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合集下载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PPT模板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PPT模板

事故经过
9时30分,王国×向经过现场的监理陈××反映井里有水,陈××打电 话给排水车间卢××,要求派人协助,当时正值周六,车间管理人员休 息,仅留有一个值班人员。10时09分王保×来电话时,作业工人王国× 又向其说明了井下的情况,并打算用钢管将水泥捣碎。 随后,王国×在井上用钢管用力撞击井里的水泥块,并用绳子系着水桶 在井里上下活动,目的是使井里的气体排出,随后又趴到井口去闻,确 认没有异常气味。 10时20分左右,王国×沿着井壁上的固定扶梯下至井底,随即晕倒。 丁××见状马上呼喊救人,在附近作业的临时工李××、王×、乔××3人 赶来救援。李××赶到后,在没有佩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下井救人, 也晕倒在井下。随后王×用绳索拴在腰上下井救人,也晕倒在井下,随 即被救上来,送往医院。
事故原因分析
间接原因
(4)作业许可证管理不严。炼油厂车间开具的《生产 过程中危险作业许可证》未经审批擅自安排施工作业, 车间未辨识出该项作业属重大危险作业,没有提交安全 主管部门审核。 (5)风险辨识不到位。 在抽盲板作业前,没有考虑 蝶阀的单向密封性,以及实际工况与设计工况的差异, 未能辨识出可能存在的火灾、爆炸、硫化氢中毒的风险。
事故原因分析
间接原因
(6)应急救援不力。在讨论泄漏处置方案时,未制定 作业人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在人员发 生中毒晕倒直到救离事故现场过程中,未给受害人重新 佩戴空气呼吸器以隔绝有毒有害环境;救护迟缓。
事故教训
(1)合理安排重大危险作业,非特殊情况下,杜 绝夜间及节假日进行施工,严格落实“四个让位于” 的安全要求。
(4)增加云梯车等高空救援车辆装备。对于高处作 业平台及救援通道狭小的场所,利用云梯车,快速到 达高空事故点,迅速使受伤人员脱离有毒有害场所。

工艺不合理 硫化氢致死事故

工艺不合理 硫化氢致死事故

The fewer management levels, the better.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
工艺不合理硫化氢致死事故
2002年9月2日,某石化公司某车间开始新一轮生产,由于要有倒料操作,12点10分,当班班长去成品缴库泵房,准备倒料开阀时,发现成品原料岗操作员倒在两台送料泵中间,面部朝下,身边还有一份保密法的学习材料。

当班班长立即把泵房窗户打开,去喊当班其他人员。

当班人员将原料岗操作员抬出泵房做人工呼吸,气防站和急救中心人员赶到现场组织抢救,操作员在送往医院途中不幸死亡。

事故原因:
装置含有硫化氢介质的污水排放工艺不合理,没有采用密闭管线送往含硫污水处理场,致使溶解在水中的硫化氢挥发后积聚,窜入成品缴库泵房,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部分员工对硫化氢危害认识不足,是这起事故的又一原因。

预防措施:
1、该车间立即停产整顿,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2、在公司内立即组织开展防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专项安全大检查。

3、硫化氢介质的污水排放工艺采用密闭管线送往含硫污水处理场,增加必要的安全设施,完善对有毒有害部位的管理。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2005年10月12日19时50分,某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第三修井分公司306队在沧州小集油田小6-3井进行除垢作业前的配液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一、事故经过第三修井分公司主要从事油气水井维护性作业、大修及措施井作业等工程技术服务。

1995年以来,在沧州小集油田一直采用氨基磺酸除垢工艺从事油水井的除垢作业。

2005年1 0月5日至1 2日,306队按照甲方设计要求在小6-3井进行换管柱作业。

起管柱过程中发生油管断裂,并进行打捞施工。

发现井内结垢严重,12日上午向甲方进行汇报。

甲方决定先进行除垢作业,并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

井下第三修井分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编写施工设计,经审核、审批后,交作业队组织施工。

10月12日下午,该队接到设计后,由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温某(男,38岁,副队长)组织现场施工。

按设计要求清理储液罐内井下返出物,将40袋除垢剂搬至罐顶平台上,副队长温某带领其他3名员工站在平台上向罐内倒除垢剂。

19时50分,当倒至第24袋(每袋25千克)时,4人突然晕倒。

其中,温某、陈某(男,29岁,作业工)和任某(男,25岁,子女工)3人掉入罐内,另1人倒在平台上。

现场人员发现后,立即将倒在平台上的人员抢救到安全地带。

感觉有难闻气味,怀疑是有害气体中毒,未冒然入罐抢救,立即向分公司汇报,并向周边作业队求救。

第三修井分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处臵预案,20时20分应急抢险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戴正压呼吸器将掉入罐内的3人救出,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掉入罐内的3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倒在罐顶平台上的1人经抢救脱离危险。

二、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配液原料除垢剂中含有的主要成份氨基磺酸与配液罐内残泥中的硫化亚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造成人员中毒(该井长。

20140618.事故案例——某化工厂违章进罐作业致硫化氢中毒·田学东 (1)

20140618.事故案例——某化工厂违章进罐作业致硫化氢中毒·田学东 (1)
XXXX年X月X日15时30分,辽宁省某化工厂 氯化钡车间加酸工序,因违章进罐清扫造成5人 硫化氢中毒死亡,轻伤1人,经济损失15000元。
是日,该厂氯化钡车间3名工人在停产期间 清理硫氢化钙储罐。因罐底阀门不能开启,便 打开下人孔盖,由1人进罐作业。10时30分,因 气温高达37.7℃而中断罐中作业。14时30分, 该工人进罐继续作业。15时30分,另1人喊其休 息,发现该工人已昏倒在罐内。3名工人先后进 入罐里,将该工人救出,但其中1名工人昏倒在 罐内。
4.参加抢救的有关领导未佩戴面具进行抢 救,以致扩大了事故。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 产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 识,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
3.改革工艺,将原两步法生产硫脉改为一 步法,石灰氮用真空泵吸到密闭的合成罐,直 接加硫化氢反应生成硫脉,从而除去储罐内的 硫氢化钙。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硫氢化钙储罐设计不合理,该罐为露天 设备,在设计上只考虑防雨,未考虑防止硫化 氢气体中毒因素。
2.进罐作业人员违反原化工部颁发的有关 规定,未办理“罐内作业许可证”,也未佩戴 面具便盲目进罐作业。在作业中断时间较长时, 也未补办入罐手续。
3.参加抢救的有关领导违反有关规定,在 决定在下人孔处继续进行抢救时,擅自进罐, 而扩大了事故。
事故案例分析违章进罐作业致硫化氢中毒田学东四川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一事故概况及经过xxxx年xx月xx日15时30分辽宁省某化工厂氯化钡车间加酸工序因违章进罐清扫造成55人硫化氢中毒死亡轻伤11人经济损失15000元
事故案例分析
违章进罐作业致硫化氢中毒
田学东 四川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或接触到硫化物类物质,导致中毒反应的状况。

以下是一个关于硫化物中毒的案例:案例描述:在一家化工厂中,发生了一起硫化氢中毒的案例。

该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硫化氢(H2S)作为原料之一。

在一次事故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一定量的硫化氢泄漏到工厂的某个区域。

工厂中的几名工人在没有正确的防护装备的情况下接触到了泄漏的硫化氢气体。

这导致他们吸入了高浓度的硫化氢,引发了硫化氢中毒。

反应和后果: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窒息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后,工人们很快出现了中毒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眼睛和呼吸道刺激等。

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的情况。

应急处理和救治: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并将中毒工人转移到安全区域。

他们通过呼吸器提供新鲜空气,帮助工人们恢复正常呼吸。

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急救措施,包括给予氧气、使用解毒剂等。

同时,其他工作人员立即停止泄漏,并进行了安全排气和清理工作,以防止进一步的事故发生。

预防措施:这起案例表明,对于涉及硫化氢等硫化物的工作场所,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预防硫化物中毒的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护目镜等。

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的泄漏应急处理和防范措施。

进行员工培训,包括对于硫化物中毒的风险和应急处理的认识。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泄漏的及时检测。

配备适当的紧急救援设备和急救药品,并进行相关的培训。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硫化物中毒的发生,并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及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对于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2015年7月16日,一起严重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发生。

当时,一家化工厂的工人在清洗硫化氢储罐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硫化氢泄漏,造成了一名工人死亡,另外两名工人受伤。

这起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化工安全管理的深入思考。

据调查,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化工厂在硫化氢储罐清洗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工人在清洗储罐时未佩戴防护装备,没有戴好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其次,没有进行足够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预防措施,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最后,对于硫化氢泄漏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但在高浓度下会迅速麻醉人体神经系统,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对硫化氢的储存、使用和处理必须格外谨慎,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这起事故中,工人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针对这起事故,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并对化工厂进行了严肃处理。

同时,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对化工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加强了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检查和监管,加强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升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事故的发生警示我们,化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确保安全生产的落实。

在化工生产中,硫化氢中毒事故并不是个案,类似的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工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对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也能够更好地总结出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兰州石化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兰州石化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四.事故教训
• 1、安全防范意识差,贪图便捷盲目操作。 • 2、安全监督不到位,不能有效扼止违章。 • 3、生产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
实。 • 4、变更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规避风险。 • 5、报废装置管理不善,为事故发生埋下隐 患。 • 6、隐患治理力度不够,无法确保本质安全。
五.事故安全措施
三.事故原因分析
• 直接原因
• 烷基化车间在对废酸沉降槽进行工艺处理过程中,
由于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底部 抽油,在废酸沉降槽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 含硫污水系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的规定,将含 酸废油直接排入含硫污水管线,酸性废油中的硫 酸与含硫污水中的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 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 观察井口溢出。
• 对所有进入含硫污水系统的污水进行清理,
减少含硫污水外排量。加强对含硫污水系 统的管理,做到含硫污水的有序排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制定新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开展大型的
安全整顿活动,各个工段举行小规模的安 全教育活动,做好安全生产活动
二.事故经过
• 2002年8月,兰州石化公司决定对炼油厂1998年停产的旧烷基化装置
进行拆除。 2002年8月27日15时左右,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带领车间 管理工程师程某、安全员锁某,协助三联公司污油回收队装车。由于 从废酸沉降槽人孔处用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张某等三人决定从废酸沉 降槽底部抽油。在废酸沉降槽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含硫污水系 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的规定,利用地下风压罐的顶部放空线将废酸 沉降槽中的部分酸性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酸性废油中的硫酸与含 硫污水中的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 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观察井口溢出。 8月27日17时10分,在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北围墙外西固区环形东路 长约40米范围内,有行人和机动车司机共50人出现中毒现象。17时 15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总医院急救车到达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 抢救。其中4名受伤人员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名受伤人员于9月1日 经抢救无效死亡,45人不同程度的中毒,经济损失达250多万元。

硫化氢中毒事故原因分析

硫化氢中毒事故原因分析

硫化氢中毒事故原因分析1、没有真正落实好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用人单位和作业单位及个人在空气不畅,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的作业场所(洞室、井坑、管道、容器、打井钻孔和船舱)进行作业时1、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2、没有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承担;3、没有建立健全其预防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中毒的岗位责任,作业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4、作业前未审定作业方案,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没有执行下井作业操作制度;5、没有采取监测、通风、排气等防护措施;6、未配备相应的供压缩空气的隔离式防护装具;7、没有指派专人进行监护。

2、忽视安全生产,冒险进入危险作业场所井下作业项目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井下作业项目还没有得到各级领导、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未把下井作业当作一项危险任务来安排和布置,任意选择无作业资格的作业人员从事下井作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井下作业缺乏危险辨识和应采取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不了解井下各种气体情况,私自盲干和随意性较大,一但出现问题,抢救措施不当,造成一人中毒多人冒险下井抢救而同时中毒死亡。

3、有关规章制度得不到认真落实有的单位缺乏对《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及行业法规(建设部《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的学习掌握和自觉贯彻和执行,特别是负责生产和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对行业法规制度和规范标准领会不深,执行不严,有的甚至不掌握或根本不懂,导致施工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安全防护设备使用等达不到规范要求或根本就没有,作业人员盲目作业而导致人员伤亡。

4、专业性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专业性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井下作业项目复杂性、专业性、危险性认识不清,不按规范要求佩带配备下井作业专用的安全防护装具,更没有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执行,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1.事故经过
2004年8月10日下午2点40分,山西省一个民营化工厂的碳酸钡车间的三名工人对脱硫罐进行清洗,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名工人先下罐清洗,一下去就昏倒了,上面两名工人看见后,立即下去救人,下去后也昏倒。

此时,车间主任赶到,戴上防毒面具后下去,救出三名中毒工人,立即拨打120,下午3点30分左右送到医院治疗。

2.事故原因
从这起中毒案件中可以看到,该企业在几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职业卫生安全问题。

(1)用人单位没有对工人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工人没有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是导致这起职业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没有严格的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工人盲目作业。

3.防范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首先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管理者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职业卫生工作,使用人单位自觉履行《职业病防治》中赋予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

(2)用人单位要加强安全管理。

用人单位要有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工作。

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只看眼前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