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白鹭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必修)

合集下载

客家古村白鹭的民居建筑

客家古村白鹭的民居建筑

客家古村白鹭的民居建筑
陈金泉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白鹭村,位于赣南中部地区赣县的北隅,离县城63公里,与兴国县和万安县接壤。

整个村落南北走向,长约1公里,宽约0.3公里,背靠龙岗,玉屏两山,前临鹭溪河,可谓依山傍水。

烟峦翠阜、叠嶂绵延的后山形成弧状拱卫着村庄,五条山脊伸至村后,被古代勘舆家称其为“五龙山形”。

鹭溪河九曲连环,下游河畔有二座山岭,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陈金泉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方冶金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
【相关文献】
1.古村建筑保护与古村风貌延续的探究——以赣州市赣县白鹭古村为例 [J], 林春英;赖恒友;冯威;孙建军
2.传统的发明:乡村宗族复兴中的“双名制”研究——以江西赣南客家白鹭古村的
田野调查为例 [J], 靳松;王天鹏
3.处在深闺无人知,客家古村重放彩——白鹭古村旅游资源特征分析与开发利用 [J], 涂秋风
4.客家传统教育的当代利用——以白鹭古村为例 [J], 万建中
5.赣南客家白鹭古村的美育元素探析 [J], 曹昊;雷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鹭古村介绍

白鹭古村介绍

白鹭古十景
• 东河戏—清嘉庆年间钟崇俨从江苏嘉兴当知府任 上带回来的昆曲班子演绎出的新剧种; • 鹭溪河—一条绕开十八滩通入万安良口赣江的内 河; • 王太夫人祠—一座赣南客家民居中唯一以女人为 名的祠堂; • 还有“绣花楼”、“胭脂塘”、“爱庐”,以及 “喝擂茶”、“打黄元米馃”、“剁鱼丝”、 “烧芋头丸”等。 • “迎彩灯”、“抢打轿”、“烧瓦塔”等民俗。
物彰显出对女性的敬爱和尊重。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以
女性命名的祠堂极为罕见,堪称千古女性第一祠。王太夫人 还被朝廷册封为大恭人、诰赠太淑人。
绿阴环抱绣花楼
白鹭戏台
葆中堂
玉石墩
“ 云 母 片 ” 窗 户
四逸堂
石 狮
抱鼓石
旗杆石
东 河 戏
烧 瓦 塔
齐心协力“抢打轿”
白鹭古村简介
• 白鹭村位于江西赣县北部,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人居村落,现有560户人家, 2500余口人,居民中99%为钟姓,系世传客家居民。村呈半月形,面积为 0.2平方公里。在村里那片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中,百年以上的客家民居就有 140多栋,古色古香的青砖黑瓦建筑群落,多为明、清两代所建。

白鹭的祠堂大抵高约10多米,清一色连片的黑瓦青砖,威武堂皇;一道道排列
整齐的风火山墙,飞檐翘角,气势非凡。堂内雕梁画栋,玉柱花窗,大大小小的 天井错落有致;正厅和偏厅相得益彰,住房和杂屋秩序井然。官宦人家的祠堂门
口排列着圆圆的“龙抱石”和长长的“旗杆石”,上面镶刻着文字、图案,表述
主人的功名与官衔。祠堂之间,于“风水”有碍的巷道路口的墙头或屋顶上,往 往高悬起一块兽头装饰的“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或一尊张牙舞爪的小石狮,借以 “镇妖驱邪”。
王太夫人祠

文化构建中民间艺术记忆的重启——以赣县白鹭古村为例

文化构建中民间艺术记忆的重启——以赣县白鹭古村为例

188文| 姚丹丹——以赣县白鹭古村为例文化构建中民间艺术记忆的重启摘要:在当代学术的研究当中,不仅对民族、国家进行宏观研究,同样也开启了民间艺术的研究,每一位普通的民众都可能成为学者的研究对象。

本文笔者就赣县白鹭村的田野调查与文献综述法等几种方法,阐述了现当代文化记忆的现状以及关于保护与重启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文化;构建;民间美术;记忆;重启一、背景分析在传统社会里,远离庙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民被政治和学术精英们赋予了各种不同的现代理念,长期为历史所尘封的征夫野老、游女怨妇成为学者倾诉自己情怀的对象,历来为传统的士大夫们所鄙弃的民间知识,现代时期的学者却为之迷醉,不辞辛劳的奔走于田间地头与穷乡僻壤,为梳理民间的历史皓首穷经,连篇累牍的描述民间生活,将民间的知识整理成为系统的现代学科体系,之所以这样,近年来,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研究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蓬勃发展,得到了很多学者以及专家的认可,国内有以中科院方李莉为代表,这也给我们的田野与乡村间丰富的民间生活锦上添花,深入民心,抚恤民情。

尤其是作为一门新颖的学科,在我们民间文化生活中,文化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运用较为普遍。

它主要研究的方法就是田野间的调查为主,让我们与每一位乡间的民众更拉近了一步距离,对我们的研究也是增添了不少姿色,再加上大量的西方学术的成果的引进、无疑的,更加证明了学者研究民间知识的合法性。

“民间记忆”作为地方性知识,在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同于民族一国家的话语,而是以一种非主流的力量在不断的影响着民众的生活。

然而其并不是作为主流叙事的对立面而存在的,而是以其特有的地方性文化在不断地进行着现代化的建设,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之下,在文化重建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白鹭古村文化现状例如白鹭村作为政府大力打造的历史文化名村,在新一轮的文化建构过程中许多政府行为,比如:道路的修建、卫生状况的改善、对于祠堂的保护(宗祠的不断翻新同样也是白鹭村民对于文化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宗族的复兴让宗族力量不断强大,传统文化也得到更为完整的保护。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家乡的风俗(赣州)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家乡的风俗(赣州)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家乡的风俗(赣州)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家乡的风俗(赣州)】我家乡在江西省赣州市,那里有很多有趣的风俗习俗,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首先是过年的时候,赣州人过大年可忙了。

除夕一过,我们就要出去放鞭炮、烟花,热热闹闹地庆祝新的一年到来。

家家户户也要挂很多红对联、春联,祈求新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则是全家人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拜年给长辈问好,长辈会给我们发红包。

吃年夜饭的时候,家里要摆上鱼、肉、蔬菜等各种各样的好菜,大家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吃团年饭,气氛特别热闹。

赣州还有一个独特的民俗——"闹新婚"。

当有人新婚的时候,乡亲们就会组织"闹新婚"团,到新人家里吵吵闹闹,逗弄新郎新娘。

新郎要救出被"劫"走的新娘,并且要受各种"刁难"和"考验",像是接吻新娘、搬砖头等等。

新人通过这些有趣的"考验"后,大家就会高高兴兴地为新人庆祝,一起吃喝玩乐。

我每次看到"闹新婚"队伍都超级羡慕呢!我最喜欢赣州的民间艺术了,非常有意思!比如有种叫"杂耍"的表演,表演者可以用嘴吞火、眼睛钉钉子、肚皮钉刀等。

还有"跳大绳",大家用很长的绳子在空中编出各种花样,节奏感超级棒。

赣州也有不少民间手工艺,比如做草编、剪纸、泥塑等等,做出来的东西都很精致漂亮。

小时候爷爷就教过我一些赣州的民谚,虽然有些听不太懂,但是朗朗上口、意境很有意思。

比如"初一白头鸫、初二老婆绳"、"初四薄被寒,初六晾机般"……很多民谚都蕴含着对农时的预测和生活的经验哦。

每年农历三月三,赣州的村子里还要过"杵缸节"。

村民们会用石臼舂米,手工舂出新米来吃。

舂米的时候,大家边唱山歌边干活,气氛超级热闹。

客家风情大观园

客家风情大观园

客家风情大观园作者:应辰来源:《青年时代》2014年第06期【白鹭古村简介】白鹭古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的最北端,毗邻兴国和万安县,是以又有“一脚踏三县”之称。

这里至今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客家文化。

目前为止,白鹭村是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古村落,虽历经80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规模不等的堂屋、祠宇69座。

白鹭古村【白鹭翩飞,以此为名】白鹭村之名,很有诗意。

据1986年6月版的《江西省赣县地名志》载:宋绍兴六年,钟兴由兴国竹坝迁此建村。

钟兴夜梦白鹭,飞此栖息,遂以白鹭为村名。

能以如此美妙的故事来说明祖地的名由,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族谱中第一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很有文化、想象力;二是表明白鹭村人对自己的家乡无比挚爱。

白鹭人对家乡的挚爱在这几年白鹭的旅游业开发中得到再次升华,白鹭村内众多的老故事、传说也纷纷走入人们视野。

【风水宝地,极致民居】白鹭村的客家民居,借“祠堂”而独秀天下。

白鹭的祠堂大抵高约10米,清一色的黑瓦青砖,威武堂皇。

一道道排列整齐的风火墙,飞檐翘角,直凌霄汉。

堂内雕梁画栋,玉柱花窗,大大小小的开井错落有致。

正厅和偏厅美轮美奂,住房和杂屋秩序井然。

官宦人家的祠堂门口排列着圆圆的“龙抱石”和长长的“旗杆石”,上面镶刻着文字、图案,彰显着主人的功名。

祠堂之间,于“风水”有碍的巷道路口墙头或屋顶,时不时高悬起一块兽头装饰的“泰石山敢当”的石碑或一尊张牙舞爪的小石狮,借以镇妖驱邪。

白鹭祠堂从使用功能上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奉祀祖宗神位并举行“辞祖”仪式的祠堂,当地叫上“专祀型”祠堂;另一种是既聚居人家,又奉祀祖宗神位的祠堂,当地人叫“居祀型”祠堂。

白鹭村民居为砖木混合结构。

早些的建筑多为木结构承重,砖石仅为外围护。

晚清时,则大多为立木柱、穿斗式构架,而山柱及两侧外檐柱大都被砖石山墙所取代。

这些民居还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雕刻装饰,重点体现在正面大门和天井四周的梁枋构架和门窗格扇处。

关于江西赣州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关于江西赣州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关于江西赣州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Ganzhou, my hometown in Jiangxi province, is a place filled with rich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folk culture.赣州,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这里充满了丰富的传统风俗和民间文化。

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customs in Ganzhou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known as Duanwu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During this festival, people in Ganzhou participate in dragon boat races, eat traditional zongzi (sticky rice dumplings), and hang calamus and wormwood leaves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在赣州,最值得庆祝的风俗之一要属端午节了,这个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参加龙舟比赛,吃传统的粽子以及挂菖蒲和艾草来驱邪。

Another unique tradition in Ganzhou is the worship of ancestors, which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locals. During Qingmi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omb-Sweeping Day, people visit the graves of their ancestors to clean and offer sacrifices as a sign of respect and remembrance.赣州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是祭祖,这种传统深深植根于当地人的心中。

赣州特色文化传统

赣州特色文化传统

赣州特色文化传统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这里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传承。

赣州的特色文化传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展现。

首先,赣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古老的街巷,这些都是赣州特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赣州的古城墙、古街巷、古建筑等,都展现了赣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次,赣州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在赣州,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传统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是赣州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此外,赣州还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赣州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

例如,赣州的米粉、豆腐、腊肉等,都是当地人民钟爱的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也是赣州特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赣州的特色文化传统是一个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它包括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是赣州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赣州的特色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为后人留下更丰富的文化遗产。

江西游:十六、赣县白鹭古村

江西游:十六、赣县白鹭古村

江西游:⼗六、赣县⽩鹭古村资料中去赣县的⽩鹭古村要去汽车东站乘车前往,我在⽕车站看到有⼀路车到汽车东站,就上了车,汽车⾛了许久,终于到了汽车东站下车,到站询问,售票员⼀脸茫然,我说是赣县管辖的,她告诉我这⾥是南康,要乘坐汽车到赣州⽕车站,就是我来时乘坐的那路公交车。

时间已晚,从⽕车站乘车来到赣县,准备次⽇⼀早前往⽩鹭镇。

早起到赣县汽车站,在售票处询问得知去⽩鹭的车要到站前路边等,于是就在路旁苦等了半个⼩时也不见踪影。

再次来到车站站台上观望,看到有到⽥村镇的车,因⽥村同⽅向靠近⽩鹭镇,就向站⾥的⼈打听有否去⽩鹭镇的车,答⽈⼀个⼩时后有。

看到前往⽥村的车要开,就跳上去了,决定先到⽥村再说。

前⼀半路途⼗分崎岖,路⾯泥泞,汽车左右摇摆。

来到⽥村,得知没有班车去⽩鹭,只有乘坐摩托车前往。

我想既然到了这⾥怎么也要去⽩鹭⼀趟,就乘坐摩托车去了,单边要价30元。

路途仍然艰难,正在修建半幅⽔泥路,时⽽驶⼊泥路。

⼤约⾛了半个⼩时,终于到了⽩鹭镇,驾驶员把我送到即将出镇处的古村旁。

想到路途中没有看到班车的影⼦,就请摩托车驾驶员在此等我,⼤约⼀个⼩时,然后返回,再给30元,他很乐意。

前⾏来到古村,在前⽅有⼀排古建筑,⼀⼤门上⾯有“兴复家声”⿊⾊⼤字。

这⾥叫做“兴复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建造风格古朴,是典型是“四⽔归堂” 式建筑。

据说屋内保存着清代状元、宰相睡过的朱漆贴⾦的⼤花床。

1931年红军医院驻扎于此。

旁边也是⼀栋⼤宅院,门楼为牌坊式,上有许多泥塑。

中有“则居之安”⼤字。

此为“书成堂”,清光绪年间建,据说房主既未当官,也没经商,依靠勤奋劳作、节俭持家、⽇积⽉累建成。

这是⼀栋⼋字形牌坊式⼤门,上⾯有⽯刻和泥塑。

还有许多⾼墙⼤院,其中有⼀栋叫做“兰善堂”,为清乾隆年间建,其建筑雄伟,是古村中最⾼的⼀栋。

有三进房屋,1931年罗荣桓曾经住过。

两座⼆层楼的古建筑,位于三⾯环路中。

左⾏来到“王太夫⼈祠”,这是全国罕见的祭祀⼥性的祠堂,⾼⼤门楣上有许多精美的砖雕图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州白鹭村特有的民俗文化
“喝擂茶”、“剁鱼丝”、“烧芋头丸”,给病人“喊夜唱惊”、“迎彩灯”、“抢打轿”、“烧瓦塔”等之类赣南客家民俗风情,白鹭村应有尽有。

“王太夫人祠”、“绣花楼”、“爱庐”等民居却是此间的独有,它们千百年来记录了白鹭村的兴衰嬗变。

白鹭村还有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流传至今。

每年正月初七,白鹭村家家户户点燃彩纸扎的各式“彩灯笼”、“彩纸船”、“彩纸轿”等等从祖祠“世昌堂”整队出发,敲响鼓乐,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锣鼓喧天,鞭炮间鸣,只见一群群赤膊短裤的客家后生仔们,簇拥着一个“井”字形的粗大木架——“打轿”,窜到“世昌堂”祖堂上,点烛焚香,礼炮齐鸣,鼓乐喧天,高擎“打轿”,三起三落,击地三下,恕吼三声“发!发!发!”(意在敲山震虎)惊醒祖祠背后五虎下山的龙脉,呼唤合族新年大吉,人潮便决堤似地涌出祖祠。

数百名勇士使出吃奶的力气,把“打轿”抢往各自的目标——事先拜他们帮忙的准备领“打轿”的那户人家。

“打轿”象征“打(大)发”,参与的村民们抢“打轿”通宵达旦,终见分晓。

尤其是那班祈求添丁生子的家庭,愿望更加迫切,大家都以能领到它为荣。

每年中秋佳节的“火烧瓦塔”,也是白鹭村的一大奇观。

瓦塔直径2米,高3米,用整块的青砖黄瓦砌成。

四孔塔门,高可容身。

四个大汉叉着推积如山的松枝杉条,洒上食盐硫磺,把大瓦搭烧得遍体通红,烈焰腾空。

周围观众如堵,爆竹、鼓乐、呐喊助威声震天动地,直闹至天亮才罢。

这种习俗是村民们对当年祖先为反抗元朝暴政,利用中秋节白天走亲戚送月饼秘密附上起义通知,晚上点火烧塔发布起义统一行动信号的永恒纪念。

如今的白鹭乡这颗古代文化及客家文化孕育出的璀璨明珠更是大放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