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5)word版本

合集下载

重庆市朝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重庆市朝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重庆市朝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①北京-②上海-③广州(武汉)-④赣南闽西根据地-⑤陕甘宁边区-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

其中在①③④⑤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A. 马克思主义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开创、全民族抗战局面实现B. 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成熟C. 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D. 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土地革命高涨、民主革命基本胜利2.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表明戏剧公演()A.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B.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C.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3.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A. AB. BC. CD. D4.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5.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

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A.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B.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C.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D.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这一客观规律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过高地估计了人民的思想觉悟D.为了战胜国内外的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参考答案:A2. 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

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A.间接民主B.直接民主C.人人平等D.机会至上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

”,可知是直接民主,所以B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3.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参考答案:D考查学生释读文言文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唐太宗认为:“今天的(科举制)专以才学(刀笔)取士……而不注重官员的品行……危害民生”,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意在强调选官应注重品行故D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无关。

4.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C项正确;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是道家的主张,故A 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D项错误。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2020级)12月份月结学情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第I卷(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一、单选题1.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

这实质上说明A.内阁的政治地位上升B.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C.君主专制在不断弱化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2.下图是近代英国某部法案的部分条款,对此解读恰当的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B.内阁的权力高于王权C.议会取得行政监督权D.维护了光荣革命成果3.据《史记》记载:西周初定天下时,周公怕诸侯背叛周,便摄政主持国家大事。

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

周公奉命讨伐武庚、管叔,流放蔡叔。

用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的后代,建国于宋。

这一记载反映了A.宋国建立强化了中央的垂直管理B.诸侯国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现象C.安抚商朝余部是巩固西周统治重要方式D.平定武庚叛乱有利于确立官僚政治体制4.据考订,殷商时代的人认为天命将永远不离子孙;周人由殷商覆亡的教训中体会出天命靡常,恒无一定的道理,认为上苍鬼神是否佑助周王朝,并非上苍自己的决定,应该凭恃百姓的意志决定。

据此可知,周人A.萌生尊重祖先的意识B.具有敬德保民的观念C.否定崇拜先王的行为D.传承天命靡常的思想5.唐代公议、公论使用频率大大超过前代。

唐代各类文献中,公议一词共有约106处、114例,该词大量的用例常常出现于授官、贬黜的文书中,显示出朝廷对某位官员公共意见的重视。

这一现象反映出唐代A.专制皇权受到制约B.实现决策民主化C.监察体制日益成熟D.政府行政理性化6.1776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宪法》规定“所有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官员是他们的受托人和公仆,且时时向他们负责”;“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应当分立与不同;任何一个部门皆不得行使正当属于其它部门的权力,且任何人不得同时行使一项以上的权力”。

安徽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九中、五中、铁路中学四校联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安徽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九中、五中、铁路中学四校联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蚌埠田家炳中学12月月考试卷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

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

这一现象表明()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2.“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3.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A.儒家B.法家 C.道家 D.墨家4. 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

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

这表明当时A. 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B. 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C. 西方科学技术传人中国D.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5.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7.爱因斯坦这样评价普朗克的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3.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4.“它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5.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论……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

”这说明()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6.“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7.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扫描版)(20210225044020)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扫描版)(20210225044020)

张家口市2017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高二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球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何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八).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毎小題2分■共48分。

在毎小18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从《西国近事汇编(1873-1899)>中整理出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英译图书的分类及数址的统计.这一统计反映了当时分奧It量分矣敛量事亨/海事37工豪31农业12医学12化学10F业10敛学77科学6历史6图畠6口际法5电气5地朋3地理33商业33物理2夭丈2A.国人仍坚持天朝上国观R洋务派“体用观”的局限C.政府更视培养全面人才D.维新派倡导的政治变革观2.康有为说:“凡扫尽阶级而人类平等者,人必智而乐,国必盛而治,如美国是也;其他人民,国势之悬智.强弱、盛衰,皆视其人民平等、不平等之多少分数为Z・”这体现出康有为A.将人权平等与救亡图存相结合U提個建立美式的民主政体C.主张给予普通民众政治参与权D.认为人权与国权相互对立3.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胡适说:“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胡适意在A.鼓励青年投身于革命a强调提高国民自觉意识C.呼唤建立平等的社会D.号召普通民众推翻帝制4.“那些接絶了社会主义思潮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了粗布衣”,正如邓中夏所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青年学生已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R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建立巩固联盟D.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5.1924年4月,孙中山发表演说称:“我们拿欧美已往的历史来做材料,不是要学欧姜•步他们的后尘,是用我们的民权主义,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全民政治'的国家,要驾乎欧奚之上•”由此可知,孙中山提出的民权主义[张家口市2017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总离二历史第1页(共6页)】A.与西方的自由民主完全不同 K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借鉴并发展了西方民权思想D.解决了中国社会的弊端6・下面为毛泽东某一时期某篇文章节选的内容。

新疆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新疆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阿奎纳提出“君权神圣”思想的原因有( )①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②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③城市的大量兴起,世俗力量的壮大,威胁神学权威④受到先进民主思想的冲击⑤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2.下列观点是斯宾诺莎最早提出的是( )A.权力分立学说B.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C.主权在民 D.人非工具3.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4.在欧洲启蒙运动中,与其他启蒙思想家相比,卢梭进一步提出了( ) A.天赋人权和权利平等 B.权力制约与平衡C.政治民主与个人自由 D.“主权在民”思想5.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

这句话揭示了卢梭追求的平等社会目标之一是( )A. 法律上的平等B. 事实上的经济平等C.政治上的平等D. 私有财产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6.建立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现代中国的奋斗目标。

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A.社会契约论――建立法制社会B.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C.“政治的目的是自由”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A.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国王和法律孰轻孰重的问题B.宗教问题的斗争C.征税问题D.是否取消自由贸易政策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和国王围绕税收问题进行斗争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利益的斗争 B.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C.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D.王位继承权问题9.1640年英国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资产革命的开始,主要是因为长期议会( )A.拒绝通过新的征税法案 B.一开始就决意要夺取国家政权C.要求扩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力 D.拒绝支持国王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10.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议会组建“新模范军”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④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11.关于克伦威尔独裁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B.厉行清教法规C.对外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D.实行反攻倒算政策12.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于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与1688年策划“光荣革命”的相同目的是( )A.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B.向封建旧势力妥协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恢复君主专制统治13.《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022-2023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22-2023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秘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重庆一中上期学情调研高二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为此,他首创A.郡县制度B.中朝制度C.皇帝制度D.科举制度2.下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

据此可知,当时()A.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B.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C.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渐上升D.妆发体现了程朱理学的发展3.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

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4.王安石上书宋神宗:“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强调国家的政治责任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1851年和l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相同点是A.革命的力量B.革命的手段C.革命的目标D.革命的指导思想6.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7.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家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兴一中2016年12月份高二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3;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2.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

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打击诸侯势力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B.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D.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6.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7.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8.“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下列选项与恩格斯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C.“信仰得救” 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9.在一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

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10.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11.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历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通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12.有学者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3.《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

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①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A.①②③ 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回归到传统儒学的过程15.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

这里“新的转变”指( )A. 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 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 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D. 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1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评价下列哪项较为恰当( )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1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调和与附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着激烈的中西矛盾冲突而力求保全自身优越性的意向。

它带着守旧性,终而它又攀结于民族感情的大树上,容易使人动情。

因此,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力倡新文化的人们也未能全然脱却此境此情。

”下列解析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新文化运动具有创新性 B.中西思想的结合具有合理性C.新文化运动具有保守性 D.中体西用思想是当时的主流18.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④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19.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20. 有人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永远留在摇篮里。

”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C.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0战斗机飞上蓝天D.“神舟5号”飞船遨游太空21.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 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22.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

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侮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科学理性23.某校教材课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拟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单元,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单元,民主共和,三民立宪;第四单元……第五单元,柳暗花明,以俄为师。

其中,第四单元的主题应是(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B.欲变社会,先变思想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24.某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

下列表述符合该理论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实现“耕者有其田”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C.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D.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25.有位美学家指出:“绘画是从最单纯的事物中抽离出最简单的形式,让画布上出现的是符号般的造型,经由视觉慢慢被组合在一起以代表一个实物。

他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

”下列美术作品中,创作风格与此观点一致的是()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日出·印象》C.《向日葵》 D.《格尔尼卡》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20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历史作用?(6分)(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4分)(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6分)(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4分)27.(18分)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是历史时代的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