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评价2——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二级分类

087 公园与绿地
指城镇、村庄内部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和用 于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
指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
风景名胜设施
088
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景区内的其它用地按现状归入相应
用地
地类。
2
续表 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05 机场用地
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 106 港口码头用地
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 107 管道运输用地
地上部分用地。
指陆地水域,海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 区和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
111 河流水面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 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
112 湖泊水面 113 水库水面 114 坑塘水面 115 沿海滩涂
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 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 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 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 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的沿 海滩涂。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
指城镇村用地以外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
风景名胜及特
205 殊用地
等的土地,以及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
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
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 05、06、07、08、09 一级类和 103、121 二级类按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与面积测量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与面积测量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与面积测量是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内容,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的准确把握有助于科学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和面积测量方法入手,探讨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与面积测量。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是根据土地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不同功能进行的分类,是研究土地功能、评价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基础。
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现场调查等手段进行。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人造卫星或航空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土地利用信息,快速准确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遥感图像中的不同颜色和纹理可以反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可以通过图像解译的方法进行分类。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遥感图像与其他地理数据叠加分析,提高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
除了遥感技术,现场调查也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重要手段。
现场调查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获取详细的地物特征和土地利用状况。
现场调查可以采用人工勘测或者借助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
现场调查的结果可以与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和验证,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准确性。
土地面积测量是对土地各类别面积进行准确测量的过程,是土地管理和规划的重要环节。
土地面积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地籍调查、测量仪器和计算软件等。
地籍调查是准确测算土地面积的基础,可以借助地籍档案和调查表格等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等可以进行实地测量,并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土地面积。
计算软件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通过数字图层计算土地面积,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在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和面积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需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技术。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城镇土地利用分类》
一级类型 商业金融业用地 工业、仓储用地 市政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二级类型 商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 工业,仓储 市政公用设施,绿化 文、体、娱,机关、宣传,科研、设计,教育、医卫
天然牧草地、改良牧草地、人工草地、可调整人工草地 畜禽饲养地 、设施农业用地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养殖水 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晒谷场等用地
居民点及独立 城市 、建制镇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用地 、盐田 、特殊用
工矿用地
地
交通运输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民用机场 、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 地、
地
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
物的园地。
一级类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3 林地
含义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 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 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 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 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1 有林地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 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052 住宿餐 指主要用于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用地。包括
饮用地
宾馆、酒店、饭店、旅馆、招待所、度假村、 餐厅、酒吧等。
053 商务金 指企业、服务业等办公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
融用地
公场所用地。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 金融活动场所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所等
用地。
054 其它商 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包
针对全国城镇与村庄地籍调查尚未全面完成的现 实情况,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基础上,制定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 用)》。适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和更新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一级类二级类含义0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1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3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和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2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3 其它园地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1 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032 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033 其它林地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10-19%的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04 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 天然牧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043 其它草地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土地利用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科学的描述和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是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用地。
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农用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粮食作物种植地、经济作物种植地、果园、茶园、林地、草地等类型。
粮食作物种植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地主要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作物、烟叶等;果园主要用于种植果树,如苹果、梨、桃等;茶园主要用于种植茶叶;林地主要用于种植木材林和竹林;草地主要用于放养牲畜。
二、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镇建设和农村建设的土地,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建设用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运输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类型。
居住区主要用于居民居住,包括住宅小区、农村居民点等;工业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包括工厂、仓库、矿山等;商业区主要用于商业活动,包括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交通运输用地主要用于交通运输设施,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港等;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
三、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是指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土地,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涵养地、风景名胜区等。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生态用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涵养地、风景名胜区等类型。
自然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湿地主要用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水源涵养地主要用于保护水资源,包括水源涵养区、水库及其周边地区等;风景名胜区主要用于保护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包括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等。
土地利用分类

交通运
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汽车客货运场站、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以及轨道交通用地。
1001
铁路用地
指用于铁道线路及场站的用地,包括征地范围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1002
轨道交通用地
指用于轻轨、现代有轨电车、单轨等轨道交通用地,以及场站的用地。
0903
监教场所用地
指用于监狱、看守所、劳改场、戒毒所等的建筑用地。
0904
宗教用地
指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教堂等宗教自用地。
0905
殡葬用地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用地。
0906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指风景名胜景点(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的管理机构,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的建筑用地。景区内的其它用地按现状归入相应地类。
土地利用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0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0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地)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土地利用分类及含义

墓葬地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及附属设施用地。
3
未利用地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31
未利用
土地
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311
荒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土地。
312
盐碱地
指表层盐碱聚集,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313
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242
教育用地
指各种教育机构、包括大专院校、中专、职业学校、成人业余教育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党校、行政学院、干部管理学院、盲聋哑学校、工读学校等直接用于教育的用地。
243
科研设计
用地
指独立的科研、设计机构用地,包括研究、勘测、设计、信息等单位用地。
244
文体用地
指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包括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影剧院、音乐厅、少青老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训练迹地等用地。
212
金融保险
用地
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信用社等用地。
213
餐饮旅馆业用地
指饭店、餐厅、酒吧、宾馆、旅馆、招待所、渡假村等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214
其它商服
用地
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它商服用地,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楼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楼用地;旅行社、运动保健休闲设施、夜总会、歌舞厅、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加油站、洗车场、洗染店、废旧物资回收站、维修网点、照相、理发、洗浴等服务设施用地。
262
公路用地
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含乡镇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护路林及其它附属设施用地。
土地利用的现状与评价

土地利用的现状与评价摘要: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关键资源,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动都离不开土地的支持,城市化建设活动的推进也需要足够的城市用地,农业生产需要有足够的农业耕地,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进行都需要相应的土地资源来实现。
而当前由于我国发展过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调整。
本文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归纳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评价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各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土地问题相对明显,对当地经济模式的改进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妨害作用,因此对各种土地类型做好规划,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并开展评价是相当有必要的,土地利用评价是借助一系列指标对我国土地资源是否正确使用进行分析,能够对城市用地的状况进行探究,分析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可信度和正确性。
一、土地评价的含义土地评价是在土地类资源归类的前提下,对某种类型的土地利用状况借助一定量的尺度和方法进行测量,通过对特定地带内各种自然以及非自然要素的综合分析,将土地评价结果分为多个层次,评价和分析其利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明确土地最有针对性的利用方式,土地评价的前提是级差地租模型。
根据评估对象和评测方法的不同,土地评价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对土地的合适度展开分析,对土地的经济价值进行评测,并对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进行分析。
土地评价有利于我国各种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活动的有效运行,首先土地评价能够促进土地交易的正常开展,使交易双方都能够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对土地质量和土地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确定其情况,保证土地交易双方的相互利益不受到损失,从而推动土地交易工作的正常维持。
土地评价还能够对我国土地市场机制进行改进,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土地市场中的各个主体了解各种土地类型的价值及其利用的方法,为土地市场中各个主体利用土地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必要的资料,还有利于土地提供方和土地购买参考土地评价的结果来进行交易,减少信息差带来的交易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方法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比较适用。如人们常将我国土地按照地貌类型划分为山
体
地、高原、丘陵、平原和川泽等土地类型。
系 (2)以地貌、土壤因素为依据
如在《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提供的平地潮土型水稻土水田、平地潮土水浇地、 台地褐土水浇地等,即是采用这种分类依据进行的土地类型划分。
(3)以地貌、土壤、地下水因素为侬据。
国
然地理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也可以叫作土地资源类型分类系统。
土 (三)土地生态分类
地
土地生态分类即是在考虑了以上土地分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土地资源持续利
利
用管理的需求,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建立一套土地生态分类系统。生态性的土地分类
用
系统是依据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征、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
我
特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
国 2、土地评价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
土 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根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地 (一)土地自然分类
利
土地自然分类是一种以土地自然构成要素为依据的土地形态分类,也可叫作土地形
用
态分类系统。
分 (1)以地貌因素为依据
类
国
主要考虑土地生产利用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评价
土
具有重要意义。
地
土地利用类型就是基于一定土地类型经长期开发改造而形成的具
利 用 分
有特定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的地域单元。它们在地域上不一定连片, 同一类型可重复出现,同类单元具有相似性,不同单元则存在差异
类
性。土地利用分类是一个土地应用分类,它的内容可以根据应用目
地
在土地类型划分时就可以依据这种发生学上的因果联系进行土地类型的划分,
利
保证同级土地类型之间的关系和上下级土地类型之间的关系有一条清晰的脉络,
用
符合类型学的类型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分
2、综合性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
应体现各组成要素共同作用所赋予土地的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在属性所决
体
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不是其中任何一个单独因素特征的反映。在依据土地
系
似性的总结。这样的类型单位是由若干个土地个体单位集合而成,具有某种相似
的地理过程和特征以及相对一致的生产潜力和相近的土地利用方向,从而成为科
学评价土地质量的基本单位。
土地分类的目的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土地类型调查、制图和信息管理的基础;
②揭示土地类型的发生、发展及其组合规律的基础,并为分析土地类型与土地资
系
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分类时,就必须全面分析土地的各组成要素,发现
利 用 分
2、土地分类
土地分类: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有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土地,从而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开发、利用、 保护、改良、调查、统计和管理等。
类
土地分类研究对象的核心是分类标志,分类标志依据土地分类成果应用的需要而
体
不同。土地分类是建立在类型学基础上的类型研究法,是对区域土地个体单位相
第一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分类概述
第 七
一、土地类型
章 1、土地类型的概念
我
土地类型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依据相似性,对同
国
一级的土地个体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这种相似性主要由地方性自然要素分异规
土
律支配,也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显著影响。进行土地类型研究关键在于分析土地
地
的自然特征,其中包括土地的形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分布规律。
生态分类系统的目标是提供简明、整体、标准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能表达景观中 生物和自然特征的信息。生态分类系统能够提供全局规划最佳尺度和更具有操作性 的分类方法。
二、土地分类系统
第 七
(四)土地利用分类
章
土地利用类型则是在土地自然条件基础上的人类活动的结果,是
我
土地经济状态的反映,考察的是土地自然经济综合体,其划分依据
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应用分类表现了土地的生产利用属性,如城镇土地分等
定级、耕地资源等级分类等。
三、土地分类原则
第
七
(一)基本原则
章
1、自然发生学的原则
我
土地类型的划分首先取决于全部自然因素的综合特征。土地类型的各组成要素
国
之间存在发生学上的有机联系,每一种土地类型都有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由
土
于同种类型土地存在着发生和发展条件以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相似性,因此,
源各种自然、经济和社会要素之间关系提供依据;③土地评价、规划和持续利用
二、土地分类系统
第 七
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 排列组合在一起,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我国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土地分类系统有:
章 1、土地自然分类-可以根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
体
的建立不同的分类系统。
系
(四)土地利用分类
第
七 1.基础分类体系
章
——把土地资源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发生过程和形态特征的自然综合本,并以整个
我
自然综合体的发生过程和形态作为基础,根据整体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
国
类。这种分类主要以成因和形态为标准,在划分上主要依据地理因素的组合和特
土
点,揭示了土地资源的发生、演化、属性和分异规律。
(4)以地貌、土壤、植被因素为依据的分类这种方法大多应用于山区土地类型的划分。
二、土地分类系统
第 (二)土地资源分类
七
土地资源分类是一种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或土地潜力评价等各行业用地的不同等级
章
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的分类系统,是土地分类的核心。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潜力评
我
价等都牵涉到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双重性。这样的分类单元必须同时反映土地自
地 利 用 分 类
2.应用基础分类体系
——主要是针对土地利用的特定目的,满足实际需要的分类,并选择与特定目的 关系密切的土地资源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作为分类依据。如土 地利用现状分类。该分类是了解土地生产利用性能的有效工具。
体
3.应用分类体系
系
——直接用于生产部门的土地整理、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等,土地分类直接为国
分
的人侵程度和利用保护手段等标准建立的。
类 土地生态分类是描述和划分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生态学特征区域的过程,以现代生态
体
学和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综合自然地理、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信息,将某地区复
系
杂的环境梯度,按其生态属性的异同进行合并和区分,构成不同的立地单元。
生态分类系统是一种确定、描述并绘制生态系统类型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