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天敌对花蓟马和茶短须螨的跟随效应研究

合集下载

山区茶园主要害虫天敌及其控害作用(续)

山区茶园主要害虫天敌及其控害作用(续)

区森林 中的 鸟类 的作 用 。就 茶 园常 驻天 敌 而
言 ,6 以前 茶 园中主要 天 敌有 :蚜 茧蜂 、草 月
很多茶 园害虫 和天敌在一年之 中发生两个
间小黑 蛛 、食蚜 蝇 、大草蛉 等 ;6 、7 月 5上 、 中旬茶 园天敌主要 有 :松毛虫赤 眼蜂 ,拟澳 洲 赤 眼蜂 ,小花蝽 、草 间小黑 蛛 、T 纹豹蛛 、狼 蛛 、中华 草 蛉 、大 草蛉 、异 色瓢 虫 、龟 纹瓢 虫 、茶尺蠖 绒茧蜂 等 ;9 1月 茶园 中主要天 月 ̄ 0 敌 为 :草 间小 黑蛛 、三突花蛛 、 纹豹蛛 ,中华 T 草蛉 、 茶尺蠖悬姬蜂等 。
总而言之 ,要在 了解茶 园害 虫综 合防治生 态学原理 的基 础上 ,对特定茶 区的主要害虫及 其 主控天敌的种类 , 种群进行 调查研究 , 掌握 害
高峰 , 别在5 分 月上 、 中旬 至6 中 、 月 下旬 和9 月
中、 下旬 。 同年份 ,不 同类型的茶 园 , 同一 不 或 类 型茶园其管理水平不一 ,茶 园害虫、天敌 高 峰出现的时间也不一致 ,而且 ,害虫 与天敌 的
天敌对 1 3 幼虫和 卵的捕 食及 寄生 率 的总 和 ~龄
可达6 %左 右。在 一般年份 ,茶 毛虫就 可 以得 5 到有效的控制 。如果发生量较 大 ,则应 辅 以其
对茶蚜的控制作用较小 。 随着 温度 的升高 , 茶蚜
数量也逐渐 增加 , 各种 天敌 迅速迁入和繁殖 , 种 类和数量大增 , 使茶蚜 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 ,
维普资讯
中国茶 叶加 工
2 0 ,3 :5 3 0 6 ()3 + 6
山区茶 园主要害 虫天 敌及 其控害作用 ( 续
高旭晖 杨云秋 梁 丽云 胡 贤春

普洱市茶园蓟马发生规律的研究

普洱市茶园蓟马发生规律的研究

2020年第6期蚕桑荼叶遇讯• 17 •普洱市茶园蓟马发生规律的研究黎美龄1赵远艳1陈蜀萍1陈保彳 戴萍1胡艳萍1姜东华"(1.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665000;2,国家普洱茶产岛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665000)摘要:通过检叶数虫法对普洱市茶园蓟马进行调查,研究茶蓟马的发生规律。

结果表明,茶蓟马在4—5月、7—8月分别出现高峰期,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

同,全年多种蓟马均同时存在。

关键词:茶园蓟马;发生规律;防控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茶叶种植面积位居 云南之首⑴。

蓟马是普洱茶区的常见害虫,选择云 抗10号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掌握茶园蓟马的生活 习性及发生规律,为虫情的预测预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茶园蓟马主要为害茶叶嫩梢,偶有为害叶柄、嫩茎和老叶。

部分受害叶片会褐变,叶片背面布满褐色小点及条状疤痕,还有部分叶片上显示两条同叶 脉延伸方向一致且分别位于叶脉两侧的痕迹,条痕相应的叶正面略凸起。

受害严重时,叶片卷曲僵硬 变脆甚至枯焦、脱落,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

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调查地点: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示范园(N22°29/,E100°35/,海拔 1 310m ) 0 茶园茶树品种:云抗10号,树龄28年。

普洱市茶园存在多种蓟马,不同时期出现优势种不1.2调查方法调查时间2019年1月—2019年12月,每周二进行调查,当天调查3次,调查时间为:8:00、12:00、17:00o采用检叶数虫法调查⑵。

选择梅花式(五点) 调查5个样点,各样点用lm X lm 的铁丝框随机框定lm?范围,随机选取10个新梢(至少有一芽三 叶)调查,分别记录10个新梢中处在芽头、第一叶、第二叶和第三叶上蓟马的成虫和若虫数量。

1.3记录方法与计算方法(1) 将每次调查的数据按表1所示分级标准统 计虫口密度,计入表2⑶。

(2) 计算方法。

茶园3种害虫与蜘蛛天敌种群动态的关系

茶园3种害虫与蜘蛛天敌种群动态的关系
1 . 数据 分 析 3
态位 分析 法和 空 间格 局 聚 集 强 度指 标 分 析பைடு நூலகம்方 法 , 对
茶 园 3 鳞翅 目主 要 害虫 茶 尺 蠖 ( to i o l u 种 Ecrp s bi a q
P o t、 叶斑 蛾 ( eui ee . 和茶 卷 叶 蛾 ru)茶 Et s ad a L ) r a
型花 蟹 蛛 ( s cs p ipau ) 茶 色 新 圆蛛 ( ocn es) 茶 叶 斑 蛾 ( eui e e ) Xyt u hp its 和 i e Nes at i , o h i Et s ad a L 的主 要 天 敌 是 斑 r a
管巢 蛛、 鞍型花蟹蛛 、 点球 腹蛛 、 色新 圆珠 和 三突花 蟹 蛛 ( smeo s rcs iau ) 茶 卷 叶蛾 ( moa 八 茶 Mi u n p iupd ts , t Ho n c fa i Ni e) o er e r的主要天敌是 三突花蟹蛛 、 f a t 斑管巢蛛 、 鞍型花蟹蛛 、 茶色新 圆珠 和八 点球腹蛛 ;3种害虫及其天 敌种群 聚集均数 均小 于 2 且 聚集是 由环境因子所 致 。 ,
方法 等 已有较 多报道 [ ]但 害 虫与 蜘蛛 天敌 种群 动 1 , 。
态 的关 系报道 较 少 。笔 者 采 用灰 色 系 统 分 析 法 、 生
样方 中所 有枝 条进 行 盆 拍 , 载 3种 害 虫 和蜘 蛛类 记
天敌 种类 和个 体数 。调 查 时间为 2 0 0 9年 4月 1 5日 至 1 O月 2 8日, 5 0d调 查 1 , 1  ̄2 次 共调 查 1 次 。 1
析[ 。将 茶 尺蠖 、 叶 斑蛾 和茶 卷 叶 蛾 及其 蜘 蛛 天 茶

3种海拔高度茶园中2种害虫与其天敌间的数量和空间关系

3种海拔高度茶园中2种害虫与其天敌间的数量和空间关系

3种海拔高度茶园中2种害虫与其天敌间的数量和空间关系毕守东;柯胜兵;徐劲峰;周夏芝;邹运鼎;党凤花;禹坤;赵学娟;施晓丽【摘要】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安徽省潜山县高、中、低3种海拔茶园中2种主要害虫与其天敌在数量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进行研讨,经综合排序得出:低海拔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锥腹肖蛸、茶色新圆蛛和鞍型花蟹蛛,中海拔茶园为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和鞍型花蟹蛛,高海拔茶园为锥腹肖蛸、茶色新圆蛛和草问小黑蛛.低海拔茶园柑橘粉虱的主要天敌是八点球腹蛛、茶色新圆蛛和异色瓢虫,中海拔茶园为鞍型花蟹蛛、八点球腹蛛和茶色新圆蛛,高海拔茶园为锥腹肖蛸、八点球腹蛛和斑管巢蛛.上述几种天敌与2种主要害虫在数量和空间上有显著的追随关系.不同海拔高度茶园中2种主要害虫的主要天敌种类存在差异.【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2【总页数】9页(P456-464)【关键词】不同海拔;茶园;假眼小绿叶蝉;柑橘粉虱;天敌【作者】毕守东;柯胜兵;徐劲峰;周夏芝;邹运鼎;党凤花;禹坤;赵学娟;施晓丽【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潜山县植保植检站,安徽潜山,246300;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正文语种】中文茶树害虫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之一,茶树害虫天敌是影响害虫种群消长的重要生态因子,害虫-天敌之间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

关于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发生规律及其天敌的种类有大量报道[1-2],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Ashmead)的种群生命表研究证明了天敌的捕食作用对其1龄至3龄若虫种群的影响是显著的[3]。

茶园天敌资源与功能研究进展

茶园天敌资源与功能研究进展
韩宝瑜等3840对茶园虫生真菌资既可通过增加复合茶园相对复杂的生境为天敌在源及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调研阐述了蛤侧链子包各种不利条件下提供庇护场所保护系统内自然天敌增加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43剧也等几种虫生真菌在茶园黑刺粉虱中的流行规律总结了粉虱8种虫生真菌的培养性状致病特征可通过间作的林草等对害虫的趋避拒食等而发及在多种生境中的侵染率发现高虫口高湿和一挥作用
茶 产业 是 我 国 的 特 色产 业 , 是 我 国农 业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其 发展 对 我 国农 业 、 世界 茶产 业都 有 极 其重 要 的意 义 。但 由于在 茶树 病虫 害 的防治 过
摸 清茶 园中病 虫及 天敌 资源 的种类 及其 分 布 的基
础上 , 强化茶园中自身因素的控制能力 , 并对天敌
山东 农 业 科 学
2 0 1 3 , 4 5 ( 1 2 ) : 1 1 7—1 2 2
S h a n d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茶 园天敌资源 与功 能研 究进 展
曹德航 , 朱 磊 , 盖晓亚。 , 张 丽霞。
1 茶园天敌资源种类
与其 它农 业 生态 系统 相 比 , 茶 园 中的 天 敌 资 源较 为丰 富 , 通 常 每 种 害 虫都 有 1至 数 种 天 敌起 着 抑 制作 用 … 。2 0世 纪 7 0年 代 后 期 , 日本 就 已 经调 查摸 清 了茶 园 中主要 害虫 的天敌 。印度记 载 了茶 树 主要病 虫 害 的重 要 天 敌 。2 0世 纪 6 0~ 8 0 年代 中期 , 湖南、 浙江、 安徽 、 贵州 和 云南等 省陆续 开 展 了茶树 病 虫 、 天敌 昆虫 、 蜘蛛 和 昆虫病 毒 的调 查 及 鉴 定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 全 国各 茶 区积 极 开 展 了茶 园天敌 资源 的调查 。茶 园天敌作 为茶 园生 态系 统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在 茶 园生 态 平衡 中

不同间作模式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调查研究

不同间作模式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调查研究

h a n u m,Z a n t h o x y l a m s i m u l a n s a n d A q u i l a r i a c r a s s n a h a d d i f f e r e n t i n f l u e n c e s t o ma j o r d i s e a s e s ,p e s t s a n d
( 云南省农业科 学院茶 叶研究所/ 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 工程 研究中心 , 云南 勐海 摘 6 6 6 2 0 1 )
要: 对香樟 一茶 、 野 花椒 一 茶、 沉香 一茶 3 种 间作 模式下茶 树主要病虫 害及天敌在春 茶 、 秋 茶 2个生
育期的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 : 茶 园 中间作香 樟 、 野 花椒 、 沉香对 茶园主要 病虫 害及 天敌 的影 响不一 致。香樟 问作 茶园茶轮 斑病 和茶赤 星病 的发病率较对 照茶园低 , 但 有增加茶 小绿叶蝉 的趋 势 ; 野 花椒 间作茶
山东 农 业 科 学 2 0 1 4 , 4 6 ( 1 1 ) : 1 l 0—1 1 3
S h a n d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不 同 问作模 式茶 园主 要 病 虫害 及天 敌 的调 查 研 究
孙云 南, 冉 隆殉 , 蔡 丽, 梁名 志, 许燕 , 刘德和 , 夏 丽飞
t i o n s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i n s p r i n g a n d a u t u mn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a t i n t e r c r o p pi n g wi t h Ci n n a mo mu m h u p e —

不同海拔茶园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差异

不同海拔茶园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差异

不同海拔茶园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差异柯胜兵;党风花;毕守东;邹运鼎;禹坤;赵学娟;徐劲峰【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海拔茶园之间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的差异,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行跳跃抽样调查方法分别对海拔698.6、270m 和46m的高、中、低海拔茶园进行调查,并进行方差分析,进而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以样方为单位3种海拔中差异极显著的害虫是假眼小绿叶蝉、柑桔粉虱、茶短须螨、茶黄蓟马、琥珀广翅蜡蝉和绿螽蟖;差异极显著的天敌是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日本球腹蛛和茶色新圆蛛.数量居于3种海拔第一位的物种:高海拔茶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柑橘粉虱、茶短须螨和绿螽蜥,天敌为锥腹肖蛸和八点球腹蛛;中海拔茶园害虫为茶黄蓟马和红蜡蚧,天敌为粽管巢蛛;低海拔茶园天敌为茶色新圆蛛和日本球腹蛛.高海拔的主要害虫还有茶黄蓟马和琥珀广翅蜡蝉,主要天敌还有草间小黑蛛、茶色新圆蛛和日本球腹蛛;中海拔的主要害虫还有假眼小绿叶蝉和茶短须螨,主要天敌还有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拟环纹狼蛛、三突花蟹蛛;低海拔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柑桔粉虱和红蜡蚧,主要天敌还有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草间小黑蛛、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3种海拔茶园之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物种数差异不显著,3种海拔茶园之间植食性昆虫亚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数差异均不显著,个体数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3种海拔茶园之间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均极显著.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对稳定性值均是低海拔茶园最大.【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14【总页数】8页(P4161-4168)【关键词】不同海拔;害虫;天敌;差异分析【作者】柯胜兵;党风花;毕守东;邹运鼎;禹坤;赵学娟;徐劲峰【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庆市潜山县植保植检站,安徽潜山246300【正文语种】中文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population quantitie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ests and their natural enemies in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s,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 in tea gardens,in the present work,systemat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at three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 heights(i.e.698.6 m(high),270 m(medium)and 46m(low))by using the survey method of parallel jumping sampling.Analysisof variance showed that pests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 heights were Empoasca vitis(Gothe),Dialeurodes citri(Ashmead),Brevipalpus theae(Ma et Yuan),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Ricania cacaonic(Chou et Lu)and Holochloranawae(Matsumura et Shiraki),and their F values were 39.97,21.09,8.29,21.10,6.24 and 46.27,respectively;whilst enemies of significant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 heights were Theridion octomaculatum (Boes.et Str.),Tetragnatha maxillosa(Thorell),Enoplognatha japonica(Boes.et Str.),Neoscona theisi(Walckenaer),and their F values were 7.49,8.00,18.61 and17.36,respectively.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further showed that the first main pests were Empoascavitis(Gothe),Dialeurodes citri(Ashmead),Brevipalpus theae(Ma et Yuan)and Holochlora nawae(Matsumura et Shiraki)in highaltitude tea garden;and Scirtothrips dorsalis(Hood)and Ceroplastes rubens(Maskell)in mid-altitude tea garden.Whilst the first natural enemies were Tetragnatha maxillosa(Thorell)and Theridion octomaculatum(Boes.et Str.)in highaltitude tea garden;and Clubiona japonicola(Boes.et Str.)in mid-altitude tea garden;as well as Neoscona theisi (Walckenaer)and Enoplognatha japonica(Boes.et Str.)in low-altitude tea garden.Furthermore,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in pests also have Scirtothrips dorsalis(Hood)and Ricania cacaonic(Chou et Lu)in high-altitude tea garden;and Empoasca vitis(Gothe)and Brevipalpus theae(Ma et Yuan)in mid-altitude tea garden;as well as Empoasca vitis(Gothe),Scirtothrips dorsalis(Hood),Dialeurodes citri(Ashmead)and Ceroplastes rubens(Maskell)in low-altitude tea garden.Whilst the main natural enemies also have 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vall),Neoscona theisi (Walckenaer)and Enoplognatha japonica(Boes.et Str.)in high-altitude tea garden;and Theridion octomaculatum (Boes.et Str.),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vall),Tetragnatha maxillosa(Thorell),Lycosa pseudoannulata (Boes.et Str.)and Misumenops tricuspidatus(Fabr.)in mid-altitude tea garden;as well asTheridion octomaculatum (Boes.et Str.),Tetragnatha maxillosa(Thorell),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vall),Clubiona japonicola(Boes.et Str.)and Lei axyridis(Pallas)in low-altitude tea garden.Specially,the results of F-testing showed that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 (F=17.57),individual numbers(F=5.27)and evenness of arthropod community(F=23.46)among the three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s(all F>F0.01=4.79).However,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in numbers of species among the three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s(F=2.32 <F0.05=3.07).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 in low-altitude tea garden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high and medium-altitude tea garden.Furthermore,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 and species numbers of phytophagous sub-communities in the three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s also were further surveyed.The statist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 values for 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 and species numbers were,respectively,1.70 and 1.74,indicating tha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in them(all F values<F0.05=3.07).In contrast,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numbers(F=11.55)and evenness(F=7.87)amongthe three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s(all F values>F0.01=4.79).Whils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F=5.13),species numbers(F=6.76)and individual numbers(F=8.78)of predacioussub-communities also existed in the three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s(all F values>F0.01=4.79).The above three indexes in low-altitude tea garden was greater than those in high and medium-altitude teagarden.In addition,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in evenness among the three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s(F=1.06<F0.05=3.07).These abov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 and the relative stability values of communities in low-altitude tea garden were greatest in the three tea gardens of different altitudes.Key Words:different altitudes;pests;natural enemies;variation analysis茶树害虫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之一,茶树的抗虫性和害虫天敌是影响害虫种群消长的重要生态因子,茶树-害虫-天敌之间是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

不同类型茶园害虫和天敌调查

不同类型茶园害虫和天敌调查

经调 查 , 在 3类 茶 园 中危 害 茶 树 的 害 虫 有 2 7
科, 其 中以小 绿 叶蝉 、 茶尺蠖 为 主要 害 虫 , 茶蓟马 、 茶 卷叶蛾 为 次 要 害虫 , 绿盲蝽 、 碧 蛾蜡 蝉 、 刺 蛾 等 害 虫
为零星 发生 。3类茶 园害 虫 发 生情 况 见 图 1 。观 光 茶园害 虫 由于全 年 采 用 粘 虫板 和杀 虫 灯 防 治 , 茶 树
2 . 3 不同类型茶园主要害虫、天敌比较
茶林 间 种有 助 于增 加 茶 园 内的 物种 数 , 特 别 是
天 敌 昆虫种 类 和数 量 的 增 加 , 对 发挥 天 敌 效 应 和 自
翅 日 3种 , 缨翅 目 1种 , 直 翅 目4种 , 柄 眼 目 1种 , 蜻
蜓目1 种, 螳 螂 目 1种 ( 表 1 ) 。
敌 的消长 处 于一 个无序 的状 态 。
茶 园取 3 O个 点 , 蓬面有益 、 有 害 昆 虫 采 用 震 落 盆
( 3 0 c m× 3 0 c m) 承接记 数法进 行调 查 , 采用 随 机抽 检 规定 样本 数 调 查 其 他 枝 干 的 叶螨 类 等 特 殊 益 害 昆 虫, 在茶 树害虫 发生 为害期 4~l O月进 行 调查 , 每月
资助项 目: 江 西 省科 技 计 划 项 目( 编 号: 2 0 l 5 l B B F 6 0 0 0 1 ) 。
然控 制 力有 积极 作用 ( 表2 ) 。茶园 蜘蛛 是 一类 捕 食
性 天敌 , 种类 多 , 个体 数量 大 , 具 有较强 的捕 食效 应 。
2 0 1 6年第 6期
虫纲 、 蛛 形纲 和腹 足 纲 , l 4个 目、 3 0个 科 ; 其 中 蜘蛛 目1 8种 , 蜱螨 目 1种 , 鳞翅 目 9种 , 鞘 翅 目 3种 , 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园天敌对花蓟马和茶短须螨的跟随效应研究作者:程娴余燕王建盼来源:《植物保护》2018年第06期摘要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害虫的综合防治,对安徽茶园主要害虫与天敌进行系统调查,进行了天敌对花蓟马和茶短须螨跟随效应的研究。

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与害虫半变异函数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变程之间的关联度,与害虫关联度值越大的天敌对害虫的跟随关系越密切。

本文分析了花蓟马种群数量在全年最多时段(4月13日—7月8日)、茶短须螨种群数量在全年最多时段(5月13日—8月5日)内,茶园中5种主要天敌对两种害虫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

结果表明,花蓟马与斜纹猫蛛、八点球腹蛛、粽管巢蛛、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半变异函数变程的关联度分别为0.658 3、0.614 6、0.607 1、0.753 8和0.647 1,茶短须螨与斜纹猫蛛、八点球腹蛛、粽管巢蛛、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半变异函数变程的关联度分别为0.718 9、0.615 6、0.701 0、0.676 5和0.697 6。

表明与花蓟马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是龟纹瓢虫、斜纹猫蛛和异色瓢虫,与茶短须螨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是斜纹猫蛛、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

关键词花蓟马;茶短须螨;捕食性天敌;空间关系;数学分析中图分类号: Q 968.1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8018Abstract In order to reasonably protect and utilize natural enemies for pest control, system survey of main pests and natural enemies was conducted in tea garden. Then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of Frankliniella intonsa andBrevipalpus obovatuswith their predator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 of geostatistics 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he ranges of spatial dependence (RSDS) of natural enemies and insect pests were separately calculated by the method of geostatistics, and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among enemies and pests were analyzed using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he greater the correlation value,the clos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emies and pest.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F. intonsa and its enemies from April 13 to July 8 andB.obovatusfrom May 13 to August 5, at which the quantity of pests were grea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al grade of semivariogram RSDs ofF. intonsa, Oxyopes sertatus, Theridion octomaculatum, Clubiona japonicola,Propylea japonica andLeis axyridis were 0.658, 0.614 6, 0.607 1, 0.753 8 and 0.647 1,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al grade of semivariogram RSDs of B.obovatus, O.sertatus, T.octomaculatum,C.japonicola,P.japonica andL.axyridis were 0.718 9, 0.615 6, 0.701 0, 0.676 5 and 0.697 6,respectively.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natural enemies ofF. intonsa with closest spatial relationships were P.japonica, O.sertatus andL.axyridis, and the natural enemies ofB.obovatus with closest spatial relationships wereO.sertatus, C.japonicola and L.axyridis.Key words Frankliniella intonsa; Brevipalpus obovatus; predatory enemy; spatial relational; math analysis茶樹害虫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n)是茶树的主要害虫,在我国茶区均有分布。

Yue[1]研究在25℃恒温下花蓟马平均每世代产卵量最高时可达1 232头。

张鲁民等[2]的研究表明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Zheng 对花蓟马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5.79头。

茶短须螨Brevipalpus obovatusDonnadieu也是茶树的主要害虫。

宋晓川等[3]研究了该螨在茶树树冠上为均匀分布;蔡佩娜[4]提出了茶短须螨的无公害防控技术;王品维等[5]研究得出65%炔螨特·竹焦油乳油防治茶短须螨,2 000倍液药后7 d的平均校正防效达96.7%。

自然天敌是持续控制害虫种群消长的重要生态因素。

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发生时间、发生数量和空间等方面。

害虫与天敌的空间结构关系直接与天敌的捕食(或寄生)效率有关。

对两者的空间结构研究,多用空间分布图式测定方法[6-8]。

由于该方法不考虑各样方的空间位置,不能反映聚集强度在空间的变化,忽视了生态环境之间、生物之间存在的明显相关性等缺陷,近年来不少昆虫学者应用地学统计学方法研究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桃一点叶蝉、多种麦蚜、马尾松毛虫、朝鲜球坚蚧等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空间关系[9-17]。

地学统计学是在地质分析和统计分析互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分析空间变量的理论和方法。

它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当一个变量在空间上与其位置有关时称为区域化变量,区域化变量在空间上因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或空间相关性而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即空间变异。

地学统计学就是定量地描述并模拟这种空间变异规律的科学,它通过测定区域化变量等间隔的样点间差异来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结构[8]。

本文利用地学统计学方法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茶园天敌对主要害虫花蓟马和茶短须螨的空间跟随效应,以期为评判花蓟马和茶短须螨的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地点时间调查地点为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茶园,茶园面积为0.2 hm2,调查时间为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12月2日,15 d调查一次,共调查18次。

茶树品种为‘安吉白茶’,是一种珍稀的变异茶种。

1.2 调查取样采用平行跳跃法随机在茶园选取3行,行距为1 m,每行间隔1 m取一个2 m长的样方,每行10个样方,共取30个样方,先目测调查,再每样方随机选取10片叶片,调查害虫及天敌种类和个体数,然后用沾有洗衣粉溶液的面盆对样方中所有枝叶进行盆拍(塑料盆口直径35 cm,洗衣粉溶液的浓度1 000倍),调查记载害虫及其天敌物种数和个体数。

1.3 数学分析方法1.3.1 地学统计学分析2.1 花蓟马和茶短须螨及其天敌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分析害虫高峰日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天敌在空间上对害虫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4月13日-7月8日花蓟马发生数量较多,5月13日-8月5日茶短须螨发生数量较多。

将4月13日-7月8日的花蓟马和5月13日-8月5日的茶短须螨及其天敌的数据用地统计学方法求出半变异函数的变程分别列于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看出,各决定系数R2除了4月13日、4月29日、5月13日和6月9日的X2,及5月25日和8月5日的X3外均大于0.5(df=6,r0.05=0.707,R2=0.499 8),表明理论模型与实际拟合度较高。

花蓟马的变程为2.285 0~7.686 5 m,茶短须螨的变程为3.689 5~6.942 7 m,斜纹猫蛛的变程为2.068 9~8.822 3 m,八点球腹蛛的变程为5.400 0~8.120 8 m,粽管巢蛛的变程为4.269 8~9.905 1 m,龟纹瓢虫的变程为2.303 4~12.350 6 m,异色瓢虫的变程为2.129 4~8.340 5 m。

将调查中数量最多时的花蓟马(5月25日和6月22日)和茶短须螨(6月9日和8月5日)及其天敌的半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绘于图1、图2、图3和图4。

2.2 天敌对主要害虫空间上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分析对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的天敌与主要害虫变程进行关联度分析,将天敌与花蓟马和茶短须螨之间的变程列于表3,对变程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列于表4,与花蓟马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依次是龟纹瓢虫(X4)、斜纹猫蛛(X1)和异色瓢虫(X5),与茶短须螨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依次是斜纹猫蛛(X1)、粽管巢蛛(X3)和异色瓢虫(X5)。

3 小结与讨论对2014年茶园花蓟马和茶短须螨及其天敌等的系统调查资料,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空间分布方面的分析,得出:与花蓟马空间格局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依次是龟纹瓢虫、斜纹猫蛛和异色瓢虫;与茶短须螨空间格局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依次是斜纹猫蛛、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

天敌与目标害虫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程度与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有关。

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的球形半变异函数说明天敌与害虫的空间分布是聚集分布格局,它的空间结构是当样点间隔距离未达到变程(相关程)时,样点的空间依赖性随样点的距离增大而逐渐降低,变程反映了数据的空间相关距离。

当变程大于0,如果两点间的间距h≤变程,两点处的个体是相互影响的[14,16],当害虫在变程的范围内是聚集分布格局为害时,天敌也在这个变程范围内攻击目标害虫,这时的攻击效率才会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