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条件下我国的政治权力配置

合集下载

政治权力的配置

政治权力的配置
立法权——议会;

行政权——行政机关;
司法权——司法机关。
二、政治权力在空间上的纵向配置

在一般情况下,政治权力总是需要分层的。 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即
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 互关系。

复合型国家——联邦制,以美国为典型。联邦制是 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 第一个建立现代联邦制的国家,另外还有俄罗斯、 加拿大、德国、印度、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等 国也实行联邦制。 单一制国家——中央集权,以中国为典型。指由若 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 权国家的制度,和复合制相对。
政治权力配置

从人类的政治实践看,政治权力在空间 上的配置,包括在同一级政府不同机构 之间的横向配置,以及不同层级政府之 间的纵向配置。这是各国宪法最重要的 内容。

一、政治权力在空间上的横向配置

政治权力的横向配置是通过国家权力职能 上的分解并将之赋予相应的国家机构,并 同时体现这些不同国家机构之间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示意图
阶级内容 国体: 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权力
(横向落实权力)
国 家
统治形式
(权力配置)
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
统治阶级如何 落实权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家结构形式
(纵向落实权力)

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
区别 名称
立法 机关 一 个
宪法
中央 机关 一 个
国籍
外交 权力 一中 行央 使统
单 一 制
一 部
一 个
联 邦 制
多 个
都组 联 有成 邦 宪部 及 法分 各

政府权力纵向横向配置

政府权力纵向横向配置
既列举联邦事权,又列举联邦和地方成员单 位共同管辖的事权,而将未列入的事权归属 于地方成员单位行使
2021/3/27
CHENLI
16
9.5 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法律的规范
以单一制为基础,以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 区为补充
立法领域权限划分 行政领域权限划分 司法领域权限划分
2021/3/27
分权的目的有二:
一为“避免专权暴政”,保障人民自由; 二为追求“效率”,在不同政府部门间进行分工。
2021/3/27
CHENLI
21
一般认为,开创近代分权 学说的是英国哲学家洛克。 他首次从理论上论证了权 力分立的理由和设想。
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
2021/3/27
2021/3/27
CHENLI
14
实行联邦主义的三大优点:
保护个人自由、落实公民权和扩大民主参与 有利于保持政治的灵活性 有助于推进国家的稳定繁荣
2021/3/27
CHENLI
15
联邦制的类型
联邦政府事权列举、地方成员单位事权概况
联邦政府事权概况、地方成员单位事权列举
既列举中央事权,又列举地方事权,即采取 并列制
国家机构形式一般用它来表达宪法制度上国 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从实践来看,国家爱结构形式只有两种基本 类型,即单一制和联邦制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实践中,单一制与联 邦制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化
2021/3/27
CHENLI
6
9.2 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理论基础
中央集权理论
中央集权之所以必须存在,是因为一个主权 国家必须具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维持 国家的统一和主权独立。

当代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

当代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

考核方式:
• 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平一部分为 撰写论文,期末每人撰写一篇5000字左右 的学术论文,占60%。
《当代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 关系、运作》
主讲人: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臻荣教授
讲授内容
• • • • • • • • 一、当代中国国家权力结构构成 二、当代中国国家权力运作机制分析 1、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形式及其形成 (1)理论上的政治权力结构 (2)实践中的政治权力结构 2、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特征 3、当代中国政治权力运行机制 4、当代中国政治权力演变的趋势
31.(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年版。 32.(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等:《民治政府》(第 二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 年代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34.(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 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5.(美)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 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36.杨光斌: 《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中央编译出版 社2011年版。
教学参考书目:
• • • • • • • • • • 1.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胡伟:《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张劲松等:《政府关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顾平安:《政府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郭济主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重点》,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7年版。 6.黄德发:《政府治理范式制度选择》,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经济中的中国:中国治理》,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7年版。 8.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刘靖华等:《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对我国国家权力合理分工的理解

对我国国家权力合理分工的理解

对我国国家权力合理分工的理解
我国国家权力的合理分工是指将国家权力按照不同的职能和层级进行划分和分配,以确保国家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和有效实施。

首先,我国国家权力按照不同的职能和管辖范围进行分工。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全国性的事务,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外交事务、国防等;地方政府负责行使地方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公共事务等。

这样可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保证国家全局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其次,国家权力在中央政府内部进行进一步的分工和协作。

国务院是中央政府的行政机关,由不同的部门组成,各部门负责不同领域的事务,如财政、人力资源、教育、卫生等。

这样可以实现国家事务的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再次,国家权力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机关之间进行分工。

立法机关负责制定法律法规,行政机关负责执行法律法规,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和裁判违法行为。

这样可以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确保权力不被滥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对我国国家权力合理分工的理解,即是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工和分配,使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依法行使权力的同时,形成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和要求。

这种合理分工可以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

06政治权力配置

06政治权力配置
22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 保证社会的稳定; 保证社会的稳定; 组织和推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组织和推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管理好地方国家企业; 管理好地方国家企业;
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宪法第3 宪法第3条:中央和 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 的划分, 的划分,遵循在中央 的统一领导下, 的统一领导下,充分 发挥地方的主动性、 发挥地方的主动性、 积极性的原则。 积极性的原则。
5
联邦制
邦联制
国家政权的纵向配置- 国家政权的纵向配置-单一制
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法国、英国、日本等, 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法国、英国、日本等, 都是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都是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6
国家政权的纵向配置- 国家政权的纵向配置-单一制
单一 的宪法 统一 的国籍 立法、行政、 立法、行政、 司法体系高度 统一
特点
中央机关行 使外交权
地方权力受中 央权力的统辖
7
国家政权的纵向配置- 国家政权的纵向配置-联邦制
在当今世界,美国、 在当今世界,美国、德国是最为典型的联邦制 国家。 国家。
8
国家政权的纵向配置- 国家政权的纵向配置-联邦制
双重国籍 身份 联邦有外 交权, 交权,成 员有一定 的外交独 立性 联邦和 成员都 有宪法 和法律
18
中央地方关系的简要回顾
1938年 毛泽东就指出: 1938年,毛泽东就指出:“一般的方针集中于 上级,具体的行动按照具体情况实行之, 上级,具体的行动按照具体情况实行之,下级 有独立自主之权。 有独立自主之权。” 50年代 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 年代, 在50年代,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一 文中, 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 文中,“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 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 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 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邓 小平提出,要下放权力,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小平提出,要下放权力, 邓小平,1980) ,1980)。 (邓小平,1980)。

探析中国社会阶层与政治权力配置

探析中国社会阶层与政治权力配置

探析中国社会阶层与政治权力配置探析中国社会阶层与政治权力配置论文摘要:阶层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和视野,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

本文从政治权力的认识出发,结合中国阶层研究的成果,分析了现今中国社会阶层在政治权力配置和运行中的影响和作用,并指出多元阶层的形成对社会思想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阶层、政治权力、政治文化、和谐社会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社会学者从事了大量的社会分层研究和调查,李培林、孙立平、李强、边燕杰、陆学艺等等社会学的学者对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理解,认识到了中国存在了大量的具有根本特性的群众,这些群众在经济诉求、政治地位、文化层次和价值追求上,都有较为类似的主张,这些群众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行为和利益表达、协商、妥协和整合,在某种程度具有了一致性,同时更将这种一致性分享,浸润成为内化的价值体系。

最终形成了与其他群众具有鲜明区别的群众,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阶层,形成了社会阶层这个理论认识。

①社会阶层所有己知的社会都有几种层级系统,它们代表着社会内部地位、名望、资产、特权及权势的等级秩序。

社会阶层是相对接近的类群,同一社会阶层中的个体在社会层级系统中享有同等的地位和资产。

大量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出台,多方位、深层次、广调查和重数据的阐述了中国社会在全球化背景中的社会转型期间,打破了原有中国社会的面貌,弱化了原有社会思想体系中阶级的认同,造就和型塑了大量的社会阶层。

这个学术研究的领域,通过财富收入、财富和社会声望等等维度来认识社会阶层,是史无前例的,更是开创性的。

她宣誓了中国社会由原来的工人、农民阶级二元阶级社会,在社会转型时期分化为各种不同的阶层,这个维度更加深刻和详备的诠释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新时期的特点和韵味。

这个远远超越了所有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原有范畴,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视野,产生了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中国的政治现状和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政策,同时也促使了执政党在具体的执政过程和中国各级政府具体政治政策,做出及时回应。

政治权力的功能与配置

政治权力的功能与配置


大饥荒:本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也是人类历史承平年代的空前悲剧。 思考:大饥荒时的中国,农民为何沉默?

2、国家内部权力配置

党的权力居于主导地位,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力处 于从属和摇摆的地位。
(1)在权力结构中,行政管理系统的地位一直不 稳固。 (2)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的组织结构是在战争中发 展起来的。 (3)政治控制的能力很强,但实施政策的能力却 有限,导致公共政策执行的政治化。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的计算,是2158万人— —《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2期李成瑞文《“大 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




从进著《曲折发展的岁月》中说:“按照 当时出生与死亡相抵后2%的人口净增长率 推算,正常情况下,1961年总人口应比1959 年增加2700万人,两者相加,1959年至1961 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 万人左右。” 金辉著《“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见 《风云庐山》,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第 364页)一文中说:“全国在1960-1961年的 两年中,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4319万。


在既定的奖惩制度下,两人都不交代罪行, 只判1年; 两人都交代,根据数罪并罚和坦白从宽原 则,两人被判5年;


一方交代,另一方不交代,根据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的原则,检举有功的将被免于起 诉,另一方被判8年。
囚犯乙 囚 犯 甲 交代 交代 A(-5,-5) 不交代 B(0,-8)
不交代 C(-8,0)




[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
(1)专断性权力:国家精英可以在不必与市民社
会各集团进行例行化、制度化讨价还价的前提下 自行行动的范围。

【优质】浅析我国宪法中国家机构权力的分配与制约-精选word文档 (2页)

【优质】浅析我国宪法中国家机构权力的分配与制约-精选word文档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浅析我国宪法中国家机构权力的分配与制约一、我国《宪法》中国家机构权力的分配与制约关系(一)我国《宪法》中国家机构权力的分配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构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从《宪法》文本上来看,虽然《宪法》规定了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权力,但是国家权力显然并不是由全国人大一个机关统一行使的,而是通过宪法将不同性质的权力分配给了不同的国家机构。

宪法第62条第(3)款,第67条第(2)款分别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的最高立法权;第85条规定了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第93条规定中央军委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第127条,132条分别规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和最高检察机关。

(二)我国《宪法》中国家机构之间的权力制约欲考察国家机构之间的权力制约,一个比较容易的切入点应该是考察某一项具体的权力在国家机构之间的分配。

应当说,在国家机构的诸多权力中,立法权、财政税收权、人事任免权、战争与军事权、外交权这五项权力可以说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这些权力的行使最能反映权力之间的制约关系。

我们还是先以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美国为例来说明权力之间的制约关系。

比如说,在美国《宪法》中,立法权是被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享的。

法律议案需要先经参众两院同时以多数通过,再交总统签署方能生效;若总统反对该立法议案,那么参众两院需要以2/3 多数再次通过才能使议案生效。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宪法》将立法权力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进行了混合和交叉(mixed and blended),虽然国会拥有立法权,但行政机关的首脑掌握着对立法的部分否决权,这就构成了对立法权的一种强有力的制约。

从美国《宪法》的权力设计框架上来看,越是重要的权力就越需要将权力分配给多个机构共同行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条件下我国的政治权力配置
政治权力可以在国家、民族、阶级的名义下对社会资源进行动员和分配,这必将导致不同的人们都一致的倾向于对政治权力的渴望,如何通过建立规则来约束人们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如何保证政治权力的掌握者以适当的方式使用权力,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主线。

政治权力的归属决定了政治权力的配置是为实现权力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而权力配置则是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进行的。

一、政治权力配置的空间维度
政治权力配置的空间维度是指政治权力是依托于国家机构,并交由具体的个人来行使。

不同的国家机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分解,这种不同表现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横向来看,同一级国家机构的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功能;纵向来说,不同层级的国家机构所具有的功能有所不同。

就当前我国的政治制度来说,我国的政治权力配置在横向上基本做到权责明晰,但同时也存在权力交叉和权力空隙的现象,近些年以来的大部制改革不断推进,也是处理好横向配置上的弊端,以明确不同部门的权力和职责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纵向上,我国采取中央与地方单一制而不是联邦制的形式,从行政级别来看,从中央到地方有五级,
分别是中央政府、省、市、县、乡。

纵向上的权力配置总体上保证中央权威实现统一领导,又保证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但往往在集权与分权的两端摇摆,尚未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

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央和上级机构将逐渐下放权力。

二、政治权力配置的时间维度
政治制度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国家机构中具体政治职位的人格化。

如何选择合适的人选来掌管国家机构,该人选离职后又如何选择其继任者,这是政治权力在时间维度上配置时所面对的问题。

在人类政治实践中,政治权力在时间上的配置存在两种模式,即终身制和任期制。

我国实行的是任期制。

在任期制条件下,权力配置在时间上划分为相等的单位,权力主体只在法定时间内行使权力。

我国的各级领导都是采用每五年为一个任期单位,并规定了相应的连任或累计任期限制,一般连续任期不超过两届。

政治权力在时间维度上的配置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配置主体是谁,即继任者的产生由谁来决定。

在封建社会以前,基本上是由国君来决定他的继承者,并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各级官员的任命。

现代民主社会权力在于民众,我国的权力配置是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来实现的。

民众直接或间接的选举代表,并由代表选出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者。

在各级
部门内部,领导者具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力,可以任命其组织内部的领导者。

三、权力配置的方式
选举是当今世界实行权力配置的最主要方式,同时也体现民众是权力主体的这一意志。

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将选举产生该级政府领导班子及其组成部门领导班子。

我国民众参与政治的方式,既有直接的民主参与,也有间接的民主参与,表现在:
1.县乡两级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市级及以上的人大代表由下级代表选举产生。

3.各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领导积极组成部门领导,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

这样做既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因为民众需要参与的社会生活丰富多样,而政治生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所有人都投入到政治生活中并不是一个良好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四、我国民主选举的三种类型
在我国,要实现全民的民主选举产生中央领导集体,是不切实际的。

但实行选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在权力配置上,我国经历了一系列探索,有一些已经成功,有一些刚开展不久。

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归纳:
1.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自
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群众自主行使管理村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权力的民主形式。

包括由村民选举产生村委会干部,民主决策村中大事,民主管理村内事务,民主监督村委会干部等。

村民自治已经实现了民主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尽管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环节,但基本上实现和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是在当前国情下,最符合民主精髓和实质的实践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的选举,包括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以及由此选举产生的“一府两院”。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在上面已经做了描述,在此不再累述。

3.目前属于试点阶段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的直接选举。

公推直选方式在试点中取得了一些成效,能够更加充分的代表民众的意愿,更加充分的体现民众民主权利。

这一试点还有待于进一步推进,以形成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程序,再将来的民主生活中要逐步实现直接选举。

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
我们必须达成一个共识,在政治权力的配置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始终不渝的在这一根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有关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探索也毫无疑问的要以该原则为基
本前提。

因此,明确党和人民作为权力的配置主体,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提名权和人大代表的推荐提名权应该在制度和形式上达成统一,既要维护党的领导权威,也要符合人民的期望。

同样重要的是,要充分实现党内民主。

综上所述,我国的政治权力配置需要通过明确党、人民(和人民代表)的配置主体地位,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在空间上的配置和时间上的配置,进一步拓展民主选举,从下向上实现党的意志和人民意愿相统一,正确协调和配置好我国的政治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