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供水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

目次1 总则12 供水规划13 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基本要求23.1 供水规模和用水量23.2 供水水质和水压43。
3 水源43。
4 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53。
5 防洪和抗震54 取水构筑物设计54。
1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54。
2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105 泵站设计116 输配水设计147 调节构筑物设计188 水厂总体设计199 净水设计209。
1 一般规定209.2 预沉219。
3 粗滤和慢滤219。
4 凝聚剂和助凝剂的选择与投配229。
5 混合239.6 絮凝、沉淀和澄清239。
7 过滤269。
8 净水器279。
9 深度净化289。
10 地下水除铁和除锰289。
11 地下水除氟309。
12 电渗析319。
13 消毒3210 施工与验收3310。
1 一般要求3310。
2 土建工程3310。
3 材料设备采购3410。
4 管道、设备安装3410。
5 试运行3510。
6 竣工验收3511 运行管理3611。
1 一般要求3611。
2 水质检验3611.3 水源管理3711.4 净水厂管理3811。
5 泵站管理3911.6 输配水管理4012 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4012.1 一般要求4012.2 雨水集蓄供水工程4112。
3 引蓄供水工程4312。
4 分散式供水井43规范用词说明431 总则1。
0.1为规范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保障饮水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村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本规范.1。
0。
2本规范适用于建制镇、集镇、村庄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
0.3村镇供水工程应分类进行建设和管理。
村镇供水工程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可分为表1.0.3中的五种类型.1。
0.4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供水水源;2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规定;3与当地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以近期为主,近、远期结合,设计年限宜为10~15a,可分期实施;4充分听取用户意见,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和供水技术,在保证工程安全和供水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运行管理简便;5积极采用适合当地条件并经工程实践和鉴定合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6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7尽量避免洪涝、地质灾害的危害,或有抵御灾害的措施.1.0.5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供水规划2。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2004年11月11日发布 2005年2月1日起实施前言本规范是根据我国村镇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按照水利部2002第30号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合同和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各地村镇供水实践经验、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以村镇供水工程设计为主,同时兼顾了规划、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共12章292条。
第1章为总则,第2章为供水规划,第3~9章为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第10章为集中式供水工程施工与验收,第11章为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第12章为分散式供水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
本规范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持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扬州大学,山西省临汾市水利局,四川省巴中市水利局,福建省水利厅供水公司,陕西省水利厅供水处,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山东省水科院,重庆市亚太环保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文朝崔招女刘学功王永胜胡亚琼李仰斌赵乐诗严家适杨广欣张敦强刘群昌丁昆仑周玉文尚琪沙鲁生张健王维平刘亨益窦以松张鸿涛吕俊蒋吉发康永滨张剑峰刘城鉴目次1 总则 (1)2 供水规划 (2)3 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3)3.1供水规模和用水量33.2供水水质和水压 53.3水源 53.4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 63.5防洪和抗震 64 取水构筑物设计 (7)4.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74.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115 泵站设计 (13)6 输配水设计 (17)7 调节构筑物设计 (18)8 水厂总体设计 (18)9 净水设计 (18)9.1一般规定189.2预沉189.3粗滤和慢滤189.4凝聚剂和助凝剂的选择与投配189.5混合189.6絮凝、沉淀和澄清189.7过滤189.8净水器189.9深度净化189.10地下水除铁和除锰189.11地下水除氟189.12电渗析189.13消毒1810 施工与验收 (18)10.1一般要求1810.2土建工程1810.3材料设备采购1810.4管道、设备安装1810.5试运行1810.6竣工验收1811 运行管理 (18)11.1一般要求1811.2水质检验1811.3水源管理1811.4净水厂管理1811.5泵站管理1811.6输配水管理1812 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18)12.1一般要求1812.2雨水集蓄供水工程1812.3引蓄供水工程1812.4分散式供水井18规范用词说明 (18)1总则1.0.1 为规范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保障饮水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村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解读.pptx

3 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本章从供水规模的确定、用水量定额;供水水质与压力; 水源的选取;供水范围及供水方式选择;防洪与抗震对构 筑物的要求进行了规定。
3.3 供水范围及供水方式 •3.4.1 关于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的确定原则 •多个水源可供选择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对拟选水源应进行水资源勘察,并作出评价 。 •3.3.3 关于工程设计阶段应明确水源保护措施的规定,水源保护措施可按照 本规范11.3.1条的要求确定。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解读
侯根然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11月
村镇供水技术规范
国家行业标准 SL310--2004 2005年2月1日执行 共12章292条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第1章总则 第2章 供水规划 第3章 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第4章 取水构筑物设计 第5章 泵站设计 第6章 输配水设计 第7章 调节构筑物设计 第8章 水厂总体设计 第9章 净水设计 第10章施工与验收 第11章运行管理 第12章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2.0.3 应根据水源的水量和水质、供水的水量和水质、供水可靠性、用水方 便程度等,对村镇供水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2 供水规划
本章从区域规划的单元、区域供水规划的依据、规划内容和 规划深度、村镇供水现状分析和评价的规定等进行了规定。
2.0.4 有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水源时,应规划建造集中式供水工程 。 规定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和供水范围可跨村、镇、行政区域进行规划,为 避免矛盾,应作好协调工作 。
1.0.3
村镇供水工程,形式多样、规模差异大,建设和管理的条件不 同、要求不同,应分类进行建设和管理。
1 总则
总则规定了本规范适用的范围、集中式给水工程分类、建设 与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一、工程概况村镇供水工程是指为满足农村地区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求而建设的供水系统。
该工程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与设计,确保供水的安全、稳定和经济。
二、规划与设计1. 确定供水水源根据当地地形、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供水水源,确保水源的储量充足、水质优良。
2. 确定管网布置合理确定管网的布置,保证各个用水节点的供水压力和流量均衡。
同时要考虑到管网的防冻、防腐蚀等问题,并确保管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确定设备选型根据供水量、水质等特点,选用合适的水泵、水箱、水处理设备等,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节能性。
4. 设计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三、施工与验收1. 施工组织合理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施工期间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2. 施工验收村镇供水工程竣工后,需要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验收时要检查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管网的连通性等,并进行调试和试运行。
3. 竣工报告完成验收后,需要编制竣工报告,详细介绍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情况,并提出工程的运行管理措施。
四、运维与管理1. 定期检查对供水系统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管网的完好。
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保障供水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2. 安全管理加强供水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定健全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数据管理建立供水系统的运行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和分析供水量、水质等数据,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4. 应急预案制定供水系统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供水的安全和连续性。
以上是村镇供水工程的技术规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规法规定和规范执行。
通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和管理,提高供水的效率和质量,为村镇居民提供安全、稳定和经济的用水服务。
我国农村供水工程技术要点说明

农村供水工程技术要点(征求意见稿)目次1 总则2 主要供水标准3 规划4 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5 分散式供水工程设计6 施工7 供水管理1 总则1.0.1 本技术要点适用于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0.2 农村供水工程分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按最高日供水量大小划分:大于1000m3/d为I型,1000~200m3/d为II型,小于200m3/d为III型。
1.0.3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应与当地的相关规划相协调,应在广泛搜集和整理基本资料、听取用户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供水方案,选择安全、可靠、成熟实用的供水技术。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要有行之有效的节水和饮水安全保障措施。
1.0.4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技术要点外,尚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的有关建设管理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
2 主要供水标准2.1 用水量2.1.1 农村供水工程的设计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庭院经济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水厂自用水量和其它用水量。
用水量计算时,应首先对供水范围内上述各项用水量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当地相似条件下正常运转的供水工程进行调查,并根据水源情况、气候条件、用水习惯、居住条件、经济水平、发展潜力等,综合分析确定用水量定额。
2.1.1.1 居民生活用水量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量,包括农户散养的畜禽用水量和农用机械用水量,未包括庭院浇灌用水量及集体和专业户饲养的畜禽用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额可按表2.1.1.1确定,条件较差的取低值,条件较好的取高值,当统计分析与表2.1.1.1有出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时变化系数应根据供水方式和用水情况确定,连续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可按表2.1.1.1确定,用水人口多的取低值,用水人口少的取高值;定时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应在4.5~3.0范围内取值,日供水时间长、用水人口多的取低值,日供水时间短、用水人口少的取高值。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任务愈加重要,并要求供水工程必须满足城乡居民供水需求,保证水质合格安全。
为此,出台《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旨在加强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提升安全供水水平,规范村镇供水工程布置、施工、检测和管理,保障供水质量和安全。
一、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造、拆除的村镇供水工程,以及水质不好的村镇供水工程的改造和管理。
二、设计规范(一)设计要素1、水源选择:应考察调查水源的水质、水量、水位和水权等情况,并根据地质地貌、水利工程形式、水利工程结构、水利设施设备和供水地区特点等决定选取合适的水源,优先考虑矿泉水、河流、大型水库以及自来水等可以保证质量和稳定性的水源;2、水质技术标准:根据村镇供水要求,水质合格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涉及水源的水质、水量、水位和水权等要求,保证供水的水质合格;3、供水能力:应根据要求分配设计供水能力,满足村镇居民供水需求,充分考虑水质要求,确保供水安全和质量符合标准;4、供水设备:应根据供水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投资选购合适的供水设备,主要有水泵、变频器、水管、管道等,保证供水质量;5、构筑物布置:应考虑构筑物的结构、尺寸和布置,确保构筑物的安全性和牢固性,以便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6、管网布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供水管网的布置方式,保证管网规划合理,管道类型正确,管径适当,减少水头损失;7、管理制度:应制定和完善村镇供水工程的管理制度,包括规范供水操作流程、建立供水设备检验和维护制度、加强供水设备的监管等内容。
(二)设计质量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质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并需要经过相应的设计验收。
三、施工规范(一)拆除工程1、在拆除工程前,应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拆除方案,并总结拆除工程安全措施;2、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材料和设备,拆除设备时要注意设备及其配套件的保护;3、拆除过程中应全程实施施工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保证村镇供水工程的安全、质量符合标准;(二)新建工程1、新建工程应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并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按时、按量、按质完成;2、施工阶段应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安全帽、安全带以及施工防护装置必须佩戴;3、新建工程应根据设计要求,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计划,并做好验收记录;4、新建工程完工后应经过正式的竣工验收,保证供水质量和安全;五、检测规范(一)水源质量监测村镇供水工程的水源质量应严格控制,应定期对供水水源进行监测,遵循村镇供水质量检测技术规定,确保供水质量和安全;(二)管网内部检测管网内部检测应定期检测管网内部漏水情况,及时发现泄漏点,并及时进行维修;(三)系统运行检测系统运行检测应定期对供水系统进行运行检测,以排除系统故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四)设备检测应定期检测供水设备,以确保竣工投产后的设备质量符合标准,有效保障供水质量和安全。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一、技术要求1.1 供水工程总体要求(1)根据当地村镇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供水工程的设计方案,确保供水系统能够满足居民和农田的用水需求。
(2)供水工程应采用可靠的水源,保证水质符合生活用水标准。
(3)供水系统应设计合理、运行可靠,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供水工程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节水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
1.2 供水工程设计要求(1)供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人口规模、用水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管道的布置和水压的控制。
(2)供水系统应具备一定的调节控制能力,可根据用户用水需求进行调整。
(3)供水工程应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合理的排布和隔离,确保运营和维护的便利性。
(4)供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预留一定的扩建空间。
1.3 供水工程施工要求(1)供水工程施工应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2)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和环保。
(3)管道的焊接和连接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连接的牢固和不漏水。
(4)施工期间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严禁发生事故。
二、工程设备2.1 供水设备(1)供水泵:选择适合当地水源和供水量的水泵,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水源处理设备:根据水源的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处理设备,保证供水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3)储水设备:根据供水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水箱或水塔,保证供水的储备量和稳定性。
2.2 管道设备(1)管材: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管道或金属管道,保证管道的质量可靠和使用寿命长。
(2)管件: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管件,保证管道的连接可靠和密封性好。
(3)阀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阀门,保证供水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三、水质要求供水工程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当地实际需求,确保供水的水质符合生活用水标准。
水源的选择和处理设备的安装应保证供水的水质达标。
四、运行和维护(1)供水系统的运行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证供水的稳定和连续。
(完整版)村镇供水资质标准

1 总则1.0.1 为适应我国村镇供水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供水单位的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充分发挥供水工程的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制镇、集镇、村庄(居民社区)等集中式供水的供水单位资质认证和相关管理。
1.0.3 村镇供水单位按实际日供水量可分为五类,见表1.0.3。
表1.0.3 村镇供水单位分类表1.0.4 达到本标准规定的供水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等指标的村镇供水单位方可取得相应的资质。
1.0.5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氯气安全规程》(GB119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255)《城镇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1.0.6 村镇供水单位资质认证和相关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村镇供水 Water supply for villages and towns为村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生活和生产等用水的供水统称。
2.0.2饮用水安全 Sufficient and clean drinking water居民生活饮用水供应及时、充足,且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统称。
2.0.3供水规划 Planning of water supply村镇范围内供水建设与管理的总体安排。
2.0.4 供水水质 Water supply q uality供给用户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2.0.5供水水源 Source of water supply供水工程所取用的地表和地下原水的统称。
2.0.6村镇供水工程 Water supply for villages engineering向村镇提供生活和生产等用水的工程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镇供水技术标准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522供水规划533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基本要求54 3.1供水规模和用水量543.2供水水质和水压553.3水源553.4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563.5防洪和抗震564取水构筑物设计574.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574.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575泵站设计596输配水设计617调节构筑物设计638水厂总体设计649净水设计659.1一般规定659.2预沉659.3粗滤和慢滤659.4凝聚剂和助凝剂的选择与投配65 9.5混合669.6絮凝、沉淀和澄清669.7过滤689.8净水器699.9深度净化699.10地下水除铁和除锰709.11地下水除氟719.12电渗析729.13消毒7210施工与验收7410.1一般要求7410.2土建工程7410.3材料设备采购7410.4管道、设备安装7410.5试运行7510.6竣工验收7511运行管理7611.1一般要求7611.2水质检验7611.3水源管理7611.4净水厂管理7611.5泵站管理7611.6输配水管理7712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7812.1一般要求7812.2雨水集蓄供水工程7812.3引蓄供水工程7912.4分散式供水井791总则1.0.1~1.0.2村、镇供水相近之处较多且内在联系多,村镇供水工程与城市供水工程相比,规模小,用户分散,建设条件、管理条件、供水方式、用水条件和用水习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本规范系根据村镇供水特点编制,适用于村镇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0.3村镇供水工程,形式多样、规模差异大,建设和管理的条件不同、要求不同,应分类进行建设和管理。
村镇供水工程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
集中式供水工程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多用户,且供水规模在10m3/d的供水工程。
其它分户和联户建设的供水工程为分散式供水工程。
1.0.4本条是关于村镇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基本原则的规定:1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源污染和地下水超采加剧,因此,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效益;水源的水质和水量直接关系到供水水质和供水保证率,因此,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有效保护供水水源的水质和水量。
2满足生活饮用水需求、保障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是村镇供水的主要任务。
因此,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规定,如供水工程应有必要的净水设施和消毒措施,凡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材料、设备和化学处理剂不应污染水质,集中供水系统不应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和自备供水系统相连接,供水单位应建立水质检验制度和卫生防护措施,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
3村镇供水与其人口、企业、建设用地、道路、电力、排水、防洪、环境卫生和区域水资源等规划密切相关,为使供水工程布局合理、满足发展需要、避免建后矛盾、合理投资,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应与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统一规划,可分期实施。
我国村镇发展较快,但供水规模较小、水源较固定、调节能力低、投资渠道少,因此,村镇供水工程的设计年限宜采用10a~15a。
4由于我国村镇的自然、经济、用水和管理等条件差异甚大,因此,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听取用户意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和供水技术,以避免建后矛盾,保证工程良性运营。
5提高供水水质、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药耗、漏耗,改善劳动和管理条件,是村镇供水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但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适合当地建设和管理条件且经工程实践和鉴定合格。
6为避免重复建设,达到合理投资的目的,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发挥已有设施的能力。
7村镇供水是群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可靠性要求高,因此在易发洪涝、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供水工程建设时,应尽量避免发生灾害的危害,或有抵御灾害的措施,以保证供水工程安全。
本款中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等地质原因造成的危害。
2供水规划2.0.1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点多面广、条件各异、发展不平衡、建设和管理任务重,为避免因盲目建设,致使区域水资源利用、供水工程总体布局和工程投资不合理,为做到按计划建设、建管并重,作出本条规定。
区域供水规划宜以县、乡(镇)为编制单元为主。
2.0.2本条是关于区域供水规划的依据、规划内容和规划深度的要求。
区域供水规划包括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和区域供水工程管理。
在区域供水规划中对各需建供水工程的受益村镇名称、人数和需水量应分别进行规划。
规划中需建供水工程类型,可分为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大类,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按建设需要可分为新建、改建和扩建三大类,按供水方式可分为联片集中供水、单村(或单镇)供水、管网延伸供水,还可按本规范表1.0.3进行分类;分散供水工程可分为雨水集蓄供水工程、分散供水井和引蓄供水工程。
需建供水工程的布局,宜用图和表说明。
2.0.3本条是关于村镇供水现状分析和评价的规定。
主要依据水源的水量和水质、供水的水量和水质、供水可靠性、用水方便程度,以及饮水安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2.0.4分散式供水工程与集中式供水工程相比,供水可靠性和用水方便程度较低。
因此,有条件时,应优先规划建造集中式供水工程;受条件限制时,可规划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
建造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供水工程或管网延伸供水工程,有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工程效益发挥,降低单方水投资和运行费,改善管理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有条件时,应优先选择联片集中供水或管网延伸供水方式。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本条规定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和供水范围可跨村、镇、行政区域进行规划,为避免矛盾,应作好协调工作。
2.0.5本条是关于供水工程规划的技术要求和规划深度要求。
村镇供水规划是村镇规划的基础。
为与村镇规划衔接配套,避免村镇建设与供水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合理保护饮用水源,各地应对单项村镇供水工程规划,并与村镇规划和区域供水规划相协调。
3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基本要求3.1供水规模和用水量3.1.1供水规模系指水厂的供水能力,不含水厂自用水量。
本条文中所列的各种用水量,不是所有的村镇都包括,应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需求列项,如确实没有企业和公共建筑的农村可不考虑企业用水量和公共建筑用水量。
除本条文中所列的各种用水量外,村镇用水尚包括建筑施工用水量、汽车和拖拉机用水量,部分农村尚有庭院浇灌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建筑施工用水量与人口、企业等村镇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在生活用水、企业用水以及未预见用水中已有所考虑,故不再单独列项;汽车和拖拉机用水量,居民散用的已包括在生活用水中,单位散用的已包括在公共建筑用水中,其他宜按企业用水量计算,故不再单独列项;庭院浇灌和农田灌溉,年用水次数有限,为非日常用水,根据这些农村一般允许间断供水的特点,从供水系统经济合理考虑,不宜将其列入日常供水规模中,但确定水源规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予以考虑。
确定供水规模的影响因素很多,地区之间、村镇之间差别很大,设计人员应对供水范围内的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已有供水能力、相关规划、当地用水定额标准和类似工程的供水情况等进行调查,根据相关规划、近年来的用水量变化和用水条件改善情况分析设计年限内用水量的发展变化,并综合考虑水源条件和制水成本进行确定。
唯一水质较好水源且水量有限,制水成本较高、用户难于承受时,供水规模可只考虑生活用水。
联片集中供水工程,供水范围内各村镇的用水人口、企业不同,且用水条件也可能不同,为合理确定总供水规模和各村镇的输配水系统,应分别计算各村镇的用水量。
3.1.2条件较差的农村,流动人口少,向外迁移人口多,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可能是负值。
当计算结果P<P0时,设计用水居民人数按现状常住人口数取值。
表3.1.2中的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参考了《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2010年乡镇供水规划》、各省目前实际采用的定额情况,通过典型调查,综合分析确定。
表中的分区主要是根据《建筑气候区划》(GB50168)进行划分的,同时考虑了经济条件、地形条件和水资源条件。
表中的主要用(供)水条件是根据供水方式、生活水平和卫生设施划分的。
3.1.3公共建筑包括学校、机关、医院、饭店、旅馆、公共浴室、商店等。
GBJ15对各种公共建筑用水定额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对条件一般或较差的村镇供水来说偏高,应根据公共建筑用水条件以及当地的经济条件、气候、用水习惯、供水方式等适当折减。
按占居民生活用水量比例确定公共建筑用水量时,条件一般的村庄和条件较差的镇取相应的低值,条件较好的村镇取较高值。
3.1.4本条是关于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的规定,不含农户散养畜禽用水量。
根据我国畜禽发展现状,规模化发展已成为趋势,但受技术条件、管理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的制约,就某一个村或镇进行预测较困难,为避免预测偏差较大,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应按照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原则确定,一般可考虑5年左右的发展计划。
3.1.5企业用水量包括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
企业的类型、规模、生产工艺不同,生产用水量不同;企业的车间温度、劳动条件、卫生要求不同,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不同。
为避免预测偏差较大,企业用水量应按照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原则,根据企业现状用水量和近年来的变化情况确定。
2001年水利部已组织各省编制了分省的用水定额标准,其中企业生产用水定额较全,由于企业类型较多且地区间差异大,各地可根据当地用水定额确定企业生产用水量,本条不再一一列出。
3.1.7规模不大且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的村镇,浇洒道路和绿地次数一般较少,为非日常用水,且用水时一般能避开高峰期,因此,可不单独列项。
3.1.9时变化系数,系指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等于最高日用水量除于24h),是用来确定供水泵站和配水管网设计流量的重要参数。
表3.1.9中的数值,参考了《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根据村镇用水特点综合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