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总复习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 运算定律

1.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加法交换律
(1)3.6+8.59+6.4=3.6+ 6.4 +8.59
(2)(25.8+7.5)+2.5= 25.8 +( 7.5 + 2.5 ) 加法结合律
运算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052-465-552 =1052-552-465
1278-756-244 =1278-(756+244)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125 × 16 = 2000
积=因数×因数
因数 × 因数 = 积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
运算叫做除法。
2000 ÷ 16 = 125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下1246元。求原来有多少钱,应该用( A )计算。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4)已知 A × B = 0,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A一定为0
B. B一定为0
C. A、B至少有一个为0
(5)计算444 × 25最合适的巧算方法是( C )。 A. 444 × 25 = 400 × 25 + 40 × 25 + 4 × 25 B. 444 × 25 = 444 × 20 + 444 × 5 C. 444 × 25 = 4 × 25 × 111
36 5 36 10 36 5 36 10
(7)在 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560÷14÷4 = 560÷ ( __1_4__ × __4___ ) (2)115 × 46 + __8_5__ × __4_6__ =(115 + 85) ×__4_6__ (3)26 × 4 ×__2_5__= 26 × ( ___4___× 2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有意义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字母表示:a÷a=1(a不为0)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四、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类整理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知识要点4】四则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最新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1
2
第三单元重点掌握:1、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2、能够结合运算定律的学习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
4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练习题
知识要点回顾:
1、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 )。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相互(
)。
2、(1)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 )
(2)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 )除数的( )
(3)分数除法统一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 )乙数的( )。
3、拓展提升:在分数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
(第四题)
一、填空:
1、23 的倒数是( );0.25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 )。
2、( )×114 =9×( )=( )×57 =1×( )= 1
3、5的倒数与10的倒数比较,( )的倒数>( )的倒数
4、当a=( )时,a 的倒数与a 的值相等。
5、小红23 小时走4千米,她每小时走( )千米,她走1千米平均用( )小时。
6、如果a除以b等于5除以6,那么b就是a的()
5。
四年级数学下册1-4单元知识梳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1-4单元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各部分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各部分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各部分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各部分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5、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6、有关0的运算7、四则运算法则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同级从左往右计算。
8、租船问题(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有坐满,就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调整时要做到多租租金便宜的,少租租金贵的,且尽量坐满,没有空位。
(2)有时侯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观察的平面图形的方法。
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2、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我要拿100分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的运算(默写)我要拿100分在数学运算中,有一些特殊的规律需要掌握。
例如,被除数不能为0,任何数加上0还是原数,任何数减去0还是原数。
此外,被减数等于减数的差为0,任何数乘以0都是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是本身。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默写)我要拿100分数学中有许多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数学运算。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简便计算是指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利用一些简单的规律和技巧来快速计算。
例如,常见的乘法计算可以通过将数字分解成更容易计算的因数来简化计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加法运算,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乘法运算。
知识点五: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乘法分配律也是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乘法式子分解成两个简单的乘法式子,然后再将它们合并起来,从而更快地完成计算。
25×(40+4)-135×12+135×225×40+25×4-135×(12-2)1000+100-135×101100-1350简便计算三: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528—89—128528—(150+128)=528—(65+35)=528—128—89=528—128—150528—100=400—89=400—150311=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三、其他简便运算例子:256—58+44÷250×8256+44—58=300—58=1000÷8242=125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一、四则运算。
1.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如:25 + 7 - 10,先算25+7 = 32,再算32 - 10 = 22;12×3÷4,先算12×3 = 36,再算36÷4 = 9。
2. 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例如:[12+(8 - 5)]×3,先算小括号里的8 - 5 = 3,再算中括号里的12+3 = 15,最后算15×3 = 45。
3. 有关0的运算。
-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如5+0 = 5。
-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如8 - 0 = 8。
-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如5 - 5 = 0。
-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如3×0 = 0。
-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如0÷5 = 0。
二、观察物体(二)1.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
-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例如观察一个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都是正方形;而观察一个长方体,从不同面看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2.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
-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例如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从正面看都是圆形。
三、运算定律。
1. 加法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b + a。
例如3+5 = 5+3 = 8。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c=a+(b + c)。
例如(2+3)+5 = 2+(3 + 5)=1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
具体内容
第
一
单
元四Leabharlann 则运算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的意义和各
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的意义和各
部分间的关系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有关“0”的
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第三单元重点掌握:1、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2、能够结合运算定律的学习进行一些简便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