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药资源的
简述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次与途径

简述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次与途径生药资源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中提取的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原材料。
它具有广泛的种类和丰富的功能,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多个层次和途径,以下将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次。
基础研究主要是对生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鉴定、研究其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等,从而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应用研究则是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开发生药资源的药理学、药效学、物质基础、制剂工艺等,以实现对疾病的治疗和健康的促进。
其次,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野外采集、人工栽培和微生物发酵等多种途径进行。
野外采集是指通过探索自然环境,发现和采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资源。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获取纯天然的生药资源,但也面临着资源有限、保护环境等问题。
人工栽培是为了保护生药资源和满足需求而进行的栽培活动,通过控制环境、优化种植技术,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微生物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合成、代谢能力进行生药资源的生产,可以大幅提高生药资源的产量和纯度。
此外,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保护药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并确保生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产业链整合等也是实现生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
总的来说,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次,可以通过野外采集、人工栽培和微生物发酵等方式进行。
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
只有在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掘和利用生药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6第六章_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古籍记载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达200多种。 目前由野生种变家种或引种栽培的约 2000多种,其中家种成功的约1100多 种。 大面积常年栽培的有300为余种。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从国外引进成功变家栽的中药材20多种, 其中金鸡纳已在大面积种植生产。 正在由野生转家种的有防风、龙胆、肉 苁蓉、知母、猪苓、川贝母、紫草、柴 胡、天冬等。 对长春花、月见草等一些抗癌药材和治 疗心血管病的药材也进行了引种驯化工 作。
色药物资源。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生 药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占87%;药用 动物1581种,占12%;矿物类药80种,不足1%。
生药产区
据资料分析我国生药产区,以云南省所产种类
最多,居全国第一位,约 5050余种;广西产
4590余种;四川(4354)、湖北(3970)、陕西 (3291)。
广西的蛤蚧、肉桂、罗汉果、石斛 ������ 天 ������ 安微的白芍、牡丹皮、菊花 广东的藿香、砂仁、槟榔、高良姜、巴戟
������
江苏的薄荷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资源的开发” 是指人们对资源进行劳动,以达到 利用采取
的措施。 “资源的利用 ”是指人们对已开发出 来的资源进行一
定目的的使用,如进行加工和制成新 产品等。 “生药的开发利 用” 主要是以药物为主并进行 其它如保健品、饮料、化妆品、 香料、色素、矫味剂、 农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综合科学研究 (三级开发)
第三节 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筛选民族药;
二、扩大药用部位;
三、寻找亲缘关系相近的药用植物; 四、合成、半合成及修饰活性成分结构; 五、利用生物技术繁殖; 六、利用药用植物地域性定位发展;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生药资源多方向开发利用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及文化素养、 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医疗模式逐步由治疗型 向预防保健型方面的转变,生药资源开发利用的领 域也在不断扩大。逐渐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 方面。 如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药膳、药浴、天然 香料、天然色素、矫味剂、卫生用品等。
2011-5-11
2.以天然成分为原料进行半合成或结构修饰 2.以天然成分为原料进行半合成或结构修饰 成分为原料进行半合成
天然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活性 筛选是新药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天然成分的结 构修饰来寻找新药,具有工艺简单、 成本低 、 命 工艺简单、成本低、 工艺简单 中率高等特点。 中率高
① 通过结构修饰提高或改变疗效
5、从传统中药加工工艺中开发 、
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工艺是在不断发展的, 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工艺是在不断发展的, 弄清加 工炮制原理及其对化学、药理和临床的影响, 工炮制原理及其对化学、药理和临床的影响, 并 进一步开发改进, 可充分提高药材疗效, 进一步开发改进, 可充分提高药材疗效, 充分发 挥药材作用。 挥药材作用。 丹皮的传统加工方法是采收牡丹根后, 如:丹皮的传统加工方法是采收牡丹根后, 将芯 抽去, 只以皮入药。 抽去, 只以皮入药。经分析丹木的化学成分及药 理作用与皮基本一致, 可以全根入药。 理作用与皮基本一致, 可以全根入药。
可待因比吗啡镇痛作用和成瘾性都降低 吗啡 R=H 可待因 R=CH3
② 降低毒性
去甲斑蝥素 羟基斑蝥素 etc.
斑蝥素
③解决资源问题
紫杉醇
④ 便于制剂及临床应用
H H3C O O O O O
CH3 H3C H CH3 O O O O
H
CH3
简述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次与途径

简述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次与途径生药资源是指经过人工选择、整理和改良后的天然中药材,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山川河流、森林草原和田野山林之中。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重要。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采集与整理:采集野生生药资源,并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加工,使其符合药用标准,例如制成干品、鲜品、蜜炙品、炮制品等。
2. 种植与养殖:利用天然野生生药资源,种植或养殖相应的中药材,以满足市场需求,例如种植药材原材料,如人参、鹿茸、麝香等;养殖药材原材料,如驴骡、马、牛、猪等。
3. 加工与贸易:对收集到的生药资源进行加工,制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品,例如中药材颗粒、胶囊、片剂、丸剂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药材的贸易,扩大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
4. 研发与技术创新:加强生药资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生药的质量和功效,以满足市场需求。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注重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提高生药的质量和功效,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也需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生药资源与天然药物的发掘与开发

生药资源与天然药物的发掘与开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药物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现代医疗中,药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化学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天然药物的发掘和开发,其中生药资源则成为了天然药物开发的最主要来源。
生药资源是指具有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与化学药物不同,生药物质来源于自然,注重“治未病”,不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副作用较小,更符合人们健康和环保的追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生药资源的种质保护、科学调查和开发利用。
在我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生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至今已逾千年。
受中医、民间医学的影响,我国的生药资源已经非常丰富。
家乡的巴山地区,便是四川省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区之一。
这里的人们不仅善于利用现有药材,而且对于野生草本植物的开发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这里可以看到茶树、银杏、黄芪、柴胡、桂枝等许多中草药,以及无花果、桑、芦笋等当地著名的野生植物,这些都是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对于生药资源的发掘和开发,目前主要的方法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
一方面,先进的科学实验室能够帮助人们从生药材中提取有用的化合物,进行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从而了解这些药物的特性和作用;另一方面,现代生物技术也能够帮助人们发掘生药资源中隐藏的宝藏。
比如说,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合成方法的不断创新,让人们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制造更加稳定、高效的新型药物。
此外,现代生物技术也能够帮助人们发掘一些在野外生长的植物或微生物资源,从中提取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
虽然现代科技手段为生药资源的发掘和开发提供了很多有力的工具,但也需要注意到,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和破坏,一些稀有和濒危物种的生药资源正在慢慢消失。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生药资源的保护工作。
比如说,可以引入生态移民的方式,将当地农民搬迁到其他地形和环境规律相似的地方,避免因过度采摘和破坏环境而导致物种灭绝。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42页文档

xiexie! 3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白术
杭白芍
浙贝母
江南药(湘,鄂,苏,皖,闽等淮河以南地区):安徽亳州的亳菊, 滁州的滁菊,宣城木瓜,大别山的茯苓等
木瓜
茯苓
亳菊
川药:石斛,麝香,川黄连,川牛膝,巴豆等。
石斛
川黄连
巴豆
云药:雅连,云连,金钱白花蛇,云木香,坚龙胆,蛤蚧,穿山甲 等。
雅连
天麻
金钱白花蛇
贵药:杜仲,天冬,吴茱萸,雄黄,朱砂等。
四、生药资源的保护
▲生药资源的现状 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 需求量不断增加,资源贮量迅速减少 开发利用无序危及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存在很多问题
生药资源保护的意义
① 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 能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③ 可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措施与对策
▲ 野生变家种、家养,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种 (养)植。 ▲ 设立保护区。 ▲ 科学使用,减少资源浪费
很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药物或医药体系。 药典收载的土木香、总状土木香、小叶莲(鬼臼)、毛诃子、余
甘子、广枣、冬葵果、草乌叶、沙棘、菊苣、毛菊苣、黑种草、 亚乎奴等原均为民族药。 许多“西药”如阿托品、麻黄碱、地高辛、吗啡、奎宁、士的 宁等都是从民间植物药中开发出来的。
4、从海洋生物中开发
我国仅植物资源就异常丰富, 经查明的高等植物就有3 万余种, 而实际上我们目前开发出来作为中药材的仅占其中的1/5 不到, 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方面的研究仅仅涉及极少的种类。目 前,“向海洋生物中开发新药”已成为沿海各国药学研究的新方 向。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国家一类新药如藻酸双酯钠 (PSS) 及海豚毒素、鱼油已开发成功, 使其显示出诱人的开发 前景。
关药(东北地区):人参,关马茸,花鹿茸,关防风,关黄柏,辽 细辛,关龙胆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药用物植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已有药用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发掘药用植物新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第一节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和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的三级开发。
一、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是指通过引种驯化、组织培养、人工栽培、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采收等农业生产手段,来开发那些贵重、紧缺、稀有、濒危的药用植物资源,以增加其品种和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社会提供质优、价廉、品种齐全的药用植物。
在这方面,不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
如西洋参原产美国、加拿大等地,近年国内采用引种、人工栽植等手段,在东北、北京、陕西、云南等地区试种成功,为社会提供出大量的国产西洋参。
又如胡黄连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尼泊尔等国,我国一直依赖进口。
1971年在云南丽江拉美容林区进行引种,人工栽植获得成功、使这一濒危植物得到了发展。
再如人参原为野生,由于资源少、十分珍贵,后在吉林等省通过引种,人工栽植获得成功,为社会提供出大量、价廉质优的人参、使人参走进普通百姓家里。
二、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是指利用制药工业生产手段将已有资源加工出新的药品、保健制品等,以扩大药用植物资源的应用范围。
如对三尖杉、红豆杉、喜树、美登木等乔灌木以及莪术草等森林药物资源,采用先进的加工方式提取三尖杉酯碱、紫杉醇、喜树碱及获术醇等抗癌活性物质。
这些物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有的高达100万元/kg以上。
又如对沙棘(Fructus Hippophae)果实采集加工,将其果汁加工成沙棘保健饮料、沙棘粉、沙棘果油,将其种子加工成沙棘籽油等。
沙棘油对癌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热点
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研究及新药开发 海洋多糖研究及新药开发 海洋微生物研究及新药开发 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及新药开发
二,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及应用
(一) 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的物质
DHA:鱼类或海藻 : 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是大脑营养必不可少的高度 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 是大脑营养必不可少的高度 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它除了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 的沉积、 的沉积、预防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 生外,更重要的是DHA对大脑细胞有着极其重要 生外,更重要的是 对大脑细胞有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它占了人脑脂肪的10%, %,对脑神经传导 的作用。它占了人脑脂肪的 %,对脑神经传导 和突触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 和突触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
淋巴肉芽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症和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肉芽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症和多发性骨髓瘤。抗瘤机制是阻碍癌 细胞的RNA 合成。 细胞的 合成。 Didemnin B: 来自膜海鞘( 缩酚肽类。 来自膜海鞘(Trididemnum solidum),缩酚肽类。 缩酚肽类
Spongothymidine,spongouridine ,D-arabinosynucleoside: 来自西 印度岛的海绵(Cryptotethya crypta)。治白血病。 印度岛的海绵( 。治白血病。
我国起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 我国起始于 世纪 年代末: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关美君教授首次提出 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关美君 关美君教授首次提出 向海洋要药”的提案。 “向海洋要药”的提案。 曾陇梅小组首先对我国南海的珊 中山大学的曾陇梅 中山大学的曾陇梅小组首先对我国南海的珊 瑚类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瑚类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世纪以后 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海洋生 世纪以后, 物资源的重要性, 加大了对海洋药物研发的力度, 物资源的重要性 加大了对海洋药物研发的力度 但由于样品的采集、 但由于样品的采集、快速处理以及品种鉴定等方 面的原因, 目前在我国仅有上海、北京、 面的原因 目前在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山东和 广州的几个小组在从事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 广州的几个小组在从事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 总 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海洋天然药 物的研发尚处于起始阶段。 物的研发尚处于起始阶段。
3.海洋生药的应用历史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海洋药物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海洋药物的国家。 公元一世纪:《神农本草经》收载海洋药物约10种 公元一世纪: 神农本草经》收载海洋药物约 种 1596 年: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海洋药物 余种。 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海洋药物90 余种。 20 世纪 年代:国外少数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海洋药物 世纪40 年代: 的潜力, 但多数对它人认识不足, 的潜力 但多数对它人认识不足 加之海洋天然产物结 构比较复杂, 当时的测试条件尚不成熟, 构比较复杂 当时的测试条件尚不成熟 他们的工作没 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0 世纪 -60 年代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 世纪50 年代初: 及合成药物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及合成药物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 污染和化学致癌的关系,在发达国家产生了 回归自然” 在发达国家产生了“ 污染和化学致癌的关系 在发达国家产生了“回归自然” 的浪潮, 到了60 年代末“从海洋中索取药物” 的浪潮 到了 年代末“从海洋中索取药物”的概念逐 渐开始被人们接受。 渐开始被人们接受。
2.海洋生药的特点 海洋生药的特点
海洋:一个巨大的“立体水球” 海洋:一个巨大的“立体水球”, 一个有巨大时空尺度的开放型的复 杂体系。 杂体系。 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与陆生生物相比迥然不同 高压、高盐度、 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与陆生生物相比迥然不同, 高压、高盐度、低 营养、 营养、低温但恒温以及有限的光照和缺氧的特殊环境决定了海洋生物 的次生代谢产物相对陆生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有其独特的特点。 的次生代谢产物相对陆生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元素的组成。由于海水富含卤素,因而导致海洋生物 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元素的组成。由于海水富含卤素 因而导致海洋生物 含有很多共价结合的含卤有机物, 含有很多共价结合的含卤有机物 最常见的是含溴,其次是氯 然后是碘 最常见的是含溴 其次是氯,然后是碘。 其次是氯 然后是碘。 含有多卤素的天然产物是海洋天然产物中所特有的,有时卤原子的含量 含有多卤素的天然产物是海洋天然产物中所特有的 有时卤原子的含量 可达70 % 以上, 而溴化物迄今尚未见于陆源生物中。 可达 以上 而溴化物迄今尚未见于陆源生物中。 海洋天然产物结构独特、复杂多变而且生物活性强 海洋天然产物结构独特、复杂多变而且生物活性强, 特别是一些海洋毒 素(Marinetoxin) ,是海洋生物的防御物质 由于释放到水中很快稀释, 是海洋生物的防御物质, 由于释放到水中很快稀释 是海洋生物的防御物质 为了达到防御的作用, 其活性往往超强。 为了达到防御的作用 其活性往往超强。
聚醚类化合物毒素 ( Polyether marine toxins)
海洋生物中的一类毒性成分,又称“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中的一类毒性成分 又称“海洋毒素”, 是海洋天然产物的一 又称 个重要分支, 目前日本学者在这一领域居领先地位。 个重要分支 目前日本学者在这一领域居领先地位。 结构特点是杂原子对碳原子的比例很高; 结构特殊、新颖、分子量大; 结构特点是杂原子对碳原子的比例很高 结构特殊、新颖、分子量大 活性强、剧毒; 活性强、剧毒 广谱药效、作用机制独特; 广谱药效、作用机制独特 多数对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具有高特异性作用。 多数对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具有高特异性作用。 常见的有聚醚梯,线性聚醚 大环内酯聚醚和聚醚三萜等四大类。 线性聚醚,大环内酯聚醚和聚醚三萜等四大类 常见的有聚醚梯 线性聚醚 大环内酯聚醚和聚醚三萜等四大类。其中 以聚醚梯和线性聚醚因结构巨大、毒性强而著名。 以聚醚梯和线性聚醚因结构巨大、毒性强而著名。聚醚梯类毒素目前 发现有20余种 余种。 发现有 余种。 聚醚梯的共同特点: 聚醚梯的共同特点 分子骨架是由一系列含氧五元至九元醚环邻接 稠合而成, 形成一种陡坡式的梯形线状分子;分子骨架具有相同的立体 稠合而成 形成一种陡坡式的梯形线状分子 分子骨架具有相同的立体 化学特征, 稠环间以反式构型相连, 化学特征 稠环间以反式构型相连 相邻醚环上的氧原子交替位于环的 上端或下端;分子的两端大多为醛酮酯 硫酸酯、羟基等极性基团。 分子的两端大多为醛酮酯、 上端或下端 分子的两端大多为醛酮酯、硫酸酯、羟基等极性基团。 线性聚醚以岩沙海葵毒素和大田软海绵酸为代表。 线性聚醚以岩沙海葵毒素和大田软海绵酸为代表。 聚醚类毒素可望在研制新型心血管药。 聚醚类毒素可望在研制新型心血管药。
60-70 年代:海洋天然药物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 - 年代: 但受当时客观科技条件的限制,结果不尽如意 结果不尽如意。 潮, 但受当时客观科技条件的限制 结果不尽如意。 70 -80 年代: 随着二维核磁技术以及 年代: 随着二维核磁技术以及FAB2MS 的逐渐应用, 才大大加快了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 的逐渐应用 才大大加快了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 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海洋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才 成为可能。 成为可能。 80 -90 年代: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开 年代: 始进入黄金时代, 始进入黄金时代 许多沿海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 洋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美国、 洋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美国、日本和欧 共体国家在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面比较领先。 共体国家在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面比较领先。 截止到2002 年:经统计共发现海洋天然产物 截止到 15 000 余种 仅2002 年就发现新的海洋天然 余种, 产物677 个。 产物
第六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 持续利用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第二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第三节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
第四节 天然保健食品的开发 • 一,概述 • 保健食品 health protection food • 功能性食品 unctional food • 健康食品 health food • 营养食品
(三)抗致癌促进剂物质 (五)抗病毒物质
• (七)
肌动蛋白质脱重合物质
• (八)中枢神经兴奋物质 • (九) 作用于受体和离子通道的生理活性物质
• (十) 抑制脱磷酸化酶物质 • (十一)作用于ATP酶的物质 十一)作用于 酶的物质 • (十二) 十二) 其它活性物质
一,海洋生药的发展概况
• 近20 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人口的增加和科技水平 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 的提高, 人类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 的提高 人类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 以开发海洋资源为标志的“ 蓝色革命” 以开发海洋资源为标志的“ 蓝色革命”正在形成前所未 有的浪潮, 发达国家对海洋资源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 有的浪潮 发达国家对海洋资源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 生命起源于海洋, 生命起源于海洋 占地球表面积71. 8 % 的浩瀚海洋将成 占地球表面积 因此, 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讲21 在某种程度上讲
褐藻酸 (alginic acid): 海带
褐藻酸钠( AGS) 褐藻酸钠( AGS):从褐藻类的海带或马尾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碳水化合 是褐藻酸衍生物中的一种,也称褐藻酸钠或海带胶和褐藻胶 褐藻酸钠或海带胶和褐藻胶。 物。 是褐藻酸衍生物中的一种,也称褐藻酸钠或海带胶和褐藻胶。一般 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无昧,不溶于乙醇、乙醚、 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无昧,不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酸 (pH<5.4),溶于水成粘稠状胶体。 (pH<5.4),溶于水成粘稠状胶体。
世纪全球关注的新焦点, 为21 世纪全球关注的新焦点
特殊生态环境中的生物 资源已成为拓展天然药用资源的新空间。 资源已成为拓展天然药用资源的新空间。
海洋有哪些生药? 1.海洋有哪些生药? 海洋有哪些生药 海藻、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海藻、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 形动物、环行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外肛 形动物、环行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棘皮动物及原索动物等。 动物、棘皮动物及原索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