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学分析

合集下载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早在18世界末,欧洲精神病医生就开始把绘画作为一种诊断精神疾病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弗洛伊德发现:人被遗忘或被压抑的记忆,会以表象和象征的形式在人的梦里或者艺术作品中出现。

病人们经常说他们无法用语言把自己的梦表达出来,单可以画出来。

弗洛伊德的研究表明,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是理解人类内部心理世界的一个途径。

佛洛伊德通常不主动要求病人画出梦中的表象,而另一个现代心理学的先驱荣格经常鼓励病人画画。

荣格对人的原始心理模型和视觉艺术中一般性表现方式之间的联系做了研究,为人们理解绘画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奠定了基础。

荣格认为,通过象征物进行幻想是人的内心世界在经历心理创伤或磨难时试图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绘画心理分析是从对儿童的观察开始的。

19世纪末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在绘画中所编写的内心世界。

相对语言的表达,孩子们似乎更多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1885年,库克(Cooke)对儿童绘画的各发展阶段进行了描述,而强调了这个阶段理论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到了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开始兴起,绘画开始成为一种结合心理分析的艺术治疗形式。

在20世纪中期则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绘画治疗观点的对峙,代表人物是玛格丽特•诺伯格(Magaret Naumburg)和依蒂丝・格拉玛(Edith Kramer)。

其中,诺伯格主张绘画治疗的作用是使病人对所处境遇和发生在身上的事情进行知觉重组,而格拉玛认为绘画治疗在于治疗师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参与和分享的角色,这种角色有助于病人的自我成长。

最后,20世纪晚期,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绘画分析和治疗的发展。

除了临床上对绘画的分析和应用,从20世纪初期开始,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研究。

1921年,伯特(Burt)用“画人”作为治理测查的方法,对儿童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测量。

伯特大量地分析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绘画,并把他们的绘画分为不同的阶段:2~3岁为涂鸦阶段,4岁时用简单线条描绘事物,5~6岁开始用粗略的象征表现人和动物,6~10岁时学习描绘细节,11岁时开始临摹作品,12~14岁用装饰、几何图形来表达,青春期时人才开始对色彩和形状感兴趣。

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

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

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是一种心理学测试工具,它通过测定被试者的绘画和色彩运用等方面来分析被试者的心理特征。

本文将对该测试工具进行分析。

测试工具概述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工具是由中国著名心理学家、艺术专家房树人教授所设计的。

该测试工具主要通过被试者的画面内容、构图、比例等方面,来诊断被试者在情绪、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测量方法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工具的测量方法十分简单,被试者需要在一张空白的画纸上自由地发挥,并用颜色给画面栩栩如生地填色。

通过被试者的画面内容、构图和色彩运用等方面,专业人士可以快速推断被试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测试题目:1. 自我形象:请画一幅有你自己在里面的画面2. 理想家园:请画一幅你的理想家园的画面3. 心情:请画一幅表现当前你内心情感的画面分析结果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工具主要通过对画面内容、构图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深入揭示被试者的心理特征和潜在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析结果:1. 扬长避短被试者经常会在画中放大自己的优点,或者以某个方面作为突出的形象来掩盖自己的缺点。

比如在画自己的时候,可能会画自己很高大、很阳刚,这可能代表被试者在自己的形象中存在一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但也可能暗示被试者想要在社交方面显示自己更好的一面。

2. 心理压抑和情绪问题如果画面中出现了暗淡的颜色、低迷的情绪和模糊不清的形象,那么被试者可能正在经受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和情绪问题。

比如在画理想家园的时候,如果有很多灰蒙蒙的色彩或者建筑物很杂乱,那么可能暗示着被试者在生活中对未来感到焦虑和无助。

3. 认知偏差和对现实不符画面内容通常会反映被试者的心理期望和愿望,而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

如果画面中所展现的情景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可能代表被试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和对现实不符问题。

比如在画理想家园的时候,如果被试者画了一幢充满蒸汽朋克风格的大楼,那么可能代表着被试者对未来或者生活有一定的幻想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 绘画心理分析指南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 绘画心理分析指南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绘画心理分析指南
绘画心理分析指南是一种结合心理学和绘画艺术的治疗方法。

它基于人们在绘画创作中表达内心世界的能力,通过
分析和解读绘画作品,来理解和诊断个体的心理状态,并
针对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绘画心理分析指南中,治疗师会引导患者进行绘画创作,患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想法。

然后,治
疗师会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解读其中所蕴含的
信息和象征意义,以揭示患者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解决
方案。

绘画心理分析指南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通过绘画创作和分析,患者可
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并面对自己的困惑和
问题,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解脱和成长。

绘画心理分析指南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自我探索和自我疗愈的工具。

通过绘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并通过创作来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绘画心理分析指南需要专业的治疗师进行指导和解读,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于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绘画心里分析

绘画心里分析

绘画心理分析一、常见的图画技术有以下7大类:画人、画家庭、画树、画屋-树-人、自由绘画、涂鸦、给画讲故事、(其他技术)1、画人是最基本的图画技术。

画人时,给作画者的指导语非常简单:“请你画个人.”画人常用来考察以下方面:1)是智力、成熟度;2)是情绪状态,包括负面情绪;3)是人格特点,如自信、自我意识、攻击性等。

4)对儿童来说,画人测试还可以了解其听力障碍、神经系统疾病、适应问题及个性问题等。

画人有两种:1)画自画像——对自我的评价及认同有些人会迟疑着不愿意动手,或说:”我画画很差。

“对此可以鼓励:”我不是考察你的绘画技巧,我只对你画的人感兴趣.””不用担心绘画技巧,你想怎样画都可以。

“从自画像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既包括生理层面的评价,也包含心理层面的评价。

2)画一位异性性别认同是画人测试考察的一个方面。

通常人们是先画一个和自己同性别的人。

如果先画一个与自己性别相异的人,一般要询问其原因。

通过画一名异性,考察作画家的性别认同度,以及对异性的态度。

3) 画雨中之人画雨中之人通常有以下几种:一种人是在大雨中没有任何可遮蔽的地方,没有任何雨具保护自己。

这种人在遇到压力时,常感到无力、无助,有一定依赖性,既不满环境,但又没有离开环境的行动。

他们常常是环境的牺牲品。

一种人用雨具来避风蔽雨,但觉得雨具不是很有效,或是雨伞被风吹翻,或是身上依然被淋湿。

这种人可能会有一定的焦虑,对压力会有一些适应不良。

一种人用雨具把自己保护得很好,脸上的表情也非常沉着或乐观,这些人对压力有足够的信心,有良好的应对压力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作画者对画的解释会与以上所说不同,比如有人在画中没有画雨具,他解释说:“我很喜欢在蒙蒙细雨中散步”。

这时,就要对其压力应对方式进行谨慎解释。

2、家庭图常有以下情况: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互动情况、情感依赖情况1)静态的家庭图如全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相互之间没有交流,大家注意的焦点都在电视上。

绘画心理学实践心得体会

绘画心理学实践心得体会

在现代社会,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绘画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热门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个体的绘画作品,揭示其内心世界,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情感、性格和需求。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绘画心理学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绘画心理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绘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绘画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将心理学、艺术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结合起来,通过分析个体的绘画作品来探究其心理状态。

绘画心理学认为,绘画是一种表达自我、沟通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每个人的绘画作品都是其内心世界的映射。

在绘画心理学中,常用的理论有:1. 意识与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无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可以通过绘画得到表达和释放。

2. 人类发展理论:艾里克·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冲突,绘画可以帮助个体解决这些冲突。

3. 心理动力学理论:卡尔·荣格认为,个体的心理状态与集体无意识有关,绘画可以揭示个体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联系。

二、绘画心理学的实践过程在绘画心理学的实践活动中,我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1. 热身活动:首先,通过一些轻松的绘画游戏,让参与者放松心情,激发创作欲望。

2. 自由绘画:让参与者自由发挥,不受任何限制地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作品分析:在绘画完成后,参与者将作品展示给其他成员,大家一起分析作品中的元素、色彩、构图等,推测作者的心理状态。

4. 分享交流: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绘画感受和内心体验,通过交流互动,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

5. 总结反馈: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导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馈参与者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实践心得体会1. 绘画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表达方式。

通过绘画,我可以将内心的情感、想法和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

2. 绘画心理学具有很好的互动性。

在活动中,我与其他参与者共同分析作品,分享心得,这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欣赏绘画,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小学一年级儿童画解析儿童画展示:儿童绘画情况介绍:绘画者年龄:6岁半性别:女家庭成员:父母、奶奶(日常由奶奶照顾)、爷爷(不在身边,只有寒暑假见)绘画学习经验:今年暑假后开始学画画,至今3月有余绘画实施背景:绘画课老师给出主题画一朵花,全图自由创作。

绘画心理分析:“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

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

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低;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

(严文华,2003)“绘画是一种语言,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绘画者的心声;”“绘画是一种情绪表达,它可以把绘画者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绘画是一种精神自我,它用视觉化效果呈现绘画者对生活的感受;”……(雷秀雅,2017)根据以上儿童画作,我们发现这里含容了孩子的心声、情绪与对生活的感受。

同时也体现着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一些特征。

她内心世界通过这幅画,也在一点一点的为我们展现。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位儿童的家庭,我们就叫她“小小”。

小小是家里的独生女,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奶奶,还有老家里未退休的爷爷。

一般寒暑假,会跟着奶奶回老家跟爷爷一起过假期。

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很忙,相对来说,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爸爸做生意,晚上回家都很晚,周末也难得有时间陪她。

因此她与妈妈的关系会比父亲要亲一些。

这些在后面我们的分析中会相应的进行描述。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小小的作品。

她此次画作主题是一朵花。

不难看出,她把花画得跟树一样,有枝有叶。

她还在花的主干上画着一朵她据说是蝴蝶结的图样。

从投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这棵花树看成是她内心自我的一个投影。

树木人格测试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科赫开发的投射心理测试,下面我们根据这个测试里面的一些理论来试着分析我们小小的这棵花树:1、树冠和树枝树冠和树枝的匀称、优美、比例恰合,代表一个人发展的平衡。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心中五彩斑斓的世界。

而儿童绘画作品中那些看似随意泼洒的色彩,其实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密码。

了解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他们的情绪和想法。

1. 色彩的温度与情绪在色彩心理学中,不同的颜色往往对应着不同的温度感和情绪倾向。

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暖色调,通常象征着温暖、热情、活力和兴奋;而蓝色、绿色、紫色等冷色调,则更多地传递出冷静、沉静、安宁和忧郁的情绪。

儿童在绘画时,对于色彩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他们会本能地选择那些能够表达自己当下情绪的颜色。

比如,一个正在经历搬家或转学的孩子,可能会在画作中大量使用灰色、蓝色等冷色调,以此来表达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而一个刚刚参加完生日派对的孩子,则更有可能用鲜艳的红色、黄色来描绘快乐的心情。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颜色与情绪进行一一对应,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

但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时期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变化,我们可以捕捉到他们情绪的波动,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2. 色彩的象征意义除了温度和情绪之外,不同的颜色还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很多文化中,红色都代表着热情、喜庆和吉祥,而白色则象征着纯洁、神圣和哀悼。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触到这些色彩的象征意义,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用红色来画太阳,用蓝色来画大海,用绿色来画树木,这说明他已经开始理解这些颜色在自然界中的象征意义。

还有一些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赋予颜色不同的意义。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认为紫色代表着神秘和魔法,于是他会在画作中用紫色来描绘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事物。

对于这类充满想象力的色彩运用,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因为这体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造力。

3.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色彩了解了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运用色彩,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我,释放情绪。

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

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

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首先,画房子是测试个体对于安全和隐私需求的反应,同时也对个体的家庭观念和家庭环境有一定影响。

通过观察房子的大小、形状和细节等来分析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与外界的关系。

例如,画一个大而豪华的房子可能意味着个体对于物质享受和身份地位的追求;而画一个简陋的小房子可能代表个体对于简朴生活和自我满足的追求。

此外,画的房子是否有窗户、门和烟囱等等,都可以反映出个体对于交流和表达的态度。

其次,画树木反映了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成长发展状态。

树木象征着个体的力量和成就,通过观察树木的类型、大小、形状和绘画细节等,可以了解个体的情感状态和个人目标。

例如,画一棵高大而有茂盛叶子的树可能意味着个体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而画一棵瘦弱且没有叶子的树可能暗示个体的不安和不满足。

此外,画树木的背景环境和其他元素也可以揭示出个体对于社交关系和环境的看法和态度。

最后,画人物是测试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与他人关系的反映。

通过观察画人物的数量、性别、年龄、姿势和表情等,可以了解个体对于自我形象和他人关系的态度。

例如,画很多人可能代表个体重视社交关系和有较强的社交欲望;而画一个人或者一个孤独的人可能暗示个体对于孤独和自我独立有一定需求。

此外,画人物的表情和姿势也可以反映出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自信心水平。

总之,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可以通过观察绘画作品的细节来了解被测试者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

尽管该测试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解读多样性,但通过综合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一定结论,为心理学研究和个体辅导提供有益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心理学一、图像位置图画可做为环境的反射,如精神上受创儿童,因过度焦虑而无法自我控制的,将图面所表现的物体零乱的散落在整张纸上。

这些精神上受创儿童,发展出强迫性的防御心态,他们无法节制内心的痛苦,和将所描绘的线条和物体精确的摆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图形摆放在纸中间是正常和暗非示作画者有适度的安全感(Ogdon,1977)。

Hammer (1980)进一步表示,这种图面表示,作画个体为”自我管理”和”自我为中心”的人。

图像摆放在中线上方,则有不确实际的目标。

习惯将图像固定的画在图纸某一边,提示我们关于作画者个人的态度。

画在纸的右边者,暗示者理性程度、自我控制,和以环境为导向的行为及受事实原理强烈地规范者。

此外这种摆放方式的人,则被怀疑于他们将思考专注于未来,而非现在。

物体画在左边者,则可能暗示着,冲动的个性,自我迷恋、思考专注于过去。

二、图形大小图面上影像的大小,也有其重大的意义( Buck,1981; Di Leo,1973: Hammer 1980; Ogdon,1977 )。

影像尺寸和摆放位置一样,皆是较少受意识控制的。

尺寸大小的最大意义在以诠释画者对自我的认知。

五岁以上的小孩子,在8.5 ×11英吋的图画纸上,若所画的单一人物图形超过9英吋(22公分左右高),则可能蕴含着幼稚、夸张及补偿性防御和一种觉得无力和无效的情感伪装,这方面行为的人,可能较具侵略性和恐吓性。

相反的,假如图像呈现的是小于2英吋(5公分左右)则可推论,作画者可有强烈的不适当、低劣、低自尊没有自我感。

这些个体,不论是小孩或成人,则无法防御、抵抗,一但他们的自我意识被打破、进入时,则显得焦虑和沮丧。

三、细节图面的细部描绘,在做图面分析时,也是另一种的检视,它反应了个体知觉和对外在世界的兴趣(Jolles,1971)。

Hammer(1980)相信不完全的细节描绘,暗示着内在空虚,低活力、沮丧和内向型的个性。

Ogdon (1977),在他的检示这些文献资料中,发现到过度的细节描绘,呈现着一种不正常的强烈架构环境之需要。

正常小孩子对图面主题,会有一定的细节表现,但不会加上不需要的细节或删掉重要的部分。

四、擦拭对于绘画分析中,对图面的擦拭也应例入评判之考虑。

1.正常和适量的修改擦拭,反应弹性和具有批判自已作品的能力。

2.当擦拭的动作使得作画的品质受破坏时,那可能喻示者作画者陷入了一种冲突性的问题内。

3.过度的擦拭,则表示着,犹豫、不确定、泛普遍性的对自已的不满。

4.擦拭次数过多,常出现于受创伤的儿童,因为创伤导至自我不信任的发展和自尊的动摇。

五、线条和笔触的特色水平移动的强调暗示着虚弱、恐惧、自我保护或女性化特征。

A:笔迹方向特色:1、垂直移动的强调暗示男性的自信、决心和过动的可能。

2、曲线的强调,暗示着健康的个性,可能暗示着对传统的厌恶。

3、刚硬直线的强调,暗示着僵硬或攻击的倾向。

4、不断的改变线条方向,暗示着没有安全感。

焦虑、不确定、压抑和胆小。

5、固定、果决的特性暗示着安全、坚定、野心的个体。

B:笔触的特色1、固定、果决的特性暗示着安全、坚定、野心的个体。

2、犹疑不决的方向、模糊线条、中断的笔触暗示着不安全、犹疑不决的倾向。

3、连续的直线笔触和果决肯定的人有关4、连续的曲线笔触 A:迟顿、犹疑不决的人B:依赖性、情绪性倾向C:女性和顺从C:笔触的长度:1、长的线条,表示着控制的行为,有时是压抑的现象。

2、短、不连续的笔触暗示着冲动、兴奋的倾向。

3、非常短的曲线、速写笔触暗示着焦虑、不确定、压抑和胆小。

六、偏向纸的一边偏向纸边,则可能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概念。

矮木和花:矮木和花可能暗示着某些人。

彩绘玻璃:彩绘玻璃可能暗示者: 1、罪恶感或变脏。

2、对美的精神追求。

阶梯及走道:A、踏板或步道可能暗示着喜欢社会性的交往。

欢迎别人的道访。

B、踏板或朝向空白的墙壁,暗示着进入的矛盾。

C、比率正确;、及容易画的步道,暗示者熟练及操弄于社会性。

D、长的步道或阶梯朝向房子,暗示防卫性的进入。

墙壁:A、强的墙壁暗示着强健的自我。

B、细墙暗示着:1、虚弱的自我。

2、易受伤害的自我。

C、过度强调水平空间,暗示着需要稳定。

D、过度强调垂直空间,过度的幻想化生活。

E、岩块剥落的墙,暗示不完整的个体特性。

窗:A、没有窗户暗示退却和有偏执倾向的可能。

B、很多窗户暗示开放和渴望和外面环境接触。

C、有窗帘的窗子暗示着:1、注重家庭的美丽。

2、保留他人的进入。

D、非常小的窗子: 1、心理上难于接近。

2、害差。

〈一〉线条质的特徵1.线条的轻或重的特质(1)非常重地画出线条的现象个体呈现较為紧张状态而使劲地画,以抗衡内心的焦虑或不安。

生理疾病,可能会是脑方面的问题如脑炎或是癲癇症。

意味着个体是武断的、坚强的和有野心的人格特质,所以斩钉似铁的表现清清楚楚的线条。

有攻击性与藉着言语行动表现於外的宣洩倾向。

(2)非常轻地画出线条的现象个体可能是在适应上较差的倾向意味着个体是矛盾的、优柔寡断的、胆小、害怕和没有安全感的人格特质。

无精打采的、沮丧状态、意志缺乏的倾向。

2.笔触或线的特徵(1)方向喜好的特徵整张画出现较多的水平线移动笔画,意味着个体有可能是病弱的、害怕的、与自我保护倾向,或是较為女孩子气的性情。

整张画以垂直线条移动為多的现象,可能是个体较希望是像男孩子般的权威、有决心的、好动的,也有可能是过动的倾向。

整张画出现较多的弯曲线,个体是健康的人格、可能是讨厌墨守成规的人。

笔画的表现较為僵硬严格的直线,意味着个体可能是严肃刚愎、或是攻击性的倾向。

出现较多连续改变笔划在画面上,可能是较没有安全感的徵兆。

(2)笔画的质感决心的、扎实的、不犹豫的笔画往往意味着个体是具有安全感的,凡是较為坚持且有野心的人。

方向摇摆、线条曖昧不清和中断的线条,个体可能较没安全感、摇摆不定的人格倾向。

狠快且持续不断地画,意味着个体是有决心且坚持以建的人格特质。

断续、持续弯曲线表现法的人格特质可能是下列:(a)慢慢吞吞、没决心的倾向。

(b)依赖性狠重且情绪性的倾向。

(c)女孩子气与服从型者的象徵。

以锯齿状线条為主,意味着个体较為暴力、直接地将衝动藉着语言或动作宣洩出来,可能是焦虑、情绪化或适应困扰的倾向。

笔画的长度:(a)长长的笔画可能是一种控制的行為,有时候是抑制力的表徵。

(b)短而没有连续的线条可能是衝动、激烈的倾向。

(c)非常短,圆圈圈,速描的笔画可能是焦虑、不能确定、沮丧和胆小的.3.涂擦的动作(1)缓和地图擦动作是显示一种弹性的与满意度的调适(2)过度地图擦动作有下列现象:可能是犹豫不决、不安的现象。

若发生在青少年或成年人则是对自己不满意。

可能是焦虑且需要帮忙。

也许是长期的慢性疾病的影响。

如果没有改善性的涂擦现象,是一种病徵学的象徵。

〈二〉空间的处理特徵1、在画面上画得不多也不少,多半是其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将一般个体在处理纸张画面的心理特徵摘要如下:(1)经常性把内容画得狠大的特徵攻击性与以语言或行动来宣洩其情绪的倾向。

可能是好动、情绪化、或情绪过度的兴奋、精力充沛、易怒、好说话、对人对物体会有攻击破坏、与平时判若两人的躁狂症现象。

率直的倾向。

不当的补偿性、或防卫性的表达。

(2)经常性把内容画得狠小的特徵概括是对自己不满意、自卑、没效率、没有安全感、和过多自卑感引起的防卫感觉。

退缩、依赖、胆小害羞、焦虑的倾向。

没安全感与抑鬱沮丧的倾向。

自我概念较弱。

退化现象。

在幼儿期早期的孩子画得狠小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画得过小且不易看懂其内容的情形时,可能是情绪上有所困扰。

2.画的位置(1)画的内容以中央部份為主正常、安全感的、一般不管年龄层大多数的人都是画在中央部份。

完全在正中央的画,没安全感,尤其是在人际关係上,也是较严格不变通的人格倾向。

(2)画的内容以上方部份為主缺乏洞察力,不是乐观者。

在孩子的画而言,可能意味着其自我期许较高或较高的欲望,包括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欲望,如获取父母的关爱、期望新玩具等欲望挣扎现象。

乐观者。

过高的需求、过度补偿性的防卫作用。

(3)画的内容以下方部份為主没安全感、不能适应的感觉。

抑鬱沮丧的倾向,可能是挫败者的态度。

以小孩而言可能是其精神上的困扰。

也可能是稳定安静的人格倾向。

(4)以边边或底下為主的画法不安全感与不够自信的需求表现。

依赖性和害怕独立的现象。

拒绝新经验或是沉迷在幻想的世界中。

(5)画的内容以左上方角落的现象是没有安全感、矛盾、胆怯地退缩与幻想等感觉的倾向。

焦虑不安的人格特质。

退化现象,也可能与个体不成熟,或智能不足有关。

(6)画的内容右上方角落的现象压抑着过去不愉快的经验。

(7)不管画的内容画在哪一角落边,可能都是退缩的现象。

〈三〉内容组织的特徵1.房子部份画房子可能被认為是自我画像的一种象徵意义,对六岁以下幼儿而言,缺少了基本的描述,如窗户、墙壁、屋顶和烟囱是一般幼儿共同的现象,但是较年长的孩子甚至於是成人,若是在画房子的部份有缺乏其中基本描述之一的现象,可能是严重的情绪困扰或是智力较差的状况。

(1)烟囱强调的情形时,可能是下列现象:(a)对於过份关心家庭理所给予心理上温馨的需求。

(b)在乎男性气概的表现。

(c)关心权力和活泼的创造力省略的情形时,可能是下列现象:(a)消极、退缩与被动的。

(b)缺乏在家庭中心理上温馨的需求。

(2)冒烟的方向由左至右的方向特徵--是比较保守的态度,如果是强调浓密的烟,可能是个体承受着环境上的压力。

由右至左的方向特徵--个体较為悲观、消沉和觉得有压力的现象。

向左右两边的方向特徵--在病理学测验是个体精神上有问题。

以单一线条画的烟,可能个体缺乏家庭温馨的关怀。

如果是大量过多的烟画法,意味着个体在家裡时,内心狠紧张状况和焦虑。

(3)屋顶狠明显的交错画(a)狠强烈的是非道德心和跟随着罪恶感。

(b)关心着幻想的控制与否。

(4)门〈所谓画得狠大或狠小是以一整个房子来做比例〉缺少画门意味着心理上的冷淡、退缩、被隔离感的现象。

画狠大的门可能是害羞以及人际关係较差的倾向。

非常大的门,意味着个体可能是过度依赖他人,或社交上需要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画非常小的门是象徵个体害羞且勉强个性的倾向。

有画出旁门意味着个体存有一种躲避的心态。

(5)窗户缺窗户的现象有可能是退缩、妄想症和敌意相对的倾向。

许多窗户意味着个体是开放的和期待与环境的接触。

非常小的情形是说明害羞、不易接近或较孤僻的心理情况。

有窗帘的窗户--期待有个漂亮的家或个性较沉默。

2.树的部份根据〈1948〉基本树的画法是:包括树干和最少一枝树枝,一般智力的人如果缺了这些描述,可能显示着智力开始的退化。

画树是反映着较深的自我投射现象,与个体人格特质的潜意识层面有关。

树枝结构是描述其人格的组织和从环境中获得的满意度,也是反应个体在心理上或是社会上表现的能力与需求,以及对自我实现的动机之满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