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分析的案例

合集下载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方法探究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方法探究

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16.67%,其中主要以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民族构成,这些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都有自己固有的、独立的宗教信仰。

由于历史的与现存的、主观理念的与客观存在的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该地区人力资源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性,加之这一地区地势地形复杂,有高原、山地、盆地,荒漠化面积大、水资源稀缺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导致社会经济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人力资源开发滞后。

一、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中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提出“人是累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

显而易见,“人”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民族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剖析,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大、民族种类多、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呈现,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低。

这一地区特有的劳动力构成形式使得人力资源过程中开发面临许多的突出问题:一是,受极端恐怖主义影响,这一地区局部易出现相对不稳定的现象;二是,针对性的政策、战略得到的收效不高,人才队伍结构建设不合理;三是人力资源的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但整体素质低,质量不高;四是,缺乏尊重少数民族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方法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西北地区无论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亦或是经济环境都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性。

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该地区的人力资源,是我们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1、社会和谐、稳定――西北地区少数民资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保障,只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更科学的配置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为例

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为例

lv l f d c t n, e o o e e so u a i e o c n my,t e lwsa d r g lt n , te n t r l e g a h , p p l t n i d x ae b lw te n t n la ea e l v l h a n e u ai s h au a o r p y o g o u ai e r eo h ai a v r De eop n fHum a Re ou c s Ev l to I n s r e a ua i n nde y t m nd Em p r c s a c x S se a i ialRe e r h
— —
I o t we t r i o i n t e Ru a e sf r Ex m p e n S u h s e n M n r t i h r lAr a o a y l
Ab t a t sr c :Ac o d n o t e ma n if e cn c o so u n r s u c s d v lp n ,we e t b i e h v l a in i d x s se c r ig t h i n u n i g f t r fh ma e o r e e e o me t l a sa l h d t e e a u t n e y tm s o o h u a n r is i o t w se n. d tr n d t e weg t o a h id x b h i e s n meh d a e n te c mp e e sv ft e r r l mi o i e n s u h e t r t ee mi e h ih fe c n e y t e d s ri t o .B s d o h o r h n i e p o e au t n.we f u d t a e c mp e e sv e e fh ma e o r e e eo me to l u a n r i si O twe tr Sb lw e v ai l o o n h t o r h n ie l v lo u n r s u c s d v l p n ft e r rlmi oi e n S U h sen i eo t h t I t h n t n la e a e lv 1 e i e h u t r e e ih rt a h v r g e e n h d c llv l e u lt h v r g e e , t e ai a v r g e e .B sd s t e c l e lv lh g e h n t e a e a e l v la d t e me i a e e q a o t e a e a e l v l h o u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

不仅是提 高生产力水平的当务之急 , 而且是国家未来和长远发展 的根 本需要 , 并对西部地 区女性人 力资源的开发、 素质 的培 训提 高提 出有 针
对 性 的 建议 。
【 关键词】 西部农村 ; 女性劳动力; 力资源开发 人
我 国西部地区 1 个省 、 2 自治区、 辖市 , 直 居住 着除汉族 外 4 6个 少 2 %。荷兰在 工业化起 飞阶段 时 9 %的农 民受过 职业技 术教育 和培 0 0 数民族 , 国土面积 6 8 8 万平方公里 , 国7 %。至 20 年底 , 占全 l 08 西部 耕 训l 2 , %毕业于高等农业院校 ; 1 前西德 3 岁 以下 的农民中 , %以上受 5 7 0 地面积 80 27万公顷 , 占全国 6.% , 74 有效灌溉商积占全国 2.% ; 91 西部 过农业职业技术教 育 ,5 以上 的农 民受 过农业 职业 教育 的也 高达 3岁 人口总数 35 0 6 2 万人 。 占全国 2 . %, 中乡村人口占西部人 口总数 的 5%。 据调查 , 74 其 0 西部农村女性 非农劳动力 中大多数人 靠外出打 零工、 6 . % , 全 国 乡村 人 口 3 . % , 村 劳 动 力 占 全 国 乡 村 劳 动 力 16 占 12 乡 干简单劳动如打扫卫生 、 碗端盘子、 洗 超市售 货员等 , 每天人均收 入约 3.% ; 3 6 西部 1 5岁以上人 口 2 . 6 4万人 , 中文盲 占 1. % , 其 0 2 占全国文 2 O元 , 如果她们经过专业培训 , 家政 服务人 员每天人 均收入可 达到 3 5 盲 3 . %。在我国西部农业经济发展中 , 55 女性劳动力逐渐成为主力军 , 元左右。以陕西省宝鸡地区 5 县抽样调 查为例 ,0 以上的农村 妇 个 9% 女性劳动力的素质高低对西部地区经济 的发展 其着 关键作用。西部独 女愿意参加农业技术培训 , I 由于缺少资金和机会 , 只有 3%的人接受过 4 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铸就了西部地区女性的就业模 式。 培训 ; 在农业 生产经营技术方面 , 只有 5. % 的人回答说知道 一点 关于 54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管理论文人力资源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通过论述开发西部人力资源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这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着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广大农民,而多数农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部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因而开发西部地区广大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西部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一、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1.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目前,西部是我国的贫困人口的集聚地,据统计,西部地区现有贫困人口为1305万人。

西部先天条件较差,坡耕地比重较大,决定了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很大程度地还沿袭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主要通过增加耕地和加大物质资源的投入来提高产出,生产效益不高。

这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极大地阻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必须向主要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

拓展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途径--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拓展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途径--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拓展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途径--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简安【摘要】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employment,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an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poverty,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realize rural modernization,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off society.Western ethnic regions with a positive chang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of rural employment structure,the employment percentag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declined,the proportion of employment second,three industry significantly improve.But overall,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is still not reasonable,difficult employment of surplus labor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Starting from the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Sichuan Province,analysis of the current labor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transfer status and restriction factors of employment,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western ethnicareas,establish the way for rural labor employment transfer mode in western ethnic areas,and with all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proposed effective solution.%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西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系浅析

西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系浅析

西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系浅析[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必要步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硬件建设外重在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建设和使用。

研究分析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现行人力资源状况如何、使用配置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力资源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及目标2005年10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此时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来的,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必要步骤,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结果。

既反映了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也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规律。

没有中国广大农村的小康就不算是真正的小康,没有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就不算是真正的现代化。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每个时代所具有的人类智慧和能力决定着当时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对物质资源的开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智慧更是突飞猛进,达到了以往前所未有的程度。

各国都普遍重视知识和人才的作用,都把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国家繁荣昌盛的第一动力。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而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是中国整个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分析案例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分析案例

0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与实践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包括财 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鼓励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 开发活动。
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在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缩小城乡差距。
政策实施
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 加强宣传和培训,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
详细描述
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主要以从事传统农业为主,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总结词
整体水平偏低
详细描述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大部分劳动力仅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简单的技能,缺乏创新 能力和适应能力,难以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挑战。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项目
80%
教育培训项目
政府和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 训项目,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 能水平和文化素质。
100%
创业扶持项目
为鼓励农村创业,政府推出了一 系列创业扶持项目,提供创业指 导和资金支持。
80%
劳动力转移项目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推动 劳动力转移项目,促进农村劳动 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
06
案例分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信息 分析
案例背景介绍
01
某地区农村人口众多,但人力资 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导致经济 发展滞后。
02
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识到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决定开 展信息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依 据。
案例分析过程
数据收集
收集该地区农村人口的基本信息 、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情 况等数据。

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2 ]
内需,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科学 合理地推进西部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增加西部农村 经济发展
[5 ]
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 智力、 思想道德的总体 水 平。 人力资源的积累,能够培育西部新的消费旺点,带动 。 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系着西部地区农业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确保农业基础性地位,同时也是 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要求, 也是一项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失业与流失的举措 。 高敏芳 ( 2002 ) ,冯菊香 ( 2006 ) 表示,西部农村人
108
知识结构严重不合理,但是他们却很少能够得到实时 第一,在年龄结构上,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年轻化 地、系统地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因而导致素质 低 下, 与老龄化并存。 人口老龄化本质是改变劳动力与非劳 难以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⑤。 总体上,我国目前的 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即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⑧。 按 农业科技人员相比较发达国家较为缺乏,我国农业科 技推广人员全国只有 88 万,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就占 60. 1% ,平均万亩土地仅有 0. 8% 个技术人员,万名劳 动力仅有 0. 16% 个技术人员⑥。 对于西部地区的农村 而言,这数据将更小。2001 年中国科协对公众科学素 养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0. 4% 的农村村民具备科学素 养,巨大多数的农民都对农业新科技抱有消极的观望 [16 ] 态度 。据抽样调查: 农业劳动力中掌握 1 —2 项实 用技术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 16. 4% ,获得专业技术 职称和 岗 位 培 训 证 书 的 人 数,合 计 占 被 调 查 人 数 的 7. 3% ⑦。 3. 呈现结构性失衡。 人力资源结构主要表现在年 龄、知识、区位、产业、 性别等方面,西部地区农村 照人口老龄化标准,200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占人口总数的 7% ,意味着 2000 年我国已经进入老龄 化社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11 年末我 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9. 1% ,可 见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意味着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年 龄结构正在改变。 第二,在知识结构上,即农村人力资源经过专门 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 。 如表 1 所示⑨,根据 2012 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可得出如 下统计表,西部地区在小学、 初中、 高中三个阶段教 学上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幼儿教育和高等教 育上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这意味 着未来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主要以初等、 中等学历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劳动力数量表(万人) 浙江 1496.4 1566.3 1618.3 1688.7 1785.9 1863.8 1914.5 1955.1 1987.7 2019 2034.8 2072.1 2099.4 2105.6 2101.3 2097 2096 2099.6 2096.5 2090.1
2108.44
新疆 257 262.8 266.1 271.2 275.1 275.4 276.3 279.5 282.1 284.6 291.3 295.6 297.4 303.9 304.8 312.5 318.8 334.9 343.9 342.7 354.1
1980—2000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变化
6.30
7.46
6.88
6.40
7.60
7.06
6.55
7.99
7.24
6.66
8.09
7.32
6.72
8.03
7.39
6.85
8.12
7.45
6.94
8.25
7.67
7.09
年份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00
山东、浙江两省经济的发展超过了这一点, 农业总产值的增加已经由劳动力数量增加型 转变为劳动力质量增加型。
新疆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的 数量仍有极大的相关性,劳动力数量仍是农 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质量 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与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具有 关系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否可带动经济的发展 是否劳动力素质水平越高,其收入就越高
劳动力 总产值
400
600
350
500
300
250
400
200
300
150
200
100
50
100
0
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年份
农村劳 动力总 数/万人
农业总 产值/亿 元
相关性分析
(1)山东省劳动力数量和农业总产值相关性分析 1980—1992年间相关系数为0.97; 1992—2000年间相关系数为0.61。
2、数据分析(山东、浙江、新疆三省区对比分析)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00
山东 2652.9 2704.8 2768.1 2827.4 2919.3 3010.3 3079.8 3149.6 3227.1 3271.8 3348.3 3479.1 3533 3569 3561.7 3572.5 3565 3588.7 3595.8 3619.5 3639.7
山东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
人均受教育年限
9
8
7
6
y = 1.1994Ln(x) - 0.5614
5
R2 = 0.9639
4
3
2 1
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劳均单位面积产值
浙江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
人均受教育年限
10 8 6 4 2 0
不同地区劳均单位面积产值
山东
浙江
112.43
130.36
138.93
160.49
161.12
160.18
191.92
217.24
205.89
260.65
209.83
259.85
243.97
306.15
290.15
387.18
326.97
421.15
383.35
454.91
480.76
561.14
517.16
(2)浙江省劳动力数量和农业总产值相关性分析 1980—1993年间相关系数为0.8765; 1994—2000年间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030。
(3)1980—2000年新疆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相 关系数为0.964。
3、数据分析结论
经济的发展与劳动力数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劳动力的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点, 当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超过这一点时,经济的 发展将不伴随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0
y = 0.7499Ln(x) + 1.7681 R2 = 0.9101
500
1000
1500
2000
25合曲线
劳均产值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631.22
616.96
848.47
850.21
1239.94
1142.65
1515.37
1324.24
1617.84
1355
1698.54
1301.55
1707.15
1307.05
1718.55
13272.14
1993.57
新疆 71.61 79.98 93.94 115.34 137 142.64 176.73 235.07 262.91 309.82 355.75 374.68 441.52 682.47 907.46 932.48 995.29 1013.44 909.59 957.69
劳动力 总产值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年份
农村劳动 力总数/ 万人
农业总产 值/亿元
1980—2000年新疆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变化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 源开发利用信息分析案例
研究内容
1、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数量的关系 2、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质量的关系 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

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数量 的关系
1、提出问题 经济的发展与劳动力数量的多少具有何
种相关性 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加经济增长趋势
2、数据分析
年份 1988 1989 1990 1992 1993 1994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00
利用OECD法计算的各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
山东
浙江
新疆
6.18
6.11
5.32
6.29
6.21
5.49
6.51
6.55
5.64
7.15
6.77
6.24
7.35
6.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