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3课无产阶级革命
2021年部编历史八年级上 第4单元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知识归纳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助力:陈独秀亲自起草________________,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主力:________。
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___。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_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________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性质(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_________________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________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____运动。
特点: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________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________性。
意义(1)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____________的结合。
(2)为____________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____________意义。
知识演练核心知识点——五四运动的爆发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五四运动期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这里的“鹿獐螬”喻指()①陆宗舆①章宗祥①曹汝霖①李鸿章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核心知识点——五四运动的扩大3.主力:学生→();地点:北京→()。
此图示反映了五四爱国运动前后的变化,括号中应填的内容分别是()A.工人、上海B.商人、上海C.商人、南京D.工人、南京4.下面表格中的“?”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B.《狂人日记》C.《北京市民宣言》D.《文学改良刍议》核心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5.五四运动中,学生们举行示威游行,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四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3课《纪念白求恩》(一)文学常识作者:,,笔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他的主要著作收在《选集》中。
(二)文章主题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员研究他的这种精神。
(三)结构第一部分(1)每一个员都要研究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2)每一个员都要研究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3)每一个员都要研究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4)总结全文,点明向白求恩同志研究的深刻意义,号召全党研究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议论文文体常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形式: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3)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较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五)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明。
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道,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思同道研究什么,为什么向他研究。
(六)重点问题:1、“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说明了什么?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明白:不行。
“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1、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引起读者的注意。
2、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加强肯定的语气。
3、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 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结果
(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3)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陆、章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它是一次彻底的 2.历史意义:
的爱国运动。 反帝反封建
➢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
清华大学学生在焚烧日货
北洋政府军警逮捕学生
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 到一个新阶段。“新”在哪里?
中国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和壮大的,你知道吗?
2.第二阶段 时间:6月5日后 主力:工人 中心:上海
斗争方式: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学生罢课
上海工人罢工
上海商界罢市游行
并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 陆宗舆
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第一阶段
时间:5月4日-6月3日 先锋:学生 中心:北京 斗争形势:学生罢课, 游行示威
天安门
外国使馆区 东交民巷
赵家楼曹汝霖住宅
五四运动中北京游行队伍
五四运动中北京游行队伍
从这传单中,我们能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青
第四章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语言准确严密,处处关照呼应。
准确性表现在:对马克思逝世的痛惜与悼念,对其斗争
精神和崇高人格的赞美,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以及对 反动派的蔑视等,遣词用句都十分确切、明白。 严密性表现在:句子中的限制和修饰,句与句、段与段
之间的过渡、承接和照应。
3.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 全文以议论为主,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
诅 zǔ 诅咒 沮 jǔ沮丧 狙 jū狙击
芜 wú 芜杂 怃 wǔ怃然 妩 wǔ妩媚
3.词语积累 ①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②浅尝辄止: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求深入。 ③卓有成效:指很有成绩、效果。
(续表) 第 2 楼 第 3 楼 第 4 楼
也有一些人认为:人生在世就是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先不 管日后生活,只要好好享受目前的好吃好住好穿的生活就 行了。 爱因斯坦是这样认为的: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 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 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 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 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活着的 人和已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 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 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 动而难以忍受。
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为无产阶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另外,马克思还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他可能有过许 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充分展现了马克思宽广的胸怀
和非凡的气度。
1.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悼词,但不是一篇普通的悼词,而是一位革 命家对另一位伟大的革命家的悼念。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 密战友,面对这样一个惨痛的事实,沉痛悲伤是难免的。但 是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友,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表达对 马克思的悼念,为了鼓舞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继续英勇 战斗,他不可能任悲痛奔涌,他的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如: “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永远地睡着”,将沉痛 的感情用平静的口吻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强力压抑后的悲痛, 更显其悲痛。这些词语同时体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刻理 解。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五四运动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2)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3)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相关链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而不是巴黎和会召开。
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知识点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发展(1)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面对中国人民的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这种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2.高潮: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技巧方法】绘制图示记忆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3.结果: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3课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学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4

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清单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活动追求真理的步伐1.马克思(1)出身: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小城特里尔,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律师。
(2)大学时期:马克思在课余经常参加学生组织“博士俱乐部”的活动,并很快成为这一活动的精神领袖。
(3)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马克思不断发表文笔犀利的文章,宣传进步思想。
2.恩格斯(1)出身:恩格斯诞生于普鲁士的巴门市。
(2)中学毕业后:恩格斯把主要精力用在自修历史、哲学、文学和语言学等方面。
1841年,恩格斯成为柏林大学的旁听生,开始系统学习哲学。
3.毕生不渝的友谊(1)1842年11月,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莱茵报》编辑部首次会面。
(2)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再次会面,开始了毕生不渝的友谊。
(3)1844年,他们合写了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
他们指出,只有物质生产才是历史的真正发源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清单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理论探索1844年,马克思创办《德法年鉴》,第一次指出了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消灭剥削制度的阶级。
在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之后,恩格斯又与马克思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提出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的原理。
2.理论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深化认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同时,马克思还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这使他成为资产阶级政府的共同敌人。
清单三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光照后世的《资本论》1.背景19世纪中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产业革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风暴迅猛发展。
2.发表马克思经过对政治经济学的专门研究,于1867年发表了《资本论》。
3.内容《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PPT课件

•
25、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碎着凌乱的思想,这样一个微凉的夜,心,为谁妖娆,为谁感伤。
•
26、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
27、因为你,我懂得了什么是遗憾。
•
4、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
5、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2、理论形成 2)标志: 1848.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者克同思盟主纲义领的诞从生此(,或无科学产社阶会级主有义了的自诞生己)的;共产主义 革命理论,工人阶级反对资
3)三大组成: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行动 马克思上主升义为阶哲一级学个的阶自级觉反行对动另。一个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二、创立革命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论》 (二)《资本论》 1867年
二、创立革命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论》
(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1)马克思: 深入工人群众 →认识力量与使命
劳动是人们18满44足年需《要德、法发年挥鉴潜》力第和一争得自由 的源泉。次但指是出马无克产思阶发级现是,惟在一资能本消主灭义私有制 条件下,剥劳削动制却度并的不阶如级此;,它变质了、异化了, 劳统动 治成 力为 量哲压。学迫1手工8稿4人4》年,系《使统1工8地4人4提成年出为经了非济异人学化的—外在的
独立进行理论宣传工作; 推动第二国际的成立:1889.7.14
四、鞠躬尽瘁 →革命导师的逝世 3、恩格斯的逝世: 1895.8.5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学生讨论后回答:略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出示材料:“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光照后世的《资本论》
1.背景 工业革命 。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___________ 资产阶级 的矛盾加深。 (2)无产阶级和___________ (3)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促使马克思对政治经 《资本论》 。 济学进行专门研究,其成果就是_____________ 2.内容 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 秘密,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 社会主义胜利的必要 性和必然性。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3. “光照后世的《资本论》” 一目在教学中要抓 住四个要点,即:(1)写作的背景;(2)主要内容;(3)意 义;(4)恩格斯对该著作的贡献。教授时建议教师由讲 述 《共产党宣言》 发表前后欧洲革命形势发生的变化来 导入本目教学。再通过问题引导形式步步展开。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对教材中介绍的 《资本论》 的内容和意义以及恩 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等内容,建议教师可以按照教 材内容进行概括讲述即可。 4. “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 一目在教学中要抓住 三个要点:(1)与 1848 年欧洲革命关系;(2)与第一国际 的关系;(3)与巴黎公社革命的关系。本目内容难度较 小,建议教师在教授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 5. “鞠躬尽瘁”一目在教学中要抓住两个要点: (1) 马克思的去世及对其评价; (2)恩格斯继续马克思的未 竟事业及恩格斯逝世。 本目内容很少, 教授时建议教师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 从而完全掌 握本部分内容。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和实践活动
1.主要理论贡献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要包括系统阐明了唯物 史观, 创立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菜 单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YL· 历史 选修 4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和基本构成, 教师应 引导学生整理清楚。其理论来源主要是德国的古典哲 学、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 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共产党宣言》 , 教师要指明它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在教学过程 中, 如果学生依据苏东剧变事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 值提出疑问,教师应客观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追求真理的步伐
1.马克思 (1)伟人出身:1818 年,诞生于________ 普鲁士 特里尔的 律师之家。 (2)中学毕业时:立志为全人类服务,愿为人类的 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柏林大学时:积极参加“博士俱乐部 ___________”的活 动,并成为这一活动的精神领袖。 (4)担任《莱茵报》主编:宣传进步思想;报纸遭 禁后,奔赴法国______ 巴黎 。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3.支持巴黎公社 1871 年,巴黎公社成立,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关 注事态的发展,并给公社提供各种帮助。 4.总结经验教训 1871 年 6 月,马克思发表《法兰西内战》 ,指出无 产阶级革命必须有坚强的政党、可靠的武装和工农联 盟。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YL· 历史 选修 4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2.恩格斯 (1)出身:1820 年,诞生于普鲁士_____ 巴门 市的一个商 人之家。 (2)中学毕业后:恩格斯把主要精力用在自修历史、 哲学 、文学和语言学等方面。 _______ (3)柏林服兵役:在柏林大学旁听,发表文章,猛 烈批判___________ 宗教神学 和封建专制制度。 3.友谊的开端 莱茵报 》编辑部首次会面。 (1)1842 年 11 月,在《_______ 巴黎 再次会面,开 (2)1844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_____ 始了毕生不渝的友谊。 神圣家族 》 (3)两人合写第一部著作《 _________ ,在创立科 学理论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菜 单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马克思、恩格斯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1)马克思 ①实践准备: 马克思在巴黎经常参加工人集会, 并 正义者同盟 ” 与许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 尤其与“____________ 关系密切。 ②标志:1844 年创办的《__________ ,第一次指 德法年鉴 》 出了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消灭剥削制度的阶级。 ③发展:此后又完成了《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 ,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 _________和共产主义的学说。 (2)恩格斯 曼彻斯特 详细了解英国工 ①实践准备:在英国___________ 人的生活和斗争状况,并从事理论研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②内容概述 a.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全面系统的阐述,指 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和策略。 b.论证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建党学说 和策略原 c.扼要地阐明无产阶级的 ____________ 则。 ③意义、影响 纲领性 文件,标志着马克思 a.是科学社会主义的_______ 主义的诞生。 b.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理论,工人阶级反对 自觉 行动。 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行动上升为_______
菜 单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 a.理论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 剩余价值学说 ,克服了 b.意义:唯物史观和________________ 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 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介 绍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途径和人类社会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① 背 景 : 1847 年 , 正 义 者 同 盟 改 组 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 ___________________ 领。
菜 单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教法案例 1. “追求真理的步伐” 一目在教学中要抓住三个 要点: (1)马克思;(2)恩格斯;(3)友谊的开端。教师用富 于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 19 世纪 30 年代欧洲工业革 命扩展时期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画面“劳动人民的悲 惨处境, ”并展示相关的资料图片以创设情境,在此基 础上建议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方式指出: 随着社会贫富分 化和劳动人民生活处境的恶化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怀疑, 同时也激发了人们探求新理想社会的愿望, 马克思、 恩 格斯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程 标 准 1.了解马克思、 恩格斯的革命 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2.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 斗的探索精神。
重 点 难 点 1.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 创立。(重点) 2.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学 说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 关系。(难点)
菜 单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YL· 历史 选修 4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②首次提出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的原理,即 历史唯物主义 ,还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 _____________ 社会的必然性。 2.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组成部分和理论来源 ①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德国古典哲学 。 a.理论来源:________________ b.意义:从理论上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 义取代的历史规律。 ②政治经济学 a.理论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b.意义: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中自身无法克服的 矛盾, 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从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YL· 历史 选修 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2.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一目在教学中要抓住 三个要点:(1)马克思和恩格斯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 产主义者转变;(2)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教师引导:马 克思、 恩格斯从善良和正义的人生理想出发, 在探求真 理的愿望的引导下, 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并在科学研究 的基础上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 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断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 合理和探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因此他们的 思想发展过程必然是人生理想与欧洲当时的社会实际 相结合、 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建议教师 通过问题引导方式探究该过程。 关于教材对马克思和恩 格斯的艰苦生活的介绍,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感悟伟人为 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革命献身精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