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取向下促进教师群体发展——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小学教育与生命同行

价注重生活意识,行胜于言。
四、学校课程再造的成效与反思
成效:学校课程再造促进了学校高起点开局、学生全 方位发展、教师多方面提升。 反思:1.如何让“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进一步彰显教 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2.已经建立的“三位一体”课 程体系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应具有开放性,否则就
会沦为“学校一统”。
2.2011年——2016年 ,学校计划用五年时间,以“教师生态发展” 为抓手,夯实课程再造基石;
3.2016年——后五年,学校规划以“教学方式变革”为抓手,推动
学校继续朝着内涵式发展道路前进。
一、学校课程再造的“生命”意蕴
1.生命构成:人的生命由三个因素构成,即生理(自然属性)、 心理(社会属性)和灵性(精神属性)。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 然生命——亦即肉体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生命的社会属 性也即社会生命——亦即人际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生命 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亦即永恒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高 度。 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完整 的人”,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度。 2.生命发展:教育促进了人的精神成长和社会性的发展,使人由 自然的、潜在的社会人转变为现实的社会人。教育是生命发展的 需要,培养“完整的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
欢迎致力于课程改革的学
校领导和老师们来我校指导、 交流!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概述
学校发展的三个五年规划
1.2006年——2011年,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以生命哲学理论为基础, 进行了历时五年的课程整合及课程校本化探索实践。力求将外在 “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使课程从国家一统走向以 学生为本。目前,从基础型课程到拓展型课程、体验型课程,学校 已经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探寻松山湖中心小学快速崛起的密码

探寻松山湖中心小学快速崛起的密码作者:丘燕飞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2年第03期作为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笔者于2021年12月到广东省刘贤虎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一周。
在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我们参观校园,了解学校文化和发展历程,学习了丰富课程,聆听专家讲座,走进课堂,在一系列活动中品味教学智慧,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全景式感受一所名校传递的教育气息,探寻其成长的密码。
探校:“全人课程”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创办于2006年9月,是原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
2009年9月,整体搬迁至现校区,独立建校为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分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亩。
学校秉承东莞中学“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的办学思想,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将外在“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从学科基础课程到学科拓展课程、主题活动课程,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三位一体“全人课程”体系。
人的生命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组成,生命发展便是追求这三种生命的和谐统一。
松山湖中心小学构建了学科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学科拓展课程,打造出“五个一”,即一手硬笔好字,一些文雅气质,一种探究习惯,一门艺术特长,一项健身技能。
让这些课程走进课表,并配备专用校本教材,开展主题活动课程,还有班会、队会、校园文化节。
经过课程发展、课堂改革、教师匹配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已走完三个五年规划,现迈入第四个五年规划,使课程成为育人的赛道,让育人具备体系和落脚点。
参观校园,处处可以感受生活的气息,尊重无处不在。
学校致以“养德、立美、尚文、健体、启智、求是”六艺主题统领校园环境建设,建有问渠、励志广场、尚书台、风雅台阶、行走的风景、雅正驿站、荔香园等20个景点。
走进教室,笔者倍感惊讶。
教室面积近100平方米,课桌前5排呈U形摆放,教室后部有个近15平方米的榻榻米,供学生活动及摆放教师办公桌。
松山湖:教育生态的涵养

松山湖:教育生态的涵养之源松山湖大道是东莞松山湖髙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往东莞市区的黄金通道,被誉为绿色生态休闲疋廊景观大道。
驾车行驶在这条依山就势的大道上,游者体会到的不仅是现代交通的便利与舒适,更有饱览山湖间“落霞与白鹭齐飞”之美的享受。
据悉,这是松山湖建设者秉承“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开发理念,对生态资源实行保冇性开发的成果。
坐落湖畔的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承创新文化之底蕴,得自然山水之灵气,在刘建平校长的带领下,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呈现岀盎然的生机,宛如这松山湖大逍,很生态!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冇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郭元祥教授评价说:“课程改革十多年来,我考察过数百所中小学,像松山湖中心小学这样基于课程的'跑道’,建设学校文化、建构意义课程、创新课程制度、深化学校变革的学校真的太少了。
”今天,松山湖中心小学呈现出的蓬勃气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界人士对其成功之道也是评说热烈、异彩纷呈,因版而所限,现采撷几位评说,编辑如下,以飨读者。
王健:把''人”写进教育的核心,赋予每个孩子终身必备的核心素养。
当前,“东莞制造”正在向“东莞智造”转变,东莞教冇也在向东莞“慧教冇”发展,我们目标是变“有学上”为“上好学”。
“慧教冇”可从四个维度来理解,第一个是“智慧”的“慧”。
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等新技术、新方法,打造智葱校园、智慧课堂,逐步实现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评价、智慧管理、智葱服务,促进教冇优质、均衡、共享。
第二个是“汇聚”的“汇”。
汇聚各种资源、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冇。
第三个是“学会”的“会”。
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让老师安教、乐教、善教;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弃儿方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第四个是''实惠”的“惠”。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惠及千家万户。
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初探

新课程研究2020.28摘要:跨学科课程融合是当前课程改革深化阶段的必然趋势,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在“生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语文课程内容为载体,通过主题学习的形式,融合其他学科,开展多学科主题学习,积极探索跨学科课程融合的建构之路。
在主题设计层面,以生态教育为导,凸显全面综合性;在主题实施层面,以课程创生为基,彰显主体多元性;在主题评价层面,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生命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教育;主题学习作者简介:张利纯,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教师。
(广东东莞523808)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28-0064-03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初探□张利纯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标志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而在此次课程改革过程中,以跨学科课程融合的主题教学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课程组织形式。
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后简称“松湖一小”)积极探索跨学科课程融合的建构之路,为使学生从小具备适应其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使其成为当下与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
一、主题设计:以生态教育为导,凸显全面综合性关于“生态教育”的研究有很多,有学者认为“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而将生态学的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
[1]松湖一小自2018年9月开办以来,便以“生态教育”理念为导向,在综合学术界的相关观点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延展。
其核心是环境与人,把课程建设置于学校发展的核心地位,用生态教育的理论来审视和统领学校的课程发展。
虽然学校的课程融合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学校始终将孩子放在最中央,并在深入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构了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及兴趣为主的生态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群、拓展性课程群、综合性课程群、融通性课程群”四位一体(见图1),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价值,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满足当下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
与生态同行 为成长奠基——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课程育人探索

与生态同行为成长奠基——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课程育人
探索
汤铭
【期刊名称】《中小学德育》
【年(卷),期】2024()5
【摘要】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自创办以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办学章程为基础的价值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体系,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学校向“生态化教育”育人模式迈进。
构建生态化教育课程体系。
由基础性、拓展性、综合性、融通性四大课程群组成。
从课程体系到课程群,再到学科网及目标链的纵向链接,展现其结构性;从基础性、拓展性、综合性及融通性的横向链接,实现其功能性,最终形成网状立体化的生态化教育课程体系。
【总页数】1页(PF0003)
【作者】汤铭
【作者单位】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基于"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育人探索
2.用规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以大连市中山区东港第一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课程为例
3.与生态同行为成长奠基——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生态教育简介
4.全环境育人“生态圈”,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德州市实验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5.与生态同行,为成长奠基——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与生命的美丽邂逅

科学与生命的美丽邂逅——品味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科学教育赵晓天自从在校园走了走,就被吸引了,一直想深入了解这所学校……两年里第三次走进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中心小学),仍然难以平息心中荡起的层层涟漪。
活泼的校园,弥漫着雨后特有的润泽和温馨,正是上课时间,在十几棵百年荔枝树的绿荫里,三三两两的学生正东一簇西一簇地偎依着几丛植物观察着什么、记录着什么。
没有聒噪,没有喧嚣,这一切会让人不自觉地压低声线,放慢脚步。
和刘建平校长聊起中心小学的全人课程,谈者和听者都兴致盎然,感觉十分投缘。
刘校长说: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结构,决定了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
中心小学基于塑造精神生命、开琢自然生命、构建社会生命,进而培育“完整的人”这一哲学思考,每一个五年都确立一个工作抓手:学校课程再造、教师生态发展、教学方式变革。
从课程结构到课程师资再到课程教学,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全人课程”体系。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的深度变革,点燃“我之为我”的生命亮度。
今夜好静谧,正在孕育着一个饱满的明天。
生命的邀约带着“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的理想,刘建平来到了松山湖。
他很快就确定了工作抓手——学校课程再造,以课程建设引领师生幸福发展;他在拟聘教师公共邮箱中发了一封名为“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之约”的邮件,召唤老师们建言献策,共建学校课程,共享教育人生。
莫春荣老师原来是在深圳的一所大型民办学校任职科学老师,说是科学老师,但科学课却没上过几节,整天忙碌于几十人的航模兴趣小组争金夺银,被这所学校的校长誉为“金牌教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三多”老师,即训练航模的时间比较多,钻研航模的时间比较多,参加航模比赛的时间比较多;上科学课只是偶而为之。
当时作为航模教练的他,只关注学生的竞赛成绩,眼里只有金牌、银牌。
2006年莫春荣老师成为中心小学的一分子,没成想,这次松湖之约开启了他教育人生的新的旅程,一个曾经的优秀航模教练,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在生态化校园里徜徉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在生态化校园里徜徉作者:龙建刚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2年第05期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开办仅仅五年,从创建教育生态平衡办学特色入手,实现了高起点开局。
在这里,学校刘建平校长提出的“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深深地镌刻进岩石里,也融入到教师的血液中。
在这生态园中,有清新甜美的“空气”,有厚实肥沃的“土壤”,有灿烂明媚的“阳光”;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里的“空气”、“土壤”和“阳光”吧。
[空气]课程迈向生本校本课程犹如“空气”,滋养每一位学生。
“空气”好不好,看课程文化。
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有如空气无所不在无所不及。
松山湖中心小学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学校课程整合为拓展型课程“五个一”。
课程整合及课程校本化以生为本、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不再僵硬或者零散甚至畸形,课程文化润物细无声。
一手钢笔好字——“天天练”写字课程,由语文及美术学科拓展而来,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
课程资源:语文同步写字教材《天天练》。
一些文雅气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由语文学科拓展而来,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
课程资源:中华经典诗文读本《含英咀华》。
一种探究习惯——“做上学”课程,由科学和数学学科拓展而来,三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
课程资源:《做上学》。
一门兴趣爱好——“兴趣与个性”课程,由音乐、美术学科拓展而来。
二、三年级以普及层次为主,全体学生参加,目前设纸艺、葫芦丝两个选项;四、五、六年级以提高层次为主,部分学生参加,分为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四个系列。
课程资源:《纸艺·葫芦丝》。
一项健身技能——“阳光体育”课程,由体育学科拓展而来。
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目前以跳绳、毽球等运动技能为主。
课程资源:大课间活动手册《文武秀》。
学校刘建平校长说,拓展型课程“五个一”和基础型课程各学科是关联互动的,它们构成了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真正指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丽的学校本真的教育——京苏粤校长研修班跟岗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散记

美丽的学校本真的教育——京苏粤校长研修班跟岗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散记作者:帅宁华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7期文/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帅宁华松山湖中心小学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创办于2006年。
学校秉承“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为办学思想,以“养德·立美·尚文·健体·启智·求是”为校训,强调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松山湖中心小学办学以课程改革为主要载体,通过教育方式生活化、语言环境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营造自主和谐的课堂生活、班级生活、校园生活,追求“教育生态平衡”的教育。
松山湖中心小学在聚焦学生“终身发展”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教师的发展,采取了诸多措施,把学校打造成了“教师发展的自由之湖”。
说松山湖中心小学是世外桃源一点也不夸张,我的确觉得她超凡脱俗,自由而又自在。
看到她,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她让我想到了上个世纪经亨颐先生在浙江上虞创办的白马湖中学。
经过这次在松山湖中心小学学习,再一次坚定了我之于教育的认识。
9月24日松山湖边的世外桃园松山湖中心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东莞市松山湖开发区。
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占地约50亩。
学校周边环境特别好,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学校旁边没有民居,好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到广州接我们的是位年轻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驾驶技术娴熟,很健谈。
汽车在高速上行驶,不一会儿,就遇到雷阵雨,豆大的雨点打得汽车玻璃啪啪作响。
转过一个山头,雨竟戛然而止。
再过一个弯,雨忽然又来了。
东莞的工业很发达,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远望去两边是一些叫不出名的工厂。
汽车转过几个弯,穿过两个隧道后,山变得多了起来,长满了树木。
小伙子主动介绍,山上长的是荔枝。
这时,苏东坡的诗句跳入脑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吃了易上火,客家人说:“一颗荔枝三把火”。
东坡先生大约不懂这个,才希望“日啖荔枝三百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