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微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微探

微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微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微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更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生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融入到微生物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微生物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本文将探讨在微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
1. 图片展示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直观地展现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外貌特征,帮助他们理解微生物的分类、特性等知识。
通过展示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培养情况,学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和培养条件,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微生物的直观认识。
2. 动画演示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微生物的生命周期、繁殖过程等动画演示,使得微生物的繁殖和生命周期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微生物的繁殖规律和生命周期特点。
这种动画演示能够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3. 实验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实验过程,如染色观察、纯化鉴定、培养鉴定等实验操作的视频,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加生动地观察和了解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流程,从而加深对微生物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4. 音频讲解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录制微生物知识的音频讲解,如微生物的分类、特性、应用等知识点,使得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听音频讲解来巩固知识点,增强学习效果。
5. 互动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互动课件,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互动教学,例如制作微生物知识的问答环节、案例分析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1.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微生物教学内容,使得微生物的学习更加具体和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动画以及实验视频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生命周期、繁殖过程以及实验操作流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生物知识,对微生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环境微生物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多媒体课 堂教 学的优越性
( )可 以使 教 学 内容 生 动 活 泼 。提 高 学 生学 习兴 趣 和 学 习效 率 。 兴趣 是 学 习 的最 佳 动 一
力 ,教 育 只有在 充分 激发 学生 的兴 趣 ,调 动他们 的想 象力 和参 与能 力 的情 况下才 能最 大程 度地
发挥效力。特别对环境微生物学来说 ,不仅它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通常情况下看不见的微小生 物 ,教学内容是一些微观的、抽象 的、阐述性的内容;而且它涉及到遗传学 、生理学 、生物化
整理 ,形 成 内容 丰富 的多媒 体教学 课件 。在教 学过 程 中 ,根 据教 学 目标 和教学 对 象的特 点 ,合 理选 择 文字 、声音 、图形 、图像 的 多媒体 信息 要 素 ,并 利 用 计算 机 技 术对 其 进 行处 理 和 控 制 , 将 多姿 多彩 的微 生物世 界逼 真地 展 现 出来 ,把抽象性 的 、阐述性 的教 学 内容转 变 为生 动形象 的 感性 素 材 ,为学 生创设 多样 化 的学 习情境 ,这 样有 助 于提 高学 生学 习兴趣 和学 习 效率 。
维普资讯
中山大学 学报论 丛 ,20 第 2 卷 第 7 06年 6 期
S UN AT E U V Y S N NI ERS TY FORUM .Vo . 6 No 7 2 0 I 12 . 0 6
环 境 微 生 物 学 多媒 体 课 堂教 学 的认 识 和体会
( )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 ,提高教学质量。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人们能记忆从 听觉 二 获得信息的 1% ,从视觉获得信息的 2 % ,而如果能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来接受信息 ,则能 5 5
记忆 其 中 的 6 % 。多媒 体技术 应 用 于 教学 中 ,一 方 面 ,它 分 解 了知识 技 能 信 息 的复 杂 度 ,减 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该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相关的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学术性思维、实践能力以及整体能力,通过采取实践项目、小组练习、学习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相关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
首先,实践项目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某项具体的实践任务,比如测试企鹅粪等相关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实验技术,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小组练习也可以被用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小组练习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多角度讨论特定的问题,从而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挖掘影响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形成解决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精神。
再次,学习实验也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习实验也被称为多媒体实践,它可以在更多的多媒体方式下展示实验详情,同时学习实验也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理解实验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要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感知复杂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去丰富其学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整体能力。
表
达我的体会,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能够通过实践项目、小组练习、学习实验等探索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采取实践项目、小组练习、学习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体会实际的知识,加深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最终达到学生合理发展的目的。
医学院校《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医 学 院 校 《环 境 微 生 物 学 》课 程 建 设 和 教 学 改 革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刘 佳 明
( 温州 医学 院 环境 与 公共 卫 生 学 院 , 江 温 州 3 5 3 ) 浙 2 0 5
摘 要 :医学 院 校 的 环 境 科 学 专 业 不 同 于 综 合 院 校容 增 加 :1医 院 废 水 微 生 物 处 理 技 术 : 内 ( ) ② 抗 辐 射 和有 机 污 染 物 的微 生 物 功 能 基 因 组 研 究 ; 细 菌 耐 药 ( 性 对 医 院废 水 的 物 治 理 的 影 响 ; 将 当 前社 会 热 点 问 题 与 E ④ 课 堂 讲 授 内 容 相 联 系 , 用 到 课 堂 教 学 。 例 如 在 讲病 毒 繁 殖 应 过 程 时 ,除 了讲 解 教 材 中 所列 举 的 大 肠 杆 菌 T 繁 殖 过 程 外 . 4 同 时 补 充 讲 解 S R 、 I S HI 1 毒 的结 构 . 殖 过 程 及 人 A SAD 及 N病 繁 们 在 日常 生 活 应 如 何 防 范 该 类 致 病 性 病 毒 。将 这 些 例 子 以 科 普 形 式 介 绍 给 学 生 , 活 跃 了课 堂 气 氛 , 拓 宽 了 学 生 的 知 既 义 识 面 , 分 凋 动 了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发 了学 生 对 科 学 研 究 充 激 的 奉 献 精 神 。 《 境 微生 物 学 》 很 多课 程 有 着 密 切 的 联 系 , 生 物 化 环 与 如 学 、 物 学 、 传 学 、 理 学 等 课 程 相 互 渗 透 、 互 联 系 . 些 生 遗 生 相 .这 课 程 在 授 课时 间安 排 上 有 前 有后 .如 何 避 免 与 先 上 的课 程 某 内容 重 复 ,又 为 后 续 课程 留有 余 地 . 突 出 本 学 科 的特 有 内 容 , 就需 要 优 化 理 论 授 课 内 容 . 定 一些 不 属 于 本 门课 程 的 这 确 必 要 内 容 , 讲 授 中 少 讲 或 不 讲 : 时 , 注 意 经 常 与 其 他 相 存 同 要 关 课 程 的 教 师 棚 互 交 流 . 听 学 生 的 反 映 . 涉 及 到 前 面 课 倾 对 程 已 学 过 的 内容 , 必 要 的情 况 下 , 师 仪 作 重 点 提 示 , 学 在 教 让 生 提 前 预 习 回顾 , 课 时 以 重 点 提 问 的 形 式 . 成 这 部 分 的 上 完 教学 内容; 平行授 课的课 程内容 , 与授 课教师 相互商定 , 对 则 力 求 使 课 程 之 问 在 内 容 授 课 中相 互 促 进 、 互 协 调 , 免 重 相 避 复 讲 授 。如 : 微 生 物 的 营 养 ” 章 中 的 微 生 物 细 胞 成 分 . “ 一 在 生 物 学 、 物 化 学 的课 程 中作 了详 细 介 绍 , 们 只 是 要 求 学 生 我 生 回顾 已 学 的 知 识 , 课 程 不 必 讲 授 ; 能 量 代 谢 中 , 物 化 本 在 生 学 课 程 详 述 了 糖 酵 解 途 径 和 三 羧 酸 循 环 . 课 程 只 讲 丙 酮 酸 本 以 后 的 几 个 不 同 发 酵 途 径 , 乙 醇 发 酵 、 酸 发 酵 、 酸 发 如 乳 丁 酵 、 檬 酸 发 酵 、 酸 发 酵 等 . 及 不 同菌 群 特 殊 的 电 子 传 递 柠 醋 以 途 径 及 其 呼 吸 类 型 ; 微 生 物 遗 传 ” 章 。 点 讲 述 “ 生 物 菌 “ 一 重 微 种 选 育 ” 避免 与遗 传 学 重 复 。 2 注 重 实 验 教 学 .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动 手 能 力 . 培 《 境 微 生 物 学 》 有 极 强 的 实 践 性 和 应 用 性 , 环 境 微 生 环 具 《 物 学 》实 验 足 加 深 学生 对 理 论 知 识 的 理 解 ,培 养 学 生 实 验技 能 、 验 思 维 和 动 手 能 力 的 一个 重要 途 径 。在 教 学 计 划 中要 实 保 证4 % 的实 践 教 学 时 间 , 要 保 证 实 践 教 学 的 质 量 和 效 果 。 0 更 要加 强 实 践 教 学 的 “ 践 性 ” 即 以 学 生 为 主 , 重 培 养学 生 的 实 . 着 动 手 能 力 和 创 造 精 神 ,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 极 性 , 加 充 积 增 学生 对 实 验 的兴 趣 。针 对实 践 教 学 的 各 个 环节 , 们 增 开新 。 我 的探 索 性 、 新性 和 综 合 性 实 验 . 创 以增 强 教 学 实验 的趣 味性 和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的 热 情 , 出 实 验 的 应 用 性 和 技 能 性 , 原 有 实 突 对
环境微生物学互动教学研究

环境微生物学互动教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互动教学研究摘要:环境微生物实验是环境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本文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基础,提出了以“先立观念,互动教学,科研教学”实验教学模式为核心的实践经验,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与体会。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互动研究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以普通微生物学为基础,并在研究微生物学的一般规律的同时,更注重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课程[1]。
环境微生物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的,需要抽象思维,总体而言枯燥乏味。
所学知识虽与专业相关,但学生尚未接触科学研究,所学内容离日常生活较远,学习目的性大打折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与其他专业的微生物课程类似,在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一定课时量的实验教学,以其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例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等微生物学中最基本的一些技术在环境污染处理等生产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对整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因而,微生物实验教学也是课程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充分调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内容及授课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且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创新能力的学生,一直是值得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本文根据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先立观念,互动教学,科研教学”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以其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提供系列应对策略。
1先立观念微生物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不同,其研究对象是形体微小、分布广泛、无处不在的细菌、病毒和真菌。
尤其是在进行某种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技术是整个实验的重点。
尚未接触微生物学实验的学生不能深刻注意到与其它学科实验的差异。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以及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科研素养,为深入理解环境保护中的微生物学原理和微生物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开展环境微生物学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南京大学“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并未有统一的、系统性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理论和方法的教材,一般沿用传统微生物学实验及环境科学专业相关实验项目,存在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不强、与环境工程专业契合度不高等问题。
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成绩评定也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不利于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1]。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强化课程的实践导向、应用导向和创新导向及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一、构建“基础+提升”的渐进式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实践和应用导向围绕课程主体内容,设计“基础+提升”的渐进式教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的实验教学又分为必修实验单元和选修实验单元,其中,基础实验技能部分涵盖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各类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染色(革兰氏染色)、细菌的纯种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水的细菌学检查、活性污泥中生理类群微生物(氨化细菌)的检测等必修实验单元,主要承担训练环境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功能;在选修实验单元针对性设置活性污泥中原生和后生动物的观察[2]、菌种保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使用等,加深学生对水处理中典型微生物的直观印象,增强学习兴趣。
实验技能提升部分以典型应用场景为导向,设置涵盖活性污泥呼吸速率的测定、活性污泥ATP的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水处理微生物实验考察交流等4项综合实验,并配套设置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脱氢酶活性的测定、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试验、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启动等选修实验单元,主要承担对前述基本操作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3],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强化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
环境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图 分 类 号 : G 4 2 3 . 0 7 ; ¥ 1 5 4 . 3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9 7 1 3 ( 2 0 1 4 ) O 1 — 0 0 8 4 — 0 4
环境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 是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 是 面向环境类本科专业
用多种 自学途径积累与教学有关 的知识 , 从报纸杂志 、 专业期刊和互联 网等多种途径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 , 收 集 了多所 兄 弟 院校 的环 境微 生 物学 课件 , 既积 累 了教学 素 材 , 又提 高 自己的专 业 知识 水平 。第三 , 教 师 在进 行 教学研讨时达成共识 , 一致认为要提高 自身的教学水平 , 不能固步 自封 , 要积极地走 出去 , 大胆地引进来。在课
生化特性等内容进行概述 ; 微生物生态涵盖微生物与 自然环境 或污染环境 的相互作用关系 ; 微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境污
染 防治 中的应 用则 涉及 活性 污 泥法 、 生 物膜 法 、 生 物脱 氮 、 生物 除磷 、 饮 用 水消 毒 等 内容_ l _ 。环 境微 生 物 学课 程
还包 括 环境微 生 物学 实验 、 研究 的基 本方 法 和技 能 , 是 环境科 学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环 境微 生 物学 为后续 的环 境
沈 阳农 业 大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 2 0 1 4 — 0 1 , 1 6 ( 1 ) : 8 4 — 8 7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0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 2 0 1 4 — 0 l , 1 6 ( 1 ) : 8 4 — 8 7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7 1 3 . 2 0 1 4 . 0 1 . 0 2 2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结合《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从互动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分析;通过整合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对课程的总体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分析.环境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与作用、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等方面[1]。
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为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是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将环境微生物的知识应用到资源环境的相关领域,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结合《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从互动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一)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本课程通过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师生双方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教师讲授的知识。
师生间可以就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样学生能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及交流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微生物生态这一部分时,提问学生土壤作为“微生物的大本营”,你们知道土壤中哪部分微生物最为丰富吗?为什么土壤表面的微生物数量比较少呢?通过师生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理论联系实际.(二)注重实践教学由于教学计划的变动,《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总学时缩减到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验学时仅10学时,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多媒体 资料 库 的应 用与教 学 方法 的探 索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有机结合 和扩展 , 才能 更好 的发挥 教师 占有 大量教学资源 的优势 , 提高教学效率。通
过 课上 和课 下师生的交 流和互 动 , 能够更好 的促使 学生由被 才 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多媒体教学 是现代化教育发展 的必然
【 关键词 】 环境 微生物学; 媒体教学; 媒体资 多 多 料库; 课程网 站 【 中图分类号 】( 3 ;4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0—63 09 7 10 0 0327( 0) — 6 — 2 2 0
环境微 生物学是 高等院校 环境 工程 专业 重要 的专业基 础
实时性 、 立体化 的优势 , 越来越受 到教 师和学生的青睐[ 1 1 。笔者 在多媒体课 件的基础上 , 建立 了多媒 体资料库 , 步建设 了课 初 程 网站 , 为建立精品课程做 了准备 。在《 环境微生物学》 的教学 中, 我们可 以综合运用多媒体课 件 、 多媒体资料库 、 程网站等 课
象 、 。对这些资料进行归 纳和整理 , 生动 建立一 个《 环境微 生物
学》 学 的多媒 体库。 《 教 环境 微生物 学》 多媒 体教学课 件针对
环境微 生物学教学 中的主要 问题 ,确定 “ 微生 物学” “ 、环境保 护” “ 、实验技术 ” “ 、背景知识” “ 习思 考” “ 彩图片” “ 、复 、精 、名词 解 释” 教学大纲” 和“ 等八大板块 内容。 在“ 生物学” 块 , 微 板 主要 介绍微生物 学 的基 础知识 , 包括 微生物 的营养 和生长 、 生物的代谢 与调控 、 微 微生物 的遗传 育 种等 ; “ 在 环境保 护” 板块 中 , 主要介绍微生 物学知识 和技术在
( 阳理 工学 院环 境工 程 与化 学 系 , 南 洛 阳 4 l 2 ) 洛 河 7 3 0
【 摘 要 】 《 环境微生 物学 是环 》 境工 环境科学 程、 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过多 通 媒体 教学的 探索, 初步建立了 媒体资 多
料库和课 程网站 , 并用于教 学实践 , 可提 高学 >效果 , - / - 充分利 用教 学时间, 有利 于增进师生 间的 交流 , 学生在有限的时 间内尽可 能 使 掌握 更多的课程相 关知识。
教学手段 , 提高教学效果 。 通过 近 5 的教学 实践 , 年 对该课程的
过 中文 首字或首字 的拼音 、 英文首字 的输 人 , 行检 索。并在 进
“ 名词解释 ”板块 和相关 页面中可以链接有关词汇 的读音和词 义, 使学生 随时可学 习地道 的专业外语 ; 教学大纲” 在“ 板块 , 主 要介绍本课件 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 目标 , 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 指导。
趋势,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的高素质人 才的良好 手段 。它不仅
调 动 了学生 和教师两方 面的积极性 , 优化 了教学过程 , 且能 而 适应学 生个 性差 异 ,易于促使 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 使
教 与学的效 率能得到提高。 这决定 了其必然在环境微生物学教 的、 一般教科 书中又不会 出现 的 2 0多个背景故事和趣 闻以及 0
1 0多位相 关人物 ; “ 习思考 ” O 在 复 板块 , 各章节 的复习思考 有
题 和总复习题两个部分 。对于是非题 , 对同学的选择及时给 出 “ ” 错” 对 或“ 的评语 , 并加 以解释。对填空题和问答题等类型 的
多媒体教学深 有感触 , 现将教学 中的一些经验 和感受 拿来与同
行共享。
1 多媒体 课程 资料 的获取 和 多媒体 资 料库 的建 立
从事多媒体教学 ,要掌握丰 富的课程 资料 。通过收集 、 整 理、 制作获取大量课程相 关的图片 , 参考 国 内外一些 优秀 教材 的多媒体 内容 , 通过 阅读 、 整理 归纳 , 不断提高 和创新改 进 , 形
21 多媒体 课件 与资料库 的互补 .
环境 保护上 的应用 , 包括微生 物对环境 的污染 和危 害 , 在有机 物治理 中的作用等 , 介绍 了利 用微 生物作为宿主进行基 因重组 的特点 、 方法 和注意事项等 ; 实验技 术” 在“ 板块 , 将环境微生物 学 实验技术从培养技术 、 消毒 与灭菌技术 、 藏技术 及其他相 保 关技 术等几个主题进行介 绍 , 配以大量 的图片 、 动画 和视频材
多媒体库的建立是教研室老师们集体智慧 的结 晶 , 是教师 和学生共享的资源平台 , 为精 品学 科网站建设 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 。当然 , 也为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 了丰富的资源。
成了一个体系完整 、 结构 简明 、 重点突 出、 内容先进 、 形象化 、 具
体化 的多媒体脚 本。 目的是把优 美逼真 和动感 的画面及 清晰
课之一 , 是~ 门应用性、 实践性较强 的课 程 , 是各种 污染控 制生 物技术的理论基础 。为 了能在有 限的课 时内 , 使学生 掌握课 程 精髓 , 必须在课堂教学手 段上进行一些改革 和深化 。现在大学 教学中普遍采 用多媒体教学 , 多媒 体教学 以其直 观性 、 灵活性 、
20 0 9年 7 月
广 西 轻 工 业
第 7 ( 期 总第 l 8 ) 2 期
G A G IO R A FL H D SR U N X U N LO I TI U T Y J G N
教 育研 究
《 环境微生物学》 多媒体教 学的探 索与实践
王祖 华 , 柯 , 浩 玉 , 俊 华 , 瑞 先 张 张 姬 杨
题 目, 同学 完成后 , 以点击参考答案进行核对 , 可 也可 以将 自己 的答案 投递到指 导教师 的信箱进行批 阅 ; 精 彩图 片” 分 , 在“ 部 将收集 的 1 0 0 0多张微生物形态 、相关研究技术和应用 的图片
分形态 结构 、 实验技术 、 环境保护 和著名人物进行 介绍 ; “ 在 名 词解释 ” 部分 , 2 0 对 0 0多个环境微生物学专 业词 汇 的定义 ,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