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岩性有效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以B气田大安寨段一亚段气藏为例

合集下载

岩溶风化壳气藏有利勘探区地震预测技术

岩溶风化壳气藏有利勘探区地震预测技术

苏里格气田位 于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中 北 部,南 邻 靖
边气田,行 政 区 属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鄂 尔 多 斯 市 乌 审
旗,区域构 造 处 于 伊 陕 斜 坡 西 北 部,南 北 长 196 公
里,东西宽 100km,研 究 区 苏 5 区 块 位 于 苏 里 格 气
田中区的毛乌素沙 漠 腹 地,三 维 地 震 勘 探 面 积 约 为
2 储层解释技术及方法
梳理前人 对 于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风 化 壳 储 层 控 制
因素的认识
,再结合本区已 钻 井的 取 心 资 料、薄
[
5~8]
片鉴定资料及测井 解 释 成 果,确 定 研 究 区 油 气 富 集
的主控因素有以下 3 个:即 沉 积 作 用 是 形 成 储 层 的
先决条件,古 地 貌 决 定 了 岩 溶 发 育 程 度,微 幅 构 造
2
765.
5km (见图 1),地形起伏不大,但低降速带厚度
变化大,表层结构复杂,地表岩性多变。
苏里格气 田 奥 陶 系 马 家 沟 组 马 五 段 主 要 发 育
一套白云岩储层,上 覆 上 古 生 界 石 炭 - 二 叠 系 煤 系
地层,为下伏奥陶系 碳 酸 盐 岩 成 藏 提 供 了 丰 富 的 气
为储层厚度薄,非 均 值 性 强,主 控 因 素 复 杂,且 研 究
了天然气聚集的有 利 场 所,从 而 确 定 分 别 从 储 集 空
区地震 资 料 目 的 层 段 主 频 较 低,纵 向 分 辨 率 有 限
间预测、古地貌恢复、微幅构造分析 3 个方面开展研
(见图 2),储 层 预 测 难 度 非 常 大。 由 于 储 层 薄 且 小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地球物理是研究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的物理现象和性质的学科,而优质储层是指具有较高油气赋存能力和开发潜力的储层。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讨论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首先,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地震、电磁、重力和磁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探测地下储层的性质和分布。

其中,地震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特征,可以获取岩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

电磁方法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储层的电性特征,可以识别出含油气的地层。

重力和磁法则利用地球引力和地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储层的密度和磁性特征。

这些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提供储层的地质属性、物理属性和构造属性等信息,从而帮助预测优质储层。

其次,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复杂岩性储层通常具有岩性变化大、孔、隙、裂缝等不连续性的特点,传统的岩性预测方法往往无法准确预测复杂储层的分布和性质。

地球物理方法可以通过获取储层的物理属性来间接推断其岩性特征,从而解决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例如,地震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岩性界面上的反射特征,识别出储层的岩性变化和流体存在情况。

电磁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电磁场的变化,识别出具有高电导率的储层,从而预测储层的岩性和含油气性质。

重力和磁法可以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和地磁场的变化,推断储层的密度和磁性特征,进而预测岩性的分布。

地球物理方法通过获取储层的物理属性,为复杂岩性储层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最后,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还有一些亟待完善的方面。

由于复杂岩性储层具有多样性和多尺度性的特点,地球物理方法在解决其评价难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

例如,岩性变化和流体存在情况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特征产生复杂影响,如何准确解释地震数据并识别出储层的岩性特征仍然是一个挑战。

正演模拟技术在白云岩薄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正演模拟技术在白云岩薄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正演模拟技术在白云岩薄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应用张强;王鑫;乐幸福;张建新【摘要】四川盆地白云岩储层普遍发育,勘探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其复杂性,导致储层预测极其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开展地震正演模拟方法研究白云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而指导储层预测是十分必要的.某地区二叠统柄霞组白云岩储层地震响应不清,为了厘清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已知钻井情况,建立了不同的地质正演模型来研究储层的地震响应.通过分析正演模拟结果得到:在下伏为高速地层时,储层的地震响应为弱波峰反射;在下伏为低速地层时,储层的响应特征受下伏地层影响,表现为波谷反射,但是在消除下伏地层影响后储层响应仍表现为弱波峰反射特征.同时,结合地震多属性和高精度地震反演,综合预测白云岩储层的发育情况.地震正演模拟方法为研究白云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白云岩储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手段.【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8(042)005【总页数】7页(P1042-1048)【关键词】白云岩储层;地震响应;正演模拟【作者】张强;王鑫;乐幸福;张建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3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3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3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3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0 引言四川盆地白云岩储层普遍发育,勘探潜力巨大。

但是由于其地表条件复杂,地层埋藏深、年代久远,加之多期构造活动和储层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使得地震成像困难,信噪比、分辨率低,给地震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带来了挑战[1-2]。

针对白云岩储层预测的困难,首先开展精细的岩石物理分析,明确储层的敏感参数,同时进行保幅保真的地震资料处理,确保地震成像的精度和准确性;接着利用井震结合,一方面进行精细沉积相带刻画,确定储层发育有利区,另一方面厘清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分析其非线性特征,从而揭示储层内部的不连续性、不规则性;最后使用不同反演算法等手段定量计算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3-5]。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测井、地震和地质在复杂储层研究中的综合应用和预测技术)汇报内容一、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二、研究技术的主要进展和实例分析二三、储层预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发地质研究的核心问题:储层的预测与研究又是其中的关键,•基于岩石地球物理响应的开发测井和波动在弹性介质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开发地震勘探,是储层综合研究的两大主要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开发地震勘探是储层综合研究的两大主要手段。

开发测井特点:多信息、极高的纵向分辨率高精度测井地震勘探特点:纵向分辨率低,制约点!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地震技术具有空间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是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手地震技术具有空间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是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早期的地震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地下油气藏的构造,随着三维地震和各种提高地震分辨率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把地震引入到解决油田开发问题的油藏描述和动态监测中.出现了开发地震(Development Geophysics)或储层地震(Reservoir Geophysics)新技术.它们在方法原理上与以往的地震勘探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所谓开发地震就是在勘探地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针对油藏的观测方法和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地质,测井和各种测试和动态资料,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对油藏特征进行横向预测和完整描述。

地震反演、储层特征重构与特征反演、地震属性分析与烃类检测、相干体分析、定量地震相分析、地震综合解释与可视化、井间地震、VSP、时间延迟地震、多波地震及分辨率足够高的地面三维地震等缺点是,纵向分辨率低,这是储层预测和描述中的主要制约点。

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储层预测和表征已经远远不是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储层预测和表征已经远远不是以单一的地质研究来解决问题,而是由一般的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综合表征的方向发展与测井地质解释、地震地层学紧密结合,可更有效地发挥储层沉积学的作用。

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目前,火山岩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一直是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的一个难题。

因为火山岩地质特征复杂,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加之对地下环境与油气运移对油气含量的影响较大,所以火山岩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成本高、难度大。

因此,开展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研究,对提高火山岩储层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基于火山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物性,结合地震响应原理和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建立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理论框架,为火山岩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火山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通过采集火山岩储层地震资料,探讨地震波在火山岩储层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分析火山岩介质的波速、衰减和频散特征,为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2、火山岩储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针对火山岩储层地震资料中存在的高频噪声、低信噪比等问题,建立针对火山岩储层地震反演的预处理方法,如去除噪声、提高信噪比等措施,以提高地震反演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建立研究:通过大量的火山岩储层地震资料处理和反演实验,建立火山岩储层地震反演模型和预测方法,研究地震资料对火山岩储层物性参数和构造特征的反演过程和试验结果,以认识火山岩储层物性及储层中油气分布的特征。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解决火山岩储层勘探和开发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储层性质、构造特征、油气勘探原理等。

对于提高火山岩储层勘探和开发的成功率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可为其他类似地质环境下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川盆地涪陵区块大安寨段页岩气储层地震预测

四川盆地涪陵区块大安寨段页岩气储层地震预测

四川盆地涪陵区块大安寨段页岩气储层地震预测摘要:页岩气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低孔、低渗、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型能源资源,是目前国内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新的重要领域。

由于页岩气的特殊性,其评价参数与常规天然气明显不同。

利用地球物理的方法预测和评价页岩气储层,尚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以地球物理测井及岩心分析测试为基础,从测井解释评价、岩石物理建模出发,计算页岩气储层关键评价参数,并建立起评价参数与地球物理参数的表征关系,通过叠前、叠后反演技术反演对页岩气关键评价参数进行预测,为后期开发井的部署及井轨迹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有机碳含量成熟度测井解释与评价岩石物理建模叠前弹性参数反演脆性矿物涪陵区块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川东高陡褶皱带内,黄泥塘-云安场和大池干高陡构造带所夹持的拔山寺复向斜中部。

区内发育晚震旦世至侏罗纪地层。

侏罗纪地层总体以泥页岩为主,其中早侏罗世中晚期发育灰黑色页岩为主,富含有机质,特别是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气评价区(一、二期三维区矿权内)面积820平方公里。

区域沉积相研究表明:涪陵北部地区区域构造相对平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基本面貌,大安寨段为浅湖-半深湖相沉积,主要岩性以暗色泥页岩为主夹介壳灰岩。

主要目的层大安寨二亚段形成于浅湖—半深湖环境,为黑色、深灰色页岩夹薄层介壳灰岩沉积,埋深约2200米,厚度大于30米,属于低孔特低渗地层,页岩孔隙度小于5%,渗透率平均0.737MD,裂缝相对较发育。

2012年3月兴隆101井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大一亚段2117~2127m 测试获得11×104m3/d天然气和54m3/d油(折算),2012年5月涪页HF-1井在大二亚段水平段酸压日产气1.78×104m3/d。

岩样统计表明大安寨泥页岩段TOC 最大3.06%,最小0.69%,平均1.33%,表明大二亚段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

元坝地区长兴组超深层礁滩储层地震预测

元坝地区长兴组超深层礁滩储层地震预测
( 图l b ) ,实 现地 层宏 观和 局 部较 细致 的划 分 。
图 1 c 是正 演模 拟 结果 ,通过 与 原始 剖面 ( 图 l a )对 比,正演 剖面 很好 的反 映 了礁滩 的反射 特 征 ,
并且 生物 礁 的 “ 丘状 ”外 型 也得 到 了很 好 的刻 画 。
1 地 震响应特征分析
【 5 ]肖秋红, 李雷涛, 屈大鹏, 等. Y B地 区长兴组礁滩地震相精 细刻画[ J 】 . 石油物探, 2 0 1 2 , 5 1 ( 1 ) : 9 8 . 1 0 3 . [ 6 ]王 伟, 胡 明毅, 胡忠贵, 等. 建 南地 区长兴组碳酸盐岩礁滩储 层 波 阻抗 反 演 预 测 [ J 】 . 科学 技术与 工程, 2 0 1 3 , 1 3 ( 3 4 ) :
储 层 的地 震 响应特 征 , 将 大 大提 高礁 滩 的识别 精 度 。
采 用波 阻 抗反 演 以及 常规 地震 属 性等 储层 预测 方 法 层 地质 模 型 ,采用 基 于单 程波 分 步傅 里 叶偏 移算 法 物 礁滩 储 层 内含流 体 性质 复 杂 ,使得 钻遇 干 井和 水 布 、反射 结构 等 地震 相特 征 的描 述 ,总 结不 同类 型 1 . 1生 物礁 滩 数值 模拟 构建 储层 地 质模 型 时 ,首先 根据 钻井 及地 震 解
速度 、密度 初 值 。以此 为基础 ,结合 9 0度 相位 旋转 剖面 ,建立 各个 同相轴 与生 物礁 、礁 滩 前 后 、礁滩 间、边 缘 浅滩等 不 同尺 度地 质 异常 体之 间的关 系 ,
针 对 YB 地 区存在 的一 系 列 问题 ,通过 研 究形 释层 位 建立 初始 的速 度框 架 模 型 ,并对 不 同相 带 赋
开发应 用

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优质泥页岩地震预测

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优质泥页岩地震预测

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优质泥页岩地震预测
尹俊;严文芬;林琳
【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
【年(卷),期】2015(022)003
【摘要】涪陵地区大安寨段具有形成页岩气的勘探潜力,而寻找优质泥页岩尤为重要.首先,在明确泥页岩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阻抗反演,去除灰岩,寻找泥页岩;然后,在泥页岩的基础上,寻找高TOC的优质泥页岩.目前国内外对TOC 的预测还处于探索阶段,常见的TOC预测技术以利用测井资料为主,主要包括△lgR 法、自然伽马能谱法、密度法和多属性反演技术法等4种.文中通过对敏感性参数分析,选用了自然伽马能谱法和多属性反演技术,来预测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优质泥页岩,取得了很好效果.
【总页数】4页(P334-337)
【作者】尹俊;严文芬;林琳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32.1+4;P631
【相关文献】
1.FL地区页岩气"甜点"地震预测技术——以FL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 [J], 王银;厚东琳
2.裂缝型储层预测技术优选——以涪陵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 [J], 陈亮;张珂嘉;张振平;耿兰;张红坡
3.复杂岩性有效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以B气田大安寨段一亚段气藏为例 [J], 彭俊;彭嫦姿;于少勇
4.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气“甜点”地震预测 [J], 彭嫦姿;彭俊;陈燕辉;张汉荣
5.湖泊相介壳滩分布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以元坝地区大安寨段为例 [J], 张玺华;陈洪德;林良彪;戴勇;林凯;钱利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自然 伽 马 与泥 质 体 积 分 数 交 会 图

几 /\


r J

r J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凝阻抗/ ( k g’ m。。 m’ s )
l一 灰质泥岩

l一 泥 质介壳灰岩+ 含泥介壳灰岩+ 介壳灰岩 l
c 去 砂 泥 岩 波 阻 抗 统 计 直方 图
利用剔 除 砂泥 岩后 的波 阻抗 曲线 开展 统 计分 析 发
现( 见图 3 e ) , 去 除 砂 泥岩 影 响 的波 阻抗 能 较 好地 区分
灰质 泥 岩 和介 壳 灰 岩 ( 包 括介 壳 灰 岩 、 含 泥 介 壳 灰岩 、
泥 质介 壳灰 岩 ) 。 以波 阻抗 1 3 0 0 0 k g ・ m - m ’ 作 为 门 槛值 , 剔 除灰 质 泥岩 。 通 过 以上逐 一过 滤 降维 [ 1 , 可 以实 现储 层 岩相 ( 介 壳 灰岩 、 含 泥介 壳灰 岩和 泥质 介壳 灰岩 ) 和 非储 层 岩相 ( 灰 质 泥岩 、 泥 质粉砂 岩 、 纯泥 岩 ) 的有效 区分 。测 井解 释成 果认 为 , 孔隙度大于 2 %的 介壳 灰 岩 ( 包 括 介 壳 灰 岩、 含 泥介 壳灰 岩 和 泥质 介 壳 灰 岩 ) 为 有 效储 层 , 应 用
大安寨 段一 亚段 介壳 灰岩 储层 响应 特 征 为顶 界 为波 峰
自然伽马/ A P I
响应 , 底 界 为 中强 波 谷 响应 , 层 速度 相 对 泥 岩 、 泥 质 粉
砂 岩增 大 。 储 层 段波 阻抗 值较 高 。 其 岩性 主要 为 介壳 灰
岩、 含 泥 或泥质 介壳 灰 岩 , 测 井 曲线 为 中低 伽 马特 征 。
在构 造精 细解 释 ,以及 对 大安寨 段 一 亚段 介壳 灰 岩储 层沉 积相 展 布特 征 、 岩 相分 析 的基 础上 , 依 据 介壳 灰 岩 储 层 的地 震 响 应 特 征 对 储 层 顶 ( T J 2 q ) 、 底( T J Z )
值4 7 A P I 为 门槛 值 , 能在 原 始波 阻抗 曲线 上有 效 地剔 除纯 泥 岩 、 泥 质粉 砂 岩 , 得 到 包含 介 壳 灰 岩储 层 ( 包括 介壳 灰 岩 、 含 泥 介壳 灰 岩 、 泥 质 介壳 灰 岩 ) 和灰 质 泥 岩
层 的 门槛 值 , 以2 %孔 隙度 为 储 层 下 限 , 在r r J 2 q —T J Z 4
的有 利展 布 区 。
3 . 1 储 层 地震 响应 特征 分析
a 波 阻抗 统 计 直 方 图
当大安寨 段 一亚段 下 部发 育介 壳灰 岩 、泥质 介壳 灰 岩与 泥岩 互层 时 ,层速 度 与整套 介 壳灰 岩 相 比有所
蛙 瞧 赠
降低 ,储层 顶部 为 中强波 峰 、变振 幅连续 一 较连 续反 射, 底部 灰 岩底 为强 波 谷 反 射 , 连续性较好 ( 见图 4 ) 。
分 岩相 ,介壳 灰 岩 、含 泥介壳 灰 岩 的伽 马 值为 1 5 ~ 4 4
A P [ ,泥 质介 壳灰 岩和 灰质 泥岩 伽 马值重 叠在 一起 , 为 4 4 ~ 4 7 A P I , 砂泥 岩 的伽 马值 范 围大 于 4 7 A P I 。 以伽 马
3 . 2 相控 高分 辨率 波 阻抗反 演





2 0 1 5年 5月
低 渗特 征 ,在 对介壳 灰 岩储层 沉 积特 征宏 观展 布研 究 的基 础上 , 利用 工 区 内已有 的钻井 、 测井 、 测试 、 岩 性等 资料 开展 介壳 灰岩储 层 敏感性 测 井 曲线统 计分 析 。
从波 阻 抗 统计 直方 图上 可 以看 出( 见图 3 a ) . 大安

3 有效 储 层 预测
根 据 以上 分 析 , 综 合应 用 自然 伽 马 、 波 阻抗 、 孔 隙
度 曲线 能 很 好识 别 出 大 安 寨 段 一 亚 段 致 密 复 杂 岩 性
波阻抗 / ( k g ・ m 。・ m )
( 包 括 介壳 灰 岩 、 含 泥介 壳 灰 岩 和 泥质 介 壳 灰 岩 ) 储 层
图 3 大 安寨 段 一 亚 段 敏 感 测 井 曲线 统 计 分 析
从 大安 寨段 一 亚段 自然伽 马 与泥 质体 积分 数交 会 图上 可 以看 出 ( 见图 3 b ) , 自然 伽 马 曲线 [ 1 1 能 很 好地 区
图4 B1 01井大 安 寨段 介 壳灰 岩 储 层 地 震 响 应
孔 隙度 可 以预 测 出介 壳 灰岩 有效 储层 的分 布 。
寨段 一 亚段介 壳 灰岩 、 含 泥介壳 灰 岩 、 泥 质介 壳 灰岩 与
灰 质泥 岩 、 泥 质 粉砂 岩 、 纯 泥 岩 波 阻抗 范 围基 本重 叠 ,
直接 利 用波 阻抗 曲线无 法 精确 地将 储层 岩性 ( 介 壳 灰 岩、 含 泥介壳 灰岩 、 泥 质介 壳灰 岩 ) 与非储 层 岩性 ( 砂 泥 岩 和灰 质泥 岩 ) 区分 开 。
的波 阻抗 曲线 。
进行 精 细解 释 。 应用 所解 释储 层 的顶 底 以及上 、 下 围岩 界 面作 为 约束层 , 在 沉积 相 的约束 下 , 采用 协 同建 模 的 方法 . 构建 适合 介壳 灰岩 储层 特点 的低 频 模 型 , 这 样 使
3 4 6





2 01 5年 5月
作 为 边 界约束 。以波阻 抗值 1 3 0 0 0 k g ・ m ・ 1 T I ・ S 为储
4 结 束 语
在 沉积 特征 研究 的基 础上 , 利用“ 相控” + “ 储控 ” 和
降维( 去砂 泥 找 介壳 灰 岩 、 介 壳 灰 岩 中 找好 储 层 ) 的储 层 预 测技 术 , 有 效识 别 复 杂 岩 相 , 确 定 岩性 圈闭 边 界 , 进 行定 量预 测 , 落实储 层 平面 展布 特征 。 利用该 预 测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