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ppt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0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1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2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3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4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5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6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大跃进”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
• 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
29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如何认识“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 渡的一次典型试验。
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 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 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
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 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 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31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6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
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 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 复杂的社会经济。
7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 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 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 的世界!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 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 求纯。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吃大锅饭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共产主义就是一切生活资料归大队 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只要有 革命了思想,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
中国 钢产量 发电量 2.37公斤 2.76千瓦时
美国 538公斤 2949千瓦时
印度 4公斤 10.9千瓦时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 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 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 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 2、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1)成就:P50页最后一段 (2)意义:P51页第一段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49年 466
810
1952年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 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 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 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 发展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 环境
显著发展
1927年到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衰退
1937年到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 摇摇欲坠 抗战胜利至1949年
二、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②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③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 形势和社会面貌。
短暂春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争后
1912年到1919年
原因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商人、买办、官僚的投 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 商,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民国政府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的推动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曲折失误:“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
(3)内容: 分析主要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 成功的探索

高中历史: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人教版必修2)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主要探索 ①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 业国。 (2)历史意义:中共八大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 索。 2.探索失误 (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影响: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1.新中国开始的“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为什么都分布在 东北地区?
答:(1)东北地理位置紧临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社会主义国 家的援助。
(2)幅员辽阔,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3)解放前该地区重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比较发达。 2.我国的三大改造的性质是什么?“一五”计划与三大改 造同时并行的实质是什么? 答:性质: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让农民和手工业 者走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体化道路,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应属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把资 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也属社会主义革命 的性质。 实质: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 (1)背景:由于 帝国主义 和 国民政府 长期的掠夺搜刮, 全面崩国溃民。经济 (2)恢复: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 有计划 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农业国 。 (2)时间:1953年~1957年。 (3)内容:
2.(2009年福建文综)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 “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

历 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史料二
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
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 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 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历 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史料三
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现代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毛泽东 【解读】 (1)史料一中毛泽东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 要进口的国家”是核心语句。 (2)史料二出自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史料中的第一句话是核心语句。 (3)史料三关键词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体现了我国制定“一五计划”的依 据。
历 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概念阐释]“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 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 和方向。 从 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 个“五年规划”,目前“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进行。
历 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ppt课件

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ppt课件
“卫星田”的稻穗竟能托住 一位小姑娘。这是当时发表 的照片。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2.探索中的失误 “三面红旗”(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党内“左”倾错误迅 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 破坏,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是造成三年严重经 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家庭妇女也加入了炼钢行列
北京市居民将自己家中 的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2.探索中的失误 “三面红旗”(1958年)
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⑵“大跃进”运动 ⑶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关系方面:一大二公,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6年,第一架国产喷气式 歼击机试制成功。
沈阳机床厂是集机床生产加工,装备制造于 一体的大型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机床厂。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⑴背景 重工业基础薄弱 ⑵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⑶成就 ⑷意义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基础
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⑵“大跃进”运动 生产力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 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9000万吨




时 期 的 炼
1070 535 万吨
3000 万吨

万吨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全民炼钢铁
天安门前,游行队伍高举宣传“总路 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 标语牌前进。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课件(共32张PPT)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课件(共32张PPT)
热闹的公社食--堂----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危害:夸大 人的主观能 动性,平均 主义泛滥, 农民积极性 受挫,农业 生产下降, 超越历史发 展阶段等。
(三)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12分钟 2.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2:通过共同探究、培养学 生总结归纳能力,呼应教学目标。
探究一:1949年-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成功和失误)★☆ 探究二:“文革”十年(1966—1976年),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教训?★★
1969年的中国与世界
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政治上: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大 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革 想 对外上: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2分钟
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20世纪50~70年 代我国经济建设
的启示
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2、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结合史实,简要评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 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0分)
重大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
1949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开始
1953
1954
一届人大召开 新宪法制定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 度基本建立
1956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和曲折,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
一、教材分析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总结其经验教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培优课件_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培优课件_1

本课小结
起步 探索与失误
49 52 53 57
66
76
经济 一化 八大、八字方针、 “文革”动乱 恢复 三改 总路线、两大运动 调整和整顿
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
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
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
上海资本家说:共产党在军事上可以 打100分,政治上可以打80分,经济上 只能是0分。
毛泽东说: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 世界而且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一五计划的背景、特点、成就、意义? 2、三大改造的对象、途径和方式、意义? 3、中共八大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 根本原因?特点、教训及措施? 5、1966---1976年国民经济劫难的原因? 表现?调整?
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结经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变革了 生产关系
自主探究:
1:中共八大有哪两大方面内容?两 大内容有何关系?
2、哪两大矛盾?矛盾的实质?解 决的关键是什么?
3、如何评价?
返回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自主探究:根据以上图片和教材52页图 片和学思之窗材料,说说你对“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看法?
也有失误,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
思考:毛泽东的意图是什么?根 据是什么?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讨论探究】“一五”期间工业的地区分布 和行业分布上各有何特点?原因各是什么?
特点
行业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 3、过程 • 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 水平 • 4、意义 •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 ㈡一五计划:一化三改(1953~1957) • 1、任务 ⑴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的初步 农业生产合作社 基础 ⑵有步骤地进行三大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2、意义: • ①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定初步基础。 •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 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 标பைடு நூலகம்
• 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 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 1、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 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 2、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十 分困苦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 ㈡一五计划:一化三改(1953~1957) • 3、特点 • ①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并举 •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 1、正确的探索 • ——中共八大(1956年) • 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1)内容 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
(2)意义: 富有创造性、成功的探索 关注国情,正确分析国情,深刻了解国情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 2、曲折失误
• 总路线(1958)
• 大跃进
• 人民公社化运动
如何认识“大跃进”、“人民公社 化”运动?

“大跃进”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大办农 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
• (3)成效: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和发展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 饥荒严重,食品紧缺。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 3、纠正错误
• (1)在农村:纠正“左”的错误
• (2)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 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认识“大跃进”、“人民公 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 渡的一次典型试验。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 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 求纯。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 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 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