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0m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
连续梁施工监控要点材料

三、挂蓝安装检查
加固拉杆:按挂篮模板设计要求设置,且挂篮模 板最上排及最下排拉杆应为通长对拉杆)。 后吊杆:除走行时外,后吊杆不少于每处2根。 后锚装置:挂篮的后锚装置的6根锚杆必须全锚且 保证其受力基本一致,以后锚点为中心滑道在此 处的锚杆数前后均不少于3根。螺帽采用双螺帽。 支撑千斤顶:底模的前、后吊带支撑千斤顶在浇 砼前检查其锁定销的锁定情况、受力是否平衡、 是否紧固;并检查销轴与垫梁是否密贴,如不密
1、施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挂篮的变形,发现异常 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找出问题, 处理后才能继 续施工。 2、前后主吊带应设精轧螺纹钢筋,保证结构的 安全储备,并在相应的位置处设倒链,对结构进 行足够的安全防护。 3、轨道部分检查:走行梁前端槽钢是否出现塑 性变形,走行梁后端锚固筋是否出现松动,走行 梁与扁担梁是否密贴。
四、挂篮堆载预压试验
4、变形测量: 基准标高设在墩顶梁段(0#块上)。分别在底板、 翼缘板上布设测点。挂篮每根竖杆上设变形计,测其 伸长量。 5、试验结果: 检测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经线性回归分析得 出加载、变形之间的关系。由此可推出挂篮载各个 块段的竖向位移,为施工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6、挂篮载荷试验和堆载预压,整个过程须要测量监 理工程师要跟踪复测,桥梁监理工程师全程旁站。
五、挂篮处在施工中检查
4、主桁架及联接检查:各部位联结螺栓是否出 现剪切现象,各部位焊缝是否出现裂缝,左右 主桁架是否发生横向偏移。 5、吊带及横梁部分检查: 各部位插销、栓孔是 否出现剪切现象,上下横梁是否发生明显变形。 6、模板部分检查: 内外模板精轧螺纹钢拉筋螺 栓是否拧紧,内外模板走行梁是否安装牢固, 内外模板走行梁吊杆螺母是否拧紧。 7、防护部分检查:安全防护网(围篮)等是否 完好。
连续梁线形监控施工技术

浅谈连续梁线形监控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变形及稳定进行监测控制已广泛的应用到悬灌现浇连续梁施工当中,使施工中结构处于最优状态。
所以施工监控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桥梁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桥梁建设质量的宏观调控,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补充与前提。
关键词:控制、质量、线形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工程概况跨武黄高速特大桥位于鄂州市汀祖镇及花湖镇境内,本桥中100m 连续梁横跨武黄高速,施工中心里程为dk077+193.58,结构为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桥跨布置为( 60+100+60)m,全长221.5m。
该连续梁施工方法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混凝土,它是利用已建成的桥墩沿桥跨径方向逐段地悬出接长对称施工。
该连续梁混凝土箱梁除了本身是非匀质材料和材质不稳定外,它还受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加上采用悬臂施工方法,各节段混凝土相互影响,且这种相互影响又有差异,由此这些影响因素造成各节段内力和位移随着混凝土浇注过程变化而偏离设计值,所以通过线形监控对每一个施工阶段进行监测,并对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的线型、合拢段两悬臂的高差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监控的实施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有关参数的监测与数据分析处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和稳定,使成桥后的轴线和桥面线型达到设计要求,并且使结构的内力分布与设计理论状态基本吻合,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和正常运营。
桥梁施工监控是一个预告→监测→识别→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
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均须对结构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对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变形计算和受力分析,对计算数据进行参数识别、修正,使计算模型逐步与实际状态接近,误差能控制的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并据此预测下一施工节段的立模高程。
2.1 初始数据的获得该箱梁在墩顶 0#块段和边跨直线段均采用支架现浇的施工方法。
100m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ppt课件

参数主要有: (1) 混凝土弹性模量;(2) 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
(3) 恒载;(4) 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按照规范采用; (5) 材料热胀系数;(6) 施工临时荷载;(7) 预应力 孔道摩阻系数;(8) 实际预应力的施加系数。
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20
40
实测位移 计算位移 实测拟合
(a) 混凝土浇筑位移比
距墩中心距离(m)
60
8010021#来自张拉位移0.0200 0.0150 0.0100
实测位移 计算位移 实测拟合
竖向位移(m)
0.0050
0.0000
距墩中心距离(m)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b)预应力张拉位对比
7 误差分析与识别
7.3 成桥线形与理想线形的对比
拱度(m)
0.120 0.100 0.080
铺装二期恒载后梁体线形
实测线形 理想线形
0.060
0.040 0.020
距30#墩梁端部距离
0.000 -0.02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某桥二期恒载铺装后全桥线形对比图
7 误差分析与识别
由于在梁段浇筑完成后,除张拉预备预应力索外, 基本没有调整的余地,而只能针对已有误差在下一未 浇筑梁段的立模标高上做出调整,所以,要保证本桥 控制目标的实现,最根本的就是对立模标高做出尽可 能准确的预测,依靠预测控制。
8 施工控制流程
由于已完成阶段的不可控性以及施工中对线形 误差的纠正措施的有限性,控制误差的发生就显得 极为重要,所以施工中采用自适应控制法对其进行 控制。基本思路为当结构的实测状态与模型计算结 果不符时,通常将误差输入到参数辨别算法中去调 整计算模型的参数,使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测结果 一致,得到修正的计算模型参数后,重新计算各施 工阶段的理想状态,经过几个阶段的反复识别后, 计算模型就基本与实际结构一致,从而对施工过程 进行有效控制。
(高铁)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2)3、施工控制重点分析 (3)3.1主跨预拱度计算 (3)3.2合拢施工的控制 (4)4、施工控制方案 (5)4.1施工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5)4.1.1监控目标 (5)4.1.2监控方法 (6)4.2施工控制工作计划 (8)4.3施工控制工作内容 (8)4.3.1施工控制仿真计算 (8)4.3.2施工控制现场监测 (11)4.4提交监测成果形式 (15)5、施工控制实施组织 (16)5.1施工控制组织机构 (16)5.2施工控制中的职责 (16)5.3现场施工控制数据信息交流与工作流程 (18)6、施工控制人员及设备配备 (19)6.1人员及设备配备 (19)6.2施工监控全过程的软件系统 (20)7、质量保证措施 (21)连徐线东海特大桥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方案7.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21)7.2组织保证体系 (21)7.3制度保证体系 (22)8、安全保证措施 (25)8.1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25)8.1.1对现场监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 (25)8.1.2现场监控准备 (25)8.1.3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26)8.2安全检查 (26)8.3安全应急预案 (26)8.3.1处理原则 (26)8.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7)9、附件 (28)连徐铁路站前I标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中铁四局连徐铁路站前1标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途径连云港市的海州区、东海县。
正线长度47.701公里,合同工期42个月,合同造价27.005亿元,主要工程包括路基及站场10.8km,地基处理245.6万m,路基土石方152.9万方。
桥梁46.2km/4座,其中桩基11594根,承台1441个,墩身1444个。
框架桥10300顶平米/8座,涵洞733横延米/22座,箱梁预制架设726孔,T梁预制架设108单线孔。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 +60) m 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二o—年七月.word 格式,4.2.1技术体系 4.2.2组织体系4.2.3协调体系5.4.1主梁线形监测 5.4.3线形控制的实施1概述 1.1项目概况 1.2技术标准 1.3监控方案制定依据 2施工监控的目标 3施工监控的目的和任务 4拟采用的施工监控方法和体系 4.1 施工监控方法 4.2 施工监控体系.1 .1.35.6 施工控制报告 1.5 6施工监控技术方案的保障措施 附表一:主梁施工控制数据指令表 15 16 附表二:梁段观测表 .18. 附表三:梁段模板变形观测表 2.Q. 附表四:桥梁实际参数测试表 22. 附表五:主梁轴线偏移及基础沉降观测表23..5.4.3 对施工监控技术体系的进一步说明4.3.1施工控制计算 4.3.2误差分析.6.4.3.3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7.5施工控制的主要工作7.5.1 实际参数的测试 5.2 实时控制 1.Q 5.3 监控计算1Q 5.4 几何控制12 .12. 141概述1.1项目概况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单线、有砟曲线桥。
主梁为单箱单室截面,中支点梁高7 m,跨中梁高4 m ,梁顶宽8.5 m,梁底宽5.5 m。
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1.5 cm ;底板厚度38 cm至85. 2 cm,在梁高变化段范围内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由38 cm渐变至108 cm ;腹板厚40 cm至75 cm,按折线变化,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40 cm渐变至60 cm。
全桥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全桥共分55个梁段,0号梁段长度13 m,普通梁段长度为 3.0〜4.0 m,合拢段长2.0 m,边跨现浇直梁段长11.65 m。
主梁两个边跨直梁段和主墩0#块均采用支架法施工,其余梁段均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施工。
2024年连续梁采用挂篮施工安全控制要点(三篇)

2024年连续梁采用挂篮施工安全控制要点第一节:一般规定1.按照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特点,明确施工安全责任,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2.按设计施工,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将安全技术措施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制止违章作业,清除现场安全隐患。
4.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足额投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施工安全措施费用不得挪作他用。
5.发现施工现场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符并影响施工安全时,应立即向有关单位报告,并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6.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第二节:安全管理要点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根据项目实际,编制项目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坚持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安全资源配置:根据项目施工实际,制定安全费用使用计划,专款专用,配置相应安全资源。
3.安全管理目标:对安全管理目标要细化和分解责任到每一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实行各级包保制,实现安全无事故目标。
4.安全教育培训:三类管理人员要具有行业主管部门或铁道部额发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证;对作业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岗前培训和"三工"制度教育。
5.专项施工方案:针对施工重点工序环节的安全风险,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方案,组织安全风险评估。
6.安全技术交底: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公示"危险源"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保存交底记录资料。
7.应急预案: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编制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8.安全检查:自查并接受上级检查;制定检查计划,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及专项的安全检查,对重点工程项目安全要制定安全方案及措施,实行责任包保。
9.做好防洪防汛:工程多在山区,或横跨河道施工,要高度重视防洪工作。
连续梁转体施工监控方案(精品路局审查通过版)

XXXXX工程连续梁转体施工监控实施方案技术负责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部XXXXXXXXXXXXX施工监控组2021年5月10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施工监控依据 (5)三、T形刚构桥转体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5)3.1线形监测 (6)3.1.1 线形监测的内容 (6)3.1.2 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7)3.1.3 箱梁悬浇施工控制测量工作 (8)3.2应变监测 (10)3.2.1测试仪器的选择 (10)3.2.2下转盘应变监测 (11)3.2.3主梁应变监测 (12)3.3温度监测 (13)3.3.1下转盘温度监测 (13)3.3.2箱梁温度监测 (13)3.4与监控有关的其它资料收集 (15)四、T形刚构桥转体施工监控实施组织方法 (15)4.1施工监控领导小组 (15)4.2施工监控项目组 (15)4.3联系单传递方式 (16)五称重试验 (16)5.1称重及转体需要准备的设备 (16)5.2不平衡弯矩测试方法 (17)5.3球铰转动法测试原理 (18)5.4不平衡力矩测试步骤 (22)六试转及正式转体过程检测 (24)6.1主梁前端竖向位移实时监测 (24)6.2撑脚位移动态监测 (24)6.3主梁前端横向加速度动态监测 (24)6.4主梁前端竖向振动动态监测 (25)6.5转体前后控制断面应力测试 (25)6.6转体施工控制 (25)一、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X 工程,主桥采用双幅70+70m 的T 型刚构,两幅同步转体施工,转体长度为60+60m ,转体角度62°,单幅转体重量为9600t 。
单幅桥面全宽为16.5m ,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双室箱型截面,中支点中心梁高7.5m ,端部中心梁高3.5m ,梁底线形按1.8次抛物线变化,端部等高段长9.9m ,顶板宽16.5m ,箱梁宽9.5m 。
箱梁两侧悬臂板长 3.5m ,悬臂板端部厚28cm ,根部厚63cm 。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1、测量点埋设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2、测量点观测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4.1根据设计资料建立桥梁和挂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整理计算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应力监控
5.2 监测断面及仪器布置
主梁测试断面选择边跨L/2,中跨L/8、L/4、3L/8、L/2、 支点等关键截面,共7个测试断面,测试截面布置。
1
2345 Nhomakorabea6
7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00m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
2 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中每个工况 的受力状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重要原 因是有限元计算模型中的计算参数取值,主要是混 凝土的弹性模量、材料的比重、徐变系数等,与施 工中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要得到比较准确的 控制调整量,必须根据施工中实测到的结构反应修 正计算模型中的这些参数值,以使计算模型在与实 际结构磨合一段时间后,自动适应结构的物理力学 规律。
6 线形监测
6.1 误差控制标准
本桥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成 桥线形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满足《客运专线桥涵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规定,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误差在+ 1.5cm和-0.5cm之间,合拢误差在1.5cm以内。根据这一目 标,在每一施工步骤中制订了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
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4.2 施工控制的计算方法 (1) 正装计算法
能较好的模拟桥梁结构的实际施工历程,能得 到桥梁结构各个施工阶段的位移和受力状态 (2) 倒退分析法
每一个阶段分析得到的结构位移、内力状态便 是该阶段结构理想的施工状态
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4.3 结构分析的目的 (1) 确定每一阶段的立模标高,以保证成桥
4.1 施工监控计算影响因素
在施工之前,应对该桥在每一施工阶段的应力状态和线形 有预先的了解,故需要对其进行结构计算,该桥的施工控 制计算除了必须满足与实际施工方法相符合的基本要求外, 还要考虑诸多相关的其它因素。 (1) 施工方案(临时支座的拆除顺序) (2) 计算图式 (3) 结构分析程序(BSAS,MIDAS) (4) 预应力影响 (5)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6) 温度 (7) 施工进度
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线形监测 断面设在每一阶段的端部。
标高测点
标高测点
6 线形监测
6.3 观测时间与项目
为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 来之前进行,每个施工阶段的变形测试时间根据施工阶段 的进度来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观测内容包括: (1) 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程测量; (2) 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高程测量; (3) 每阶段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高程测量; (4) 每阶段挂篮行走后的高程测量; (5) 拆除挂篮后、边(中)跨合拢前的高程测量; (6) 最终成桥前的高程测试。
7 误差分析与识别
在每一施工阶段,对监测得到的应力和位移与 理论值进行误差分析,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根 据本阶段结果对下一阶段的误差进行预测、调整以 及报告施工状态(预制梁段架设标高)等。
7 误差分析与识别
7.1 梁体 位移误差 分析
21#块浇筑位移 -100 -80 -60
竖向位移(m)
0.0050 0.0000 -40 -02.00050 0 -0.0100 -0.0150 -0.0200 -0.0250 -0.0300 -0.0350
2 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
参数估计算法
修改理想状态
计算结果
有限元计算模型
施工理 +
参数调节
施工
e
结果
想状态 -
控制量输入
实测结果
输出
实际结构
控制调整量
控制量反馈计算
3 参数识别
在本桥的施工控制中按照自适应控制思路,采用“最小 二乘法”进行参数识别和误差分析,利用实测数据与理论 值的对比,根据各参数对位移的影响矩阵,可以得到该参 数的实际值。
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2) 计算每一阶段的梁体的合理状态及内力,
作为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结构的应力和 位移测试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的依据。
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4.4 立模标高的确定
5 应力监控
应力监控是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警系统,是对桥梁的实际 受力状态进行评判和确保施工安全顺利的主要依据。 结构某定点的应力也同其几何位置一样,随着施工 的推进,其值是不断变化的。 5.1 应力测试仪器及测试原理
影响结构线形及内力的基本参数由很多个,需测定的
参数主要有: (1) 混凝土弹性模量;(2) 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
(3) 恒载;(4) 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按照规范采 用; (5) 材料热胀系数;(6) 施工临时荷载;(7) 预应力 孔道摩阻系数;(8) 实际预应力的施加系数。
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20
40
实测位移 计算位移 实测拟合
(a) 混凝土浇筑位移比
距墩中心距离(m)
60
80
100
21#块张拉位移
0.0200 0.0150 0.0100
1) 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0.5cm以内; 2) 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 小组预报标高之差超过±0.5cm,需进行研究分析误差原 因,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3) 如有其它异常情况发生影响到标高,其调整方案也 应经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见。
6 线形监测
6.2 挠度测点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5 应力监控
5.3 测试内容
应力监测针对施工的每个主要施工阶段进行,在每个施工 阶段都进行监测,各阶段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测试,各阶段应 力监测主要包括: (1) 混凝土浇筑前的应力测试; (2) 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应力测试; (3) 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应力测试; (4) 挂篮行走后的应力测试; (5) 在每一阶段测试完毕后应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若存在误差分析原因; (6)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该桥在成桥时恒载下的应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