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个缺口给他人
围城必阙在职场中的应用

围城必阙在职场中的应用一、什么是围城必阙围城必阙呢,就是说在包围一座城的时候,要故意留出一个缺口。
这在职场里就好比咱们做事不能把路都堵死咯。
比如说啊,在和同事竞争一个项目的时候,你要是表现得太强势,啥好处都想自己占,就像把那座城围得死死的,一点缝隙都不留。
这时候其他同事心里肯定不舒服呀,可能就不愿意跟你合作啦。
但要是你懂得围城必阙呢,在争取自己利益的时候,也给别人一点机会,或者说给别人留个面子,那大家就会觉得你这人还挺不错的。
二、职场人际交往中的围城必阙1. 在团队合作里,咱们经常会遇到和同事意见不合的时候。
这时候可不能一股脑地就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就像围城时只想着把城拿下,不顾里面人的感受。
咱们得听听别人的想法,给人家说话的机会,说不定人家的想法能给这个项目带来新的思路呢。
2. 当你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时候,也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就像围城,要是全被你占了,别人可就没活路啦。
要适当地把功劳分给团队里的小伙伴,这样领导会觉得你很有团队精神,小伙伴们也会更喜欢你,以后合作起来就更顺畅啦。
三、职场竞争中的围城必阙1. 在竞争升职的时候,不要只想着自己的优势,把对手打压得死死的。
要知道,职场就像一个大圈子,今天你把别人挤下去了,保不准哪天人家又起来了,到时候可就不好相处咯。
你可以在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认可对手的优点,这样就算你升职了,也不会树太多敌人。
2. 当和其他部门竞争资源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抢夺。
可以考虑合作的方式,就像围城时给对方留个通道,大家一起合作把资源利用好,说不定还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呢。
四、职场沟通中的围城必阙1. 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如果客户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你不能直接就拒绝得很生硬。
就像围城时直接把城门关上,把客户拒之门外。
你可以先表示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再委婉地提出一些替代方案,这样客户就会觉得你很专业,也很尊重他们。
2. 在公司内部沟通的时候,说话也不能太绝对。
给别人留余地的句子

给别人留余地的句子
1. 给别人留余地,不就是给自己留后路吗?就像你在森林里走路,给自己留条能转身的道呀!比如说,和朋友争论的时候,别把话说绝了,不然以后怎么和好呢?
2. 给别人留余地,那可是一种善良啊!这就好比给花朵留空间绽放,别一下子就把所有地方都占满了。
像人家不小心犯个小错,别揪着不放,给人个改正的机会呀!
3. 给别人留余地难道不重要吗?这就如同下棋要留后手一样。
比如同事有个好想法,别急于否定,听听又何妨呢?
4. 给别人留余地,其实也是给自己积福呢!就像给小鸟留一片天空飞翔。
在商场买东西讲价,也别把价格压得太死嘛,让人家也有点赚头呀!
5. 给别人留余地,不也是给自己的生活添彩吗?如同给画作留一些空白才更有意境。
朋友找你帮忙,要是实在做不到,也委婉点说呀,别直接就拒绝了。
6. 给别人留余地,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就好像给河流留出流淌的通道。
当家人有些习惯你不喜欢,也别一味指责,慢慢沟通嘛!
7. 给别人留余地,不就是一种智慧吗?好比给故事留个悬念才吸引人。
和陌生人发生点小摩擦,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呀!
8. 给别人留余地,这可是为人处世的妙招啊!就像给树苗留空间成长。
别人说话的时候,别总是抢话,让人家也能表达完整呀!
9. 给别人留余地,真的能让世界更美好呢!如同给彩虹留出它的美丽。
在团队合作中,别把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给其他人也分一些呀!
10. 给别人留余地,难道不是我们应该时刻记住的吗?就好像给星星留出闪耀的天空。
有人请教你问题,耐心解答,别不耐烦呀!
我的观点结论:给别人留余地真的非常重要,它能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好,大家都应该时刻牢记并践行。
给别人退路就是给自己留条路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给别人退路就是给自己留条路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1.给别人留路,其实就是给我们自己留路。
2.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没必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凡事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条退路,就是给自己设计好出路。
3.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没必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凡事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条退路,就是给自己设计好出路。
4.任何时候都要留余地。
做人不要太狂妄,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得理也要饶人,做什么事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有一次,他到河边钓鱼,遇到一捕蟹老人,身背一个大蟹篓,但没有上盖。
他出于好心,提醒老人说:“大伯,你的蟹篓忘了盖上。
"
老人回头看了他一眼,友善地说:“年轻人,谢谢你的好意。
不过你放心,蟹篓可以不盖。
要是有蟹爬出来,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结果谁都跑不掉。
"
对于老人的回答,他感慨良多。
记得某地发生大地震,有个小煤矿的工人谁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往外挤。
由于坑道口太小,结果许多人无法逃生。
而在另一个小煤矿里,队长当时很镇定,他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挤!一个一个来。
”他自己不急于逃生,而是留在后面指挥。
结果20多个矿工全都安全逃了出来,他自己也脱离了险境。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
如果你不给别人机会,最终将是自断生路,不会有长远的发展。
那些看不得别人进步、千方百计拖人后腿的人,是愚昧无知的。
给别人留一个缺口作文600字

给别人留一个缺口作文600字
错落的树叶下透着点点日光,随风而动,树影婆娑,日影斑驳。
不禁想到:一个小小的缺口,竟可以编织出如此美丽的风景,留下这般精彩与和谐。
一个企业领导将自己原本能圆满完成的工作留下一部分让下属去做。
留下这个缺口并不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做好,只是想给下属提供一个施展本领的舞台,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做企业的主人,共同为企业创造辉煌。
这是一种管理艺术。
从中我懂得了:给他人留一个缺口,是一种智慧。
唐初,为争夺皇位,李世民与太子成了死敌。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但他并没有罪责为太子出谋划策的近臣魏征,却委以要职。
正是李世民的博大胸怀感动了魏征,使魏征竭忠尽智,献言进策,甘愿做唐太宗治世的一面镜子,书写了一段历史佳话。
从中我明白了:给他人留一个缺口,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
乔丹被誉为“NBA历史上最辉煌的图腾”“篮球场上的神话”。
但在早期,他却是想着如何在球场上尽显雄风,
从不顾及集体的力量。
在教练杰克逊的劝导下,他把投球的机会留了一些给他人。
虽然他个人投球的分数低了,但整个球队的分数却高了,而人们也永远记住了“乔丹”这个名字。
无论是乔丹成就了公牛,还是公牛造就了乔丹,请都不要忘了一点,正是多留一点机会给他人,才造就了这个神话。
于是我明白了:给他人留一个缺口,便凸显了一种品质。
山留缺口蜿蜒起伏,路留缺口曲径通幽,溪有缺口绵延千里,海有缺口容纳百川。
给他人留一个缺口,不仅体现一种个性,内敛而不张扬,而且彰显一种品质,谦恭却不自卑;给他人留一个缺口,是一种做人的境界,成全他人而有益自己,更是一种处事的智慧,博大而精深。
10个管理哲理故事

10个管理哲理故事10个管理哲理故事篇1鲶鱼法则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
当渔民们把刚刚捕获上来的沙丁鱼发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
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
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中。
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就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
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拉到了渔港。
鲶鱼法则告诉我们,管理要保持一定的压力。
没有压力的环境无法成就事业。
10个管理哲理故事篇2南风法则北风与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刮起了一股凛冽刺骨的寒风,想把行人身为大衣吹掉,结果行人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到很暖和,于是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南风法则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
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学会经常用正面的鼓励,激励下级,激发工作的积极性,这样,效果常常比不断地批评好。
10个管理哲理故事篇3刺猬距离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在一起,就互相刺痛,但离开了一段距离,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互相往一起凑。
就这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距离”的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者要搞好工作,既要与下属保持紧密的关系,又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取长补短,密切配合。
但是作为团队的一员,同事之间应该适当地保持距离,这样既有利于政令畅通,也有利于互相配合工作。
10个管理哲理故事篇4小时候家里穷,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白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山晚上要到矿上值夜班,以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供几个孩子读书。
哲理故事1:留个缺口给别人

哲理故事1:留个缺口给别人哲理故事1:留个缺口给别人一位着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
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
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哲理故事2:水与树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是没有云的,大地一片干涸,没有生机,只有那些海边河边的地方才有绿色的仙迹。
而水是有精灵的,有一个千年大榕树也有它的精灵。
榕树是在水精灵的呵护下长大的。
有一天树精灵和水精灵遇到了一起,他们成了朋友,每天都会坐在一起聊天。
“美丽的水,今天,你好吗?”树精灵微笑着问。
“不好,一点也不好”水精灵很反常的摇摇头。
“遇到什么麻烦了吗?”树精灵也担忧的问到。
“树,为什么不告诉我呢?你那么高那么大一定也看的见远处的荒凉吧! 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水精灵责备的问。
“因为不想你难过啊?”树躲过水责备的目光,“你那么善良,知道了会伤心的。
”“但是,蝴蝶姐姐还是告诉了我。
”水突然坚定的说。
“难道你想……”水低沉的问到。
“没错,我要去找神,我要让自己穿越那黄色的土壤”水站了起来。
“不可以,我不许你去”树急了,紧紧牵住水的手“你知道的吧,你知道自己一旦离开了这里,你就会消失的吧。
”“别担心我,树,即使我消失了,河流仍不会消失,我们一定还会见面的。
”水吻了一下树的脸庞。
树精灵呆住了。
望着水微笑“那么我来送你去吧”“树……”水感激的望着树“水,到了天堂不要忘记我啊`”水迷茫的望着树,轻轻的点了点头。
中学生议论文:给他人留余地范文五篇

中学生议论文:给他人留余地范文五篇凡事留有余地,就会使事情愈趋完美,人生更加灿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议论文:给他人留余地范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学生议论文:给他人留余地范文五篇(一)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随时都会遇见一些人,说了对不起自己的话或者做了对不起自己的是,这时我们怎么办呢?人生好比走路,总会遇到崎岖狭窄的地方,每当此时我们是否可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
如果心中常有这种想法,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了。
即使终生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能对人生造成多大影响呢?你经常让别人一步,别人心存感激,也会让你一步,一条小路对你来说也是坦坦通道。
你事事不肯让别人,别人心存怨恨,就会设法阻碍你,损伤你,即使是一条大道,对你来说也是充满险阻。
人与人之间往往是心与心的交往,诚心换来的是真情,坏心换来的是歹意。
仇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上了别人的心。
人的自尊心比金钱还总要。
一个人失去少许金钱,尚可忍受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无法预测到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有些时候,本无存心伤人之意,却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
言行的谨慎看来是很重要的。
从前有某显宦,喜欢下棋,自负是国手。
某甲是他的下属,有一天与显宦下棋,一开始便咄咄逼人。
比赛到后来经逼得显宦满头大汗。
某甲见显宦焦急的神情,格外高兴,故意一个破绽。
显宦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谁知某甲突出妙招,局面立时翻盘。
某甲很得意的说:“你还想不死吗?”显宦造此打击,心中很不高兴,立即起身就走,虽然显宦有很深的修养,胸襟宽大,但是也受不了这种刺激,因此,对某甲就有了成见。
而某甲呢,他始终不懂从此显宦始终不与他下棋。
从此再也不提拔重用某甲。
也许某甲一生自认命薄,哪知是忽略了对方的自尊心,控制不了自己好胜心。
如果遇到必须取胜,无法让步的事,又该怎麽办呢?那也要给人留有余地,只要赢就行,何必让别人满盘皆输呢?比如与人争辩,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是没有必要让对方输的体无完肤。
[知识]留个缺口给别人2
![[知识]留个缺口给别人2](https://img.taocdn.com/s3/m/7dcd529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1.png)
[知识]留个缺口给别人2留个缺口给别人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
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
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半小时换来一世从容李未是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
当他的老同学还在为饭碗苦苦挣扎时~他已顺利地完成了由低级白领到高级白领到金领的过渡。
事业、金钱、美女~一样不缺~而最让人羡慕的是~这一切似乎他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牺牲健康和情趣孜孜以求~而是从容淡定不哼不哈的就尽收囊中了。
有人欲探得其中奥妙~李未说~其实挺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也就是半小时。
李未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人疲乏得要命~到头来还没落得个好效果。
后来有一天~做了一辈子管理工作的父亲对他说:“你能不能试一试~每天早出门半个小时,”他看了父亲一眼~对父亲的话并未十分理解~但他决定试一试了。
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比正常时间早半个小时出门。
当他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发现等车的人不多~上到车上~又发现有许多空位~比平时惬意多了。
而且~由于还没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没出现堵塞~很快就到了他的目的地。
坐在车上时~他就把一天的工作理了个头绪。
进到办公室后~同事们还没来~他在空旷的办公室里伸展了一下手脚~而后开始听一段音乐。
当同事们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脚乱地开抽屉时~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热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个缺口给他人但凡干成事业,总要空间和舞台。
《孙子兵法》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讲的就是给下属足够的干事空间。
毛泽东在辽沈战役中,授予第四野战军总司令林彪全权就是典范。
如何授权,授权到何种程度,如何监督,是管理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第一节留个缺口给他人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台上做报告,轮到提问时间时,一位听众发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这个小故事给了我们很大启示,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实力,只关乎这个事情该不该由自己去做,自己来做比较好还是别人会做得更加出色。
有人会问,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其实,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差距不大。
很多事情,一个人能做成,另外一个人也能做成,我们的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要懂得留给下属一定的空间。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所以,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给下属一定空间,让他大展宏图,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1.1 刘邦为何能成就一番伟业?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这大致表达的意思是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徒弟们的愚笨就把操作时必不可少的墨线抛弃,擅长射箭的羿也不会因为学射人的笨拙而把射箭弯弓要达到的程度作出调整。
教射箭的人把箭拉满了,但并不把箭发射出去,他只是示范性地做出射箭的姿势。
他立下一个合乎中道、不难也不易的学习准则,能接受这样准则的徒弟就跟上去。
孟子的教诲给了我们很大启示,管理者跟老师的性质有点相似,只是老师的职责在于育人,决不能自身满肚子文墨笔彩,教出的学生脑袋却空空如也,老师主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及怎样去做,而管理者则要学会授权,告知下属要去干什么事以及怎样去干。
当然,授权必然是权责利的对等,没有权利不好办事,但是,权利也像一把双刃剑,赋予权利的同时更多还是一份责任。
所以,一个聪明的管理者要懂得适当授权,授权同时把责任授下去。
将才与帅才最大的区别在于授权,将才是带兵打仗,身体力行,帅才则是最大限度授予下属去执行一项任务,同时把责任授下去。
有一句话:“天才,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刘邦深懂其道,他是最典型的帅才型管理者,懂得用人,并且留给下属足够的空间发挥才能。
刘邦手下的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原先都是项羽的人,后来都投奔了刘邦,可见刘邦在用人方面还是相当有魄力的,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是人才就能海纳百川。
例如,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没有发挥空间的余地,后投靠了刘邦。
陈平走的路更加曲折,陈平原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自己才能后投奔项王,又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刘邦“大悦之”,并立即任命他做都尉。
刘邦很有自知之明,他曾公开承认:“论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稳定后方,安抚百姓,输送兵源军需,我不如萧何;论集结百万将士,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
”所以,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的模式,就是刘邦之所以得天下的缘由。
刘邦懂得知人善任,并授予重权加于辅佐,才使得张良,萧何和韩信管理空间大大得到发挥,最终成就了他们不一般的功绩。
张良在刘邦西入武关之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更是帮助刘邦脱离险境;在楚汉战争中“常计谋平天下”。
萧何帮助沛公在楚汉争雄中使刘邦能掌握天下形势,做出较为明智的决策;劝刘邦接受汉王的称号,蓄养民力,招揽人才,伺机争夺天下;楚汉战争中留守关中,保证对刘邦和韩信两大军团粮草军需的及时供应。
韩信提出“汉中对”,制定图取天下的战略方针;还定三秦,为刘邦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基地;击破代、赵、燕、齐四国,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形势;垓下之战指挥汉军歼灭楚军,逼迫项羽乌江自刎,从而取得楚汉战争的彻底胜利。
刘邦能这样出色的、漂亮的制胜项羽,就是因为他能够充分授权,正所谓“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项羽贵族世家出身,好面子,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容纳不下英雄,四处征战只靠他一个人,与刘邦充分授权,团队作战相比,项羽最后成了“孤家寡人”,最后自刎乌江也是必然。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初听此言,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是仔细想来,不无道理。
管得少并不是说管理的作用被弱化了,效率管理,可能会产生百分之一千的效果。
所以,创造一个海洋,就会有鲸鱼成长;营造一个天空,就会有雄鹰盘旋;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员工就会成为企业栋梁。
衡量一个管理者能力的标志就是:他有一群业绩卓著的下属。
他们有能力,有魄力,能够独当一面,管理者只要指引一个方向,他们就能凭借自身的本事不断摸索,找出捷径,完美完成任务目标,做到这些,管理者便可垂拱而治,尽情享受人生!1.2 破茧成蝶:不要做好心人这是关于一只蝴蝶的故事,有一天,有人发现,虫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蝴蝶正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一点点的挣脱出来。
几个小时过去了,蝴蝶似乎耗尽了它全身的力气,但没有任何进展。
有个好心人看着觉得很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
他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蝴蝶的身体萎缩得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它的身体。
他期待着蝴蝶的翅膀能够展开,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花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
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脱而出,需要通过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够脱茧后展翅飞翔。
破茧成蝶的故事告诉我们,奋斗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人的生命需要奋斗,乃至挣扎。
如果人的生命没有荆棘挫折,他的精神将被弱化,他的生命将会变得脆弱不堪。
这给管理者新的启示是:千万不要做好心人,处处帮下属解开缺口,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下属永远不会成长,不会独当一面,这样只会让管理者自身陷入更大的被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下属个人的成长需要他们自己去磨练,去体会艰辛和困苦。
这使我想起了鹰的成长故事,一只幼鹰出生大概六七天后,他们的母亲为了防止它们学会爬行,就会对它进行残酷的训练,让它们生命的第一反应就是飞翔,而不是爬行。
对鹰来说,爬行是耻辱的,而飞翔则是高贵和勇敢的象征。
等小鹰能飞起身子了,他们的母亲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从高处向下推去。
小鹰虽然因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浑身剧痛,但它必须挣扎着飞翔,否则就会被摔死。
挣扎使它们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时间内便可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将如钢铁般坚硬。
小鹰刚出生没几天,母鹰就会给它们断食,不让它们在自己温暖的怀抱里睡觉。
它们被饿晕了,脑袋耷拉着,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甚至连眼睛也睁不开了。
但它们的母亲并不可怜它们。
一天天,它们的状态越来越差,嘴一张一合,如果再不进食,生命就会有危险。
但母鹰仍不给它们食物吃,似乎对小鹰濒危的生命毫无担忧。
小鹰终于被饿得不行了,脑袋一点点地低下,似乎低到低处便再也抬不起来,要一命呜呼了。
但就在低到半截时,它们突然“呼”的一声把脑袋抬了起来,睁大了布满血丝的双眼,发出一声声嘶鸣。
鹰在绝望中发出的嘶鸣却极具震撼力,那种尖利、刚烈和脆裂之音,似乎是从它们喉咙中飞出的一把把利刃,闪着夺目之光刺向了目标。
母鹰听到了小鹰的嘶鸣,从巢中一跃而起,马上给它们吃的东西。
它知道,能在绝望中不倒下,而且愤怒,并发出这种声音,则说明它有在绝望中迸发力量的能力,由此也证明它们就是真正的鹰了。
其实,人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人家说百炼成金,只有经过困苦和磨难才能更快地促进人的成长,人的潜能的发挥,而这就需要管理者像母鹰一样,给予空间,留予缺口,心狠手辣。
唐太宗说过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作镜,可以知兴衰;用人作镜,可以解得失。
”在历史上,事必躬亲,对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而受到教训的管理者也不在少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非诸葛亮莫属。
三国诸葛亮在上后主的《自贬疏》中道:“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诸葛亮忠心耿耿辅助刘禅,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
司马懿一次接见诸葛亮的使者问诸葛亮身体好吗,休息得怎么样?使者对司马懿说,诸葛亮“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来览焉;所敢食不至数升。
”使者走后,司马懿对人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病逝军中,蜀军退师。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不可否认蜀汉却最先灭亡,究其原因,这还是与诸葛亮不善于授权,事必躬亲有很大关系。
试想如果诸葛亮将众多琐碎之事合理授权下属处理,而只专心致力于军机大事、治国之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岂能劳累而亡,导致刘备白帝城托孤成空,阿斗将伟业毁于一旦呢?其实,就像蝴蝶的故事中那个好心人一样,管理者如果对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造成下属对你的依赖性,就等于使他们失去了创造性,那么可能失去更多的是下属面对挑战性工作去奋斗的勇气(如刘禅)。
管理者应该向那只坚定的母鹰学习,你必须精于与你领导团队中的每一个聪明的家伙打交道,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并激励他们,给予一处海洋,一片天空,让下属在那里尽情挣扎着成长吧。
1.3 “八佰伴”的倒闭:不管不顾要出事著名的日本连锁企业“八佰伴”曾经盛极一时,在中国就拥有很多家分店。
到了后期,“八佰伴”的创始人禾田一夫将日本八佰伴公司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处理,而自己天天躲在家里看公文或报告,一心专注亚太市场的开拓,没想到一九九四年日本八佰伴第一次出现了赤字,这使得禾田一夫先生非常震惊,要知道日本八佰伴是八佰伴集团的核心,如果日本出事,八佰伴集团就不可能幸存。
他想更换社长,但是八佰伴公司属于家族企业,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禾田一夫先生还是决定给自己弟弟再一次机会。
随后的几年,果然公司的财务状况变好,甚至出现了较大的盈利,实际情形却是他弟弟背地里做了假账来蒙蔽他。
最后,庞大的商业帝国“八佰伴”顷刻间便宣告倒闭,禾田一夫也变得一无所有。
八佰伴的倒闭给了人们一记警钟,沃伦·本尼斯先生曾说过,信任是使管理者和追随者拧成一股绳儿的粘贴剂。
说的就是要信任下属,让他们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自主地处理工作,不要过多地干预他们。
但是,信任并不代表着放手,放手并不代表着放弃,管理的本质就是控制,控制是管理的“维生素”。
控制的首要原则是使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多干预不等于不干预,不等于不闻不问。
管理者应当超越指挥层次去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实际情况,需要时给予被授权者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便使授予的权力能够得到顺畅、充分、有效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