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疾病

合集下载

神精病学:周围神经疾病

神精病学:周围神经疾病

神经元
脑神经和脊神经的运动和深感觉纤维多为 有髓神经纤维,而痛温觉和自主神经多为 无髓神经纤维。
有髓纤维 有髓纤维 薄髓纤维 无髓纤维 薄髓纤维 无髓纤维
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
自主神经
神经结构
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内皮紧密连 接,血管内大分子不易渗出,形成血-神经 屏障;
神经根和神经节处无血-神经屏障的结构, 这可能是某些免疫性或中毒性疾病易侵犯 此处的原因。
临床表现
出现受损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 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分为刺激性和 麻痹性症状。
感觉障碍:
刺激性症状:感觉异常、感觉过敏、
自发痛、刺激性疼痛
破坏性症状:受损支配区(节段性、手
套袜套样、马鞍型等)的 感觉减退或消失
运动障碍:
刺激性症状:肌束震颤(fasciculation)
痛性肌痉挛(myospasm)
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持续,有三 叉神经受损体征,或合并其他脑神经 受累
牙痛:持续性钝痛,局限于牙龈,进 食冷热食物时诱发,局部检查可鉴别
舌咽神经痛:舌根、咽及耳道深部阵 发性疼痛,吞咽、讲话、咳嗽等诱发
治疗
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ay,治疗量 600-800mg/day; 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恶心等,出现皮 疹、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应停药
周围神经具有较强的再生修复能 力,神经元胞体的完好是再生修复的 基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炎症、外伤、代谢、遗传、变性、免疫、中 毒、肿瘤等均可成为周围神经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
前角或前根的破坏; 结缔组织病压迫周围神经或血管; 免疫性疾病引起小血管炎; 中毒和营养缺乏; 遗传代谢病引起酶系统障碍;
疾病分类标准尚未统一 按临床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进行性等 按病理改变:主质性和间质性神经病 按受损神经多少: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吉兰-巴雷综合征与周期性麻痹鉴别
症状
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 周期性麻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不累及自主神经和感觉系统。
病因
吉兰-巴雷综合征通常由免疫反应引起,而周期性麻痹可能与遗传、代谢异常等有关。
诊断方法
吉兰-巴雷综合征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和相关免疫学检查以确诊,而周期性麻痹通常根据 症状和体征即可诊断。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观察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变 化等,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神经电生理检查
01
02
03
肌电图
检测肌肉的电活动,了解 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功能 状态。
神经传导速度
测量神经传导速度,判断 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诱发电位
通过刺激神经并记录电位 变化,评估神经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观察骨骼结构,排除骨骼病变对神经 的压迫。
多发性神经病需要进行全面的神经系 统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 因和病变范围,而单神经病通常根据 症状和体征即可诊断。
病因
多发性神经病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 如中毒、营养缺乏、代谢性疾病等, 而单神经病可能与创伤、压迫、炎症 等有关。
急性与慢性多发性神经病鉴别
01
病程
急性多发性神经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数日或数周内达到高峰,而慢
肌肉无力治疗
针对肌肉无力的治疗包括使用营养肌肉的药物、进行康复训练和物 理疗法。
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
01
根据周围神经病的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控制
血糖、降低血压、停用相关药物等。
免疫疗法
02

周围神经病ppt课件

周围神经病ppt课件
19 19
220
21
22
23周围神经的解剖和生理 ▪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类型 ▪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思路
2266
2277
28
29
• 自主神经 性(少见)
• 轴索性
• 脱髓鞘 性
• 混合型
•单神经病 •多发神经病
18
▪ 通常全身对称性起病,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同时 受累
▪ 病变范围内腱反射消失,通常踝反射尤为明显 ▪ 感觉症状和感觉丧失多见于肢体远端,大多数病例
足部症状较手部症状明显 ▪ 可有“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 肌力减退、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 可有出汗异常、皮肤、指(趾)甲营养障碍等
117
分类依据
病程
突出症状
病变纤维大小 病理改变 损伤范围
• 急性 • 纯感觉性
(<4w)
或以感觉
• 亚急 性
(4-8w)
障碍为主 (如糖尿 病性远端 多发性神
• 慢性
经病)
• 大纤维神经 病
• 小纤维神经 病
(>8w)
• 复发 性或 进展 性
• 纯运动性 或以运动 症状为主 (GBS)
• 混合型 (多见)
血管源性
9
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 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可攻击神经髓鞘成份产生神经 病变
▪ 血液中的循环抗体与郎飞节处的髓鞘蛋白特异地结合,导 致电传导阻滞伴或不伴有相连轴索或髓鞘的损害
▪ 补体依赖的体液免疫反应也会对神经根或周围神经 轴索产生损害
▪ 选择性损害Schwann细胞或其细胞膜,引起周围神 经脱髓鞘而轴突相对完好
▪ 由于神经根及后根神经节处无血脑屏障,易被免疫、 中毒等攻击。

周围神经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
26/48
GBS临床表现
• 前驱感染史:病前1~4周左右。最常见是咽痛、鼻塞 发烧或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引发胃肠炎。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至2周达高峰。 • 弛缓性瘫痪:四肢对称性,少数可不对称,重
者呼吸肌麻痹。
• 感觉障碍:感觉异常多见,烧灼感、麻木等。 感觉缺失,“手套袜套”样改变
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
• 轴突因外伤断裂后,因无轴浆运输为胞体提供轴突合 成必要成份,断端远侧轴突和髓鞘变性、解体,由施 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并向近端发展。断端近侧轴 突和髓鞘只在1—2个Ranvier结发生一样改变,但靠近 胞体轴突断伤可使胞体坏死。
周围神经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
4/48
概述-病理改变
• 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 • 轴突变性(Axonal degeneration) • 神经元变性(Neuronal degeneration) • 节段性脱髓鞘(Segmental degeneration)
周围神经疾病
5/48
周围神经疾病
13/48
诊疗及判别诊疗
• 诊疗 依据部位、性质、“扳机点”、无阳性体征。
周围神经疾病
14/48
判别诊疗
• (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表现三叉神经麻痹(面部感觉减退 、角膜反射迟钝等)并连续性疼痛,常合并其它脑神经麻痹 ;可因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底肿 瘤所致。
• (2)牙痛:三叉神经痛易误诊为牙痛,有患者拔牙后依然疼 痛不止才确诊。牙痛普通呈连续性钝痛,局限于牙龈部, 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x线检验有利于判别。
周围神经疾病

周围神经病医学课件

周围神经病医学课件

04
周围神经病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 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休息 ,以降低患周围神经病的风险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减少或避免接触可能导致周围 神经病的化学物质、重金属和 有机溶剂,如铅、汞、有机磷 农药等。
控制慢性疾病
对于患有糖尿病、肾病等慢性 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 ,以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和发展。
通过测量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评估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可用于诊断
周围神经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
通过刺激周围神经,记录体感诱发电位,评估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和脊
髓后索的完整性。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观察骨骼和关节的病变,排除骨折、脱位等压迫性周围神经病的 原因。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全身性疾病。
脑脊液检查
分析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细胞等成 分,有助于诊断炎症性、感染性、 肿瘤性等周围神经病的病因。
神经活检
通过取得病变神经组织进行病理学 检查,能明确周围神经病的病理类 型和病因,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 要意义。
03
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镇痛药物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 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 类镇痛药等,缓解疼痛症状,提
脱髓鞘性神经病:主要影响神经的髓鞘 ,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分类
轴索性神经病:主要影响神经的轴索, 导致神经传导障碍。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流行病学 发病率:周围神经病的发病率较高,常见于中老年人。
影响因素:年龄、遗传、环境因素(如毒物、营养缺乏)等。

周围神经病健康宣教

周围神经病健康宣教
03
药物作用: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等
02
药物类型:抗炎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等
01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电刺激等方法,帮助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抗炎、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
康复锻炼: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帮松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信心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C
B
A
D
4
周围神经病的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营养均衡,易消化,少食多餐
运动障碍:如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
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等
C
B
A
D
2
周围神经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x
周围神经病健康宣教
目录
01
周围神经病的基本知识
02
周围神经病的预防措施
03
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方法
04
周围神经病的护理要点
1
周围神经病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周围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病可导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周围神经炎诊断标准

周围神经炎诊断标准

周围神经炎诊断标准
周围神经炎是一种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其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和体征:周围神经炎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肢体麻木、刺痛、灼痛、无力、肌肉萎缩、感觉异常等。

这些症状通常呈对称性,逐渐加重。

2.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检查肌力、肌张力、反射、感觉等。

周围神经炎可能导致肌力减弱、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感觉减退或丧失。

3.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周围神经的功能。

这些检查可以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或异常,以及肌肉的异常活动。

4.实验室检查:一些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例如,全血细胞计数、血糖、维生素B12水
平等检查可以排除贫血、糖尿病、维生素缺乏等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炎的疾病。

5.影像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排除神经受压或其他结构性病变的可能性。

6.排除其他疾病:为了确诊周围神经炎,医生会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多发性硬化等。

需要注意的是,周围神经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症状、体征、电生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周围神经病(PeripheralNeuropathy)神经病学教研室

周围神经病(PeripheralNeuropathy)神经病学教研室

GBS-临床表现
• 病前 1~4 周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 或有疫苗接种史。 • 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于数日至 2 周达 到高峰; • 首发症状出现四肢完全性对称性弛缓性瘫 痪及呼吸肌麻痹 • 如对称性肢体无力 10~14 天内从下肢上升 到躯干、上肢或累及脑神经,称为Landry 上升性麻痹。
CIDP主要特点:
– – – – 运动、感觉障碍同存。 CSF可见蛋白-细胞分离。 NCV、F波潜伏期均较AIDP重。 腓肠神经活检: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 “洋葱皮样”改变。 – MRI:神经增粗。
诊断及鉴别
• 诊断: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 可诊断。 • 鉴别:1. 格林-巴利综合征
2 .各种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3 .颅后窝的肿瘤或脑膜炎 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 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 经水肿,促进功能恢复。 • 皮质类固醇激素 • 维生素B族 • 氯苯氨丁酸 • 理疗 • 康复 • 手术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辅助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 可发现亚临床型神经病 可协助病变定位 可鉴别轴突变性及脱髓鞘性神经病 可鉴别运动神经病和肌病所致的肌萎缩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三叉神经痛-病因及病理
• 病因不清 • 神经纤维脱髓鞘 • 异常血管团压迫
周围神经病
(Peripheral Neuropathy) 神经病学教研室
周围神经疾病 概述 三叉神经痛 特发性面神经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解剖及生理 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脊髓和脑干的软膜 外的所有神经结构,包括 感觉传入神经根 运动传出神经根 神经束膜和神经外膜均有血神经屏障 有髓神经纤维的节段性结构为郎飞节起保护轴 索及绝缘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2.神经阻滞疗法 疼痛严重者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良反 应时,可行神经阻滞疗法。最常用的注射药物为无水酒 精,破坏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周围支感觉神经而止痛。疗 效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可复发。 3.射频电流经皮选择性热凝术 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 的痛觉纤维,基本上不损害触觉纤维。近期疗效尚可, 但易复发。一般做1~2次,间隔1~2天。 4.手术治疗 常用的有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三叉神 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因手术后可引起患侧面部麻木, 目前较少应用。 5.其它 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 以防发病或复发。
【临床表现】

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通 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 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 1~3天患侧外耳道或耳后乳突区疼痛,常于清 晨洗漱时发现口角歪斜。检查可见同侧额纹消 失,不能皱眉,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 作闭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 眼球则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 现象。
【诊断及鉴别诊断】



1.红斑性肢痛症 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致肢端小血管 阵发性扩张引起的疾病。以双下肢多见,表现为肢端剧 痛,局部皮温增高、发红、多汗或轻度凹陷性水肿。发 作时将患肢浸于冷水中疼痛可减轻或缓解,受热后血管 扩张可使症状加重。 2.雷诺病(raynaud/s disease) 本病由于肢端小血管 间歇性痉挛致局部缺血引起。以双上肢多见,表现为双 侧手指苍白、发凉、麻木、烧灼感,也可因继发性毛细 血管扩张而呈青紫色。晚期可发绀、溃烂。寒冷时因血 管收缩可使症状加重。 3.癔症性肢体麻木 常由精神因素诱发,肢体麻木程度、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且有其它癔症症状。腱反射多活跃, 手袜套状感觉障碍范围常超过肘、膝关节,或边界变化 不定。
【治疗】

1.药物治疗 ①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 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初服0.1g,2次/天,以后每日 增加0.1g,直至疼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时为止。通常有 效剂量为0.2g,3~4次/天。副作用可有嗜睡、恶心、 呕吐、眩晕等。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可消除。偶 有皮疹、白细胞减少需停药。②苯妥英钠:通常剂量 为0.1 ~0.2g,2~3次/天,日总量不宜超过0.6g。副作 用有齿龈增生、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③维生素 B族药物:维生素B1、B6各10 ~20mg,3次/天。维 生素B12 100~200μg,肌注1次/天。
【临床表现】


1.疼痛部位 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 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 累。 2.疼痛性质 疼痛呈发作性闪电样、针刺样、 刀割样,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 秒。发作间歇期长短不定,频繁发作者可影响 进食和休息。
【临床表现】


3.诱发因素及“扳机点” 疼痛发作常由咀嚼、说话、 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 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牙龈、口周、眉弓等区域也 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麻 醉“扳机点”常可使疼痛发作暂时缓解。因此病人为 了减免发作常常不敢大声说话、不敢洗脸、甚至不敢 进食。 4.体征 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 久之面部皮肤可变得粗糙、眉毛脱落,病人往往显得 憔悴、抑郁。但客观检查多无体征,少数发作时可伴 有同侧面肌抽搐,称痛性痉挛。
【临床表现】

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眼外。病侧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不 能做吹口哨动作,鼓腮时病侧口角漏气,漱口时水从 病侧口角漏出。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 间。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同 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蹬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 时,因蹬骨肌瘫痪,同时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膝 状神经节受累时除面瘫、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外,还 有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耳 道及耳廓部位带状疱疹,称膝状神经节综合征。
第二章 周围神经疾病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 的阵发性短暂的剧痛。可由多种原因所致,本 节主要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 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可能是小血管畸 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使三叉神经 根或半月神经节受到机械性压迫和牵拉,在动 脉硬化所致的缺血、髓鞘营养代谢紊乱等诱因 作用下,发生脱髓鞘,导致轴突与邻近无髓鞘 纤维之间发生短路,又转成传入冲动,再次传 到中枢,引起疼痛发作。
【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如加强劳动保护,预防金属和 农药中毒,尽量少用呋喃类药物(如需要服用 时,可同时加服维生素B族药物)等。如发现有 神经症状和体征时,应尽快解除病因,改善神 经营养功能。如重金属中毒所致者,可使用解 毒剂。营养代谢障碍所致者,应寻找营养障碍 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由糖尿病引起者应同时 治疗糖尿病。药物治疗可使用神经营养代谢药 和血管扩张药以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 初期常以末端烧灼、疼痛、发麻等感觉异常或 感觉过敏等刺激症状为著,逐渐出现感觉减退乃至消失。感 觉障碍的分布呈手套或袜套状。少数病人可有深感觉障碍。 腓肠肌等处常有压痛。 2.运动障碍 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个别病因(如呋喃西林)所致者反射可活跃。久病后可 有肌萎缩。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肢端皮肤发凉、苍白、潮红或轻度发 绀,少汗或多汗,皮肤变薄变嫩或粗糙,指(趾)甲失去正常 光泽、角化增强等。 由于病因不同上述三组症状表现可有差异。如由呋喃类中毒、 砷中毒等引起者,疼痛常较剧烈;糖尿病引起者有时肌萎缩 较明显。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不一致,轻者可仅有肢端疼 痛、麻木而无感觉缺失或运动障碍,重者也可有肢体瘫痪。 恢复多从肢体远端开始,预后一般较好。

【治疗】


4.血管扩张剂 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 100mg,口服,3次/天。 5.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天,连续7~10 日。 此外,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膜炎、 角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 法。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神经移植治疗。
【病程及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 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不留 后遗症。
第四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 神经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 Guillain-Barre综合征。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 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是多发性神经 炎中一种特殊类型。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多数病人发病前几天至几周有上呼吸道、 肠道感染症状,或继发于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 冒等之后,故本病疑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未分离 出病毒。另外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因感 染后引起免疫障碍而发病。也有报道注射疫苗后发病。 也有认为本病非单一病因所致,而是多种病因,甚至 包括中毒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主要病理改变的部位在脊神经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 偶可累及脊髓。病理变化为水肿、充血、局部血管周 围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纤维出现节段性脱髓鞘是其特 征偶有轴突变性。
【辅助检查】


1.脑脊液 脑脊液的蛋白-细胞分离为本病的典 型特征之一。即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 常在发病后7~10天开始升高,第3周蛋白含量 增高显著。也有少数病人肢体瘫痪恢复后,脑 脊液蛋白含量仍偏高。但有些病人则脑脊液蛋 白含量始终正常。故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幅 度与病情并无平行关系。 2、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
【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1)肢体瘫痪:四肢呈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 从下肢开始,逐渐波及双上肢,也可从一侧到另一侧。通 常在1~2周内病情发展至最高峰,以后趋于稳定,四肢无 力常从远端向近端发展。四肢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起病2~3周后逐渐出现肌萎缩。颈肌、躯干肌、肋 间肌、膈肌也可出现瘫痪。当呼吸肌瘫痪时,可出现胸闷、 气短、语音低沉、咳嗽无力、呼吸音减弱,严重者可因呼 吸衰竭或呼吸道并发症而致昏迷、死亡。 (2)脑神经麻痹:可有脑神经损害,以两侧面神经的周 围性瘫痪为多见,其次为延髓麻痹,动眼、滑车、展神经 也可受累。偶见视神经乳头水肿。感觉神经除三叉神经感 觉支外极少受累。
第二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 系指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 性非化脓性炎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 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当岩骨发育异常, 面神经管可能更为狭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 在因素。面神经炎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可能因 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 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但一直未分离出病毒。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 疫反应。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则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可为首发症状,以主观感觉障碍为 主,多从四肢末端的麻木、针刺感开始。检查时 牵拉神经根常可使疼痛加剧,肌肉特别是双侧腓 肠肌可有明显压痛。客观检查部分病人可有手套、 袜套状感觉障碍。偶见节段性或传导束型感觉障 碍。感觉障碍常较运动障碍为轻。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初期或恢复期常有多汗。 少数病人初期可有短暂尿潴留,大便常秘结。部 分病人可出现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 等心血管功能障碍。
第三节

多发性神经病
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以往称末梢神 经炎,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自 主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 性周围神经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