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 《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合集下载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参考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参考教案

粗盐提纯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 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称取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5.0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

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

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溶解粗盐/g 粗盐/g 精盐产率/g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

2.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1)过滤时滤纸破损。

(2)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

(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

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4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4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初步学会粗盐的提纯。

[来源:Z*xx*]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阅读课本第48-49页有关内容,分组进行实验后,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用品:蒸馏水、粗盐;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该步中玻璃棒的作用(1)溶解[来源:学|科|网Z|X|X|K] 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引流作用(3)蒸发①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来源:]②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便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为了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4)计算产率转移固体1.过滤后滤液出现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①过滤时滤纸破损;②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来源:学科网]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发现最后计算的精盐产率较低,可能是什么原因?答:①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②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③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④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

[来源:学科网ZXXK]1.下列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实验步骤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B.溶解步骤中,若所加粗盐未充分溶解,会导致精盐的产率偏低C.过滤步骤中,若所得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D.蒸发步骤中,需持续加热直至蒸发皿中的液体蒸干为止2.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

试回答:(1)写出仪器名称:①烧杯;②漏斗。

(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低(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

(3)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到实验室去: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到实验室去: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到实验室去: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存在,引导学生掌握去除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精盐与水的溶解度为:20℃时,每100克水中可溶解26.4克NaCl;90℃时,每100克水中可溶解39.2克NaCl。

精盐中的杂质可分为易溶性杂质和难溶性杂质。

三、实验步骤3.1 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静电天平。

试剂:精盐、沙子。

3.2 实验过程1.取50克精盐和少量沙子混合;2.用玻璃棒搅拌均匀;3.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使溶解物尽量溶解;4.过滤,去除沙子,收集溶液;5.加热过滤后的溶液,使部分水分蒸发掉;6.待溶液降温后,出现沉淀,沉淀即为难溶性杂质;7.将沉淀捞出、干燥、称重,即为难溶性杂质的质量。

四、注意事项1.过滤时,应使用滤纸过滤,防止难溶性杂质被过滤棉捕获;2.烧杯应干净,无油污等杂质,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3.在加热时,应避免沸腾,防止难溶性杂质被带出;4.沉淀应清洗干净,避免携带水分。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难溶性杂质是不易被溶解的,可以通过溶解物的蒸发、沉淀分离等方法去除。

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去除了难溶性杂质,为生产中的精盐加工提供了参考。

六、实验拓展本实验中的方法虽然适用于精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去除,但对于其他物质中的难溶性杂质也有借鉴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拓展此方法,解决更多的化学难题。

七、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化学实验中实践的重要性、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化学难题的思路。

此外,还学会了如何去除精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掌握了精盐的制备方法。

鲁教版化学九年《到实验室去: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word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到实验室去: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word教案

授课日期:20XX年02 月12日星期二第4节课课型:实验课课题:第八单元海水“晒盐”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标要求:它是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推荐的必做实验。

课标要求: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能够记录实验现象,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内容和学情分析:教材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节实验课放在溶解度、海水晒盐、蒸发结晶之后来讲解,利用过滤的方法来除去盐水中难溶性杂质,通过蒸发的方法得到食盐晶体,使学生即加深了对溶解度、海水晒盐、蒸发结晶等知识的理解,又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建议: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学生展示交流讨论结果:组内交流,形成方案;全班交流,互为补充。

(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3.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2)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物质分离及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与交流、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学会在设计实验时如何把握实验的难点、注意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亲自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趣味,感受化学学习的快乐,从而乐意学习化学。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过滤与蒸发的实验操作技能。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细节(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药品:粗盐,水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火柴、剪刀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向学生展示粗盐)大家看,这就是从海水晒出的盐,(拿出精盐)这是精盐,你认为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过渡)既然大家都知道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怎样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这一过程啊?<方案设计>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粗盐提纯 教案

粗盐提纯 教案

课型:实验课课题:第八单元海水“晒盐”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内容和学情分析:教材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节实验课放在溶解度、海水晒盐、蒸发结晶之后来讲解,利用过滤的方法来除去盐水中难溶性杂质,通过蒸发的方法得到食盐晶体,使学生即加深了对溶解度、海水晒盐、蒸发结晶等知识的理解,又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2)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物质分离及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与交流、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学会在设计实验时如何把握实验的难点、注意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亲自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趣味,感受化学学习的快乐,从而乐意学习化学。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过滤与蒸发的实验操作技能。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细节(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药品:粗盐,水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火柴、剪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向学生展示粗盐)大家看,这就是从海水晒出的盐,(拿出精盐)这是精盐,你认为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过渡)既然大家都知道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怎样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这一过程啊?<方案设计>那么如何去除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呢?请大家小组合作,设计出可行的方案。

一、溶解(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过程。

1.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中。

2.称取3.0克粗盐,加入水中。

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

温馨提示:请大家动手实验,然后填写实验报告。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江宁区铜井中学韦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并学会蒸发操作。

过程与方法:受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归纳总结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溶解、过滤等操作,学习蒸发等实验技能教学难点:1.蒸发实验操作2.产率的分析实验用品:实验器材:酒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

粗盐。

教学流程:【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师: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粗盐精盐对比,结合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粗盐中一般有什么杂质?生: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和可溶性的杂质如氯化钙、氯化镁等。

师,请你写出氯化钙、氯化镁的化学式。

【活动一探究粗盐初步提纯的方法】师:要除去粗盐中不溶性的杂质,你采取哪些实验步骤?生: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师:请你将实验过程的图片按顺序排列(见ppt)师:需要计算精盐的产率,我们还需要添加什么实验步骤生:计算。

师: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提供精盐产率计算公式)生:所得精盐的质量,溶解的粗盐的质量师:所得精盐质量可以直接称量,溶解的粗盐的质量如何得到呢?请认真阅读学案中实验步骤,并解决此问题。

生:用称取粗盐质量减去剩余粗盐的质量师:我们看一下其他班级的实验过程,以及他们所得的产品,请你在实验过程中思考为什么盐不多,盐不白。

师:本实验较长,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些实验操作要领要和大家一起复习:1.水的量取(视线,胶头滴管的使用)2.粗盐的称量,(天平的使用,三次称量,天平复位)3.溶解(注意,加到不再溶解为止)4.过滤(一贴、二低、三靠)5.蒸发操作(直接加热、玻璃棒搅拌作用、何时停止加热、坩埚钳的使用、药品的转移)师:大家知道实验注意事项了吗?请大家合作完成实验。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果
结论
2、过滤:
滤液是 色 滤液的主要成
用滤纸和漏斗制 一个过滤器。将烧
液体,不溶物


分是

过滤可除去粗
杯中的液体沿玻璃 是
色的。盐溶液中 性
棒倒入过滤器,进
杂质。
行过滤。
若滤液仍浑浊, 应再过滤一次。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果
结论
3、蒸发:
随着加热,蒸发 若加热过程中有
三靠:①过滤时玻璃棒要靠 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②烧杯 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 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 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思考4】蒸发操作应该注意什么?
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停止加热 时,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 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 滴飞溅。
1、滤纸破损。
2、过滤时,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 边缘。
3、盛装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粗盐初步提取后的"精盐"是我们的 食用盐吗?
海水粗盐精盐食用盐
随堂演练
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 、蒸发。 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三个步骤均用到玻璃棒, 它的作用分别是(填序号): (1)溶解时的作用是( A ) (2)过滤时的作用是( C ) (3)蒸发时的作用是( B )
2. 每 个 步 骤 , 应 该 注 意 哪 些 问 题?
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
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
【思考3】溶解操作应该注意什么?
1、粗盐一次不宜加 的太多,以免加多了 溶解不了。
2、溶解搅拌时,应 控制玻璃棒,尽量不 要碰烧杯壁。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2.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4. 实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实验注意事项,如何有效地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2.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粗盐、清水、过滤纸、玻璃棒、烧杯、漏斗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粗盐提纯的意义和目的。

2. 理论讲解:讲解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展示实验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5. 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实验步骤:1. 将粗盐溶解在适量的清水中,搅拌均匀。

2. 使用过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将溶液中的难溶性杂质去除。

3. 收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蒸发操作,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

4.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溶液溅出或损坏实验仪器。

2. 过滤时要确保过滤纸贴紧漏斗内壁,防止溶液泄漏。

3. 蒸发时要不断搅拌溶液,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溶液溅出。

4. 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使用热水进行蒸发,以防烫伤。

九、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实验操作,提高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盐提纯
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 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
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
3.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

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

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5.将你的实验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与讨论]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

2.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1)过滤时滤纸破损。

(2)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

(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

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作业]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