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节教案(粤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粤科版教案

初中化学粤科版教案

初中化学粤科版教案学科:化学年级:初中教材:粤科版初中化学教材课题:化学基础知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化学的基本单位和单位换算;3. 理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化学的基本单位和单位换算;3.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理解;2. 化学的单位换算的掌握。

教具准备:教科书、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先介绍化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化学领域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化学的基本单位和单位换算;3.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化学单位的换算题目,并讨论解题过程。

四、实验(1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神奇之处,并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安全。

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化学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单位和单位换算,并注意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增强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同时,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educational experience.。

初中化学粤教版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粤教版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粤教版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需先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学习: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

六、课堂练习
1. 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2. 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七、布置作业
1. 复习: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实践: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化学反应速率受到不同因素影响的情况。

以上为一份初中化学粤教版教案设计范本,供参考使用。

手写教案初中化学科粤版

手写教案初中化学科粤版

手写教案初中化学科粤版
课程名称:化学
年级:初中
教材版本:粤版
课时数:1
课题:化学元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区分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性质。

教学重点:
1. 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2. 化学元素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2. 化学元素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粤版。

2.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引出化学元素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讨论不同物质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化学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3. 解释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三、实验(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元素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化学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化学元素的作业,包括复习相关知识和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区分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性质。

但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化对化学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1身边的化学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1身边的化学教案
四、教学重点难点Βιβλιοθήκη 重点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
难点
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设计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检 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 理发师 厨师 医生 警察
板 书] 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1.1 身边的化学
一、教材分析
这是化学入门第一课,教学目标要求不高,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用了大量的篇幅说明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重点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化学课学习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有很强的好奇心。
三、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六、练习及检测题
练习册第一页 1至5题必做题,第6题选做题
七、作业设计

初中化学上册粤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粤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粤教版教案
1. 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2. 理解物质的量和化学元素。

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4.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性质及分类,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难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
教材《初中化学上册粤教版》、黑板、彩色粉笔、化学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用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身边的物质有哪些性质?物质又可以分成哪些类别?请思考一下并回答。

第二步:讲解物质的性质及分类(15分钟)
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2. 介绍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第三步:讲解元素和化学元素(15分钟)
1. 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化学元素,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性质。

第四步: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5分钟)
1. 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

2. 介绍化学反应的四大要素,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

第五步: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分类、元素和化学元素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例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认识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粤科版初中化学上册教案

粤科版初中化学上册教案

粤科版初中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原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和符号表示法;
3. 能够解释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原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和符号表示法。

教学难点:
1.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2. 原子结构的简化模型。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实验材料:原子模型和原子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原子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有什么结构?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解释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3. 示范如何用符号表示法表示原子结构。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展示原子模型和原子结构模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

四、讨论(10分钟)
1. 学生讨论观察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

教学反思:
此节课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讲解原子结构及电子排布规律,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通过讨论总结加深学生印象,通过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可能需要在实验环节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1.2 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的性质。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1 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2 化学变化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

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的概念,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定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3.2 糖类和脂肪教学目标:了解糖类和脂肪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内容:糖类和脂肪的结构,糖类和脂肪的性质。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4.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目标: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4.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目标:学会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技巧。

第五章:空气和水的污染与保护5.1 空气污染教学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原因,空气污染的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5.2 水污染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教学内容: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第六章:金属和金属材料6.1 金属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6.2 金属的冶炼和应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的应用。

第七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7.1 碳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5篇

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5篇

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第一节空气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问)①实验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2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案(第一节)
课题: 1.1身边的化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2、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

3、知道怎样学习化学。

二、过程与方法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和发现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和发现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化学是我们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大家一定很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1.化学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化学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用?
3.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
一.化学与家居
衣:衣料大多含有化学合成纤维,拖鞋和袜子几乎全是用化学材料制造的,化学家们还研制出用于制造特殊衣服的材料。

食:食品和饮料中含防腐剂、色素、香精等.
住:钢铁、水泥、玻璃和油漆等材料都与化学有关。

用:塑料制品、金属制品。

烧的天然气、液
化气是化工产品。

洗涤剂、洗发液、洗衣粉和肥皂等是化学制品。

[实验]紫甘蓝汁液遇食醋和厨房清洁剂的颜色变化。

二.化学与出行
汽车、火车、飞机是出行的常用工具。

车辆的主体是钢材和铝合金做的,燃
料是汽油或柴油,也有电池。

三.化学与环境、健康
“三废”的处理要用到先进的化学技术和产品。

西药基本上都是化学合成的物质,中药也要用化学方法加工提炼。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是研究物质、创造新物质的学科。

化学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社会生活质
量的不断改善与提高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关键作用。

[过渡]:综上所述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那我们要学好化学,了解
化学学习的内容。

★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课题: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一)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设备,知道化学实验的要求。

2: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试验常用操作。

4: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重点学习常见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仪器的认识开阔视野,培养认真仔细,小心谨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协作精神。

重点: 了解常用的化学仪器及其用途。

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试验常用操作。

难点: 常用仪器的使用。

一、认识常见仪器及主要用途
、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主要用于固定仪器装置。

2.试管(规格以管口外径mm×长度mm 表示,如18×200、10×100)
主要用作反应容器,或盛放少量化学试剂,也可作为成套反应装置中的一部分。

试管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3.烧杯(规格以容量mL 表示)
主要用于反应物量较多、反应过程中无挥发的反应的反应容器,也通常作为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配制的容器。

不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4.试剂瓶: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分为广口瓶(放固体试剂),细口瓶、滴瓶(放液体试剂)
5.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

外观与广口瓶类似,只是两者磨砂部位不同。

6.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无“0”刻度线,
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用______,量液时,_________必须
放平。

视线要跟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其容积的2/3;②使用酒精灯前要检查灯芯是否平整③熄灭时不得用嘴吹,要用灯帽盖灭,要盖2次④要用火柴点燃或用小木条引燃,切不可用酒精灯对引。

8、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9、玻璃棒:用于搅拌、引流、蘸取和移取药品
10、胶头滴管管:吸取和滴加液体药品。

注意:每取用完一次药品都要用清水将其洗净,然后将胶头滴管脚皮管朝上置于烧杯中或试管架上。

11、试管夹(木夹):加热时夹持试管。

注意:加热时手拿试管夹长柄。

12、水槽石棉网锥形瓶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镊子研钵温度计药匙坩埚钳滴瓶滴管导管,橡皮塞橡皮管木块试管刷试管架蒸发皿三角架泥三角
课题: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二)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时,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设备,知道化学实验的要求。

2: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试验常用操作。

4: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重点学习常见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仪器的认识开阔视野,培养认真仔细,小心谨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协作精神。

重点:1、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2.、练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难点:1、量筒的使用方法。

2、练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不摸、不尝药品,不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节约原则:如没有规定用量,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
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不能放回原瓶或随意丢弃。

二.药品的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实验1—2]:(1)用药匙取少量食盐加入试管中
(2)用镊子夹取一小块石灰石放入试管中
2.液体药品
倾倒液体: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试管略倾斜,瓶口紧靠试管口滴管滴加: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能横放或倒持。

量筒取液:(量取一定量液体)
(1)选取接近量取体积规格的量筒
(2)倾倒液体至接近刻度线,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边加边观察。

(3)观察时,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1--3]:用量筒量取5毫升水,倒入[实验1--2]装有食盐的试管中,振荡。

学生分组练习上述操作
课题: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三)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时,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设备,知道化学实验的要求。

2: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试验常用操作。

4: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重点学习常见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仪器的认识开阔视野,培养认真仔细,小心谨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协作精神。

重点: 1.练习酒精灯的使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2.、练习玻璃仪器的洗涤。

难点:1、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2.、练习给物质加热。

3.、练习玻璃仪器的洗涤。

一.给物质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操作要点:(1)酒精体积介于酒精灯容积
的1/3~2/3;(2)“三禁”: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别的酒精灯;禁向
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3)
用外焰加热
2.给物质加热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操作要点:(1)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2)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与水平线成45度角,管口勿对人;
(3)试管外壁不能有水;(4)先预热,再对准药品加热
[实验1—4]将[实验1—3]所得食盐水加热至沸腾
(2)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
操作要点:(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2)先预热,再集中给药品加热。

[实验1--4]用镊子夹一小块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二.玻璃仪器的洗涤
[演示]:试管的清洗
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阅读]: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板书设计:
一.给物质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2.给物质加热
二.玻璃仪器的洗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