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楼层高及阳台楼梯规范
楼梯安全标准

楼梯安全标准楼梯在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连接了不同楼层,方便人们上下移动。
然而,由于楼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因此楼梯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为确保公众的安全和舒适,制定一系列楼梯安全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1. 楼梯设计标准首先,楼梯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建筑法规和标准。
楼梯的坡度、踏步高度和深度、扶手高度等参数都需要按规定进行设计。
比如,踏步高度不宜过高,扶手应安装在适当高度,以确保使用者的舒适和安全。
2. 楼梯材料标准楼梯的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
应该选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如钢铁、木材等,以保证楼梯的结构稳固和安全性。
楼梯表面应保持平整,避免出现滑倒的危险。
地面的防滑性能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3. 楼梯照明标准楼梯的照明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楼梯应安装足够明亮的灯光,以确保使用者在黑暗环境下也能清晰看见楼梯的台阶和扶手,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楼梯安全标识标准在楼梯周围应设置清晰可见的安全标识,包括禁止通行、注意梯级等标识,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
此外,应该定期检查这些标识是否完好,若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5. 保持楼梯畅通楼梯口、楼梯间等区域不应设置障碍物,保持通道的畅通。
在紧急情况下,楼梯是人们疏散逃生的主要通道,保持通道畅通可以大大增加逃生效率,减少人员伤亡。
总之,楼梯安全标准是建筑安全中的重要一环。
遵循楼梯安全标准,可以有效保障使用者的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建筑单位和个人都应重视楼梯安全问题,切实做好楼梯的设计、维护和管理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办公楼设计规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 3.1.1 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
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 3.1.2 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 3.1.3 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
建筑高度超过 75m 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第 3.1.4 条窗一、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措施。
二、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
三、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部分可开启窗扇。
第 3.1.5 条门一、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 1m,高度不应小于 2m。
二、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第 3.1.6 条门厅一、门厅一般可设传达室、收发室、会客室。
根据使用需要也可设门廊、警卫室、衣帽间和间等。
二、门厅应与楼梯、过厅、电梯厅邻近。
三、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它防寒设施。
第 3.1.7 条走道一、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 3.1.7 的规定。
二、走道地面有高差,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 1∶8。
第 3.1.8 条采光一、办公室、研究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列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 1∶6。
二、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 1∶5。
注: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第 3.1.9 条隔声一、办公用房、会议室、接待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 55dBA 声级总机房、计算机房、打字室、图书阅览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 50dBA 声级。
二、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办公用房、会议室贴邻,否则应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
办公楼设计规范规程

3 、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4、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5、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
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6、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高度分类24m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24mx100m高层办公建筑100m超高层办公建筑1办公建筑组成部分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普通办公室专用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陈列室厕所开水间等一般性服务用房服务用房等技术性服务用房2一般规定1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b、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5 。
注:临空的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 起计算不应低于0.80m; 门厅、隔声……
走到: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下表:
走道净宽(m) 走道长度(m) 单面布房
≤40
1.30
>40
1.40
双面布房 1.50 1.80
注:1、内筒结构的回廊式走道净宽最小值同单面布房走道。 2、走道地面有高差,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 不得 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
2 、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 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
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宽度 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楼梯、栏杆及玻璃的规定

关于民用建筑中层高、楼梯、栏杆以及门窗玻璃等方面常见问题的规范解读近期,我站在对开发区内的民用建筑监督过程中,有关层高、楼梯、栏杆以及门窗玻璃等几方面问题频繁出现。
典型案例包括:同丰路某住宅小区,设计层高2.80m,竣工验收实际测量部分单元层高仅2.75m;太湖路某多层住宅,单元楼梯底层平台梁下过道净高实测值1.85m,小于规范要求的2.0m最低值;柏庐路某18层写字楼,上人屋面栏杆高度实测值0.90m,小于规范要求的1.10m最低值;珠江路某高层商住楼,阳台栏杆高度从可踏面处计算不满足设计1.10m要求,且阳台栏杆设计为可攀爬型;此外,部分工程外门窗未按设计要求采用节能型中空玻璃,不按规范及设计要求选用安全玻璃。
凡此种种,不一枚举。
通过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工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产生有多方面因素。
部分工程是不按图施工;部分工程是设计图纸存在问题;部分则是由于现行规范已做局部修订,而设计及施工单位仍按原规范内容执行,进而产生问题;少部分工程则完全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对规范的基本了解,凭感觉做所致。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现行规范种类繁杂,而且对于同一内容彼此规定也存在差异,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反映难以全面掌握。
针对上述事实,笔者对涉及常见民用建筑中层高、楼梯、栏杆以及门窗玻璃等方面规定的现行规范进行了初步整理,以方便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使用。
一、关于层高问题层高指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层)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第6.2.2条);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 m(第6.2.3条)。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解释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条文理解及设计常见问题的处理强制性条文0.105年版《高规》中的有黑体字的条文是05年修订时所修改过或增加的强制性条文。
0.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中的有关《高规》的条文内容,只要仍存在于《高规》05年版中的,仍然是强制性条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分告》第361号文所列出的经修订后的强制性条文一样,必须严格执行。
0.3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相关法律、法令内容: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
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
……0.3.2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应当以下列规定为依据:(一)项目批准文件;(二)城市规划;(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四)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
0.3.3建设部令第81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从事新建、扩建、改建等工程建设活动,必须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0.3.4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性质已属于建设工程的最严格的法规,违反强制性条文会导致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总则1.0.3.0 本条文主要阐述《高规》05年版的适用范围: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附图一)·居住建筑以层为计算单位,并非以建筑高度为计算单位,建筑高度超过24m的9层居住建筑并不算高层建筑。
·《高规》条文解释中,对于住宅以层数计算,除考虑登高消防器材的有效使用,以及我国大多数的地方消防车供水能力之外,高层住宅的数量约占高层建筑的40%-50%,且住宅的每个单元间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并有较好的防火分隔,火灾发生时蔓延受到一定限制,危害性较少,故作区别对待。
楼梯安全管理制度

楼梯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楼梯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营造一个安全的办公环境,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筑物中的所有楼梯,包括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
第三条楼梯使用人员包括建筑物内部员工、访客以及其他可能使用楼梯的人员。
第二章楼梯设计与建设第四条楼梯应按照国家相应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确保其结构牢固、稳定安全。
第五条楼梯应设置防滑措施,如防滑条、防滑垫等,以减少滑倒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楼梯的扶手应设置在适当的高度和位置,确保使用人员能够方便地扶持,提供支撑力。
第七条楼梯间应保持明亮、干净,方便人员辨识和使用。
第三章楼梯日常维护第八条楼梯在使用前应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楼梯的结构和功能正常。
第九条楼梯应定期清洁,保持表面干燥,避免因湿滑而导致滑倒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楼梯及楼梯间的照明设施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使用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的情况,并避免发生跌倒事故。
第十一条楼梯扶手的松动和破损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第四章楼梯使用安全规定第十二条使用楼梯时,人员应保持清醒状态,不得在楼梯上出现奔跑、欢闹等危险行为。
第十三条带领小孩的人员应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避免他们独自使用楼梯。
第十四条使用楼梯时,人员应靠右行走,不得在楼梯上逆行或停留。
第十五条使用楼梯时,人员应牢牢抓住扶手,确保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
第十六条在楼梯上携带大件物品时,应特别注意控制重心,以免发生意外。
第十七条发现楼梯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向综合部门或相关负责人报告,停止使用该楼梯。
第五章处罚与监督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视情况给予警告、罚款或其他相应的处罚。
第十九条监督和管理本制度的责任由综合部门负责,并成立楼梯安全管理小组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楼梯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撤离能力。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修改时另行公告。
第二十二条对于本制度中未涉及的相关事项,可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楼梯标准尺寸

楼梯标准尺寸楼梯作为连接楼层的重要构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楼梯的尺寸标准则是保障楼梯安全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楼梯标准尺寸的相关内容,以便于建筑设计者和施工人员更好地掌握楼梯尺寸的相关要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楼梯的基本构成。
楼梯主要由踏步、扶手和扶栏组成。
而踏步的尺寸则是决定楼梯舒适性的关键因素。
根据建筑设计规范,踏步的宽度应不小于270mm,踏步的深度则应不小于470mm。
这样设计的踏步尺寸能够确保人们上下楼梯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其次,扶手和扶栏的尺寸也是楼梯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扶手高度应不小于900mm,扶手的宽度则应不小于50mm。
而扶栏的高度则应不小于900mm,扶栏的宽度则应不小于50mm。
这样设计的扶手和扶栏尺寸能够有效地保障人们在上下楼梯时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摔倒等情况。
除此之外,楼梯的斜度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斜度应不大于42度,这样设计的斜度能够保障人们上下楼梯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楼梯的标准尺寸是需要严格遵守的。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和施工的楼梯,才能够保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和舒适。
因此,建筑设计者和施工人员在进行楼梯设计和施工时,务必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切不可马虎对待。
总的来说,楼梯标准尺寸是保障楼梯安全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建筑设计者和施工人员在进行楼梯设计和施工时,务必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楼梯的尺寸符合标准,从而保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和舒适。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建筑设计相关规范一、《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352—2005(一)室内净高(1)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高度计算;楼盖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
(2)建筑物各种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项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到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二)楼梯(1)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
2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在适量加宽。
(2)每个梯段的他不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小于3级。
(3)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4)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他不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
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
05m。
(5)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6)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栏杆应采用不宜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
11m.(7)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1—1的规定.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表1—1注:无中柱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0.25m处的他不宽度不应小于0。
22m。
(三)台阶(1)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他不高度不宜大于0。
15m,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2)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
7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护栏设施。
(四)坡道(1)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
(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轮椅或病床等尺寸所需缓冲空间而定。
(3)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五)栏杆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顶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个案例的比较,列举了在高层办公楼设计中,与层高相关的一些技术因素,从而推导出对高层办公楼标准层净高的控制要素,指导建筑师在办公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更好的控制造价和建成标准。
关键词:办公楼标准层,净高,栏杆,排烟方式。
净高设计是高层办公楼里与办公环境品质密切相关的很重要的环节,目前全国对办公楼建筑的规范比较常用的的是JGJ67-200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其中对办公楼净高的要求是这样规定的,办公室净高:一类办公建筑>=2.7m,二类办公建筑>=2.6m,三类办公建筑>=2.5m,这是对办公建筑设计非常基础的要求。
目前比较流行的定义还有甲级写字楼,5A写字楼,4s写字楼,各种概念内都有对净高的描述,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净高的控制。
同时办公楼标准层设计中还应注意的设计因素有全玻璃幕墙的栏杆设计,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及其计算规则等问题,本文中一起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案例分析1、上海浦东某高层办公楼1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标准层面积1600平方米,标准层层高4.00米,建筑高度50米。
2、上海浦东某高层办公楼2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标准层面积1800平方米,标准层层高3.85米,建筑高度100米。
3、上海浦东某高层办公楼3建筑面积83000平方米,(双塔),标准层面积1360平方米,标准层层高3.90米,建筑高度100米。
二、净高控制 1、规范要求目前全国对办公楼建筑的规范比较常用的的是JGJ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其中对办公楼净高的要求是这样规定的,办公室净高:一类办公建筑>=2.7m,二类办公建筑>=2.6m,三类办公建筑>=2.5m,2、案例解析办公楼1:层高4000。
梁高h=800。
净高2740。
办公楼2:层高3850。
边梁h=1000。
框架梁h=550,(宽扁梁)。
净高2700。
办公楼3:层高3900。
梁高h=550(宽扁梁)。
净高2700。
3、影响因素3.1影响因素一:梁高,如上。
3.2影响因素二:设备层的高度。
下面列举一下高层办公楼中设备空间的内容及通常高度要求。
进水管:100(加保温180)回水管:100(加保温180)空调冷凝水管:50(加保温100)消防喷淋管:(80-150)强弱电线槽:(可避开)灯槽结合空调出风口回风口设计,注意避开线槽风管风管:(高宽比最大可做到1:4)走道机械排烟得风管比较小,房间机械排烟的风管要比较大,影响净高。
(结合2) 吊顶:803.3影响因素三:地面做法一般高层办公采用架空地板:在结构标高上100(100-150)。
在几个因素中,设备层内部管线可以相互避开,但是由于高层办公中对环境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大部分管线同时存在。
另外结构梁高和设备层可以结合控制,几个办公楼均采用了普通框架梁,利用了管线穿梁的技术,在结构中,穿梁洞口直径一般控制0.3h,若大于1/10h及100结构需加固。
水平间距中到中3D(h为梁高,D为管直径),例如:宽扁梁(550高的梁)一般最大穿洞直径150。
800高的梁能穿管的最大穿洞直径250。
三、排烟方式解析 1、规范要求新版规范-2006年版(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上海市)自然排烟时的规范要求1.1小于100平方米:无排烟要求。
(全国,上海市)(地下室:全国:<50平方米,上海市:<100平方米)1.2大于100平方米:全国:开窗>2%(开窗无高度,开启方式的条件),上海:开窗>2%(4条限制)(p15)当办公楼及办公空间小于300平方米或走道机械排烟时,对开窗无要求。
2、案例解析办公楼1:走道机械排烟,房间不做分隔时情况下,加房间机械排烟。
下悬窗。
办公楼2:走道机械排烟,房间不做分隔时情况下,当时可以满足老规范,但开启窗不是均布,有局部不能开启窗户房间,局部加房间机械排烟。
下悬窗。
办公楼3:走道机械排烟,房间自然排烟(办公隔间小于300平方米并且每间隔间的自然排烟有效面积达到2%)。
平推外开窗开启扇均布。
四、横向安全栏杆的应用比较这是安全的一个保障,但是对于办公建筑往往是影响其室内装修效果的,现代办公楼也是巧妙的进行了设计。
1、规范要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高层临空栏杆不低于1.1米。
2、案例解析办公楼1:借用玻璃幕墙分隔。
办公楼2:没设(采用安全玻璃,是否满足要求)。
办公楼3:另设,在幕墙竖向构件之间加横杆。
五、高层电梯的个数及控制方式应用比较办公楼1:五台电梯,标准层1600,10层。
未分区办公楼2:九台电梯,标准层1800,25层。
分区。
标准层1800,25层。
九客一消,其中四台高区,四台低区。
低区电梯中间层直接设机房。
土建控制。
办公楼3:六台电梯。
标准层1300,24层。
五客一消,其中三台高区,两台低区。
电梯程序控制。
六、结束语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高层办公楼在各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也会越来越多。
本文希望通过对上海高档办公楼标准层设计的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的列举和比较,能够对高层办公楼的标准层设计能够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阳台护栏高度是这样规定的:六层及以下的楼层应不低于1.05米;六层以上不低于1.1米;高层建筑应不低于1.2米;这些高度是从阳台地面至栏杆扶手的垂直高度;如果栏杆底部有可踏部位,这个高度应从可踏部位算起。
家里有小孩,就要特别注意,别让小孩搬椅子踩着爬上栏杆。
最好做个隐形防盗网得了。
4.1.2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4.1.3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llm. 4.1.4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4.1.5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关于楼梯、阳台的相关规定要点:●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并不得做便于攀爬的横向花格、花饰。
●阳台栏杆(板)高度,六层及以下建筑应不低于1.05m,六层以上建筑应不低于1.10m。
●室内楼梯栏杆扶手高度,六层及六层以下建筑应大于或等于1.05m,六层以上建筑为1.1~1.2m。
关于楼梯、阳台等护栏,除美观的要求外,还有安全的考虑,对此,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中,有明确的规定。
摘录如下:8. 1. 3 每个楼梯梯段的最小宽度应符合规范。
多层建筑不应小于1.1m,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2m;医院病房不应小于1.3m。
医院、疗养院主楼梯梯段不得小于1.65m;商店建筑的共用楼梯及电影院主楼梯梯段不应小于1.4m。
人员密集场所应符合人流股数。
六层及六层以下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m。
高层居住建筑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1m。
住宅户内楼梯的梯段宽度,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边为墙时,不应小于0.9m。
8. 1. 10 各类建筑对疏散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8. 1. 10的规定。
表8. 1. 10 疏散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楼梯类型最小宽度最大高度住宅共用楼梯0.26 0.175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幼儿园、小学等楼梯0.26 0.15电影院、剧场、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0.28 0.16其他建筑物楼梯0.26 0.17 专用服务楼梯、住宅户内楼梯 0.22 0.208. 1. 11 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图8. 1. 11)。
8. 2. 8 室外楼梯可作辅助防烟楼梯并可计入疏散总宽度内。
高层建筑的室外楼梯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度不应大于45度,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1m。
不作为辅助消防楼梯的其他多层建筑的室外楼梯净宽可不小于0.8m,倾斜度可不大于60度,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8. 3. 8 楼梯窗台高度低于0.9m时,不论窗扇开启与否,均应有防护措施。
8. 2. 9 每一梯段的踏步数,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弧形楼梯及使用人少、非经常用或专用梯可略为超过。
8. 2. 10 一个梯段内的各级踏步的高、宽尺寸需一致,并应避免首末两端因垫层或预制梯段与现浇平台相交构造考虑不周而高低不等。
8. 4. 2 室内楼梯栏杆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不应小于0.9m。
靠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大于0.5m时,六层及六层以下建筑应大于或等于1.05m,六层以上建筑为1.1~1.2m。
栏杆设计要坚固安全。
栏杆过长时可在两端和中部采取加强措施,栏杆与踏步的连接必须可靠。
注:栏杆高度从楼地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高度低于0.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8. 4. 3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并不得做便于攀爬的横向花格、花饰。
8. 4. 4 商场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的场所,采用垂直栏杆时,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也不应大于0.11m。
8. 4. 5 金属栏杆应有足够的整体刚度,端部应有加强措施。
如有水平栏杆时,在转角处应注意避免直角、锐角伤人。
栏杆过长时可在两端和中部采取加强措施,栏杆与踏步的连接必须可靠。
8. 5. 1 室内台阶步宽不宜小于0.3m,步高不宜大于0.15m,连续踏步不应小于二级。
当高差不足二级时,宜按坡道设置。
室外台阶步宽宜为0.35m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2.5。
10. 5. 1 窗台高度应不低于0.8m(住宅窗台应为0.9)10. 5. 2 窗台高度低于0.8m或住宅窗台低于0.9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0. 5. 4 低窗台防护措施的高度应不小于0.8m(住宅应不小于0.9m)。
1、低窗台的防护高度应遵守以下规定:1)低窗台高度低于0.5m时,护栏或固定扇的高度均自窗台面起算; 2)低窗台高度高于0.5m时,护栏或固定扇的高度可自地面起算。
但护栏下部0.5m高度范围内不得设置水平栏栅或任何其他可踏部位。
如有可踏部位则其高度应从可踏部位算起;3)当室内外高差小于或等于0.6m时,首层的低窗台可不加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