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体会

第37卷8622013年第9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 L~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9Sep.2013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体会余娟(天津市第三医院呼吸科,天津300250)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体会。
方法将我院2010—03—2012一10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其意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治疗药物加常规鼻导管吸氧以及相应的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H值、动脉氧分压以及相关的临床指标。
结景观察组患者经过72h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及护理后,呼吸困难的现象明显好转,动脉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而对照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不明显(P<0.05)。
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护理doi:l O.3969/j.i s sn.1004—5775.2013.09.045学科分类代码:320.71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hr oni c O bs t r uct i ve P ul m ona r y D i s eas e,C O P D)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且死亡率较高¨1。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40岁以上的群体中,C O PD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8.2%。
引起C O PD的危险因素通常有环境因素和个体易感因素,且这两个因素通常是相互影响的。
个体的遗传因素很可能会增加C O PD的发病率,另外,支气管哮喘以及气道高反应性也是C O PD的致病因素,而气道的高反应性可能与基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拉-。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衰竭患者 3 2例与 3 2例常规治疗的 A C P E O 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的疗效 比较 , 观察其治疗 前后心率 ( HR) 呼 吸频 率 、 ( R) 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R 、
p H。结 论
NP V能够更加显著地改善 A C P IP E O D合并呼吸衰竭 患者的 HR、 R、a 2 P C 2 R SO 、a O 、
适 当 的通 气 支 持 可 及早 控 制 病 变 程度 并 可防 止呼 吸 衰竭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 关键词 】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 呼吸衰竭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病 ( O D) 者 由于 气 道 气 流 受 限 , 吸 C P 患 呼 肌负 荷 长 期 过 重 , 往 存 在 呼 吸 肌 功 能 受 损 ’ 。感 染 、 术 往 手 等应 激 情 况 下 病 情 及 急性 加 重 , 易 发 生 呼 吸 衰竭 。笔 者 将 极
v sv o i v r s u e v n i t n i c t e p r t r al r .J As a i e p s ie p e s r e tl i n a u e r s iao f i e — t ao y u
S C Ph sca n i 2 0 5 O y ii n I d a, 0 6, 4:3 1—3 5. 6 6
3 讨 论
CP O D患者 由于肺泡弹性 减退 , 气道气流受 限, 充气过 肺 度, 使呼 吸肌处于机 械不利位 置 , 膈肌 平坦使 初长 度 明显 缩
注 : P> . 5 . 0 0
短, 导致收缩力减 弱 , 耗能 却增加 , 而 同时辅助 呼 吸机参 与, 极大地增加呼 吸运 动耗 氧 , 得膈 肌能量 供求 失衡 , 使 导致 慢 性 呼吸肌疲劳 。同时 由于阻力 的增 加 , 导致呼 气气 流受 限,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2间 收 治 的 6 01 8例 老 年 脑 梗 死 患 者 经 过 悉
心的整体护理 , 显效缓解 老年 脑梗死 患者 的症状 及焦 虑 、 明 恐 惧 心 理 , 高 了 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 低 了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率 。 提 降
E 2 朱 绷 连 . 强神 经 康 复 学 的 研 究 工 作 I] 中华 护 理 杂 志 , 3 加 -. J
2 8, 00 31( 4): 5 97 19 1 .
[] 任 萍 , 4 张振 美 , 亚 丽 . 文 关 怀 在 出 血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护 侯 人
理 中 的 应 用 [ ] 齐 鲁 护 理 杂 志 ,0 7 1 ( ) 1 2 — 4 2 ¨ . J 2 0 , l9 :4 11 2.
参 考 文献
通 过 有效 的 整 体 护 理 , 得 了满 意 的 临 床 效 果 , 有 患 者 取 所 均 未 出现 损 伤 加 重 、 积性 肺 炎 、 尿 系感 染 、 疮 等 并 发 症 发 坠 泌 褥
[ ] 中 华 医 学 会 神 经 学 分 会 . 类 脑 血 管 病 诊 断 要 点 [ ] 中 1 各 J.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 h o i o sr ci umo a y ds c r nc b tu t e p l n r i v e s , O D) 一 种 疾 病 状 态 , 不 完 全 可 逆 的气 流 受 限 为 特 aeC P 是 以
闷 、 吸 困 难 改 善 。P 02 6 , a O ≤ 5 呼 a ≥ 0 mm Hg P C 0mm , Hg 呼
吸 频 率 小 于每 分 钟 2 6次 。除 3例 胃胀 气 、 1例 面 部 皮 肤 损 伤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疗
效观察
李艳立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6(015)014
【摘要】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ive,BiPAP)是一种辅助通气模型,具有无创、患者耐受性好的优点,避免了有创通气易导致各种并发症、脱机困难的弊端,故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BiPAP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轻、中度呼吸衰竭已取得良好疗效。
2003年1月-2005年2月,本院呼吸内科使用BiPAP治疗COPD所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927-1928)
【作者】李艳立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煤业集团二矿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8
【相关文献】
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王旭;陈宝华;张彩娣;史建平;林彬
2.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稳定
期的临床效果 [J], 陈黎仙
3.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媛;刘前桂;赵黎黎;田银君;赵双燕
4.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钟红;张涛;鲁雯;李永霞
5.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12例分析 [J], 刘雅;付菊;吴亚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 许 翠 萍 . 枳 术 宽 中胶 囊 治 疗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4 3例 的 2 0
确 ,多 数 研 究 证 实 它 与 肠 胃 肌 电与 动 力 学 异 常 ,
Ⅱ期临 床试验 I1 J.中国新 药 与临 床杂 志 ,20 ,2 : 0 4 3
结
表1
果
2组疗 效 比较见 表 1 ,2组疗 效 比较 ,
2组 疗 效 比 较 [ ( ) 例 % ]
差异 显著 ,有统 计学 意义 (=57 1 ,P .1 。 u .7 6 >00 )
注 : 2 总 有 效 率 比较 ,观 察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组 ,差 组
能 的作 用 。
亡 率 都 很 高 ,经 济 和社 会 负担 严 重 ,常 因感 染 或 非 感 染 因素 急性 加 重 导致 呼吸 衰 竭 。无 创 正压 通
气 ( IP )技 术 为我 们救 治 C P NPV O D呼 吸衰竭 患 者 提 供 了有 效 手段 ,作 为 C P O D伴 有 轻 度或 中度 呼
[ 考 文献 ] 参
异 有 显 著性 意 义 。
2 患 者治疗 前 中医症候 积分 比较 ,无显 著性 组 差异 ,具 有可 比性 。2组 患者 治疗 后 中 医症候 积分 比较 ,有显 著性 差异 ,见表 2 。
讨 论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的 发 病 机 理 尚不 明
[]郑筱萸 .中药新药 临床 研究 指导原则 [ .北京 :中国 】 M]
2次 /。治 疗 组 对 照 组 基 础 之 上 加 用 枳 术 宽 中胶 d
化期 问移 行 性 复 合 波 的异 常 等 有 关 ,多数 患 者 还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

22 1 技 术指导 无创呼 吸机 的使 用虽 然较方 便 , 简单 , .. 操作 但
是为 防止 气胸 、 窒息 、 电击等 安全隐 患的 发生 , 应对 即将使用 无创 护士 呼 吸机 的患者 、 家属 、 护讲解 和示 范正 确使 用无 创呼 吸机 的相关知 陪
1 出现 与无 创通气相 关的严 重并发 症 。 例
喘、 、 抗凝 维持水 电解 质平衡 、 支持治疗等常规 治疗 的基础 上加 用美国伟
康公 司BP P 吸机 , iA 呼 采用s 式 , / 根据 患者 缺氧 和c , 留程 度 、 O潴 自主呼吸强度及心 、 肺功能情 况选择工作模式和 起始的工作压 力。0 2 例
率及医疗费用 。 让其观察其 他患者的成 功应用 , 并 向其讲解无创通气 的 原理及其作用 , 鼓励患 者主动克服治 疗中的不适 , 坚持应用 无创正压通
全性 、 从 性 及 疗 效 。 依
【 键 词 ]O 1 并呼吸 衰 竭 无 创正压 通 气 治疗 健康 教 育 关 C P) 合 【 图分 类号 l 5 中 i t8 【 献标 识 码 I 文 A 【 章 编 号 l / - 7 2 2 1 ) 1a- 0 2 0 文 l ' 0 4 ( 0 1 () 0 4 - 2 64 0 12 2 O D 并呼 吸衰竭 患 者的 陪护 者或 家属 无创通 气治疗 .. C P 合
12 健康 教育对 象与 方法 . 12 1 C P 合并 呼吸 衰竭患 者 无 创正 压通 气治疗 中病 人 良 .. OD 好的配 合至关重要 。 O D C P 患者 病史较 长 , 反复发作 , 加上对 BP P iA 呼吸
识。 介绍无创呼吸机的主要部件及连接 方法, 呼吸机 开关程序等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2 结
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 C P O 的指 标变 化 比较 与 . aO 及 a :
治疗 前 比较 , 两组 患者均 出 现 P C 下 降 , a :升高 , 异 有 aO PO 差
呼吸衰竭 的主要手 段 , 无创正压通气是指患者与 呼吸机之 间通
统计 学意义( 0 0 ) 与对照 组 比较 , 验组改 善更为 明显 , P< .5 ; 实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见表 1 P< .5 , 。 表 1 两 组患者治疗前 后 P C 及 P O: a O: a 的指标
・
23 ・ 4
西南军医 21 02年 3月第 1 4卷Fra bibliotek第 2期
Junl f lays ora Mit o ir
i otw s C ia V 11 No2 Mac ,0 2 nSuh et hn . o.4, . , rh 2 1
无创 正压 通 气 治疗 慢 性 阻塞性 肺 疾病 合 并 呼 吸 衰竭 的临床 分 析
1 资料 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选取 2 1 0 0年 2月 ~2 1 0 1年 2月来 我 院呼 吸
科住 院治疗 C P O D合并 呼吸衰 竭 的患者 6 6例 , 中男 3 其 8例 , 女2 8例 , 年龄 5 7 5— 9岁 , 均 ( 73 平 6 . 7±1.3 岁 ; 程 9~ 6 20 ) 病 2
.
: , 待患者耐 受后逐 渐上 调 , 0 每次 辅助 通气 时 间根 据患 者 病
观察 两组 患者 治疗前后 P C  ̄及 P o 的变 aO a2 采用 S S 1 . 件包对 数据 进 行统 计 分 P S 15软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5例临床分析

1对 象 与 方 法
11对 象 .
嗽 、 痰等 , 咳 可短 暂停 机 休息 。
1 . 3生理 学参 数监 测 两 组 均 在 治疗 前 ,治 疗后 2 、 8h, 4 4 1周予 以监 测 心率 、
呼 吸频率 及 血气 分 析 。
1 . 计 学 处 理 4统
N P 因其 无 创伤 性 , 用 方 便 , 过 物 理 方 式 维 持 和 改 善 P V) 使 通 肺 的氧合 和 通气 ,疗 效 显 著 , 目前被 广 泛 用于 呼 吸科 病 房 , I U、 、 、 部 外 科 术 后 因麻 醉 引 起 的 呼 吸 困难 和 长 期 家 C 心 胸 腹 庭使 用 等领 域 。 文 主要 分 析 呼吸科 病 房 N P 本 P V对 慢性 阻塞 性肺 疾 病(ho i o s ut ep l n r ies , O D 合 并 Ⅱ c rnc bt ci umo aydsae C P ) r v
・
临床 研 究 ・
28 1 第 卷 2 0 年0 5 第9 0 月 期
无创 正压 通气 治疗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合 并 I 呼 吸 衰竭 3 I 型 5例 临床 分 析
王福 萍 , 荣梅 , 施 宋志峰 , 彭 敏 , 丁桂 兰 , 瑞 兰 , 敖 陈宇 清
(. 市 人 民医 院 , 西新 余 1 新余 江
结论 : 创 正压 通 气治 疗 慢性 阻塞 性肺 疾 病合 并 Ⅱ型 呼 吸衰 竭疗 效 肯定 。 无
f 键 词 1 创 正 压 通 气 ; 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I 呼 吸 衰 竭 关 无 慢 I型
『 分类 号1 5 38 中图 6. R
[ 献 标 识码】C 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之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122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资料,从未使用nippv和使用nippv治疗动脉血气和临床症状前后的改善。
结果:未采用nippv 治疗1d后,患者pao2升高(p6.67kpa。
在我院有122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其中,没有使用无创呼吸机,28例死于呼吸衰竭,占总的治呼吸衰竭患者的35﹪。
近年来,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大大降低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的比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04年1月到07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22例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选取,其中,女22例,男100例。
患者年龄都在50至93岁之间,平均为72岁。
患者的选取均符copd诊断标准、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患者的病例在5到45年间。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入院后除了保持呼吸顺畅、控制呼吸感染、纠正患者酸碱平衡、谨慎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剂、遏制心力衰竭、合理使用激素之外,根据患者是否使用nippv将多选择的患者分为非nippv组和nippv组。
(1)非nippv组:是指给予连续的低流量的鼻导管吸气,氧流量为2—3l/min;(2) nippv组:使用美国的synchrohy呼吸机,通过面罩或鼻进行全天制的nippv治疗(可以
允许短时间拿下面、鼻罩)。
此呼吸机的工作模式是s/t,吸气的压力(ipap)为8-10cmh2o,最终的压力可以达到15-20cm h2o,epap 数据为4-6cm h2o。
根据患者血气饱和度,对其吸氧浓度进行调整,使得sao2>90%。
对以上两组患者的血气在治疗之前、治疗之后的1、3d对进行检测。
1.2.2 检测指标包括患者动脉的ph、pao2、 paco2值,心率(hr)、血压(bp)、呼吸频率(rr)、脉搏氧气饱和度(sao2),如图表1.
1.2.3 统计处理以上患者的检测数据都采用数±标准差进行
表示,计量资料组之间比较使用t检验,使用的软件为spssio.0,用x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
2 结果
未采用nippv治疗1d后,患者pao2升高(p<0.05),经过3d
治疗后paco2开始下降(p<0.05):而采用nippv治疗1d之后ph
值升高(p<0.05),pao2升高(p<0.01),paco2降低(p<0.01)。
对所选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非nippv组中出现并发症有13例,而死亡了10例。
对检测的数据进行比较,其具有t统计意义(p<0.01)
表1 治疗前后动脉ph、pao2、paco2值的变化
组别检测指标治疗前治疗后1d 治疗后3d
nippv组ph 7.26±0.06 7.32±0.08 7.39±0.05
pao2(mm hg)56.23± 10.96 78.33±10.38 84.72±
7.18
paco2(mm hg) 86.06±13.89 73.3±15.59 67.65±13.55 非nippv组ph 7.29±0.04 7.27±0.07 7.32±0.09
pao2(mm hg)60.94±14.13 66.25±11.30 70.37±10.45
paco2(mm hg) 84.44±15.20 82.64±10.88 79.62±12.2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非nippv组治疗后相同天数与nippv组比较,p<o.05,p<0.01。
3讨论
治疗慢性呼吸衰竭要以纠正和改善缺氧、代谢功能紊乱和co2
潴留作为原则。
现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普遍使用无创正压通气。
我们通过对临床的观察,发现非nippv组的患者动脉paco2、ph值的改善明显比nippv组慢(受治疗1d后p<0.05)。
非nippv组的动脉paco2、pao2、ph值虽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都有所改善(p<0.05、p<0.01、p<0.01),但与nippv组相差很大。
由此,患者死亡例数和并发心脑疾病大大减少(p<0.01)。
从临床观察中发现,copd急性加重期都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感染,分泌物的增加使得气管堵塞,而作为copd患者的主要人群是年老体衰的老人,co2潴留和缺氧更加严重。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尽早使用无创通气,可以达到快速通畅气道,改善co2潴留与缺氧,使得患者各个气管的氧供得到快速恢复,为药
物入体争取时间,避免其它并发症的发生[3]。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得出四点心得。
①在患者确诊为copd伴呼吸衰竭时,一定要尽早治疗,并向患者解释尽早接受治疗的重要性;
②以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通气参数调节;③在对患者进行nippv治疗时,应注意气道的通畅和湿化;④采用nippv治疗时,也需尽早对可能出现并发症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 孙耕耘.慢性呼吸衰竭.呼吸病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45-75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460.
[3] 向军超,杨君楠,郭伟安,等.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探讨.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5:16一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