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安全性
第10单元 第8课时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考点二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
梳理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1.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 (1)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比较
类型 目的 水平
生殖性克隆 _产__生__独__立__生__存__的__新__个__体__
_个__体__水__平_
治疗性克隆 治__疗__疾__病__ 细__胞__水__平__
联系
都属于无性生殖;产生新个体或新组织,遗传信息相同
2.《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1)1972年4月,苏联、美国、英国分别在其首都签署了《_禁__止__生__物__武__器__ 公约》,并于1975年3月生效。 (2)1984年11月,我国也加入了这一公约。 (3)1998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_不__发__展__、__不__生__产__、__不__ 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4)2010年,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 生物武器等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考点三
禁止生物武器
梳理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1.生物武器的种类和特点
(1)种类
致病菌类
生化毒剂类
(2)特点 ①致病性强;传染性强;人易感。 ②较隐蔽:不易被发现;易传播(如气溶胶),发病有潜伏期,污染面积 大、危害时间长。 ③易得到:制备容易,花费小。 ④传染途径多,治疗困难。 ⑤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1)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①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 ②看到人们的观点受到许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③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进行思考和辩论。 (2)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 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_坚__持__依__法__ 监管。
生物技术安全性及其应对措施

发更加先进、更加安全的技术,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加强监管
加强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 ,确保其安全性得到保障 。
公众参与和透明度
提高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 了解程度,增加公众参与 的机会和透明度。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问题。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的紧迫性
加强风险评估与监控
对所有生物技术应用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定期监控其安全性,及 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享信息与经验
加强国际生物技术安全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挑 战。
开展技术合作与研发
鼓励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研发,共同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加强进出口监管
加强生物技术及相关产品的进出口监管,确保国家生物安全。
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安全性考虑
安全性评估
01
在生物技术研发过程中,应对新技术和新应用进行全面的安全
性评估,确保其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无害。
风险识别与评估
02
及时识别和评估生物技术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有
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研发过程规范
03
建立规范的研发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研发过程中的安全
加强立法和监管
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 法规,确保所有生物技 术活动都受到适当的监 管,以防止任何有害的 行为。
加强教育和培训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 众对生物技术安全性的 认识,使公众能够理解 并遵守相关规定。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7)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
【答案】 (1)A (2)有丝分裂 (3)囊胚
(4)①②③ (5)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 相同
(6)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 后者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 移植的疾病
(7)会破坏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违反伦理 道德
(对应学生用书P272)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 (1)目前对基因的结构、调控机制及基因间 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 (2)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3)外源基因往往是随机插入宿主细胞基因 组的。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考查转 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分析。解答本题时可运 用辩证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讨论。从转基因 生物会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会不会富集,转 基因产品中的外源基因是否会在环境中传播, 转基因生物能否成为外来物种,是否对环境造 成破坏,如何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评价等方 面切入,来解答本题。
() A.基因检测 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 C.克隆人 D.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答案】 C
4.“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 精子和卵子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 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如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 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 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 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
②是否引起基因歧视及其他危害。
(1)重组的新细胞经过发育,要想获得基因 型完全相同的两个胚胎,可采用________技术。
(2)若将上述技术用于白血病病人的骨髓移 植,图中患者是O型血,提供卵细胞的女性是 AB 型 血 , 则 骨 髓 移 植 成 功 后 患 者 的 血 型 是 ________型。
【答案】 C
2.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 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更有资 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 属于转基因食品。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
生物技术安全性

生物技术的的安全性归根结底就是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全球都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作为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但随之而来的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新兴的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人类解决人口膨胀、食物缺乏、能源匮乏、品种改良、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特别是在医药、农牧业、食品等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转基因生物的商品化、生产规模化,转基因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进入生态系统,人们担心这些生物是否会给生态系统带来难以预料的灾害。
此外转基因植物中的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是否会在肠道中水平转移至微生物,从而影响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等也备受关注。
事实上,转基因技术一出现,它的安全性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转基因生物可能存在的风险由于转基因生物所具备的诸如高产优质抗性强等优良品质是根据人类需要而制定的,因此所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生物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转基因生物作为一个新物种的出现,一旦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也可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潜在或现实危害,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比如著名的英国Pusztai事件康奈尔大学斑蝶事件[8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9]墨西哥玉米事件[10]和中国Bt抗虫棉破坏环境事件等,这些事件无一不为人类在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敲响了警钟2.1 影响非目标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产生的基因不仅会扩散到自然界中去,而且也可能通过基因漂移进入野生种群,改变野生种群的遗传性状,进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释放将污染自然基因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11]同时,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有益生物的死亡[12]2.2 可能引发新的环境问题许多基因改良品种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基因,这种基因能产生一种对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如果长期大面积种植这种抗虫转基因作物后,害虫就有可能产生抗药性并遗传给后代[13],这样不仅使转基因植物不再抗虫,原有的杀虫剂也不再有效,从而产生难以消除的超级害虫同时,释放到环境中的转基因植物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野生亲缘种或杂草[14]如果杂草获得转基因生物体的抗逆性状,将会变成超级杂草,从而严重威胁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生存,扰乱生态系统的平衡2.3 影响生物多样性水平Hilbeck 用转基因Bt 玉米饲喂欧洲玉米钻心虫,并以它作为草蛉的饲料,结果转基因Bt 玉米组死亡率在60 %以上,而饲喂一般玉米的对照组则在40%以下[15]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然界物种为了保持自身的稳定性纯洁性,对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严格控制的,基因漂移仅限于同种之间或者近源物种之间而转基因生物是通过人工方法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甚至人的基因进行相互转移,它突破了传统的界门的概念,跨越了物种间固有的屏障,具有普通物种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征这样的物种若释放到环境中,会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完整的食物链遭到破坏,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6]2.4 威胁人体健康食用安全是食品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人们对食用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最为关心转基因生物体体内所含营养成分的变化及抗营养因子的出现,如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的产生或含量的变化,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某些不良影响由于人们对基因活动方式的了解还不够透彻,仍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调整后的结果,担心基因的突然改变会导致某些有毒物质的产生,如茄碱葫芦素等食物可能会由于基因转移增加食物过敏性物质,出现新的过敏原,如大豆(Glycine max)中的致敏性蛋白和巴西坚果中的2S 清蛋白而诱发某些人的过敏反应[17]转基因产品经由胃肠道的吸收而将基因转移至胃肠道的微生物中,还可能降低动物乃至人的免疫能力,从而对其健康乃至生存产生影响2002 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 的人体残留试验,有7名做过大肠组织切除手术的志愿者,食用了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小肠肠道的细菌里面检测到了转基因DNA 的残留物[18]基于转基因生物所引起风险的广泛性潜在性不确定性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如何正确评估,安全使用转基因生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环境和健康的中心议题既然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方面可能出现问题,那么转基因生物安全保障法制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理论问题知识点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理论问题知识点生物技术安全性和理论问题知识点汇总生物技术安全性和理论问题知识点汇总如下:1.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性、生物安全性、环境安全性。
2.转基因生物体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过敏原安全性、毒素安全性、抗营养安全性和毒性安全性。
3.生物技术的风险性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免疫反应、遗传效应、慢性毒性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4.生物技术的道德性主要包括尊重人权、尊重消费者权益、尊重动物的权利、尊重植物的权利、保护环境。
5.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创建嵌合体、创建嵌合体、编辑合成基因组、创建人造生命。
6.合成生物学的主要应用包括创建人造生命、创建嵌合体、创建合成基因组、创建生物传感器。
7.底盘细胞系统的选择对细胞工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8.底盘细胞系统的选择需要考虑代谢兼容性、表达水平、遗传稳定性、易于培养、易于纯化。
9.细胞工厂的构建需要考虑表达载体构建、底盘细胞选择、发酵参数优化、产物分离纯化。
10.发酵过程优化的目的是提高目标产物产量、降低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能量、降低产物抑制、降低细胞代谢产物产生。
11.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理过程。
12.细胞代谢包括酶、生物催化剂、生物能学和反应器、反应动力学和过程控制、产物分离和纯化。
13.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DNA甲基化酶、转录因子、信号肽酶、蛋白质酶、反转录酶等。
14.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翻译、转译、转录后加工、剪切、转录后调控。
15.基因敲除技术包括同源重组法、随机诱变法、逆转录PCR法、同源基因打靶法、精子载体法。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理论问题知识点归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理论问题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归纳:1.生物技术:利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通过设计、繁殖、改造或利用生物或其产物,以达到预期的生物学效果。
包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工程。
生物技术安全性教案高中

生物技术安全性教案高中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及相关法规政策;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守则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生物技术?
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
3.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4. 生物技术相关的法规政策。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重点讲解生物技术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如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4. 展示: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展示讨论结果,与全班分享;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及相关法规政策;
6. 作业:布置与生物技术安全性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基因改造食品安全性的文章。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思维逻辑性;
2. 批改作业,评价学生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拓展延伸:
1. 邀请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安全性问题;
2. 组织学生参观生物技术企业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感受生物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安全管理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培养良好的实验守则和安全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生物安全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生物安全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物安全技术是一种在农业、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引发了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生物安全技术的安全性,以及伦理问题的影响和挑战,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思考和讨论。
一、生物安全技术的安全性1. 实验室安全措施生物安全的首要问题是实验室的安全。
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生物防护设施和严格的操作流程,以避免实验中的事故或泄漏。
2. 风险评估和管理对于生物安全技术的应用,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这涉及到对相关病原体或生物材料的风险分析,以及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根据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展进行调整和更新。
3. 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生物安全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适用于生物安全技术的国际标准和准则,并分享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确保生物安全技术的安全性。
二、生物安全技术的伦理问题1. 动物实验和伦理生物安全技术的发展需要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这引发了对动物权益和伦理的关注。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必须遵循伦理原则,尽可能减少实验对动物的痛苦和困扰。
科学家们应该探索替代动物实验的方法,以减少对动物的依赖性。
2. 基因编辑技术和道德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但也引发了许多道德争议。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是否应该在人类胚胎中应用?如何平衡对疾病的治疗和胚胎的完整性?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伦理辩论,以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指导原则。
3. 种子专利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技术的应用往往涉及到对种子和植物基因的专利。
这引发了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民权益的关注。
种子专利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品种的单一化和农民的依赖性增加。
因此,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权益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

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领域,正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宽,不仅可以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等领域。
但是生物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安全性评价成为了生物技术应用的紧迫问题。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简单定义为基于生物体的分子、细胞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技术。
生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农业领域、工业生产领域等多个领域。
在医疗健康领域,生物技术被广泛用于生产新型药物和疗法,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这些疗法基于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结构等原理,能够对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例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在农业领域,生物技术则可以用于改良植物和动物的品种,以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耐旱性和抗病性等。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在生物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评价任何一种技术的应用都需要考虑到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生物技术的应用对生物体的操作性质,以及其直接或间接的生态环境影响尤其需要关注。
对于生物技术应用的安全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 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技术的应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暂时的或是长期的,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评估。
这些影响包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对生物物种的影响等等。
2. 对健康的影响生物技术的应用如基因编辑、基因修饰等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评估。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基因编辑或修饰对人类内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生物技术的应用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生物技术应用的人口经济性质、生物技术在社会中的接受情况、生物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等等。
三、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安全性评价是对生物技术应用进行研究和评估的重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或一些社会伦理问题,有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
1.克隆人技术。
(生物安全)
安全性:对于克隆技术,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科学家们都认为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技术。
对于克隆动物有相当高的失败率,尽管“多利羊”和其他克隆成功的牛、猪、山羊和老鼠的照片和消息均做成哄动,但其实大部分克隆出来的动物仍最终死去,通常是在胚胎发育阶段,其他则因先天性畸型严重而死产,也有怀孕期中流产夭折,有时甚至令怀孕的母体亦丧生。
即使成功诞生,克隆的动物也很脆弱,有些在深切治疗室中挣扎得太残酷,以致研究人员不得不最后让它们安乐死。
伦理问题:克隆技术一旦用于人类自身,人类新成员就可以被人为地创造,成为实验室中的高科技产物,他们不是来自合乎法律与道德标准的传统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人伦关系必将发生混乱。
人们很难想象和接受这种对人类社会基本组织——家庭的巨大冲击。
这对人类社会现有法律、伦理、道德产生威胁,对人类的观念是严峻的挑战。
2.试管婴儿技术(生物安全)
安全性:被评为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之一的试管婴儿技术,虽然从诞生至今备受争议,但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伦理方面,对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却少有人关注。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对婴儿健康造成高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父母双方的遗传。
但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试管受精和其他辅助生育技术也可能是导火线之一,通过生育治疗出生的婴儿更有可能患上自闭症、癌症、脑瘫、智障等疾病。
瑞典乌普萨拉市儿童医院的斯特龙伯格和他的同事发现,试管婴儿更有可能患有明显的神经问题,特别是脑瘫。
他们通过对比得出,试管婴儿中患脑瘫的人数比普通婴儿高出了一倍以上。
芬兰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与自然怀孕生育的小孩相比,试管婴儿的身体更差。
试管婴儿童年的整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各种疾病的患病率高居不下。
伦理问题:有人认为试管婴儿是把其作为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的胚胎无异于”谋杀”。
有人会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来设计婴儿的性别。
但另一方面,另一些人认为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办法之一;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脐带血是试管婴儿的…身外之物‟。
3.转基因技术(食物安全)
安全性: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是否安全,二是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的安全方面,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认为投放市场的转基因作物都是经过充分实验的,被改变的基因仅限于增加作物的抗病、抗灾害能力,并且在北美地区转基因食品已经使用的很多年,可以说现在美国加拿大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从小就是吃转基因食品长大的;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有害,他们的证据主要是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证明,用转基因食品喂养的小白鼠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但问题是这个实验只成功过一次,后来别的科学家在相同的条件下都没能再现这个实验结果。
在环境方面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议是最大的,也是欧洲人反对转基因技术的重要依据,反对人持有的观点是,通过改良基因创造出抵抗病虫害和其他灾害的植物,这种技术如果失去控制可能会把农作物改造成适应性极强的超级植物,自然
平衡使任何生物都不可能占绝对优势地位,但转基因技术产生的超级植物可能会打破自然平衡而泛滥成灾。
伦理问题:由于转基因技术创新打破了物种界限,使不同物种间的基因可以进行前所未有的新组合,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难以预见,这就使转基因技术创新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并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很多全新的社会伦理问题,引出种种有关生物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和学术自由的哲学争论。
在转基因植物技术创新中,功利主义的预设和学术自由的主张必须以人类的价值、尊严和社会公正为前提条件。
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必须担当起必要的道德责任,把握好伦理横杆,以促使转基因植物技术创新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