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昆虫

合集下载

昆虫学实验报告

昆虫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小麦、油菜蚜虫调查和鉴定姓名:班级:学号:一实验内容1 小麦蚜虫调查与种类鉴定在田间观察并用毛笔扫取小麦植株上的蚜虫于盛有酒精的容器中,带回实验室调查并在体视显微镜下统计小麦植株上的蚜虫数量以及种类,记录所调查小麦植株数量。

通过对小麦蚜虫的调查与鉴定,了解小麦蚜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并掌握小麦蚜虫的调查与鉴定方法,旨在预测小麦蚜虫危害蔓延情况,为及时防治小麦蚜虫制定有效的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2 油菜蚜虫种类鉴定通过实验室给定的油菜蚜虫样本,随机捕获数头蚜虫,然后在体视显微镜下鉴定油菜蚜虫种类。

通过对油菜蚜虫种类的鉴定,熟练掌握油菜蚜虫的形态特征,并准确对其进行鉴定与分类,以明确当地油菜蚜虫的主要类型,旨在为油菜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实验方法1 小麦蚜虫调查方法采用单对角线随机五点取样,每点固定50株(茎);当百株(茎)蚜虫量超过500头且株(茎)间差异不大时,每点可减少至20株(茎);当蚜虫量特大时,每点可减少至10株(茎)。

调查有蚜株数、蚜虫种类、有翅蚜及无翅蚜数量,并统计计算百株蚜虫量,记录结果并汇入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表1)。

表1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注:调查地点为成都校区图书馆前小麦田,地块类型为旱水田。

2 小麦和油菜蚜虫鉴定方法在体视显微镜下根据教材,小麦和油菜蚜虫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

三结果与分析1 小麦蚜虫种类和发生情况根据表1可知,所取小麦植株上的蚜虫均为禾谷缢管蚜,由此可初步推测出成都市温江区小麦蚜虫的主要优势种是禾谷缢管蚜。

在随机选取的6株小麦种,只有4株小麦有蚜虫,有蚜率达66.7%;通过调查的小麦上一共有92头禾谷缢管蚜,换算成百株蚜量为1534头。

按照常规防治标准(百株蚜量超过500头),现阶段已达到防治标准。

而禾谷缢管蚜都是无翅型,且与生活阶段有关。

此阶段为小麦灌浆期,蚜虫只需要在小麦植株的叶片或茎秆上小范围活动,就可以从小麦吸食足够的汁液作为营养物质。

在南方,禾谷缢管蚜营同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全年在同一科寄主植物上营孤雌生殖,不产生雌雄性蚜,以无翅成虫和若蚜在小麦根部、近地面的叶鞘或土缝内过冬。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生物七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多样性,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生物世界的认识。

实验材料:1. 显微镜2. 草履虫标本3. 水蚤标本4. 食蚊鱼标本5. 蝴蝶标本6. 鸟类标本实验步骤:1. 观察草履虫标本将草履虫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观察草履虫的体形、结构和运动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2. 观察水蚤标本将水蚤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水蚤的形态结构。

观察水蚤的体形、结构和摄食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3. 观察食蚊鱼标本将食蚊鱼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食蚊鱼的形态结构。

观察食蚊鱼的体形、结构和捕食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4. 观察蝴蝶标本将蝴蝶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蝴蝶的形态结构。

观察蝴蝶的体形、结构和飞行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5. 观察鸟类标本将鸟类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鸟类的形态结构。

观察鸟类的体形、结构和飞行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呈椭圆形,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纤毛等结构。

它通过纤毛的摆动实现自身的运动。

2. 水蚤是一种微小的甲壳动物,呈卵形,具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

水蚤的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多对脚,腹部有尾毛。

水蚤通过脚的摆动和尾毛的划水运动。

3. 食蚊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呈纺锤形,具有鳞片、鳍和尾巴等结构。

食蚊鱼通过鳍的摆动和尾巴的扇动进行游动和捕食。

4. 蝴蝶是一种昆虫,呈翅膀状,具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

蝴蝶的翅膀上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可以通过翅膀的扇动实现飞行。

5. 鸟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呈鸟型,具有喙、翅膀和尾巴等结构。

鸟类通过翅膀的振动和尾巴的调整实现飞行。

实验讨论:通过对不同生物体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的结构简单,但通过纤毛的摆动可以实现自身的运动。

三年级阅读显微镜下的大自然阅读收获

三年级阅读显微镜下的大自然阅读收获

三年级阅读显微镜下的大自然阅读收获显微镜是一种神奇的工具,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察觉的微小世界。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有幸使用了显微镜来观察大自然中的微小生物和微观结构。

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精神。

在显微镜下,我第一次看到了水中的浮游生物。

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有的像小虫子,有的像小球,有的像小叶片。

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有的快速地旋转,有的慢慢地摇摆。

通过观察它们的运动和形态,我了解到浮游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了食物链中的能量,还能指示水质的好坏。

除了浮游生物,显微镜还让我看到了水中的浮游植物。

它们是一种微小的藻类,通常呈现出绿色或棕色。

它们在水中形成了美丽的薄膜,有的像细长的丝状,有的像圆形的盘状。

通过观察它们的形态和生长方式,我了解到浮游植物是水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水质净化的重要角色。

在显微镜下,我还看到了昆虫的触角和蜘蛛的网。

触角是昆虫的重要感觉器官,它们可以感知空气中的气味和食物的方向。

蜘蛛的网是它们用来捕食的工具,它们利用丝线编织出各种形状的网,待飞虫入网后就能迅速捕获。

通过观察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我了解到昆虫和蜘蛛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除了生物,显微镜还让我看到了植物的细胞结构。

我看到了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组成了植物的基本单位。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细胞结构,我了解到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这些观察,我不仅了解到了大自然中微小生物和微观结构的奥秘,还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精神。

我意识到大自然是一个宝藏,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乐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显微镜来观察大自然,我们一定能够有更多的收获和惊喜。

昆虫学实验报告

昆虫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昆虫分类与鉴定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昆虫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昆虫分类学的理解,提高昆虫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2. 显微镜、放大镜、昆虫解剖工具、解剖盘、解剖针、镊子、解剖液、酒精、水、滤纸等。

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标本的整体形态,记录昆虫的颜色、体型、翅的形状等特征。

2. 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形态特征。

3. 解剖昆虫,观察其内部器官的结构,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

4. 比较不同昆虫类群的形态特征,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原则。

5.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对昆虫进行分类鉴定。

实验结果:1. 观察到的昆虫标本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2. 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

3. 在显微镜下观察,昆虫的内部器官结构差异较大,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

4.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实验中观察到的昆虫分为以下几类:- 鳞翅目:蝴蝶、蛾类等。

- 鞘翅目:甲虫类。

- 双翅目:蚊、蝇类等。

- 膜翅目:蜜蜂、蚂蚁等。

实验讨论:1. 昆虫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如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结构差异。

2. 昆虫的内部器官结构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

3. 在进行昆虫分类时,需要综合考虑昆虫的形态和内部器官结构,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4. 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对于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了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昆虫标本的观察和解剖,加深了对昆虫分类学的理解,提高了昆虫识别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昆虫的分类与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其形态和内部器官结构,这对于昆虫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类科学实验报告

昆虫类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2. 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观察、实验和记录能力。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一类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过程,可以了解昆虫的分类、生态和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各类昆虫标本、昆虫解剖器具、显微镜、培养皿、放大镜等;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显微镜、放大镜、酒精灯、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形态结构: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等,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2. 解剖昆虫:利用解剖显微镜、剪刀、镊子等工具,对昆虫进行解剖,观察内部器官;3. 记录实验数据: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4. 分析昆虫分类: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形态结构(1)取一昆虫标本,置于培养皿中;(2)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如头部、胸部、腹部、触角、足等;(3)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内部器官,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2. 解剖昆虫(1)将昆虫标本放置于解剖显微镜下;(2)使用剪刀、镊子等工具,对昆虫进行解剖;(3)观察昆虫的内部器官,记录其形态和功能。

3. 记录实验数据(1)记录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2)对昆虫进行分类,记录分类结果。

4. 分析昆虫分类(1)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2)分析昆虫的分类特点,总结昆虫的分类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了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2. 实验分析(1)昆虫的基本结构:昆虫具有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头部具有触角、眼睛、口器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和一对翅膀;腹部具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2)昆虫的生理功能:昆虫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殖等生理功能。

显微镜下物像的寻找方法

显微镜下物像的寻找方法

显微镜下物像的寻找方法显微镜是一种能够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工具,它通过透射或反射对光进行聚焦,使得观察者能够看到细微结构和细胞组织等。

寻找物像是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操作之一,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显微镜下物像的寻找方法。

1.望远镜法:将物镜对准样品表面,调节目镜直至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的整体形状。

然后,用目镜调节焦距,直到物体表面的细节清晰可见。

这种方法适用于体积较大的样品,如昆虫、植物切片等。

2.反射法:在显微镜下,首先调节物镜的焦距,使其对准样品表面。

然后,将光源调至合适强度,通过反射观察物体的细节。

这种方法适用于样品表面较亮的情况,如金属表面等。

3.透射法:与反射法类似,将物镜对准样品表面,调节焦距。

然后,将光源调至适当强度,通过透射观察物体的细节。

这种方法适用于透明或半透明的样品,如细胞组织切片等。

4.油浸法:在使用高倍物镜观察细小结构时,常常需要使用油浸法。

将一滴高折射率的油滴放在物镜和样品之间,这样可以提高光的聚焦能力,使得观察到的图像更加清晰。

这种方法适用于观察接近无法分辨的细小结构,如细胞核等。

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节光源的强度,避免过亮或过暗的情况。

过亮会导致样品烧焦或产生反射,过暗则无法清晰观察。

2.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使其对准样品表面。

如果焦距不正确,观察到的图像会模糊不清。

3.避免震动和颤动,使用显微镜时要稳定手腕和呼吸,可以使用显微镜底部的支架来固定显微镜,减少晃动。

总之,显微镜下物像的寻找是显微技术中的基本操作之一,掌握了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观察样品中的细节结构。

昆虫的各种实验报告(3篇)

昆虫的各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一类生物,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昆虫的形态、生理、生态和分类等特征,本实验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昆虫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2. 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3. 加深对昆虫与植物病虫害关系的认识;4. 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5.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内容1. 昆虫形态特征观察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了解其外部结构。

(2)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显微镜、解剖镜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的整体结构,如头部、胸部、腹部等;②观察昆虫的足、触角、翅等器官;③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2. 昆虫分类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技能。

(2)实验材料:昆虫标本、分类鉴定手册、显微镜等。

(3)实验步骤:①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昆虫标本进行初步分类;②查阅分类鉴定手册,对昆虫进行详细鉴定;③对比不同昆虫的分类特征,加深对昆虫分类的理解。

3. 昆虫与植物病虫害关系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

(2)实验材料:植物、昆虫标本、农药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对植物的危害程度;②分析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③学习病虫害防治方法,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

4. 野外采集昆虫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昆虫的生存环境。

(2)实验材料:捕虫网、毒瓶、采集管、手套等。

(3)实验步骤:①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如树林、草地、农田等;②使用捕虫网、毒瓶等工具采集昆虫;③将采集到的昆虫进行整理、保存。

5. 昆虫生理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生理特征,掌握昆虫生理实验方法。

(2)实验材料:昆虫、生理仪器、实验试剂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的运动、摄食、繁殖等生理现象;②使用生理仪器测定昆虫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等;③分析昆虫的生理特征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显微镜二、实验器材:显微镜(J2702)、装片或切片,擦镜纸、纱布。

三、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备。

2.取镜和安放。

⑴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⑵安放: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7厘米处。

⑶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安装好物镜和目镜3.对光。

⑴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

⑵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⑶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图3-3)。

4.观察:⑴安放装片。

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⑵下降镜筒。

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⑶上升镜筒。

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

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5.整理实验器材:⑴把装片取下放回原处。

⑵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

使两物镜偏到通光孔两侧,再把镜筒降低到最低位置最后把显微镜装进镜箱,送回原处。

四、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显微镜镜头,切勿用手触摸镜头里的透镜。

必要时,只能用专门擦镜纸擦拭镜头。

2.保护载物台清洁,不要让装片上水液或染液接触载物台。

一般也不要将显微镜后倾。

3.对光时,反光镜不可对直射强光。

4.不要随意迅速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免损坏镜内部齿轮。

观察时一定先用粗焦螺旋慢慢调节,待看清物像后,再用细准焦螺旋微调。

镜筒下降时,要侧目注视物镜头,以免物镜头与玻片相挤压。

5.从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上标本移动方向与视野里像移动方向相反。

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观察植物细胞一、实验目的:1.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3.练习使用显微镜。

二、实验器材、药品洋葱鳞茎、镊子、刀片、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释的碘酒(或红墨水)、滴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J27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