重要地位,是化学实验技术中经典的沉淀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各
适用在哪些场合?
➢ 自由沉淀:离散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沉速不变( 沉砂池、初沉池前期) ➢ 絮凝沉淀:絮凝性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沉速增加(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前
期、给水混凝沉淀)
➢ 拥挤沉淀:颗粒浓度大,相互间发生干扰,分层(高浊水、二沉池、污泥
浓缩池)
➢ 压缩沉淀:颗粒间相互挤压,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下挤出,
污泥得到浓缩。

2. 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
区别?
➢ 沉砂池的作用是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颗粒,以免这些杂质
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 平流式沉砂池是最常用的一种型式,它的截留效果好,工作稳定,构造亦较
简单。

池的上部,实际是一个加宽了的明渠,两端设有闸门以控制水流。

曝气沉砂池是一个长型渠道,沿渠道壁一侧的整个长度上,距池底约60~90Cm 处设置曝气装置,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形式。

由于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沉于池底的砂粒较为纯净。

有机物含量只有5%左右的砂粒,长期搁置也不至于腐化。

3. 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
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上浮的因素有哪些?
➢ 斯托克斯定律218gd u l p μ
ρρ-= ➢ 当ρs 大于ρL 时,颗粒下沉;相等时,颗粒呈悬浮状态,这种颗粒不能用
沉淀法去除;小于时,颗粒上浮,可用浮上法去除。

➢us与颗粒直径d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增加颗粒直径有助于提高沉淀速度(或上浮速度),提高去除效果。

➢us与μ成反比,μ随水温上升而下降;即沉速受水温影响,水温上升,沉速增大。

4.已知某小型污水处理站设计流量Q=120m3/h,悬浮固体浓度ss=250mg/L。

设沉
淀效率为55%。

根据试验性能曲线查得u0=2.8m/h,污泥的含水率为98%,试为该处理站设计竖流式初沉池。

解:①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时,沉降速度u小于u0的颗粒无可去除,根据题意,当u<2.8m/h时,沉淀效率可满足要求。

沉淀池的总面积A=qv/u=120/2.8=43(m2)
竖井沉淀池的直径在(4~7米)范围内,可建设2座沉淀池以方便运行。

单个沉淀池面积为
A’=A/2=43/2=21.5m2
单个沉淀池直径为D=(21.5/3.14)0.5×2=5.2m
沉淀时间取1.5hr,沉淀池的有效深度为:
h=qv.t/A=120×1.5/43=4.2(m)(5)
②泥斗的体积
设污泥停留时间为48小时,则总的污泥量为:
W=200g/m3×55%×120m3/h×48hr=0.634×106g=0.634t
污泥的含水率为98%,并设含水污泥的密度为1,则污泥的总体积为:
V=W/1-98%)/1=0.634/0.02/1=32 (m3)
每个竖流沉淀池的泥斗体积为:
V’=V/N=32/2=16(m3)(5)
5.已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平均流量Q=20000m3/d,服务人口100000人,初沉
污泥量按25g/(人·日),污泥含水率按97%计算,试为该厂设计曝气沉砂池和平流式沉淀池。

解:(1)曝气沉砂池
设计要点
1)水平流速一般取0.08~0.12m/s;u=0.1m/s
2)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4~6min;5 min
3)池的有效水深为2~3m,池宽与池深比为1~1.5,池的长宽比可达5,当池
长宽比大于5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挡板;
4)曝气沉砂池多采用穿孔管曝气,孔径为2.5~6.0mm,距池底约0.6~0.9m,
并应有调节阀门;
5)供气量可参照表。

表单位池长所需空气量
设计计算
1)总有效容积V=Q.t=20000m3/d÷(24×60)×5min= 70 m3
2)池断面面积A= Q/v = 20000m3/d÷(24×3600)÷0.1m/s =2.3m2
3)池总宽度B
4)池长度L
5)曝气量q=D Q
(2)平流式沉淀池
表10-8城市污水厂沉淀池设计参数
(1)沉淀池的表面积A :A=Q vmax×3600/q ;
(2)沉淀区有效水深h2:h2=q·t
(3)沉淀区有效容积V,V1=A·×h2 或V1=qmax×t×3600
(4)沉淀池长度L L=v·t×3.6 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一般不大于5 mm/s。

(5)沉淀池的总宽度b:b=A/L
(6)沉淀池的只数n:n=b/b’
(7)污泥区的容积。

对于生活污水,污泥区的总容积V:V=S.N.T/1000
式中:S——每人每日的污泥量,L/d·人,;
N——设计人口数,人;
T——污泥贮存时间,d。

6.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特
点?
➢浮上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水和废水的浮上法处理技术是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气泡与在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
上气泡后,密度小于水即上浮水面形成浮渣层,从水中分离出去。

➢电解法——产生的气泡小于其他方法产生的气泡,故特别适合于脆弱的絮状悬浮物。

主要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处理水量约在10~20m3/h。

由于
电耗高、操作运行管理复杂及电极结垢等问题,较难适用于大型生产。

➢分散空气法——该法是将空气引入到一个高速旋转混合器或叶轮机的附近,通过高速旋转混合器的高速剪切,将引人的空气切割成细小气泡。


散空气浮上法用于矿物浮选,也用于含油脂、羊毛等污水的初级处理及含
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的污水。

➢溶气法——溶气法是使空气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溶解于水中,并达到过饱和状态,然后再突然使废水减到常压,这时溶解于水中的空气便以微小气
泡的形式从水中逸出,以进行浮选过程的方法。

7.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黏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改善微气泡
与颗粒的黏附性能?
➢水中的悬浮颗粒是否能与气泡粘附,与水、气、颗粒间的界面能有关。

是否能粘附与该类物质的接触角有关。

当Θ→0时,∞sΘ→1,△E→0,这类
物质亲水性强(称亲水性物质),无力排开水膜,不易与气泡粘附,不能用
,这类物质憎水性强(称气浮法去除。

当Θ→180时,∞sΘ→0,△E→2 s
水-气
憎水性物质),易与气泡粘附,宜用气浮法去除。

➢“颗粒一气泡”复合体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颗粒表面性质亦不一样,它们在上浮过程中会进一步发生碰撞,相互聚合而改变上浮速度。

另外在浮
上池中因水力条件及池型、水温等因素,也会改变上浮速度。

一般的疏水
性或亲水性的物质,均需投加化学药剂,以改变颗粒的表面性质,增加气
泡与颗粒的吸附。

8.气固比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确定适当的气固比?
➢气固比+(g释放的气体/g悬浮固体),一般为0.005~0.006。

当悬浮固体浓度较高时取上限,如剩余污泥气浮浓缩时,气固比采用0.03~0.04
9.在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优缺点?
10.某工业废水水量为l200m3/d,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为800mg/L,需要进行气浮法
预处理,请为其设计平流式气浮池处理系统。

11.简述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12.某种污水在一连续进水和完全均匀混合的反应器里进行处理,假设反应是不可
逆的,且符合一级反应(v=kS A),反应速率常数k为0.15d-1,求解当反应池容积为20m3、反应效率为98%时,该反应器能够处理的污水流量为多大?
13.简述城填污水生物脱氮过程的基本步骤。

14.简述生物除磷的原理。

15.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是什么?
16.常用的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7.活性污泥法有哪些主要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有何特点?
18.解释污泥泥龄的概念,说明它在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19.从气体传递的双膜理论,分析氧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

20.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要求和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主要生物脱氮、除
磷工艺的特点。

21.如何计算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曝气池容积、曝气池需氧量和剩余污泥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