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2016秋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练习: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含解析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师鲁欢戚不问可知休戚相关B.{莫苦相尤否怨天尤人C。
{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形影相吊D。
{白鸥矫翼矫枉过正项,举/矫正。
A项,忧伤。
B项,埋怨。
C项,劝慰。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有亲旧留连A。
往往..B。
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面已三年矣C。
不见足下..舍人先生D.巩顿首再拜..项,古今义相同,表对朋友的敬称。
A项,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B项,古义:感动发愤。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
D项,古义:拜两拜。
今义:再次拜。
3.对下列句子中“见”字用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①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②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③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④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④表被动。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小石城山记》是他《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文章融描写与议论于一体,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B.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性格,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C。
初唐时期,骈体文风盛行。
“古文”是和“骈文”相对的概念,古文运动的主旨是提倡写文章应有充实的思想内容,主张恢复和发扬魏晋时期的文风。
D.唐宋传记散文师法《史记》中的传记的写法,又增添了鲜明的时代色彩,融入了更为浓郁的个人性情。
项,“魏晋时期”应改为“先秦、两汉时期”.二、阅读理解(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12分,每小题3分)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ppt(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9份)粤教版

SO与尹师鲁第一书咬文嚼常点滴积累汇咸江海巫合之众” ?《国学》2012年第7期刊有《报喜不报忧的代价》一文,说的是宋钦宗任用奇人郭京率军抗金的故事。
其中写道:“这队伍里有卖狗皮膏药的和尚道士,有犯色戒犯贪戒的贪污犯与劳改犯,也有靠捡垃圾过活的犀利哥等,一同组成了一支巫合之众。
”将“乌合之众” 误成了“巫合之众”。
“乌”,指乌鸦;“乌合”指像乌鸦那样群集。
“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巫”,是古代以降神、祈祷、占卜、治病为职业的人,特指女巫。
郭京率领的抗金队伍,人员虽说杂乱,但肯定不都是巫师。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杨昌俊相关I知I识唐以前“书”“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用来指信使,而书的概念则较为宽泛。
到了现代,特别是文人学者之间的书信往来,有着丰富的题材内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
识记1字1音见绐(d d)君贶(ku d g)惶迫(hu d n g)沿汴(bi d)绝淮(hu d)郢(y i n g).柚(y(U)老婢(b)i枕藉(ji )e鼎镬(hu 0烹斩(p e n g )愚懦(nu 0贴£||^ + k4»i + e!i fcBihi + fiiiiii + fi-iba + ei •<■ + ■-• fcB + s-»i■■ + + a t-i + i-iiia + iaha + i4 •-■ + «*•11■ + K■ •■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工"是个彖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刃□朝上的斧冥之形:早期金丈的形体,与甲骨文相反.像刁□朝下的律兴之形. 本乂很可能是斧斤工旦。
后由工具引申为使用工具的/.“工"是个部首字。
在汉字中•几由:丁「组成的字六都与工具、扌支能有并以「巧杠功I武兀左"等円限时磨砺饨力提俞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 .见绐(d d) 惶迫(hu a n g) 愚懦(r |• • •B.怪骇(h d) 诛死(zh 口) 怨嗟(ji )e•••C .欢戚(q > 砧斧(zh a n) 鼎镬(hu 0••・D.枕藉(ji )e 襄州(Xi a n g )咽喉(y a n)• • •解析:A项,“惶”读huang; “懦”读nub。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质量检测卷(三)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和”文化辨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顺着“和”的思维去认识和实践自然以及社会对象,形成了独特的“和”文化思想理念,并贯穿到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当中。
“和”文化思想与思维方式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心态。
“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睦和美”等“贵和”思想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普通百姓也以“和”为贵,信守“平和”“和气”“和谐”,乃至造反也要贯之以“义和”,从而使“和”文化思想观念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和”铸就了中国的文化与文明,有研究者认为:“我们中国、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说到底,我们是从‘和’而来的。
‘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
”“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政德政风的淳化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直到今天,贯穿其中的精神理念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成为处理各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
“和”的,大多都在进步、发展;反之,则退步、滞后,甚至给国家、民族和人类带来灾难。
许多事实都证明,世界上大多争执只要采取了“和”的谈判协商方式,就能够得以“和平”解决。
凡万事万物的产生与变化,都可以用“和”文化来化解、包容、理解。
面对价值多元、矛盾复杂的当今世界,用“和”文化思维方式去解决、处理矛盾,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结果。
当然,中国推崇“和”文化思想理念并不是否认或不承认个体的差异以及矛盾的对抗。
差异和矛盾是绝对存在的,“和”文化思想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强调冲突的多元性和矛盾的多样性。
也正是由于矛盾和差异不断产生,不断变革和斗争,才使得各类体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与“中和”,这也是“和”不断升华的过程。
“和”的核心就是“和谐相处、和而不同”——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在当代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和”文化能够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ppt(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9份) 粤教版2

(3)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因此 (4)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答案:(1)撰写铭文 (2)不合适的人 (3)两个词,正确 的;缘故 (4)到
文段 研读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书其恶焉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名词活用为动词,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恶行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则 ①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茍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 研读
(6)嘉言善状,皆见于篇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7)其将安近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状语后置句;碑铭在世上有显著地位,它的作 用与史书相近
文段 研读
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2)勒 ①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勒兵,下令军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悬崖勒马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于是侨居者各勒还本属 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 研读
(2)存
①或纳于庙,或存于墓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ppt(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9份) 粤教版1

“畸”与“倚”2013年1月23日《中华读书报》刊登的《百年北大独缺一部理想校史》中,对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出自己的看法:“尽管在抗日背景下该书内容与结构的安排可能有倚重倚轻的偏向……”这里的“倚重倚轻”应是“畸重畸轻”。
“畸”读jī,它的一个义项是偏。
“畸重畸轻”就是偏重偏轻,形容事物发展不平衡或对人对事的态度偏向一个方面。
以此描写《国史大纲》一书内容与结构安排的不平衡、不稳妥,是确当的。
汉语中没有“倚重倚轻”这种说法。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严心走近作者相关知识先秦时的书信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公文,没有形成固定格式。
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奠定了古人书信的格式基础。
古代书信格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信首和信尾署上“某某白”或“某某顿首”,完全省略去称谓。
第二种是“某某启”的格式。
第三种是“某某顿首+对象称谓+问候语”开头,用“某某顿首”附在信末。
——潘海霞、辛树洪《古代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征》识记字音牵挛.(luán)提挈.(qiè)浔.阳(xún)蛇虺.(huǐ)信札.(zhá) 湓.江(pén) 危惙.(chuò) 池砌.(qì) 交分.(fèn) 笼鸟槛.猿(jiàn)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牵挛.(luán)幢幢.(zhuànɡ)啾啾.(qiū) 数帙.(zhì)B.记载.(zǎi) 憧.(chōnɡ)憬恻.(cè)隐殚.(dān)记C.瞥.(piě)见佚.(yì)事危惙.(chuò) 湓.(pén)江D.形骸.(hé) 提挈.(qiè)金銮.(luán) 元稹.(zhěn)解析:A项,“幢”读chuánɡ;“啾”读jiū。
C项,“瞥”读piē。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ppt(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9份)粤教版3

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咬文嚼常点滴积累汇咸江海觥筹”不能写成“杯觥《我开始轻视语言》(刊于2012年12月14日《文汇读书周报》)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当杯觥交错之际……”其中的“杯觥交错”应是“觥筹交错”。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
“筹”,行酒令的筹码。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叉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语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汉语中没有“杯觥交错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爲,课前谄祀走近性直书信是人们之间用来表达情感、阐发事理、叙事状物的工具或手段。
在古代,书信有许多别称,如尺牍、简、札、笺、尺素、启等,而书信这一称呼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文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固定叫法。
——潘海霞、辛树洪《古代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征》识记字音饭讫(q)i裴迪(p i)•曩昔(n a n g)夜舂(ch o n g )仄径(z $ 憩(q )青皋(ga o)矫(ji a o)寻盘..........................................追本溯源•巧记汉字^矢"是T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完全像一妾箭的样子: 早期金丈的形体•也像一支箭的样子•上面是锋利的笔% .下面是结有雕翎的箭尾•本义是笔。
澤矢”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由“矢留且战的字次都与箭有关宀广矫八矩“矩”等。
限时磨砺饨力提俞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C)A.饭讫(q )朝雊(go u)•轻鯈(ti O)玄灞(xu O b Q• •B. 村墟(x u )夜舂(ch o n g)曩昔(n a n g )沦涟(I nii O• •C. 仄径(z )蔓发(man)辋!水(w a n g )僮仆(t mg p u)• •D. 青皋(gd o)黄蘗(b 0猥(w e i)矫翼(ji a o y i)• •解析:C项,“仆”读p U。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第三单元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课课检测一、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儵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6.本文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有“____________”的称号,他和孟浩然并称“王孟”,都是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著称的。
7.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C.此时独坐,童仆静默..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D.非子天机8.下列对词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译:原来居住过的山很可以一游。
B.斯之不远译:这不太远了。
斯,指春天的景色。
C.不急之务译: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
D.不一译:(情况)不一样。
9.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借短信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地。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一句埋下了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以下六句,作者运用诗的语言,采用动静互为烘托的艺术技巧,描摹出一幅山村春色图,可谓是文中有画。
D.第三段中,作者表达了他写信的意图。
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深趣”为基础的。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及答案

高中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四)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测试时间:120分钟评价分值: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rú)潦.水(lǎo)鹤汀.(tīnɡ)叨.扰(dāo)B.绣闼.(tà) 骇瞩.(zhǔ) 帝阍.(hūn) 弱冠.(ɡuàn)C.相.答(xiānɡ) 栖.鹘(xī) 寂寥.(liáo) 戛.然(jiā)D.环诡.(ɡuǐ) 攒.萃(zǎn) 殆.销(dài) 见拟.(nǐ)解析:A 项,叨tāo;C项,栖qī;戛jiá;D项,攒cuán。
答案:B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往事并不如烟,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从年初的增速下行到年底的触底回暖,每一步变化都拉动着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神经。
对于备受关注的资源税改革,相关研究者认为有望成为中国基础品价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切入点。
A.往事并不如烟B.触底回暖C.拉动 D.攻坚克难解析:C项“拉动”应为“牵动”。
答案:C3.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运期间,各地出行人数大幅上涨,各地铁路、公路、民航交通等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保障旅客出行安全畅通。
B.在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首艘航母明年预计在“八一”建军节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并在国庆前后举行正式下水典礼。
C.金正日此次访问俄罗斯并与梅德韦杰夫举行会谈,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
D.在经历了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的“草根”和“盲选”浪潮之后,2013年初曾经以“超女”和“快男”等歌唱选秀类节目见长的湖南卫视大打“怀旧”牌,将焦点对准了那些在不同年代成名的“老声音”。
解析:A项,不合逻辑,册去“交通”。
B项,语序不当,“明年”调至“八一建军节”前。
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卷三(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勒.铭(lè) 徇.私(xún)卓卓.(zhuó) 滞拙.(zhuō)B.潜.遁(qián) 魁闳.(hónɡ)畜.养(chù) 屯.蹶(tún)C.撰.写(zhuàn) 牵挛.(luán)数帙.(zhì) 幢幢.(zhuànɡ)D.湓.江(pén) 槛.猿(jiàn)瞥.然(piē) 提挈.(qiè)答案 D解析A项“徇”读“xùn”。
B项“畜”读“xù”,“屯”读“zhūn”。
C项“幢”读“chuán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县后勤官..勤官:勤勉的官员B.至今每吟,犹恻恻..耳恻恻:伤心C.白鸥矫.翼矫:举D.而先生进之..进之:提携答案 A解析勤官:勤于政事。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至于通材达识B.使人惶迫不知所为C.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D.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答案 B解析A项“材”同“才”。
C项“无”通“毋”。
D项“畜”同“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A.僮仆静默..则莫能辨焉..B.于众人C.其所为何足..不避诛死..惊骇D.感激答案 C解析C项何足:怎么值得,哪里值得。
A项静默:古义指已入睡,今义指寂静,没有声音或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
B项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
D项感激:古义指感动发愤,今义指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A.始谋陆.赴夷陵B.与山僧饭.讫而去C.孰不欲宠荣..其父祖D.敢不承教而加详.焉答案 B解析B项与例句皆为名词作动词。
A项名词作状语。
C项使动用法。
D项形容词作动词,详加考证。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A.其将安近B.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C.其心欢戚无异庸人D.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答案 C解析C项与例句皆为省略句。
A项宾语前置句。
B项被动句。
D项被动句。
二、阅读理解(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典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注 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 B .而又辱.之辱:辜负 C .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 D .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答案 B解析 辱:谦词,表示承蒙。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 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以”“而”“其”“所”四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A 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B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 项代词,自己/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还是。
D 项助词,和介词“为”一起表被动/代词,与“托”构成所字结构。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 .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答案 C解析本题从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作者并非因写时文而遭毁誉;相反,以前因写时文而遭到赏识和荐举。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3分)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解析联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者”等,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4分)译文:(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6分)译文: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同义词连用和判断句。
第一句,“穷贱”指不得志且身份低微;“安”是“怎么,哪里”之意;“切切”形容恳切的样子。
第二句,“故”是“因此”之意;“比”,比较,相比;“工”指“工巧”;“……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同时,要注意句子翻译的正确与通顺。
参考译文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你屈尊过访。
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编,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
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的寄信问候。
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
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两次给我写信;两次来信又没有答复,更加应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这是何等的殷勤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想这大概是由于你的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已谋求进取才这样吧。
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
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考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
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
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我年幼的时候,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图利禄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来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
只是泛泛地浏览些书史,姑且追随时俗作些所谓的“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造出些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
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名列在众人的前面。
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
然而文章一做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
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鲜明的对比。
时文虽然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
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你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气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
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文风大变。
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
你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
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来,就是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卦中说:“有言不信。
”这是说,人在困境中,他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
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怎么能够为你所取信呢?承蒙你多次来信,态度又那样恳切,不敢不予以答复。
望您明察。
三、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倚仗柴门外,______________。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2)平芜尽处是春山,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踏莎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4)__________,吠声如豹。
________,复与疏钟相间。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5)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白居易《与微之书》)答案(1)临风听暮蝉(2)行人更在春山外(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4)深巷寒犬村墟夜舂(5)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四、语言运用(12分)13.先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写两句话,内容保持一致,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然后补写一个总括性的话。
(6分)看见别人兴奋,如果自己没有惊喜,那么不烦恼也是一种幸福;看见别人成功,如果自己没有成绩,那么不失败也是一种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