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顺序

合集下载

张拉计算书

张拉计算书

张拉力及伸长值计算一、T梁张拉力及伸长值计算1、张拉控制顺序张拉顺序:50%N2→100%N3→100% N2→100% N12、张拉力计算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 ,张拉控制应力为αcon=0.75fpk,单股张拉控制力P=193.9KN(设计图提供)。

(1)、25米T梁各梁张拉控制应力为:边跨边梁3束Φj15.2mmN1=8P=8×193.9=1551.2KN N2=N3=9P=9×193.9=1745.1KN边跨中梁3束Φj15.2mmN1=7P=7×193.9=1357.3KNN2=N3=8P=8×139.9=1551.2KN中跨边梁3束Φj15.2mmN1=7P=7×193.9=1357.3KNN2=N3=8P=8×193.9=1551.2KN中跨中梁3束Φj15.2mmN1=6P=6×193.9=1163.4KNN2=N3=7P=7×193.9=1357.3KN(2)、30米T梁各梁张拉控制应力为:边跨边梁3束Φj15.2mmN1=11P=11×193.9=2132.9KNN2=N3=10P=10×193.9=1939KN边跨中梁3束Φj15.2mmN1=N2=N3=9P=9×193.9=1745.1KN中跨边梁3束Φj15.2mmN1=10P=10×193.9=1939KNN2=N3=9P=9×193.9=1745.1KN中跨中梁3束Φj15.2mmN1=9P=9×193.9=1745.1KNN2=N3=8P=8×193.9=1551.2KN3、伸长值计算(1)、计算公式Pp=P*[1-e-(kL+μθ)]/(k*L+μθ)=P*M ΔL= P p*L/A y*E p式中:ΔL——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m;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长度, m;AY——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取140,mm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由实验数据取Ep=1.98*105 MPa;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KN;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k=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μ取0.225;M——[1-e-(KL+μθ)]/(KL+μθ)。

张拉的步骤

张拉的步骤

张拉的操作步骤
(1)四人配备一套张拉顶,一人负责油泵,两人负责千斤顶,一人观测并记录读数,张拉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并保证对称张拉。

张拉程序:0→15%(量尺寸)→30%(量尺寸)→100%(持荷锚固2分钟)
张拉顺序:N1→N2→N3
(2)安装锚具,将锚具套在钢绞线束上,使分布均匀。

(3)将清理过的夹片,按顺序依次嵌入锚孔钢丝周围,夹片嵌入后,人工用手锤轻轻敲击,使其夹紧预应力钢绞线束,夹片外露长度要整齐一致。

(4)安装千斤顶,将千斤顶套入钢绞线束,进行张拉,开动高压油泵,使千斤顶大缸进油,张拉至设计控制应力P的15%,张拉后调整千斤顶位置,使其对准孔道轴线,并量测活塞伸出量和工具夹片外露值L1。

(5)张拉到设计控制应力P的30%,量测活塞
伸出量和工具夹片外露值L2,并计算初始伸长值L0=L2-L1,两者读数差即为钢绞线张拉时的理论伸长量。

(6)继续张拉到钢丝束的控制应力P的100%时,量测活塞伸出量和工具夹片外露值并计算伸长值,持荷2min然后记下此时千斤顶读数。

计算出钢丝束的实测伸长量并与理论值比较,如果超过±6%应停止张拉分析原因。

(7)使张拉油缸缓慢回油,夹片将自动锚固钢铰线,如果发生断丝滑丝,则应割断整束钢丝线,穿束重拉。

(8)张拉油慢慢回油,关闭油泵,拆除千斤顶。

T梁张拉技术交底

T梁张拉技术交底

T梁张拉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签证表工程名称潞能专用铁路工程交底编号交底里程交底项目张拉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内容:一、T梁的张拉顺序1、当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3.5MPa以上时进行初张拉,32m单线直线,曲线T梁初张拉预应力钢束顺序为N2外、N2内、N5、N6、N7,终张拉顺序为:N3、N6、N1、N1、N4、N5、N7、N2外、N2内。

2、24m单线直线,曲线T梁初张拉预应力钢束顺序为N2外、N2内、N4、N5,终张拉顺序为N3、N1外、N1内、N4、N5、N2外、N2内。

二、张拉1、工艺流程:检查构件 (或块体) →预应力筋制作→穿预应力筋→锚具检验→安装机具及张拉设备预检→张拉。

2、检查构件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

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漏浆,灌浆孔和排气孔应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

孔道不符合要求时,要清理或作好处理。

3、穿筋前应检查预应力筋的规格、总长是否符合要求。

钢绞线穿好后将束号在构件上注明,以便核对。

4、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相互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相互重合。

5、张拉5.1 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初张拉:初→20%σ初→σ初(持荷2min) →锚固终张拉:对于已经初张拉的0→σ初→σ终(持荷2分钟)→锚固。

对于没有张拉过的终→20%σ终→σ终(持荷2min) →补充到σ终→锚固。

5.2 预应力钢丝束采用双作用千斤顶张拉锥形锚楦锚固。

5.3张拉过程中钢丝断丝和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构件同一截面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

如超过上述规定,必须重新张拉,这时应把钢丝拉到原来的张拉吨位,拉松锚塞,用一根钢钎插入垫板槽口内,卡住锚塞,然后大缸回油,锚塞被拉出,取出整个锚楦。

分别检查锚环是否被抽成凹槽,锚塞的细齿是否被抽平,若有这类情况,要调换锚具,重新张拉,如果锚环、锚塞仍然完好无损,则只要在顶压时加大压力顶紧锚塞。

张拉顺序方案

张拉顺序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张拉顺序方案# 张拉顺序方案## 引言张拉顺序方案是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重要设计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抗张能力的材料,通过在施工之前施加预定的拉力,使结构在使用荷载下始终保持压应力状态,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张拉顺序方案的合理设计和施工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张拉顺序方案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施过程。

## 基本原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张拉顺序方案基于以下基本原理:1. 预应力钢束在张拉过程中会产生相当大的张力,这种张力作用于结构中的混凝土构件上,使其受拉而发生弯曲。

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通过合理的张拉顺序来平衡各个构件之间的张拉力。

2. 不同构件的初始应力和初始变形差异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

张拉顺序方案应考虑到这些差异,以减小结构受力不均匀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3. 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应满足预设的受力原则,要保证混凝土构件在预应力钢束受力下不产生过度应力,同时能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 设计方法### 1. 结构分析和参数确定在设计张拉顺序方案之前,需要先对结构进行分析,确定结构的几何尺寸、材料参数、受力特点等。

根据结构的需要确定预应力钢束的位置、数量和初始应力等重要参数。

### 2. 张拉顺序确定根据结构的特点和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可以确定一种或多种张拉顺序方案。

在选择合适的张拉顺序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结构的受力分布情况:不同部位的结构应力情况不同,合理的张拉顺序方案应能平衡各个部位的张拉力。

-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预应力钢束的布置方式会对张拉顺序产生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布置方案。

- 施工进度和工艺要求:张拉顺序方案应考虑到施工的进度和工艺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 3. 实施过程实施张拉顺序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1. 钢束确认:根据设计要求和张拉顺序方案,确认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和数量。

伸长率的计算

伸长率的计算

现场计算机返回的数据能使远程计算机能与现场计算机同步显示;另外对于同一孔的张拉有一次完成,两次完成的(且只有这两种情况),要求能够看到每次过程对应的伸长值。

一、对于一次张拉到位的,张拉顺序:10%→20%→100%二、对于两次张拉到位的,张拉顺序:10%→20%→50%,退顶,再直接100%。

注:有效伸长值计算中要减去6,是因为我们测到的是千斤顶内缸的伸出长度,而该长度比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长度要多出6个毫米。

当预应力构件产生时要给予预应力钢筋(钢绞线)一定拉力,在给予拉力时钢筋会产生弹性变形并伴随一定的塑性变形而伸长,两种变形伸长的长度之和(即伸长后的总长减去原来的长度)除以钢筋(钢绞线)原来的长度得出的百分数就是伸长率。

(上面是错误的算法,大家注意,不要被误导)所谓张拉伸长率不得大于±6%即:公式:{[100%-10%+(10%-20%)相邻值-回油值]-[理论伸长值]}/理论伸长值≤±6%注:100%为总张拉伸长值,10%为(0-10%)初应力伸长值,在给力(10%-20%)之间有个伸长的差值即为相邻值,回油值即去掉千斤顶之后钢绞线有一定的回缩之长度理论伸长值计算Pp=P(1-e-(kx+μθ))/(kx+μθ)式中: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k=0.0015u=0.25P=193.5(KN)θ=0.723002。

40米t梁负弯矩张拉顺序

40米t梁负弯矩张拉顺序

40米t梁负弯矩张拉顺序
摘要:
一、40米T梁负弯矩张拉的概述
二、负弯矩张拉的施工顺序及流程
三、负弯矩张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总结
正文:
一、40米T梁负弯矩张拉的概述
40米T梁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其负弯矩张拉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负弯矩张拉,可以增强T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二、负弯矩张拉的施工顺序及流程
1.准备工作:检查梁体、锚具和千斤顶等设备,确保其状态良好。

2.张拉顺序:从梁的两端同时开始张拉,张拉距离应一致。

3.张拉过程:首先将梁体加载至10%的应力,然后逐步加载至20%、100%,最后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力值。

4.测量伸长量:在张拉过程中,需定期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以保证张拉的准确性。

5.校核伸长量:张拉完成后,应计算总伸长量,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确保无误。

三、负弯矩张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张拉过程中,应保证梁体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变形或破坏。

2.张拉速度应适中,过快可能导致梁体损坏,过慢则影响施工效率。

3.张拉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锚具和千斤顶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应立即处理。

4.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张拉,避免超张或欠张。

四、总结
40米T梁负弯矩张拉是桥梁施工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流程可以确保张拉效果,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张拉顺序

张拉顺序

1、长束和短束。

应该是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

假如反过来的话,当长束张完后,则短束的预应力损失太大,效率太低。

2、纵束、横束、竖向束。

应是纵束、横束和竖向束。

纵束是主要钢束,是根据当时施工进度而必须张拉的。

横向束次之,有时一期作用下不张拉受力都通得过。

竖向最后。

3、同一截面。

首先要根据施工方法相应的受力要求确定。

对于可同一工况张拉的同类型钢束(例如都是短束、或都是长束),应遵循对称,由内向外的原则。

例如先张拉腹板束,再张拉顶底板。

其实对于直线桥,截面张拉顺序对应力影响不大,可灵活调整。

但是对于弯桥,研究证明,遵循对称张拉的大前提下,宜先张拉外侧腹板束,再张拉内侧腹板束。

原因是外侧钢束会使曲率降低而内侧钢束则会增大曲率,即“外侧安全内侧危险”。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旧规范)一、预应力系统安装:1、波纹管、锚垫板和连接器安装:(1)、波纹管安装:预应力用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波纹管严格按设计图纸位置和要求安装,并要以定位筋将波纹管固定牢固,在直线段约为米一道“U”字形架立筋固定,曲线段加密,以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产生移位,影响钢束对箱梁混凝土的压力,如果管道和钢筋发生冲突,应以管道位置不变为主。

(2)、锚垫板安装:在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对应型号和规格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并将锚垫板喇叭口底端和波纹管连接牢固,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

要使垫板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

锚下螺旋筋及加强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设置,喇叭口与波纹管道要连接平顺,密封。

对锚垫板上地的压浆孔要妥善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浆堵孔。

安装锚垫板时,对于两端张拉的锚具,需注意压浆端进浆孔向下,出气孔向上,对于一端张拉的P锚、H锚应把张拉端作为进浆孔,且向下,以保证压浆的密实。

(3)、连接器安装:从第二孔箱梁开始,在前一段已张拉完的群锚连接体上安装连接器,并进行钢绞线接长。

2、钢绞线安装:a.钢绞线下料:钢绞线必须在平整、无水、清洁的场地下料,钢绞线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应考虑孔道曲线长,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等因素,预应力筋地切割宜用砂轮锯切割,下料过程中钢绞线切口端先用铁丝扎紧,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施工作业指导书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施工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张拉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预应力张拉顺序为:先张拉一半的横梁钢束→张拉纵向腹板钢束→张拉剩余横梁钢束→张拉竖向钢束→张拉顶板钢束;预应力钢束张拉按先长束后短束、左右平衡对称张拉的原则进行。

施工工序为:波纹管定位→钢绞线下料与编束→穿束→检查梁体预制情况→预应力施加→切割多余钢绞线→压浆2、张拉工艺流程3、预应力施工前准备工作(1)、检查预应力钢绞线表面,不得有降低钢绞线与砼粘结力的润滑剂、油渍等物质;允许有轻微的浮锈,但不得锈蚀成肉眼可见的麻坑。

(2)、检查进场材料与质保书的规格、型号和设计图纸是否相符,对预应力钢绞线须做σa和E g试验。

预应力钢筋采用(GB/T5224-2003)标准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 g=1.95×105MPa。

锚夹具须经国家(部级以上)技术鉴定和产品鉴定,出厂前应由供方按规定进行检查并提供质量证明书。

锚夹具应经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对于锚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也需检验。

(3)、对张拉设备的校验。

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应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校验。

千斤顶和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所用压力表精度不宜低于1.5级。

3、预留孔道;预留孔道是后张构件制作的特殊工序,孔道的形状,尺寸和质量对后张构件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其预留孔道主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形式。

其制孔方法是按设计图提供的纵横曲线坐标值埋设。

4、制成孔后,应用通孔器检查,若发现孔道堵塞,应清除孔道内的杂物。

5、张拉穿束前对钢绞线按设计长度切割,需使用切割机取料,严禁使用电弧。

钢绞线编束时,应每隔1~1.5m绑扎一道铁丝。

铁丝扣应向里,绑好的钢绞线束应编号挂牌堆放,以备穿束。

6、穿束前应全面检查锚垫板和孔道,锚垫板应位置正确。

若锚垫板位移,造成垫板平面和孔道中轴线不垂直时,应用楔形垫板加以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长束和短束。

应该是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

假如反过来的话,当长束张完后,则短束的预应力损失太大,效率太低。

2、纵束、横束、竖向束。

应是纵束、横束和竖向束。

纵束是主要钢束,是根据当时施工进度而必须张拉的。

横向束次之,有时一期作用下不张拉受力都通得过。

竖向最后。

3、同一截面。

首先要根据施工方法相应的受力要求确定。

对于可同一工况张拉的同类型钢束(例如都是短束、或都是长束),应遵循对称,由内向外的原则。

例如先张拉腹板束,再张拉顶底板。

其实对于直线桥,截面张拉顺序对应力影响不大,可灵活调整。

但是对于弯桥,研究证明,遵循对称张拉的大前提下,宜先张拉外侧腹板束,再张拉内侧腹板束。

原因是外侧钢束会使曲率降低而内侧钢束则会增大曲率,即“外侧安全内侧危险”。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旧规范)
一、预应力系统安装:
1、波纹管、锚垫板和连接器安装:
(1)、波纹管安装:
预应力用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波纹管严格按设计图纸位置和要求安装,并要以定位筋将波纹管固定牢固,在直线段约为0.3米一道“U”字形架立筋固定,曲线段加密,以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产生移位,影响钢束对箱梁混凝土的压力,如果管道和钢筋发生冲突,应以管道位置不变为主。

(2)、锚垫板安装:
在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对应型号和规格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并将锚垫板喇叭口底端和波纹管连接牢固,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

要使垫板与孔道严格
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

锚下螺旋筋及加强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设置,喇叭口与波纹管道要连接平顺,密封。

对锚垫板上地的压浆孔要妥善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浆堵孔。

安装锚垫板时,对于两端张拉的锚具,需注意压浆端进浆孔向下,出气孔向上,对于一端张拉的P锚、H锚应把张拉端作为进浆孔,且向下,以保证压浆的密实。

(3)、连接器安装:
从第二孔箱梁开始,在前一段已张拉完的群锚连接体上安装连接器,并进行钢绞线接长。

2、钢绞线安装:
a.钢绞线下料:
钢绞线必须在平整、无水、清洁的场地下料,钢绞线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应考虑孔道曲线长,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等因素,预应力筋地切割宜用砂轮锯切割,下料过程中钢绞线切口端先用铁丝扎紧,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b.编束:
编束时必须使钢绞线相互平行,不得交叉,从中间向两端每隔1m用铁丝绑紧,并给钢绞束编号。

束成后,要统一编号、挂牌,按类堆放整齐,以备使用。

c.穿束
穿束前应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如果出现堵塞孔道现象,必须采取措施疏通。

钢绞线端头必须做成锥型并包裹,可利用人工或卷扬机进行牵引,并在浇砼之前穿束(跨大堤悬浇箱梁在浇筑后穿束)。

穿束时在管道内穿入一根引索,利用引索将钢丝引出,将钢丝另一端与钢束拖头连在一起,用卷扬机将钢束拉出。

3、横向预应力安装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及波纹管在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毕后安装。

采用人工穿束,
把钢绞线一头用扎花锚锚固,另一头慢慢穿入扁型波纹管道内。

固定端挤压头:挤压器型号GYJA型,配用油泵ZB4-500型。

二、预应力体系张拉:
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预应力筋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对所用钢铰线应进行检查,保证其无锈蚀、无硬伤,钢铰线下料时应先在切口两侧各5cm处用铅丝线扎好,以防散开。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是保证预制梁质量的关键工序,张拉前需对试块的强度进行检验,只有砼试块达到90%以上,且其具有7天以上的龄期方可进行张拉。

操作者要经过培训、考核,要求持证上岗。

在进行张拉作业前,对千斤顶、油泵、压力表进行配套标定,在张拉前应有专人检查油表所对应的千斤顶,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校验。

有几套张拉设备时,对张拉设备进行编组,不同组号的设备不得混合。

2、锚具或连接器安装:
进行第一孔箱梁施工时,在箱梁伸缩缝端相应位置安装固定端锚垫板、锚具和钢绞线,并与波纹管连接紧密,从第二孔开始在锚固端安装连接器和钢绞线。

根据设计图纸给出的位置,固定锚固端,张拉端的锚垫板、喇叭管、螺旋筋;注意锚具位置正确,且牢固;波纹管及喇叭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以防止浇筑砼浇筑过程中,进入波纹管排水孔位置,矗立在波纹管最高点,同样排气孔与波纹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

3、张拉工艺:
(1)、钢绞线和波纹管:
30m预应力现浇箱梁设纵、横两向预应力。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φj15.24,技术标准符合ASTM416-97规定,=1860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1395MPa,采用一端张拉。

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纵向预应力1~6#束采用圆形波纹管,7#束和横
向预应力钢束采用扁形波纹管,预应力钢束直线段每0.3m设置一“U”字形架立筋进行固定,曲线段架立筋间距要适当加密。

(2)、纵向预应力设置和张拉:
纵向束的张拉采用一端锚固、一端张拉的方式进行,采用穿心式大吨位千斤顶整体张拉。

第一孔腹板束1~4采用φj15.24-19钢绞线,梁端锚固采用15-19P型锚,张拉端采用15-19群锚,并用15-19连接器接长;底板束5采用
φj15.24-19钢绞线,锚固端、张拉端均采用15-19群锚;底板束6采用φj15.24-19钢绞线,同样锚固端、张拉端采用15-9群锚;顶板束7采用φj15.24-19钢绞线,锚固端采用15-19H型锚,张拉端采用15-19群锚。

30m、45m箱梁钢束张拉顺序为:先张拉纵向束,后张拉横向束;纵向束张拉顺序:先张拉腹板束再张拉顶板束,最后张拉底板束。

顶、底板束张拉顺序为先中间后两边,张拉时应以箱梁中心线为准对称张拉。

{
悬浇箱梁钢束张拉顺序为:先纵向钢束,后向横向钢束,最后张拉竖向钢束
纵向束张拉顺序为:先张拉腹板束再张拉顶板束,最后张拉底板束。

顶、底板束张拉顺序为先中间后两边,张拉时应以箱梁中心线为准对称张拉。

钢束张拉时砼养护天数不应小于七天,且砼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90%。

(3)、横向预应力束张拉:
横向预应力束采用单端张拉,张拉端采用BM15-4H型锚具,非张拉端采用H型锚具,在顶板中纵向按50cm布置。

砼浇筑完毕达到设计强度90%且龄期达七天后利用翼板的支架搭设工作平台,在张拉端采用YCN-25型穿心式千斤顶张拉,张拉时对称桥墩横向中心线张
拉,先中间后两边。

横向预应力筋张拉工艺:
0 ——初应力15%σCON——σCON(持荷2分钟锚固)
④、竖向预应力束张拉:
竖向预应力体系由Ф32mm精轧螺纹钢筋和专用锚具组成,在每道腹板纵向按50cm间距布置,张拉时对称桥墩横向中心线张拉,先中间后两边。

张拉竖向预应力筋千斤顶:YC80
竖向预应力筋:0——σCON(持荷2分钟锚固)
σ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值。

竖向预应力筋下端为固定端,浇筑砼前要采取措施防止锚头松动而造成张拉脱锚。

为保证竖向力的有效性,在第一次张拉后20天进行2次复拉。

(4)、合拢后纵向顶腹板束的张拉:
纵向顶腹板束的张拉的原则:
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并两端对称同时张拉。

在张拉过程中要注意梁体特别是顶腹板砼的变化,必要时,派专人进行观测。

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张拉,并查明原因,以便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处理。

4、张拉程序:
(1)、程序
张拉程序按设计要求进行,其张拉程序为:
0→初应力(划标线)→100%-持荷2min-→бk(锚固)(群锚张拉)锚固后读一次伸长量,计算夹片回缩值;
0→初应力(划标线)→103%-→бk(锚固)(单根张拉);锚固后读一次伸长量,计算夹片回缩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