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高考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作文失分,主要是立意不太准确。
如有些考生立意太大,把孝敬父母转化成一般性的“感恩、回报”;或立意太小,把孝敬父母转化为“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之类;或立意太偏,把孝敬父母要么引申到对“老龄化社会”的议论,要么引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文失分的另一大因素是因为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⑴引论的写作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
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
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
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
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
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
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
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
作文范文之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篇一:材料作文中引述材料的技巧】新材料作文中引述材料的技巧2012年高考新材料作文一统江湖,预示着2013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将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剖析、归纳、延伸与运用。
新材料作文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提示,二是限制。
在材料中命题者往往提示考生命题的意图,立意的方向,同时又限制了范围。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就是讲明了“提示”与“限制”的关系。
命题者设置这些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以及转述材料的能力。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的结构是引——议——联——结,开头要引述材料是最常规的写法。
很多同学在引述材料时,采用的是略写甚至照抄原文的方式,这样做平淡而无特色,不能打动阅卷老师。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巧妙运用材料呢?这里介绍几种引述材料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考生实质性的帮助。
一、主旨提炼法对所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挖掘、提炼,概括出主旨,成为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主旨,对原材料中心进一步阐发和论述。
这一方法并不是对所供材料的照搬照抄,而是从“意”的层面加以具体运用。
【试题回放】[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示例】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才获得鸣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脱掉受伤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自己的性命。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引述材料是材料作文开头的常用方法。
那么怎么引述材料才能自然无缝又具有说服力呢?下面精心整理了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
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
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
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
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
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材料作文的种引述材料的方法照搬法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
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

达成功的彼岸。 引材+评材+观点
•
在这个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里,有着许多的事情在
诱惑着我们。曾经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大
海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岛的周围有许多暗礁遍布,岛
三步开头法
引(引述材料) 评(点评过渡) 亮(亮出观点)
引
材
引材:在审题后,根据中心论点
的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
——
其中概括重在一个“巧妙”上:概
评 材
括的字数上要巧,最多不超过80字; 概括的内容上要巧,做到简洁—— 拖泥带水会引起反感(老师对材料
很熟);有度——紧扣题目,有所
选择,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 传说中人们经受不住那动人的魔歌的 诱惑,最终触礁,船毁人亡。诱惑是存 于世上的一种奇怪的东西,你会为之疯 狂而不能自已,而它之所以存在,是因 为人的一生不断地被欲念剌激,所以为 诱惑折磨一生。
亮观点 • 亮:出观点,即提出论点,就是旗帜鲜明地表
明自己支持什么,提倡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 么。
• 扣材——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 出来的
• 准确——论点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次 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而是从材料的中 心意义或材料的重要角度、主要方面引申出来。 要找准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
• 鲜明——语言表达要清晰而简洁,尽量使用 判断意味的句子。(我们要/应该……)
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女妖,利用她那充满 诱惑力的歌声令无数过往的船只成为她们的 猎物。现实生活中,诱惑更是无处不在。面 对生活中的种种陷阱,我们要理智,要有一 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还要有抵制诱惑的意志。
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技巧_作文专题

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技巧材料作文开头应该怎么写呢?我们的材料引述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橙子精心介绍了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给学生总结了给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
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
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
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
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
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
“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
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1 / 8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2.转——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开头引述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 强调一点:当对材料的引述达到比较熟练的时 候,就可以灵活运用了。
•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
引阅卷老师的注意 • 5.引述后对材料稍作分析再引出中心论点,
避免生硬、突兀
五、修改稿和成功稿展示
• 案例二的修改文:
•
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三兄弟谁的医术最好
呢?”扁鹊说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大哥、二哥能在病情发作之前或症状不明显时药到
病除,所以他们都名气不大。而我在病人病危时才
能医治,却闻名于世。”扁鹊的一席话自然引起人
亮双眼,不要被表象所欺骗。
三、材料引述不当的表现和防范措施
• 1.引述不当的表现 • (1)没有重点的复述 • (2)直接引述大段对话 • (3)语言啰嗦 • 2.防范方法 • (1)为中心论点服务 • (2)最好自己概括 • (3)语言要简洁
四、几点建议
• 1.直接引用也须抓关键词句 • 2.根据材料长短来定大概字数 • 3.引述之后出论点比较好 • 4.开头引述其实也是在展示自己的能力,吸
• 在高考作文模式相对固定的今天,一定 不可忽视作文中的引述材料问题。
• 引述材料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根据准 确表达题旨的需要,怎么引述恰当,就应该 怎么引述。
二、引述材料的方法
• • 直接引述 •
照搬法:适用于短小材料 选搬法:截取供料部分内容(提倡)
• • • 间接引述 • • •
概述法:适合供料的篇幅较长, 含义丰富(提倡)
• 在扁鹊自己看来,他的医术确实不是很 好,但从人们对危情的理解来看,却认为他 解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见面对同一件事, 要做出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全面直观的看问 题。
新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

新材料作文写作“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①、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
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主体部分)“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新材料作文之大忌(忌,即不要)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写材料作文的步骤

写材料作文的步骤
一、引述材料
引述材料即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总述所给的材料。
引材料,要抓取材料中为文所用、凸现主旨的关键词句,开篇入题,而不是照抄照搬原材料,或滥引瞎引。
正确的做法是为文而引,并且要引得自然,要恰到好处。
二、评议材料
评议材料就是紧扣所引的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挖掘材料的底蕴,为观点的提出作准备。
上面同学的作文开头,从对此到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都是议的文字,评的范例。
击中肯綮,入木三分。
三、亮出观点
亮出观点就是在对材料引述、议论、评析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个观点,是作者对材料中揭示出的事理或哲理总的看法。
作者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四、联系现实
联系现实就是让作者的思维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跳出材料的框框,飞进现实,飞向生活,联系身边的典型人和事,联系时代主题,揭示社会意义。
五、分析拓展
分析就是结合材料围绕论点进行透彻地分析,拓展就是在此基础上
辐射拓展,使文章的中心得以深化。
这样,论证说理的深度、广度、厚度达到最大值、最佳处。
六、总结深化
总结深化就是文章在充分得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全文作出总结,深化中心论点。
这是文章的结尾,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全仗收口。
”结尾可以发出号召,可以警策来者,可以勉励大家,可以启迪后人。
既要呼应开头,又要画龙点睛以深化主题,同时仍要扣紧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同学:身材高大的男校长背 学生淌水过河,受到提拔。身 材矮小的女校长争取到了资金, 在河上建了座桥,一劳永逸地 解决了问题,却没有受到任何 表彰。可见,评价一个人不能 只是看表面,而应客观公正地 评价。
分析
• 乙同学做得很好,引述非常简洁,只用了 不到70个字就将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甲同学只是照抄材料,结果是引述材料无 重点。然而材料中可进行论述的点非常多, 无方向、无重点地引述会导致论述没有方 向。
以后一种立意为例,如果要引述材料,应该以陈 作兵为叙述的主体去引述。
如: 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医生陈作兵,在父亲癌
症晚期,无法手术的情况下,尊重父亲的选择, 放弃治疗,送父亲回到老家,让父亲安详地度过 了余生。
对他的做法,人们褒贬不一,但我认为陈作兵
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在无法手术的情况下, 强迫父亲进行手术,只能是增加父亲的痛苦。相 反,尊重父亲的选择,让父亲平静、满足地离去, 正是他应该做的,因为,尊重父亲的选择也是一 种孝道
从这个立意出发,我们可以这样去引述和分 析。
陈作兵的父亲得知自己已经罹患癌症,到了
晚期,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躺着医院里接受治疗, 苟延残喘地延续生命,而是毅然决定放弃治疗, 回到老家,种菜、吃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后平静、 满足地离去。
可以说陈作兵的父亲是一个智者,他懂得自
己需要的是什么,懂得尊重生命,不去苟延残喘 地延续生命,而是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做自己想 做的事,有尊严、有意义地活出人生最后的精彩。
解决引述材料时经常出现的无重点、 全盘照抄的毛病
•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根据观点去选 择材料进行引述
• 如乙同学的观点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人”, 很显然她是整体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去立意 的,因而在选择引述材料的部分时,小作 者侧重在他们做了什么事后,人们对他们 的评价的差别上。其他的内容通通的都略 去不引述。
引述材料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抢分策略
• 问题: • 1、无重点、无侧重地全盘照搬材料; • 2、材料叙述太过简略,难以分析得出观点;
3、对材料作过多拓展和解读; • 4、如果是多则材料,则每则材料都详细引
述,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侧重。
(一)全盘照抄材料
• 无重点、无侧重地全盘照搬材料是初学议 论文写作的同学经常犯的错误。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没有区分议论文写作和记叙文写 作的区别,以记叙文的写作方式来写议论 文;更重要的是没有从审题立意的角度对 材料进行取舍,同时又不知道对材料进行 概括。其结果是引述材料过多,分析论述 的力度被削弱。
这样修改后,突出了导致痛苦的因素,即生存环 境的恶劣:被遗弃的花园,泥土的黑暗与沉重等, 这样较为详细的引述,有利于后文围绕无视痛苦 来展开分析与论述。
(三)对材料作过多拓展和解读
• 材料作文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发思考的引子,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进行审题立意, 一旦确定立意,引述材料时,就应从立意 的点出发,对材料进行概述。但不少同学 在引述材料的时候,出现过度解读材料的 情况。主要表现在从材料出发可引出一个 观点,然后又从这个观点引申到另一观点, 造成对材料的过度解读;或对材料中不同 的做法作出假设,并给出相应的结论,造 成对材料进行过多的拓展和解读。
(二)材料叙述太过简略
• 与全盘照搬材料相对的是,引述材料时, 叙述太过简略,导致难以入手去分析材料, 难得出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每篇文章 都是有潜在的读者的,是要写给人看的, 如果因材料的引述太过简略,导致读者看 不懂,那这样的写作有多大意义?
• 学生引述:花儿在花园里,孤零零地舒展 开柔软而饱满的花瓣,它说,痛苦是什么?
“我在想何时将芳香从我心中溢出,散发在我周围的空气里。 而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她说。 “对你的奉献,你将会得到什么呢?” “我不考虑这些。我从不问获得,我只给予。”花儿说。
我感到自己似乎是在用另一种语言和她说话。“那你现在的 梦想是什么?”
花儿说:“凋谢,走向老年的平静。给予馨香,留下智慧, 这是多么美妙啊!”
因为我们是从陈作兵的角度去立意的,因此在引 述的时候,也应当以他为核心去概述。 。
从父亲的角度出发,当他知道自己已经是癌
症晚期,他没有刻意治疗,而是选择放弃,回到 老家,种种菜,与大自然亲近,吃自己喜欢的东 西,最后安然离去。尊重生命、尊重科学,在他 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因而,可立意为:尊重 生命,活出人生的精彩。
• 陈作兵的行为诠释了孝顺的另一种含义,他父 亲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 在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中,我们知道如果作 文材料涉及到几个主要人物(一般是两个 或两方),那么我们可以分别从这几个主 要人物出发去审题立意。就这则材料来看, 主要涉及陈作兵和他父亲两个人物。
那么从陈作兵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他作为一 个医生懂得什么时候该放弃,更重要的是尊重父 亲的选择,让癌症晚期的父亲最后的日子能过上 自己想要的生活,因而,可以有两种立意:理性 的放弃也是一种孝道;有一种孝道叫尊重。
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万江中学 邱伦
材料作文要不要引述材料
• 议论文写作中一定要引述材料.1引述材料才 能较好地把握材料的旨意,降低跑题、偏 题的风险;2才能通过分析材料,得出中心 论点,然后围绕论点展开论述。
• 3对语文素养不是很好、对作文特别头疼、 经常发愁怎样凑足八百字的同学来说,引 述材料、分析材料,能占有一定篇幅,解 决无话可说,甚至凑不齐八百字的尴尬
这则材料比较复杂,能切入分析的点非常多。上 面这位同学的观点是:无视痛苦地绽放。而要围 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就要围绕“无视痛苦”这 个点来较为详细地引述材料。我们可以作这样较 为详细的修改:被遗弃的花园里的花儿,在泥土 的黑暗和沉重中努力开辟道路,努力舒展柔软而 饱满的花瓣,当人问她会不会感到痛苦,她反问 道:痛苦是什么?
• 其次,用最简洁的语言将与自己观点相关 的文字概述出来
• 这则材料中对小河沟的介绍,对女校长站 在河边,指挥学生如何过河等文字的叙述, 与作者的立意没有多大的联系,因而乙同 学在在引述的时候,通通的都省去了。这 样引述材料就显得非常干练、干净。相反, 甲同学在引述材料时,不仅非常繁琐,而 且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在表达方式的选择 上,运用了描述的手段,这些都是议论文 写作非常忌讳的。
• 我们先看下面一段文字: • 法国一家只允许抢救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 幅?
• 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以最佳答案得了金奖。他的 答案是:“抢救离窗口最近的”。因此,成功的最佳目 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 • 如果我选择救最贵、最有价值的那幅画。往往这幅
一个特例
• 2013年全国卷有一篇名为《在利益的年代 里需要信仰》的文章,整篇文章没有引用 材料,阅卷老师对这篇文章是否有偏题的 嫌疑,有极大的争议,后来是经过阅卷组 专家的认定,认为此文的中心论点“在利 益的年代里需要信仰”符合题意,文章立 意深刻,内容充实,最终获得高分。
总结
• 在行文中,所给材料“必须用,不用不行, 这是个原则,不能更改”。特别是在高考 阅卷现场,阅卷老师高强度的劳动,难免 会产生疲劳,在疲劳的状况下阅卷,如果 你的文章不引述材料或者在行文中运用材 料,就极容易被判为偏题。
画是被收藏在博物馆的最深处,我冲进火海中,在火舌 与热浪中开辟道路,我为了救画,赴汤蹈火。但我在路 上,因为路途太过遥远而体力不支,与画一起葬身火海。
• 如果我选择我最喜欢的那幅画。我记得这 幅画的位置,我冲进火海,沿着熟悉的道
路找到了它。我准备把它抱走,突然发现 在火海中,这幅画比平时美上10倍。我忍 不住驻足观赏,我惊艳于它的美,最终抱 着它一起化为烟尘。
试想如果陈作兵的父亲没有选择放弃治疗,
而是整天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无数根管子来苟 活,这何尝不是一种痛苦?而相反,他选择了回 到老家,与大自然亲近,拥抱自己的出生地,怀 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体会一种别样的亲情,过自 己想要的生活,这于他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面对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病痛,他安然接受,有意 义、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活出了最后 的精彩。
如果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我冲进
去,迅速拿下画作,又迅速离开博物馆,最终画 作得到抢救,我也保全自己的性命。
救出离出口最近的画,我不需要赴汤蹈火,
我不会忙着欣赏它,我把它救出来不费吹灰之力。 这幅画无疑是最适合被救出的画,而我选择离出 口最近的那幅画无疑是应该获得金奖的答案。其 实,在失火的卢浮宫选画和我们选择人生道路一 样,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比卢浮宫的收藏还多, 但我们也只能选择一条。
上面的文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 对材料进行过度的解读。
• 小作者的问题有二:
• 1.对材料中不同人的做法分别进行假设,并 设定其后果,而这些假设与自己论述的中心— —学会选择,联系不是很紧密。
• 2.表达方式的选择有问题。在引述材料的时 候,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而是详细地 假设我有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我们知道议论文应运用简洁的语言来引述材料, 在分析和得出结论的时候同样是以简洁的语言, 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得出结论等。
那么新材料作文写作中,该如何引述材料?
• 那么新材料作文写作中,该如何引述材料? 我们认为应当先去审题,然后根据自己确 定的的立意去有选择性地引述材料。
• 新材料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角度的多样性, 从材料出发,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 观点。但在行文中,我们只要也只能抓住 其中的一个侧面,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刻的 论述。也因此在引述材料时,要根据自己 所确定的论点,对材料进行选择、取舍
• 我们先看下面一段材料。
•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陈作兵的父亲半 年前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转移”,无 法手术。陈作兵一度束手无策,最后他从科学 的角度,理性地尊重父亲的决定:放弃治疗。 在他的安排下,父亲回到诸暨老家,不再服药、 打针,还亲自下地种菜,只吃自己最喜欢的东 西。一家人也不再提父亲的病情,直到父亲去 世……父亲走的时候,很平静,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