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知识点整理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知识点整理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知识点整理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整理

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

一级运算:加、减。二级运算:乘、除。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然后再算括号外的。先算小括号,然后算中括号、大括号。两级运算,先算高一级后算低一级。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一级运算中,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1、如果只有加和减或者只有乘和除,从左往右计算。(同一级计算)

2、如果同时有一级、二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数,(不管什么级都要先算)。

4、关于括号里的计算:先算小括号,然后算中括号、大括号,括号中也是先算二级,再算一级。

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有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

2、加法结合律:a+b+c=(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减法的性质:a-b-c=a-(b+c)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第一个数减轻后面两个数的和,差不变,

这作减法的性质.

4、乘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乘,交换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5、乘法结合律:a×b×c=(a×b)×c=a×(b×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6、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起来,积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7、除法的性质:a÷b÷c=a÷(b×c)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商不变,这叫做除

法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同时应用,只有交换后才可以结合. ★★运算顺序:1、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3、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数学运算法则

1、整数加、减计算法则:

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3、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4、整数乘法法则:

1)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5、小数乘法法则:(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6、分数乘法法则:把各个分数的分子乘起来作为分子,各个分数的分母相乘起来作为分母,(即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约分。

7、整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商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2)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0、分数的除法法则:

1)用被除数的分子与除数的分母相乘作为分子;2)用被除数的分母与除数的分子相乘作为分母。

★★运算顺序:

1、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3、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整理

一、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一级运算:加、减。二级运算:乘、除。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含小括号的运算顺序: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二、运算定律

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的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的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的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的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 ×c=a×(b×c)。

3、乘法的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减)。

用字母表示:(a±b)×c=a×c±b×c。

4、减法的运算定律: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5、除法的运算定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

面的。

数学运算法则

1、整数加、减计算法则:

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3、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4、整数乘法法则:

1)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5、小数乘法法则:(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6、分数乘法法则:把各个分数的分子乘起来作为分子,各个分数的分母相乘起来作为分母,(即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约分。

7、整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商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2)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0、分数的除法法则:

1)用被除数的分子与除数的分母相乘作为分子;2)用被除数的分母与除数的分子相乘作为分母。

★运算顺序:

1、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算乘除后加减。

3、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概念总结知识讲解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概念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叫做加法。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验算)减数=被减数-差(验算) 被减数=减数+差(验算) (★常考:验算:注意:①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②补零,③得数写第一个结果,用最简洁的方式。④细心验算) 2、乘、除法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算,叫做乘法。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验算)除数=被除数÷商(验算) 被除数=商×除数(验算) 3、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 的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乘、除谁在前,先算谁) 6、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7、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不能作除数,可作被除数。(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得0) 8、在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中,一定要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然后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依次计算。 (常考:列综合算式:①要用原题中的数据,不是自算的,②题目里从上到下先算谁,再算谁,找出运算顺序,③考虑小括号与中括号) 9、租船:坐满最便宜。 假设全部租大船,求出价格。假设全部租小船,求出价格。 多租价格低的,不留空位最省钱。 (常考:景区选方案,细心计算)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完整word版)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知识归纳 运算顺序: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再算大括号里的;然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乘除可以交换顺序,加减可以交换顺序。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专项练习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专项训练 四则运算 一、口算 36 ÷3= 100 -62= 24 -8 +10 = 75 ×30= 371 -371= 5 +24 -12= 200 ÷40= 84 ÷4= 159+61= 600÷20=78+222= 1000÷8= 17×11=7600÷400=480÷120= 25×17×4= 225-99= 640÷40= 二、比一比,算一算 49 +17 -25 240 ÷40 × 5 300 -50 ×2 49 - (17 +25)240 +40 × 5 300 -50 ×20 ×0 三、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 64-28=36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 9000-1800=7200 综合算式___________

(3)810-19=791 791×2=1582 1582+216=1798 综合算式 (4)96×5=480 480+20=500 500÷4=125 综合算式 四、计算下面各题 121 -111 ÷37 (121 -111 ÷37) × 5 280 +650 ÷13 45 ×20 × 3 1000 -(280 +650 ÷13)(95 -19 × 5 )÷74 (120 -103)×50 760 ÷10 ÷38 (270 +180)÷(30 -15)707 -35 ×20 (95 -19 × 5 )÷74 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 (798-616) (270 +180)÷(30 -15)(315×40-364)÷7 12520÷8×(121÷11) 707 -35 ×20 50+160÷40 (58+370)÷(64-45) 120-144÷18+35347+45×2-4160÷52 (58+37)÷(64-9×5)95÷(64-45) 178-145÷5×6+42 420+580-64×21÷28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知识点整理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整理 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 一级运算:加、减。二级运算:乘、除。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然后再算括号外的。先算小括号,然后算中括号、大括号。两级运算,先算高一级后算低一级。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一级运算中,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1、如果只有加和减或者只有乘和除,从左往右计算。(同一级计算) 2、如果同时有一级、二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数,(不管什么级都要先算)。 4、关于括号里的计算:先算小括号,然后算中括号、大括号,括号中也是先算二级,再算一级。 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有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 2、加法结合律:a+b+c=(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减法的性质:a-b-c=a-(b+c)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第一个数减轻后面两个数的和,差不变, 这作减法的性质. 4、乘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乘,交换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5、乘法结合律:a×b×c=(a×b)×c=a×(b×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6、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起来,积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7、除法的性质:a÷b÷c=a÷(b×c)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商不变,这叫做除 法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同时应用,只有交换后才可以结合. ★★运算顺序:1、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3、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归纳和练习题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 2.乘除法的意义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运算 例:340÷[(12+5)×5] (113-65)÷(12÷4) 4.用优化思想选择实际问题中的最佳方案 1.扎龙保护区门票有两种出售方案: 方案一:成人票30元,儿童票半价 方案二:团体10人以上(含10人)每人22元 (1)成人3人,儿童7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成人7人,儿童3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某游乐园售票处写着:成人票价30元,学生票价15元,团体票价18元(30人及30人以上),7位老师带领46名学生到这个游乐园游玩,怎样购票最合适? 二、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 + b×c 简便运算: 25×82×4 50×(37×20) 88×125 25×44 167×6+167×7-167×3 37×29+37×44+37×27 25×64+25×36 16×98+32 62×37×125-37×125×54 35×99 57×201 3.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1)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2)运用除法的性质:a÷b÷c=a÷(b×c)

计算: 801÷(9×2)560÷(7×4)420÷35 45×12 2700÷45÷2 630÷(63×2)20000÷125÷2÷5÷8 三、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的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是常用小数来表 示。 2.小数的意义: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际、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 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如7 100用小数表示就是_______;29 1000 用小数表示是__________ 3.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如0.9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0.35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或0.01)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意义不同: 说出下列各数中“7”所在的数位及其表示的意义 13.73 7. 9 0.357 0.27 5.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小数的性质 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天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化简: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会改变 3.利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专项练习完整版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专项 练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专项训练四则运算 一、口算? 36÷3=100- 62=24?- 8?+?10= 75×30=371?- 371=5?+?24?- 12= 200÷40=84÷4=159+61=? 600÷20=?78+222=1000÷8=? 17×11=?7600÷400=?480÷120=? 25×17×4=?225-99=?640÷40=? 二、比一比,算一算? 49+17-25240÷40×5300-50×2 49-(17+25)240+40×5300-50×20×0 三、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64-28=36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9000-1800=7200综合算式___________(3)810-19=791?791×2=15821582+216=1798综合算式(4)96×5=480480+20=500500÷4=125综合算式 四、计算下面各题? 121-111÷37(121-111÷37)×5 280+650÷1345×20×3 1000-(280+650÷13)(95-19×5)÷74 (120-103)×50760÷10÷38 (270+180)÷(30-15)707-35×20 (95-19×5)÷74?19×96-962÷74? 10000-(59+66)×645940÷45× (798-616) (270+180)÷(30-15)(315×40-364)÷7 12520÷8×(121÷11)707-35×20 50+160÷40?(58+370)÷(64-45) 120-144÷18+35347+45×2-4160÷52? (58+37)÷(64-9×5)95÷(64-45) 178-145÷5×6+42?420+580-64×21÷28? 812-700÷(9+31×11)(136+64)×(65-345÷23)

数学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数学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 法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试题; 2.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高计算的正确率 和熟练程度; 3.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及试题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四则运算:四则运算顺序及运算法则 1、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四则运算法则: a.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 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b.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乘除,

再算加减; c.在有括号的式子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练习:(小黑板1) ○1()、()、()和()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的顺序依次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再算()。 ○4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 ○5计算:(小组比赛的形式,每组做一题。) 12.78—(10—7.25) 45÷5+36×6 4.5—2.83+ 5.76 72×5+240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先让学生想想,我们迄今为止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然后指名回答,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口答,教师整理并板书如下: a+b=b+a(加法交换律) (a+b)+c= a+(b+c) (加法结合律) a X b =b X a (乘法交换律) (a X b) X c= a X(b X c) (乘法结合律) (a+b)X c= a X c + b X c (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和练习题

下册 第三讲 运算定律 知识点一、加法的简便运算 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记为a+b=b+a 。 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 变。记为:(a+b)+c=a+(b+c) 备注:加法的结合律可以和加法的交换律一起使用 例1、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1)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 □ 56+40 (2)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问: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 1 89+( )=23+( ) a+12=12+( ) 2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25+( ) 130+(70+4) =( )+4 能力提升 用简便方法计算 36+158+64 74+(68+26) 149+57+51 知识点二、减法的简便运算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 个数的和。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2、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2、计算下面各题,怎么简便就怎么计算 528-53-47 545-167-145 487-187-139-61 456-(27+156)-73 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1006=1000+6,… 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概念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叫做加法。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验算)减数=被减数-差(验算) 被减数=减数+差(验算) (★常考:验算:注意:①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②补零,③得数写第一个结果,用最简洁的方式。④细心验算) 2、乘、除法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算,叫做乘法。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验算)除数=被除数÷商(验算) 被除数=商×除数(验算) 3、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 的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乘、除谁在前,先算谁) 6、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7、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不能作除数,可作被除数。(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得0) 8、在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中,一定要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然后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依次计算。 (常考:列综合算式:①要用原题中的数据,不是自算的,②题目里从上到下先算谁,再算谁,找出运算顺序,③考虑小括号与中括号) 9、租船:坐满最便宜。 假设全部租大船,求出价格。假设全部租小船,求出价格。 多租价格低的,不留空位最省钱。 (常考:景区选方案,细心计算)

四则运算意义和运算定律的复习-精

四则运算意义和运算定律的复习-精 2020-12-12 【关键字】地方、认识、问题、系统、加深、掌握、规律、特点、位置、能力、作用、关系、提高 教学内容:教材第14l页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应用,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和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算法。通过复习,要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系统地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进一步认识一些运算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运算的定律、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 75—55= 75—20=

提问:你能说出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出示加法定义)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两道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出示减法定义)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 谁再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出示乘法定义)根据乘法的意义,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吗?什么叫做除法?(出示除法定义)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并且从上面的每组题可以看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我们能不能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呢?请看期末复习第1题。 2.四则运算意义的应用。 (1)请同学们先看第(1)题。谁来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呢?(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是加法应用题? 谁能根据编出的加法应用题来编两道减法应用题?(指名学生口头编题) 提问:这两题都是已知加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2)请同学们再看第(2)题。谁来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呢?(按照编的题板书)

(完整版)《运算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第四单元《运算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乘法结合律 1、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 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 (a×b)×c=a×(b×c). 使用时机: 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 8、50和4、500和2等。 加法运算时也有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表示为:(a+b)+c=a+ (b+c) 2、认识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他们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如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那 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1)上述规律可推广到更多个数相乘。如:125×4×8×25=(125×8)×(25×4)=1000× 100=100000 2)加法运算时也有交换律,如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那么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得一些运算简便。50+7+40+9=(50+40)+(7+9) =90+16=106 练习题: 73×25×4 125×63×8 4×(25×93) 12×125×5×8 32×125×25 48×125×5

乘法分配律 1、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 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 (a+b)×c=a×c+b×c或(a-b)×c=a×c-b×c 1、式子的特点: 式子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 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逆运算) 2、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 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 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习题: (80+4)×25 34×72+34×28 (23×99)×25+(77+71)×25 25×99 9999×2222+3333×3334 6666×3333+2222

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定律

教案过程 一、复习预习 1.换位学习 让学生以“老师的口吻”为老师讲解已学过的运算定律 2.学生与老师交流(运算中怎样简便?):讨论“我的想法对不对?”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考点/易错点2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考点/易错点3 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考点/易错点4 乘法运算中,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考点/易错点5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考点/易错点6 1.要想运用运算定律做好简便运算,要仔细观察算式,如果只有加法,一般用到加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算式里只有乘法,一般用到乘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既有加又有乘,一般用到乘法分配律。当然要注意一些变式。 2.还要观察算式里面的特殊数字,如25和4,125和8,2和5等,有时101可以变成(100+1),想想如何利用好这些特殊数字。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357+288+143 【答案】788 【解读】357+288+143 =357+143+288 =500+288 =788 【例题2】 【题干】 138+293+62+107 【答案】600 【解读】138+293+62+107 =(138+62)+(293+107) =200+400 =600 【例题3】 【题干】25×17×4

【答案】1700 【解读】25×17×4 =25×4×17 =100×17 =1700 【例题4】 【题干】(25×125)×(8×4)【答案】100000 【解读】(25×125)×(8×4) =(25×4)×(8×125) =100×1000 =100000 【例题5】 【题干】 25×(40+4) 【答案】1100 【解读】 25×(40+4) = 25×40+25×4 =1000+100 =1100 【例题6】 【题干】 125×64 【答案】8000 【解读】 125×64 =125×(8×8)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 1 915 333+1 67+5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小数加法和减法 题1、一根绳子长25.2米,先剪去8.8米,再剪去4.2米,还剩多少米? 板书:25.2-8.8-4.2 =25.2-4.2-8.8 =21-8.8 =12.2 2、 25.2-8.8-4.2 =25.2-(8.8+4.2) =25.2-13 =12.2 3、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定律,合

理的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对一些计算进行简便运算。回想一下这些运算定律是怎么说的?能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简便计算: 575+635+125+265 27×55-27×45 98×25 101×72-72 125×64 (32+32+32+32)×25 67×14+14×32 4、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1)320 - 36 - 64 2) 197 - (22 + 97) 3) 1175 -(545 -125) 4)(520+123)—(80+23) 5、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乘起来,再去除被除数。 计算(对比练习) 10000÷125÷8 1000÷125×8 200÷4÷25 200÷4×25 20500÷125÷4 25000÷8÷25 6、商不变性质 6 ÷2=()÷4=36 ÷()=60 ÷() ()÷170=119 ÷17=11900 ÷()=238 ÷() 交流:重点题2中的238 ÷() 1800÷400=4……200,当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时,余数是() 写出与下面商相等的除法算式 3600÷200700÷25

乘除法的关系及运算律知识点整理

乘除法的关系及运算律【知识要点】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 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或 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积扩大m×n倍; 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积缩小m×n倍; 一个因数扩大(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n倍,积扩大或缩小m÷n倍。 (六)解决问题: 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延伸: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最多、最少问题 人数最少多买贵的,人数最少多买便宜的。 4、购物、旅游合算问题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专项练习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专项练 习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专项训练四则运算 一、口算? 36÷3=100- 62=24?- 8?+?10= 75×30=371?- 371=5?+?24?- 12= 200÷40=84÷4=159+61=? 600÷20=?78+222=1000÷8=? 17×11=?7600÷400=?480÷120=? 25×17×4=?225-99=?640÷40=? 二、比一比,算一算? 49+17-25240÷40×5300-50×2 49-(17+25)240+40×5300-50×20×0 三、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64-28=36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9000-1800=7200综合算式___________(3)810-19=791?791×2=15821582+216=1798综合算式(4)96×5=480480+20=500500÷4=125综合算式 四、计算下面各题? 121-111÷37(121-111÷37)×5 280+650÷1345×20×3 1000-(280+650÷13)(95-19×5)÷74 (120-103)×50760÷10÷38 (270+180)÷(30-15)707-35×20 (95-19×5)÷74?19×96-962÷74? 10000-(59+66)×645940÷45× (798-616) (270+180)÷(30-15)(315×40-364)÷7 12520÷8×(121÷11)707-35×20 50+160÷40?(58+370)÷(64-45) 120-144÷18+35347+45×2-4160÷52? (58+37)÷(64-9×5)95÷(64-45) 178-145÷5×6+42?420+580-64×21÷28? 812-700÷(9+31×11)(136+64)×(65-345÷23)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知识点归纳与练习(精品)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班级: 姓名: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题:(1)50+98+50 (2)488+40+60 (3)165+93+3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题:(1)198-75-98 (2)528—89—128 (3)226-58-26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题:(1)369-45-155 (2)896-580-120 (3)528—(150+128) (4)126-(26+88) 4、加减法的“符号搬家”: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题:(1)256-58 +44 (2)123 + 38 - 23 (3)146 -78 +54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完整版)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易错题练习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易错题练习 1.把下面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140×4=560 560+120=680 680÷17=40 综合算式: (2)138-48=90 5400÷90=60 40×60=2400 综合算式: (3)735+285=1020 1020÷510=2 150×2=300 综合算式: 2. 3.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4.连一连。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5.有一个由8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见下图。请画出该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二、简便计算。 56+78+201+322+44 745-(328+245)+128 468+298 556-398 365-135+735-265 595-39-27-24 5×27×20×3 24×13×125 75+25-75+25 68+(132-74) 106×25 99×78

三、解决问题 1.如果a*b=8×(a-3)÷b ,求10*7 2.海尔公司组织32人外出划船。 怎样租船最省钱?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58人,怎样租车最省钱? 每辆120元 每辆160元 限乘12人 限乘18人 4. 水果店有7筐等重的苹果,如果从每个筐里取出20千克7个筐里剩下的苹果的质量正好等于原来3筐苹果的质量。原来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5.儿童影城原来每天放映5场电影,平均每场可卖920张票。现在每天多放映2场,假设平均每场可卖的票数不变,现在每天能卖多少张票? 6.马虎在计算“800-□÷5”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结果是40。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的得数吗?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7.某商场开展优惠活动,凡购物满200元可回赠现金50元。妈妈有530元,你认为她最多可以买到多少钱的商品? 8.甲乙两筐水果一共重40千克。从甲筐取6千克放到乙筐后,甲筐的水果比乙筐多2千克。求两筐水果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小船租金:24元/艘 大船租金:30元/艘 小船人数:4人/艘 大船人数:6人/艘

第1课时 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教案)

10总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梳理本学期学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针对重难点章节内容强化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 掌握,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和认识运算定律,会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3.感知空间与图形。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了解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分析其特征特点;知道图形的对称与平移。 4.理解掌握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和鸡兔同笼问题。 5.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复习前,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做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措施有力、效果显著。 2.引导学生分析个人知识掌握情况,拟定好个人复习安排。注重小组间合作交流,互相探讨,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3.复习时做到重点问题重点突破。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班级交流、分析、讨论,强化训练,注重督促。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复习工作做到重点突出、步步推进、训练扎实、成效明显。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4课时: 第1课时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1课时第2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1课时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课时第4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复习掌握四则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相关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景导入】 口算: 2.5+6.2 7.1-6.4 3.6+5.5 9.2-1.7 17×32+68×32 55+47+45 174-95-74 104×55-4×55 3.8+7.1 5.9- 4.6 【复习讲授】 1.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提问:请你说说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学生复习回顾。 小结: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2.复习运算定律: (1)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 (2)梳理运算定律: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二、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5、乘法分配律:①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c;a×c+b×c=(a+b)×c;

②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c;a×c—b×c=(a—b)×c; 6、连减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减后两个数的和,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c—b;a—b+c=a+c—b 7、连除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乘除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简便计算例题 一、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题: 50+98+50 =50+50+98 =100+98 =198

小学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专题

一、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10+2-3 10-2+3 8÷2×4 8×2÷4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4+18×2 16-15÷3 36÷6+4×6 3、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数,再算括号外的数。 如:(4+5)÷3 5×(7-3)(10-2)×(8+3) (二)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注意:一个数加上0或减0,还得原来的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还得0,0不可以作除数。 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二、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字母公式:(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字母公式: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字母公式: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字母公式: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字母公式:a÷b÷c=a÷c÷b 3、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除,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