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设备及课程设计(第六章G)
环保设备课程设计指南与案例

环保设备课程设计指南与案例环保设备课程设计指南与案例一、导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使得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日益重要。
环保设备作为环境工程的核心,对于修复、改善和保护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环保设备课程的设计指南,并通过案例来展示其实际应用。
二、环保设备课程设计指南1. 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环保设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了解环保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运用能力。
学习目标包括掌握环保设备的分类、性能指标、选型原则,了解环保设备设计流程,掌握环保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术。
2. 课程内容环保设备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保设备概述:介绍环保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等基本概念。
- 环保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环保设备的主要原理、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等。
- 环保设备的性能指标和评价:介绍环保设备的性能参数和评价方法,如处理效率、运行费用等。
- 环保设备的选型和应用:讲解环保设备的选型原则和具体应用案例,包括不同污染物处理的设备选择和联合应用等。
- 环保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培养学生掌握环保设备的操作技能,了解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方法。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环保设备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环保设备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 实验探究:设置环保设备实验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设备进行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 课堂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环保设备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环保设备的选型和应用。
- 环保设备设计项目:安排学生进行环保设备设计项目,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环保设备课程设计案例下面以工业废水处理为例,展示一种环保设备课程设计案例。
案例背景:某工业区存在严重的废水污染问题,当地政府决定进行废水处理工程改造。
学生作为设计团队的成员,需要设计合适的环保设备方案。
案例步骤:1. 了解废水的污染特征和排放标准;2. 进行废水样品采集和分析,确定废水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浓度;3. 调研目前主流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分析其优缺点;4. 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合适的环保设备,并进行初步设计;5. 进行环保设备原理验证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6. 编制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并进行成本估算和效果评价;7. 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以上案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环保设备的设计过程和方法,还可通过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除尘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风除尘的基本概念,掌握通风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除尘器种类、性能及适用范围,了解通风除尘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相关标准,认识到通风除尘在环保事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风除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通风除尘系统;2. 提高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除尘设备性能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除尘器;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2. 激发学生对通风除尘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3. 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复杂理论知识接受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通风除尘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通风除尘基本概念:讲解通风、除尘的定义,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安排:2课时。
2. 通风系统设计:介绍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流程和参数计算;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安排:3课时。
3. 除尘器种类及性能:讲解不同类型的除尘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安排:4课时。
4. 通风除尘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典型行业通风除尘需求,介绍实际应用案例;教材章节:第四章;内容安排:2课时。
环保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环保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总体要求1、在设计过程中,要发挥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2、本课程设计的重点训练,污水及废气处理工艺流程的设计及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3、课程设计不要求对设计方案比较,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按技术特征加以说明。
4、设计说明书,应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文句通顺,字迹端正。
设计图纸应按标准绘制,内容完整、整洁清晰。
二、设计要点(―)污水处理设计要点1、处理构筑物流量:按平均日平均流量设计。
2、明确设计任务及基础资料3、方案比较与选择4、单元构筑物的设计计算1 )格栅一般选用粗格栅和中格栅或者中格栅和细格栅2)沉砂池一般选用平流式或者曝气式3)沉淀池一般选用辐流式或者平流式5、编写设计说明书1)要求应说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的工艺过程,说明选择构筑物型式的理由应说明构筑物设计参数,并列出数值应计算污水处理构筑物或设施的主要工艺尺寸,应列出所采用的全部计算公式和采用的计算数据。
设计计算说明书应有封皮和目录2)内容有关内容如下:第一章设计任务书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设计及说明一、工艺流程二、流程说明第三章各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选型和设计计算第四章结束语第五章参考文献(二)废气处理设计要点1、废气流量按平均流量考虑。
2、明确设计任务及基础资料3、方案比较与选择4、单元构筑物的设计计算1)一般选用机械除尘为预除尘器2)核心除尘器可采用过滤除尘、电除尘和湿式除尘5、编写设计说明书1)要求应说明废气处理工艺的工艺过程,说明选择构筑物型式的理由应说明构筑物设计参数,并列出数值应计算废气处理设施的主要工艺尺寸,应列出所采用的全部计算公式和采用的计算数据。
设计计算说明书应有封皮和目录2)内容有关内容如下:第一章设计任务书第二章废气处理工艺流程的设计及说明一、工艺流程流程说明第三章各废气处理设施的选型和设计计算第四章结束语第五章参考文献三、设计的一般步骤1、明确设计任务及基础资料,复习相关污水处理和废气治理的知识和设计及计算方法。
环保设备及课程设计

环保设备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环保设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与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环保政策及环保设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环保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特定污染物选择合适的环保设备。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设计简单的环保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增强环保责任感。
2.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关注环保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保科技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环保设备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操作,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环保设备基本概念:讲解环保设备的定义、分类及用途,对应课本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 固体废物处理设备- 水处理设备- 空气净化设备- 噪音与振动控制设备2. 环保设备工作原理:分析各类环保设备的工作原理,结合课本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3. 环保政策与环保设备应用:介绍我国环保政策,探讨环保设备在环保事业中的应用,参考课本第五章内容。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简单的环保设备,对应课本实践环节。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环保设备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环保设备工作原理第三课时:我国环保政策与环保设备应用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小组讨论,设计简单的环保设备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学大纲,每课时确保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

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第一章设计说明书 (3)第一节设计任务书 (3)1.1设计题目 (3)1.2设计资料 (3)1.3设计内容 (3)1.4设计成果 (3)第二节设计说明书 (3)2. 1设计原理 (3)2. 2方案选择 (4)2. 3 流程说明 (5)2.4流程图 (5)第二章设计计算书 (6)第一节气浮池的设计 (6)1. 1 气浮池的参数设计 (6)1. 2 气浮池的集水设施和出水设施…………………………………………,,,.71. 3 气浮池的排渣设施 (8)第二节实际供气量及空压机选型 (8)第三节压力溶气罐设计 (9)第四节加压水泵 (10)第五节溶气释放器 (10)第三章参考文献 (11)第四章设计心得体会 (11)附图11第一章设计说明书第一节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加压溶气气浮设备的设计(平流式)1.2 设计资料某工厂污水工程拟用气浮设备代替二沉池,经气浮实验取得以下参数:溶气水采用金花后处理水进行部分回流,回流比0.2,气浮池内接触时间为5min,溶气罐内停留时间为3min,分离时间为15min,溶气罐压力为0.4Mpa,气固比0.02,温度30℃。
设计水量 160m3/d。
1.3 设计内容(1)确定设计方案;(2)气浮设备的设计计算;(3)系统设备选型,包括水泵、溶气释放器、溶气压力罐、空压机及刮渣机等;(4)计算书编写,计算机绘图。
1.4设计成果(1)设备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参数选择合理,条理清楚,计算准确,并附设计计算示意图;提交电子版和A4打印稿一份。
(2)气浮系统图和气浮设备结构详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要求表达准确规范;提交电子版和A3打印稿一份。
第二节设计说明书2.1设计原理气浮过程中,细微气泡首先与水中的悬浮粒子相粘附,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的“气泡——颗粒”复合体,使悬浮粒子随气泡一起浮升到水面。
由此可见,实现气浮分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在水中产生足够数量的细微气泡;二是必须使待分离的污染物形成不溶性的固态或液态悬浮体;三是必须使气泡能够与悬浮粒子相粘附。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学习计划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学习计划一、介绍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需求而设立的一门专业。
本文将从学习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详细介绍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学习计划。
二、学习目标1. 掌握环保设备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2. 熟悉环保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3. 具备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的环保技术支持;4. 培养环保意识,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数学与物理力学(2)化学与环境科学(3)工程热力学与传热(4)工程流体力学(5)环境污染控制原理2. 专业课程(1)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水污染控制技术(4)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5)环境监测与评估3. 实践环节(1)校外实习:到环保企业或相关研究机构进行实习,了解实际环保工程应用。
(2)课程设计:参与环境工程相关的设计项目,锻炼环保设备设计的能力。
(3)毕业实习与论文:进行环保工程实践,撰写相关论文。
四、学习方法1. 注重理论学习: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理解和掌握各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动手实践:多参与实验课程及实践环节,熟悉环保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加强实践能力。
3. 积极参与讨论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相关领域的活动,与同行交流探讨,拓宽视野。
五、就业前景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环保企业、环保科研院所、环保部门等单位从事环保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工作。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待遇优厚。
六、总结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学习计划旨在培养具备环境保护理念、掌握环保设备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环节的锻炼,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建设绿色环保的社会作出贡献。
思考:。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原理,理解水处理、大气治理和固废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环境质量评价。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环境工程相关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其探究环境科学领域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有基本的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原理概述: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环境工程概述”2. 水处理技术:讲解水的污染来源、水处理技术原理及方法,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章“水处理技术”1-4节3. 大气治理技术: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治理技术,如脱硫、脱硝、除尘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章“大气治理技术”1-3节4.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四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1-3节5. 环境质量评价: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使学生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技能。
环保设备及课程设计PPT学习教案

2.2.2.1 泵的能头
由流体力学知,液体总能头由压力能头( p / g ),速度能头(v2 /2g)和位置能头
(z)三部分组成,故:
E2
P2 g
v22 2g
z2
E1
P1 g
v12 2g
z1
(2-2) (2-3)
式中p2、p1——泵 2、1 断面中心处的液体压力,N/m2; v2、v1——泵 2、1 断面上液体的平均流速,m/s; z2、z1——泵 2、1 断面中心到基准面的距离,m; ρ——被送液体的密度,kg/m3。
第15页/共102页
第16页/共102页
2.1.2.3 混流式泵与风机
如图 2-4 所示,混流式泵与风机团流体是沿介于轴向与径向之间的圆锥面方向流 出叶轮,工作原理是部分利用叶型升力、部分利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故称为 混流式泵与风机。其流量较大、压头较高,是一种介于轴流式与离心式之间的 叶片式泵与风机。
第10页/共102页
图2-1 离心泵工作简图 1—叶轮;2—叶片;3—泵壳;4—吸 入管;5—压出 管;6—引水 漏斗;7—底阀 ;8— 阀门
第11页/共102页
2.1.2.1 离心式泵与风机
离心通风机主要由机壳、叶轮(保开轮毂、叶片、前盘、后盘等),如图 2-2 所 示。叶轮是由叶片和连接叶片的前盘及后盘所组成的。叶轮后盘装在转轴上。 机壳一般都用钢板制成的阿基米德螺线状德箱体(输送腐蚀性较强的气体时可 用玻璃钢作箱体),通常采用焊接结构,有时也用铆接,并支承于支架上。当原 动机(一般用电动机)带动叶轮转动时,当叶轮随轴旋转时,叶片间的气体也 随叶轮旋转而获得离心力,并从叶片之间的出口处被甩出。被甩出的气体挤入 机壳,于是机壳内的气体压强增高,最后由出口排出。气体被甩出后,叶轮中 央则形成负压。由于入口呈负压,使外界的气体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立即补入。 由于叶轮不停地旋转,气体便不断地排出和补入,从而达到了风机连续输送气 体的目的。可见,离心通风机是一种借助叶轮带动气体旋转时产生离心力把能 量传递给气体的机械,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工艺中的每一操作循环由四个阶段组成:进水-曝气、
进水-沉疑、滗水、闲置(视具体运行条件而定)。在曝气 阶段和沉淀阶段都不停止进水,而在滗水阶段停止进水; 污泥回流一直不停止。
滗水器下降停 止时间调节 2号鼓风机自动运行 并鼓入1号空气管
进水阶段曝气 水位调节
生物池运行状态 显示和调节选项
电动推杆旋转式滗水器
螺杆传动旋转式滗水器主要由滗水堰槽、集水支管、
集水总管、旋转接头、电动推杆等组成,从机构运 动学的角度来看,实际上类似于一个曲柄摇块机构。
பைடு நூலகம்
⑵ SBR的变型工艺
①ICEAS工艺(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系统)
ICEAS的基本单元是两个矩形池为一组的反
应器,每个矩形池分预反应区(或进水曝气区) 和主反应区两部分。污水在预反应区内连续 进入,并可根据污水性质进行曝气或缺氧搅 拌。主反应区是曝气反应的主体,依次进行 曝气或搅拌、沉淀、滗水、排泥等过程,周 期性循环运行,使污水在交替的好氧-厌氧和 缺氧-好氧条件下实现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 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之间的隔墙底部有预留 孔洞相连,污水以很低的流速( 0. 03~0. 05 m/min)从预反应区进入主反应区。
SBR工艺反应过程由进水、曝气、沉淀、滗水、闲置
(排泥)五个阶段组成,整个过程为一个周期,循环 周期和各个阶段的时间可以按照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 要求拟定。曝气方式分为一边充水一边曝气,充水完 毕后开始曝气、充水阶段的后期开始曝气。SBR工艺 提供了一种时间程序的污水处理方法,而不是连续流 空间程序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设备为序批式反应池, 曝气器,滗水器等。
6.3.8.2 滗水器的分类与结构
滗水器是SBR及其变型工艺中最常用的关键设备,
用于在排水阶段随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将已处理 的上清液自表面排出,而表面的浮渣被有效地截留 在反应池内。其主要功能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滗水器的集水部分应靠近水面,在排出上层清液 的同时,还能随反应池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连 续排水的性能; ②滗水器运作时应不扰动沉淀的污泥,又不将池中 的浮渣带出,按规定的流量排放; ③滗水器在排水或停止排水的运行中,有序的动作 应正确平稳、安全可靠、耗能小、使用寿命长。
⑤C-TECH工艺 特指使用了生物选择器和生化速率控制的变容积序批式活性污泥
处理工艺。 C-TECH反应池分为生物选择器、主反应区两个区域,此外还包 括污泥回流与剩余污泥排除系统、滗水器等。在生物选择器中, 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能通过酶反应机理而迅速去除。生物选 择器的最基本功能是防止污泥膨胀,可以恒定容积也可变容积运 行,污泥回流液中所含有的硝酸盐可在此选择器中得以反硝化。 在主反应区进行曝气充氧,主要完成降解有机物和同步硝化/反 硝化过程。
④UNITANK工艺 UNITANK系统的主体是一个被间隔成数个单元的矩形反应池,
池与池之间水力连通,每个池都设有独立的曝气系统,可以采用 鼓风曝气或表面曝气。典型的是三格池,外侧的两个池容积较大, 设有固定出水堰及剩余污泥排放口,两池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 池,污水可以交替进入三池中任意一个;中间一个矩形池只作为 曝气池。通过程序调节污水可以进入三池中的任意一个,采用连 续进水,周期交替运行。在自动控制下使各池处于好氧、缺氧及 厌氧状态,以完成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
环保设备及课程设计
授课教师:QHDHOUZHONGLIN
第六章 典型污水处理设备选用与设计
G
6.3.8 SBR系列工艺 6.3.8.1 典型的SBR工艺及其变型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属
于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至少同时修建两个SBR反应器。其变形 工艺有ICEAS工艺、CASS工艺、DAT-IAT工艺、UNITANK工艺、 C-TECH工艺。 ⑴基本的SBR工艺
模式1为4个生物 池独立循环运行
模式2为1和2号、3和4 号生物池两组循环运行
③DAT-IAT工艺(需氧池-间歇曝气池工艺) DAT-IAT工艺的反应机理以及污染物去除机制和连续活性污泥
法相同,主体构筑物由一个连续曝气池(DAT池)和一个间歇曝 气池(IAT池)串联而成。DAT池为预反应池,连续进水、连续曝 气(也可间歇曝气),池中水流呈完全混合流态,绝大部分有机 物在此降解;其出水连续流入IAT池,该池也相当于一个传统 的SBR池,其运行操作也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待机五 个阶段组成,连续进水、间歇曝气;清水和剩余活性污泥由 IAT池排出。
②CASS工艺(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通常的CASS反应池一般分为生物选择区、第二区(兼氧区或预
反应区)和第三区(主反应区)三个部分,生物选择区设置在 CASS反应池的前端,原污水与从主反应区回流来的污泥在此混 合。第二区不仅具有辅助厌氧或兼氧条件下生物选择的功能,还 具有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缓冲作用。主反应区则是最终去除有 机物的主要场所,运行过程中,通常控制曝气强度以使该区内的 主体混合液处于好氧状态,完成降解有机物的过程,而活性污泥 结构内部则基本处于缺氧状态。在反应池末端设有潜水泵,污泥 通过潜水泵不断从主反应区抽送至生物选择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