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边冲孔复合模优秀论文
盖板零件的复合模具设计(冲孔落料弯曲)毕业论文

1.1
冲压是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或拉力,使板材塑性成型,有时对板材施加剪切力而使板材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一种零件加工方法。由于冲压加工经常在材料冷状态下进行,因此也称冷冲压。冲压加工的原材料一般为板材或带材,故也称板材冲压。冲压加工需要研究冲压工艺与模具两个方面的问题。冲压工艺可以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而分离工序又有落料、冲孔、切断、切边、剖切等工序;成型工序又包括卷圆、扭曲、拉深、变薄拉深、翻孔、翻边、拉弯、胀形、起伏、扩口、缩口、旋压、校形等。
关键字:冲压,落料冲孔弯曲,复合模,模具结构
ABSTRACT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blanking,piercing and the bending compound die are expounded, By the technics analysis, Adopting working process of the piercing,bending and blanking ,Through the calulation of punching force,kickingforce,blank - holder force,discharging force and bending force , we determine the Type of Die. this mold uses the bevel pillars die set from backside,blanking die uses inlay and splice structure,waste materials is unloaded from the Slot of convex and concavedie.This Mould is compact, and it is convenience to install , dismantle and regrind,also it is very safe,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which uses conventional Mould,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is will be improved more than 20 times .
(完整版)落冲复合模毕业论文

摘要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原有的商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然而有些商品的制造必须依靠模具才能够生产加工出来。
因此,模具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紧密。
我们利用模具加工各种的工件,以便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模具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新的时代。
因此这次我们的毕业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模具以便检验自己所学模具有关方面的知识是否牢固。
由于产品的材料和工艺特性不同,生产用的设备也各异,模具种类繁多,但用的最为广泛的大约有以下几种:冷冲压模、塑料成型模、锻造模、精密铸造模、粉末冶金模、橡胶成型模、玻璃成型模、窑业制品模、食品糖果模、建材用模等。
其中以冷冲压模、塑料模的技术要求和复杂程度较高。
在这次设计中根据所给题目的要求,我首先对冲压件进行了分析,分析该零件的尺寸精度得出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零件精度的要求,再从零件的形状、尺寸标注及生产批量等情况看,选择了冲孔落料的方案。
根据对零件的综合分析,在本人这次设计中我设计的模具是倒装冲孔落料复合模,主要介绍的是模具的冲孔落料,冲压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工序之一。
由于材料和厚度的原因,我采用的加工方法为:采用复合工序冲孔落料模进行加工。
关键词:垫片冲压件冲孔落料复合模目录一、工件的工艺性分析 (1)(一)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1)(二)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1)二、主要数据的计算 (2)(一)排样方案的确定及计算 (2)(二)冲压力的计算 (4)(三)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6)(四)模具刃口及公差的计算 (7)三、模具结构及模具零件的设计 (9)(一)模具类型的选择 (9)(二)定位方式的选择 (10)(三)卸料装置与推件装置的选取 (10)(四)导向方式的选择 (11)(五)工作零件的设计 (12)四、闭合高度的计算 (17)五、模具总装图 (18)六、模具材料的选择 (18)七、结论 (19)八、参考文献 (19)垫片倒装复合模设计一、工件的工艺性分析零件简图:如图1.1所示工件名称:垫片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45钢板厚度:5(一)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
电极板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及仿真毕业论文

电极板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及仿真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 - 1 - 第1章绪论 ....................................................................................................................................... - 2 - 第2章冲裁件工艺性分析 ............................................................................................................ - 3 -2.1 冲裁件的结构.................................................................................................................. - 3 -2.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 3 -2.2.1材料分析...................................................................................................................... - 3 -2.2.2结构分析...................................................................................................................... - 3 -2.2.3精度分析...................................................................................................................... - 3 - 第3章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 5 - 第4章冲裁件的工艺计算 ............................................................................................................ - 6 -4.1排样设计 ............................................................................................................................ - 6 -4.2 冲裁工艺力的计算......................................................................................................... - 8 -4.3 压力中心的计算 ............................................................................................................. - 8 - 第5章工作零件的结构计算.......................................................................................................- 11 -5.1模具间隙的确定..............................................................................................................- 11 -5.2凸模、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 11 -5.3凹模的结构设计及标准选用...................................................................................... - 13 -5.4 凸模的结构设计及标准选用..................................................................................... - 13 - 第6章冲裁模结构设计............................................................................................................... - 16 -6.1冲裁模的类型选择........................................................................................................ - 16 -6.2冲裁模零件结构形式的确定...................................................................................... - 16 -6.2.1送料及定位方式........................................................................................................ - 16 -6.2.2卸料与出件方式........................................................................................................ - 16 -6.3 导向零件的设计与标准的选用 ................................................................................ - 16 -6.4连接与固定零件的设计与标准的选用.................................................................... - 17 -6.4.1模座 ........................................................................................................................... - 17 -6.4.2模柄 ........................................................................................................................... - 18 -6.4.3固定板........................................................................................................................ - 18 -6.4.4垫板 ........................................................................................................................... - 18 -6.4.5螺钉与销钉................................................................................................................ - 18 - 第7章冲裁设备的选择与校核................................................................................................. - 19 -7.1 设备的选择..................................................................................................................... - 19 -7.2设备的验收...................................................................................................................... - 19 - 第8章模具的三维运动仿真...................................................................................................... - 21 -8.1UG NX8.5的概述............................................................................................................. - 21 -8.2UG NX8.5的特点............................................................................................................. - 21 -8.3 运动仿真的概述 ........................................................................................................... - 21 -8.4 装配的概述..................................................................................................................... - 21 - 结论与展望 ..................................................................................................................................... - 24 - 致谢 ................................................................................................................................................... - 25 - 参考文献.......................................................................................................................................... - 26 - 附录A图纸 .................................................................................................................................... - 27 - 附录B外文文献及译文.............................................................................................................. - 27 - 附录C主要参考文献的题录及摘要....................................................................................... - 36 -插图清单图2-1电极板 (3)图2-2工件的尺寸公差 (3)图4-1排样图 (6)图4-2排样图 (7)图4-3排样图 (8)图4-4压力中心的计算 (9)图5-1电极板的精度图形 (13)图5-2凹模简图 (14)图5-3冲孔凸模零件图 (15)图8-1 运动模型的建立 (21)图8-2 设置运动参数 (22)图8-3 设置解算方案 (22)图8-4模具的装配图 (23)图8-5 复合模的三维图 (23)表格清单表3-1三种类型模具的特点对比 (5)表4-1最小搭边值 (6)表4-2条料下料宽度偏差表 (7)表4-3钢在加热时的抗剪强度 (8)表4-4卸料力系数K卸、推件力系数K推、顶件力系数K顶 (8)表4-5凹模刃口H和β值 (9)表4-6各冲裁线段长度及压力中心坐标 (10)表5-1金属板料冲裁间隙值 (11)表5-2磨损系数 (11)表5-3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12)表5-4凹模厚度修正系数K (13)表5-5矩形凹模板的部分数据 (13)表5-6圆柱头缩杆圆凸模 (14)表6-1正、倒装复合冲裁模的特点比较 (16)表6-2卸料板的厚度 (16)表6-3滑动导向导柱的部分数据 (17)表6-4部分A型导套尺寸 (17)表6-5部分中间导柱上模座的尺寸 (17)表6-6部分中间导柱下模座的尺寸 (18)表6-7凹模厚度与螺钉直径的关系 (18)表7-1开式可倾压力机的主要结构参数 (20)引言目前,我国冲压模具在数量、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模具与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已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例如CAD/CAM/CAE以及激光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焊片落料冲孔复合模毕业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焊片落料冲孔复合模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加工方法。
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
汽车散热器罩修边_冲孔复合模设计(1)

第36卷第1期V ol 36 N o1FORGING &STAMPING TECHNOLOGY2011年2月Feb.2011汽车散热器罩修边 冲孔复合模设计李淑玉1,田福祥2(1.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山东青岛266520; 2.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摘要:汽车散热器罩具有形状复杂、非对称的特点,需要通过一副复合冲模在侧向修边和冲孔完成后,再垂直修边来获得。
对汽车散热器罩的工艺特性进行分析,设计了散热器罩修边 冲孔复合模结构,对模具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
该模具斜楔 滑块机构的滑块接触面由倾斜面和竖直面组合而成,保证了斜向修边和垂直修边的顺序协调。
使用氮气缸驱动顶件装置,简化了模具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斜楔;滑块;侧向修边;垂直修边DOI:10 3969/j issn 1000 3940 2011 01 024中图分类号:TG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3940(2011)01 0100 03Design of trimming and piercing compound die for radiator cover of automobileLI Shu yu 1,TIAN Fu xiang 2(1.Colleg e of M echanical Eng ineering ,Q ing dao T echno lo gical U niver sity,Q ing dao 266520,China;2.Co llege of A utomo bile and T raffic,Q ingdao T echnolog ical U niv ersity ,Qing dao 266033,China)Abstract:Due to the featur es o f complicated and dissymmetr ical form,the radiator cov er shall be g ained thro ug h the side trimming and pier cing by compound die wit h vert ical t rimming techno lo gy follo wed.T he pr ocess propert y o f the r adiator co ver w as analyzed.T he structure and w o rking pr inciple o f tr imming and piercing co mpo und die fo r radiator cov er w ere ex po unded.T he inter face betw een cam dr iv er and slide blo ck w as co mpo sed by a v ertical plane and a hor i zo ntal plane which coo rdinated the o rder o f the side tr imming and the ver tical trimming.T he pr od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 oved and the die st ructur e is optimized by using Nitro gen pump for dr iving stripper device Keywords:cam dr iv er;slide blo ck;side trimm ing ;ver tical t rimming收稿日期:2010 09 06;修订日期:2010 11 20作者简介:李淑玉(1966-),女,本科,副教授电子信箱:w l@qtech edu cn1 零件工艺分析图1所示汽车散热器罩,其材料为08A1Z,厚度为1 2mm 。
毕业设计(论文)--倒装式复合模冲压模具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倒装式复合模冲压模具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ff8471eaeaad1f347933f1e.png)
毕业设计(论文)--倒装式复合模冲压模具设计摘要冲压模具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工人生产的劳动强度大劳动量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工业生产中模具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被大量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来冲压模具的自动送料技术也投入到实际的生产中冲压模具可以大大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轻工人负担具有重要的技术进步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采用模具来生产工艺该模具设计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解决好零件中的孔冲裁确定模具结构如何进行模具的制造及冲裁方案选定等本文结合的特点具体解决了压力机的选择与校核凸模和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定位方案设计卸料方式的设计主要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标准零件的选用模具的装配等一系列的设计工作这些设计可为类似的零件模具设计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此次模具设计的突出特点是尝试使用复杂的复合模具解决常规冲压工艺模具套数多工艺路线长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并为以后此类零件冲压工艺的编制及模具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介绍的模具实例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可靠对类似工件的大批量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冲模复合模冲裁力冲裁间隙AbstractThe stamping di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actu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Tradition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in theproduction of large amount of labor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use of molds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be applied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Automatic feeding of the stamping dies into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stamping dies can greatly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reduce workers burden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valueDesigned flip composite mold mold design process to produce the transition board The difficulty of the mold design is how to resolve the punching of holes in the good parts to determine the mold structure how to conduct the manufacture of molds and blanking program selecte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board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selection and checking of the press the punch and the die edge size calculations and structural design positioning design discharge mode design the main process of the mold parts standard parts selection mold assembly of a series of design work these designs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similar parts mold design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the mold design is to try to use complex composite mold to solve the mold of copy number of the conventional stamping process the length of routes high production costs and low efficiency and after preparation of such parts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a reliable basis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old instance structure is simplepractical reliable and easy to use with some reference to mass production of similar workpiecesKey words Composite Modulus Blanking force Blanking clearance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I11 概述 112 冲压技术的进步 113 模具的发展与现状 114 模具CADCAECAM技术 115 课题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1第2章过渡板的工艺分析 121 工艺分析 122 冲压加工方案的制定 123 排样图设计1第3章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31 模具总体结构 132 出料装置 133 模具结构特点 134 模具工作过程 135 模具的使用场合 1第4章模具冲压力的计算 141确定冲压力 142落料力的计算 1第5章模具零件的设计与计算1 51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原则1 com 凸凹模间隙的选择1com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152 凸凹模的设计 1com 凸模的结构和固定形式 1 com 凸模长度的确定 1com 凸模的强度计算 1com 凹模结构形式设计1com 凹模结构尺寸的确定 153凹凸模的设计 1第六章模具零部件的选取 161 模板的设计162 挡料装置的设计 163 卸料装置的设计 164 推件与顶件装置的设计 165 上下模座的设计 166 导柱导套的设计 167 模柄的设计168 凹凸模固定板和垫板的设计169 紧固零件的设计 1610 导料销的设计 1611 卸料弹簧的选用 1612 冲压设备的选用 1613 选择压力机 1第7章压力中心的计算 171 压力中心 1com 计算步骤 1com 计算压力中心 1总结1致谢1参考文献 1绪论11 概述冲压成形作为现代工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加工方法用以生产各种板料零件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成形件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强度高互换性好成本低生产过程便于实现机械自动化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相比和不可替代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机械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日常生活的生产之中[]在吸收了力学数学金属材料学机械科学以及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后已经形成了冲压学科的成形基本理论以冲压产品为龙头以模具为中心结合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在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刺激和推动下冲压成形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6]12 冲压技术的进步进几十年来冲压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它不仅表现在许多新工艺与新技术在生产的广泛应用上如旋压成形软模具成形高能率成形等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冲压技术的认识与掌握的程度有了质的飞跃[1]现代冲压生产是一种大规模继续作业的制造方式由于高新技术的参与和介入冲压生产方式由初期的手工操作逐步进化为集成制造图1-1生产过程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并且正在向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冲压作业体现安全高效节材等优点已经是冲压生产的发展方向[]-[16]冲压自动化生产的实现使冲压制造的概念有了本质的飞跃结合现代技术信息系统和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果由这三方面组合又形成现代冲压新的生产模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把产品概念形成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通过计算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将会给冲压制造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使现代冲压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13 模具的发展与现状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装备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十一五期间产品发展重点主要应表现在 [2]1汽车覆盖件模2精密冲模3大型及精密塑料模4主要模具标准件5其它高技术含量的模具目前我国模具年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其中冲压模占模具总量的40以上[2]但在整个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上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以大型覆盖件冲模为代表我国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上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以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与国外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3]14 模具CADCAECAM技术冲压技术的进步首先通过模具技术的进步来体现出来对冲模技术性能的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冲压成形技术的中心和关键[]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外飞机汽车制造公司开始研究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通过以计算机为主要技术手段以数学模型为中心采用人机互相结合各尽所长的方式把模具的设计分析计算制造检验生产过程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模具技术进入到综合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制造的新阶段模具的高精度高寿命高效率成为模具技术进步的特征模具CADCAE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性能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生产管理进行设计和优化[4]模具CADCAE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模具界的共识模具CADCAECAM在近20年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试点到普及的过程进入本世纪以来模具CADCAECAM技术发展速度更快应用范围更广在CADCAECAM发展应用方面本世纪初美国UGS公司与我国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在UG-II现为NX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CAD软件NX-PDW该软件包括工程初始化工艺预定义毛坯展开毛坯排样废料设条料排样压力计算和模具结构设计等模块具有特征识别与重构全三维结构关联等显著特色已在2003年作为商品化产品投入市场与此同时新加波马来西亚印度及我国台湾香港有关机构和公司也在开发和试用新一代级进模CADCAM系统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机电研究院等相继开展了级进模CADCAM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如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AutoCAD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基于特征的CADCAM系HMJC 包括板金零件特征造型基于特征的冲压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标准件及典型结构建库工具和线切割自动编程5个模块上海交通大学为瑞士法因托精冲公司开发成功精密冲裁级进模CACCAM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开发出多工位弯曲级进模CAD 系统等近年来国内一些软件公司也竞相加入了级进模CADCAM系统的开发行列如深圳雅明软件制作室开发的系统CmCAD富士康公司开发的用于单冲模与复合模的CAD系统Fox-CAD等[4]展望国内外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本世纪的科学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并行工程面向装配参数化特征建模以及关联设计等一系列与模具工业相关的技术发展之快学科领域交叉之广前所未见今后10年新一代模具CADCAECAM系统必然是当今最好的设计理念最新的成形理论和最高水平的制造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将反映在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四个方面主要表现在[4]1模具CADCAM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基于网络的CADCAECAM一体化系统结构初见端倪3模具CADCAECAM的智能化引人注目4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15 课题的主要特点及意义该课题主要针对在对冲孔落料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零件采用的冲压方案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采用直对排法排样保证工件的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本课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较强在巩固大学所学知识的同时对于提高设计者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开阔设计思路等方面为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工艺分析图1-1 过渡板技术要求该零件为是企业产品中的一个主要零件如图2-1所示其作用是用来连接支座底板和埋板的该零件生产属于批量生产零件22 冲压方案的制定[5]可知尺寸精度应选IT12-IT13两孔中心距公差为012mm孔中心与边缘距离尺寸公差为05mm冲裁件的角度误差为表面粗糙度为Ra63该零件需要控制的尺寸有分别为公差等级IT11IT12级其余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可以按IT12级取公差该零件材料为料厚为mm因而从尺寸精度和材料方面分析比较适合用冲压加工2 排样图设计排样图是设计的关键它具体反映了零件在整个冲压成形过程中毛坯外形在条料上的截取方式及与相邻毛坯的关系而且对材料的利用率冲压加工的工艺性以及模具的结构和寿命等有着显著的影响[14]零件排样的搭边值要求及零件的外形结构特性考虑到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加工排样图如图1-2所示工件宽度查表-19[5]取搭边值 a 1mm冲切外形时工件间的搭边连接最小宽度取18mm故应针对零件和零件展开后的工艺特点并综合考虑工艺分析各个因素后设计合理的排样图及具体工位安排故条料宽度 4992m取b 50mm冲压进距计算材料的利用率一个进距内的冲裁面积2632125其中包括个进距内冲出的小孔面积-- 2062mm故一个距的材料利用率为2-1第3章模具总体结构设计模具总体结构如图3-1所示该模具采用后侧导柱模架冲圆孔凸模19冲孔凸模18导销凸模固定板采用压入式装配用圆柱销在上模座上定位与垫板一起固定在上模座上凹模1采用整体加工而成条料送进步距由控制弹性卸料板完成冲孔切断废料由凹模下面的漏料孔a 主视图b俯视图1-下模座2-导柱 3-凹凸模固定板 4-弹簧 5-卸料螺钉6-卸料板7-卸料板 8- 9-紧固螺钉 10-螺钉 11-模柄12-打料杆 13-推板 14-推杆 15-垫板 16-圆柱销 17-凹模18-冲小孔凸模19-冲孔凸模20- 21-凹凸模22-挡料销23-导料销图3-1 模具结构示意图32 出料装置采用弹性卸料板7卸料弹性卸料板由弹簧6产生的弹性实现卸料并穿过卸料螺钉3杆部安装在凸模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导正销与导正孔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一般可以避免导正销卡在导正孔内若为了防止导正销卡在导正孔内可以采用在局部设计卸料块与弹簧靠弹簧产生的弹性实现卸料冲孔切边废料和切断废料由凹模下方的漏料孔逐步排出制件由模具终端沿斜面自动落下3模具结构特点[14]2冲裁时卸料板7先压住条料完成零件冲裁后压力机滑块上行打料杆12与压力机横杆相撞通过推板13推杆15与推件块20将零件从凹模17型腔中推出[14]34 模具工作过程35 模具的使用场合根据模具的工作过程可知倒装式冲孔落料复合模的冲孔废料可以从压力机的工作台孔中漏出同时工件靠由打料杆12推板13推杆14与推件块20组成的刚性推荐装置从上模推出故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用于有自动接件装置的压力机能保证较高的生产率因此应优先应用但倒装式复合模中冲裁后工件嵌在上模部分的落料凹模内需由刚性或弹性弹性元件安装在凹模容腔中推件装置推出刚性推件装置推件可靠可以将工件稳当的推出凹模但在冲裁时刚性推件装置对工件不起压平作用故工件平整度及尺寸精度比弹性推件装置时由于弹性元件受安放空间的限制卸料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厚料的卸料易产生推料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对厚料的卸料多用刚性推件装置而倒装式冲孔落料复合模也主要适用于工件较厚或平整度要求不高的零件加工[14]第4章模具冲压力的计算41确定冲压力冲裁件尺寸如图4-1图4-1 冲裁件尺寸冲压力是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的总称[11]在冲裁过程中冲裁力是随凸模进入材料的深度凸模行程而变化的冲裁力是选择设备吨位和设计检测模具强度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冲裁加工的复杂性和变形过程的瞬时性使得建立理论计算相当的困难用常用的计算公式计算用平口模具冲裁时冲裁作为纯剪切进行计算其冲裁力F为的数值查表可得并且可按剪切力 08计算为材料的抗拉强度即[5]实际选择设备时为了安全起见常取13左右的安全系数故4-1 式中 P冲裁力L冲裁件轮廓周长t材料厚度材料抗剪强度选择压力设备时其公称压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出来的值42落料力的计算对于08钢其抗拉强度为[7]L为工件的轮廓长度L 151mm1落料力2冲孔力冲小孔冲大孔3 落料时的卸料力4-2 查表4-24 [5]对于08钢 t 20mm取因此4 冲孔时的推件力4-3 查图4-41 [5]凹模刃口形式刃口直壁部分h 6mm则选择冲床时的总压力为第5章模具零件的设计与计算1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12]故冲裁模刃口尺寸是指凸模与凹模的直径对圆形件而言尺寸并按人体原则标注确定凹凸模刃口及其公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9]落料时落料件的外径尺寸等于凹模的内径尺寸冲孔时冲孔件的内径尺寸等于凸模的外径尺寸所以落料模应以凹模为设计基准然后按间隙值确定凸模尺寸冲孔模应以凸模为设计基准然后按间隙值确定凹模尺寸凸凹模应考虑磨损规律凸模刃口尺寸磨损使冲孔尺寸减少凹模刃口尺寸磨损使落料尺寸变大为了提高磨具使用寿命保证冲裁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设计落料模时制造模具时凹模刃口的基本尺寸应趋于工件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冲孔凸模时其刃口基本尺寸应趋于工件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凸凹模之间应保证合理的间隙值对于落料件凹模是设计基准间隙应由减小凸模尺寸来取得对于冲孔件凸模是设计基准间隙应有增大凹模尺寸来取得由于间隙在磨具磨损后会增大所以在设计凸凹模时均取最小合理间隙Zmin这样可以保证模具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凹凸模刃口尺寸的设计要考虑模具制造的特点com 凸凹模间隙的选择凸凹模间隙值的大小对冲压制件质量模具寿命冲压力的影响很大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艺参数根据零件材料及料厚查表-6 确定冲裁刃口始用双面间隙值Zmin 0 mm Z 0 mm[13]另外设计中考虑在合模时使毛坯完全压靠以保证的质量和尺寸精度12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磨具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与加工方法有关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分开加工另一种是配合加工由于配合加工精度较低故生产中一般都采用分开加工[]分开加工就是分别规定凸模和凹模的尺寸和公差分别进行制造用凸模和凹模的尺寸及制造公差来保证间隙要求这种加工方法必须把模具的制造公差控制在间隙的变动的范围之内使模具制造难度加大主要用于冲裁件形状简单间隙较大精度较低的模具用分开加工的凹凸模具有互换性制造周期短便于成批制造[]采用分开加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最小冲裁间隙分别为凹凸模的制造公差凸模公差取下偏差凹模取上偏差一般可按零件公差的来选取冲压制件的尺寸精度主要决定于模具刃口的尺寸精度合理间隙的数值也必须靠模具的刃口尺寸来保证因此正确确定模具刃口尺寸极其公差是设计冲模的主要任务之一配合加工就是用凸模与凹模相互单配的方法来保证合理间隙加工后凸模和凹模必须对号入座不能互换一般情况下落料件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件以凸模为基准[5]内分开加工凹凸模刃口尺寸计算根据尺寸计算的原则冲裁件凹凸模工作部分尺寸确定如下[8]对于落料件5-25-3对于冲孔件5-4式中分别是落料凹凸模的基本尺寸分别是冲孔凹凸模的基本尺寸落料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冲孔件的最小极限尺寸冲裁件公差分别是凹凸模制造公差磨损系数图5-1 冲裁件尺寸精度对冲小孔采用凹凸模分开加工的方法凹凸模的部分计算如下查冷冲压表4-15[5]可知凸模公差凹模公差校核00360-0246 0114mm 5-500200020 0040mm 5-6满足的条件查冷冲压P62 表4-15 可知磨损系数 05 公差 016对于冲孔件对于冲孔也采用凹凸模分开加工的方法凹凸模的部分计算如下查冷冲压表4-15 [5]可知凸模公差凹模公差校核00360-0246 0114mm00200025 0045mm满足的条件查冷冲压P62 表4-15 可知磨损系数 05 公差 024对于冲孔件对于外轮廓的落料由于形状比较复杂采用配合加工的方法其凹凸模刃口部分的计算如下以凹模为基准件凹模磨损后刃口部分尺寸都增大因此都属于A类尺寸零件图中未标注公差的尺寸按自由尺寸查冷冲压表4-16[5] 得磨损系数当为非圆形时时当为圆形时时时所以零件 R10mm处凹模尺寸查表3-15[5]得5-7零件35mm处凹模尺寸公差52 凸凹模的设计21 凸模的结构和固定形式由于冲件的形状和尺寸的不同冲模的加工以及装配工艺等实际条件亦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凸模结构形式也就有很多种形式一般冲裁凸模的形状是由产品的形状决定的它可以采用直身结构也可采用加强型结构主要的固定方式有台肩固定铆接螺钉和销钉固定以及粘结剂浇注法固定等[9] 本设计中采用用圆形和两种形式的凸模材料选用T10A钢淬火硬度HRC56-60 必要时表面可进行渗氮处理圆凸模可采用高精度外圆磨床加工异形凸模可以采用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或成形磨削加工成形磨削是模具零件成形表面精加工的一种方法可以获得高尺寸精度高表面加工质量[7][19]图5-2 凸模凸模固定方式如所示凸模以过渡配合K6固紧在凸模固定板上顶端形成台肩以便固定并保证在工作时不被拉出安全可靠22 凸模长度的确定凸模工作部分的长度应根据模具的结构来确定一般不宜过长否则往往因纵向弯曲而使凸模工作时失稳致使模具间隙出现不均匀从而使冲件的质量及精度有所下降严重时甚至会使凸模折断根据模具设计结构形式凸模的长度[6]-8式中凸模的长度mm凸模固定板的厚度mm它取决于冲件的厚度t一般在冲制t 15mm的板料时取15~20mm当t 15~25mm时取20~25mm卸料板的厚度mm导料板的厚度mm附加长度mm主要考虑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对于冲裁凸模取1mm对于压弯凸模根据零件弯曲高度取52mm以及模具闭合状态下卸料板的到凸模固定板间的安全距离取20mm[5]来确定凹模厚度 5-9式中S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刃口间最大距离K系数查P93 表4-34 可知k 035--050 取k 05S 80mm所以 H 0580 40mm又因为凸模固定板的厚度一般是凹模厚度的确定卸料版的厚度卸料版一般分为刚性卸料版和弹性卸料版两种形式弹性卸料版常用于冲裁较薄板料它具有压料作用所以得到的冲裁件比较平整广泛应用于复合模中采用弹性卸料版结构有敞开的工作空间操作方便生产率高在冲压过程中弹性卸料版先接触毛坯有预压作用冲压后也可使冲压件平稳卸料但由于受弹簧橡胶零件的限制其结构复杂卸料力较小并且可靠性与安全性不如刚性卸料版常用于较薄板材的卸料弹性卸料版与凸模的单边间隙一般取01--02t对于中小型卸料弹性卸料板的厚度取5mm--10mm取 10mm将各数据代入式4-8[]中得冲裁凸模长度 [8]图5-3 凸模尺寸精度要求com 凸模的强度计算冲裁时凸模因承受了全部的压力所以它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应力而在卸料时又承受有拉应力因此在一次冲裁的过程中其应力为拉伸和压缩交变反复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凸模的强度是足够的因此没有必要作强度的校核[9]但针对本零件特点其中有的凸模断面尺寸很小因此必须对相应凸模的强度包括凸模的最小断面危险断面的承压能力进行校核凸模的校核[5]校核5-10式中凸模最小截面的压应力凸模纵向所承受的压力它包括冲裁力和推件力凸模最小截面积。
复合冲压模具论文

冲压复合模广泛应用于金属成形零件的生产。
本文介绍了止动件冲孔、裁料复合模的设计,分析了止动件的冲压工艺和冲压工序的组成,对载体和排样设计方案作了分析和设计,分析了产品外形合理的接边工艺,确定了条料的送进与导料方式及定距结构形式,并对模具的主要部件设计作了详细地说明。
同时也包含了冲裁力计算,定距方法,冲裁间隙选择,压力中心计算的设计要点。
对模具的主要工作部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设计,合理选择了压力机。
模具结构合理简单、制作容易、节省开支,使模具生产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冲压复合模,冲压工艺,排样,冲裁力,冲裁间隙,压力中心AbstractStamping compound mould were widely used in metal parts prod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mping compound mould designing of the stop moving parts which includes punching and cutting material. And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for stamping the part is analyzed and the layout designs are analyzed and designed, rational joint-edge process of products outline, decided the guiding of the bar stock and the form of the fixed distance , describes the key die parts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includes the main design point of stamping force calculation , fixed distance method, the selection of stamping clearance, compress force center an so on . This paper includ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in detail for mainly working in mould parts. The mould structure is flexible and reliable and product quality can be guaranteed .Keywords:Stamping compound mould, Stamping process, Layout, Cutting force, Cutting clearance, Pressure center1 绪论 (1)1.1 课题简介 (1)1.2 选题背景 (1)1.3 冲压的特点及应用 (2)1.4 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2)1.5 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3)2 对零件的综合分析 (3)2.1 工艺分析及模具结构类型………………………………………………...2.1.1 工艺分析…………………………………………………………..2.1.2 复合模的特点及选用……………………………………………..2.2 排样方案…………………………………………………………………...2.3 压力中心及冲压力的计算………………………………………………...2.3.1 压力中心的计算…………………………………………………..2.3.2 冲压力的计算……………………………………………………..2.3.3 压力机标称压力的确定…………………………………………..2.4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2.4.1 刃口尺寸确定原则………………………………………………..2.4.2 冲孔凸凹模尺寸计算……………………………………………..2.4.3 落料凸凹模尺寸计算……………………………………………..2.5 凸凹模结构设计…………………………………………………………...2.5.1 冲孔凸模的设计…………………………………………………..2.5.2 冲孔凹模的设计…………………………………………………..2.5.3 落料凹模板的设计………………………………………………..2.5.4 落料凸模的设计…………………………………………………..2.6 模架及其附属组建的选择………………………………………………...2.7 模具其他模板的选择……………………………………………………...2.8 卸料弹簧的设计计算………………………………………………….......2.9 其他零件的选择…………………………………………………………...3 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3.1 模具的三维图……………………………………………………………...3.2 模具装配图………………………………………………………………...3.3 凸凹模零件图……………………………………………………………...3.4 凹模板零件图……………………………………………………………...4 总结………………………………………………………………………………5 致谢………………………………………………………………………………6 参考文献…………………………………………………………………………1 绪论1.1 课题简介冲压是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
垫片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大学论文

垫片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摘要】复合模具是模具生产的一种,是指通过一定工序将坯料冲裁成形的模具。
按照冲压的工艺性质分类,复合模具是使材料发生变形的冲裁模具。
我的课题包括零件的工艺分析,凸凹模的计算,冲压工序的确定分析的两套模具,正确的选用标准零件和其它的零件,对冲压结构进行了工艺分析已选取压力机。
绘制模具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
此毕业设计需要用到CAD绘图,数控车床的加工打磨。
通过一系列的选择,我最终选择了冲压模零件的设计,主要介绍的是冲压模具的凸凹模计算,工艺顺序,模具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模具行业发展结构设计引言 (1)一、冲裁零件工艺性 (2)(一)零件分析 (2)(二)工序顺序确定 (2)(二)零件工艺分析 (2)(三)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2)二、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 (3)(一)模具类型 (3)(二)选取操作与定位方式 (3)(三)卸料与出件 (3)(四)模架的类型选取 (3)三、冲件的工艺与计算 (3)(一)排样方案 (3)(二)排样图 (4)(三) 送料冲裁的示意图 (4)(四)条料宽度导料板间距计算 (4)(五)计算冲压力选取压力机 (4)四、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6)(一)落料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 (6)(二)冲孔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6)五、冲件凸凹模部件的结构与设计 (7)(一)凹模的设计 (8)(二)凸模的设计 (9)(三)凸凹模结构的设计 (9)六、模具总装图 (11)七、冲模的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冲模的结构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冲模安全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边冲孔复合模优秀论文————————————————————————————————作者:————————————————————————————————日期:毕业论文题目汽车右后轮挡泥板修边冲孔模设计学生姓名:系别:材料工程系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摘要本文分析了汽车右后轮外挡泥板的冲压工艺方案,详细说明了汽车右后轮外挡泥板修边冲孔模的结构和设计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冲压工艺的确定、工艺参数的计算、压力机的选择等。
并且对模具结构中的辅助设计进行了说明,对模具制造、操作及维护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修边冲孔模具设计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ight near wheel fender of car tamping process;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right near wheel fender trimming and punching mold design and structure. lncluding specific the certain of trimming process 、process of parameters calculation, the choice of press, and so on.and explain the mold structure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Mold on the manufactur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main points discussed.Keywords: trimming punching die design目录第一章概论 (4)1.1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4第二章当前国内外模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5)2.1国内外模具技术现状5第三章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方案的确定 (9)3.1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93.2工艺方案的选择93.3冲压方向和送料方向示意图11第四章工艺计算及主要参数确定 (13)4.1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134.2冲压力的计算 (13)4.2.1压边力的计算134.2.2 冲裁力计算 (13)4.2.3卸料力[9] (14)4.2.4顶出力[9] (14)4.3压力机的选用144.4模架闭合高度的校核15第五章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 (16)5.1修边模的总体结构设计165.1.1修边模设计的基本原则[6]165.1.2模具结构方案165.2模具功能分析175.3模具总体结构195.4修边凸凹模设计 (21)5.5废料刀设计225.6压件器设计235.7模具的导向机构235.8起重装置的设计245.9连接板24第六章模具操作及维护要点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第一章概论1.1 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1.1 课题背景及意义本课题内容为来自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分公司的汽车右后轮外挡泥板冲压工艺分析与修边冲孔模设计。
产品零件外形及整体零件结构较为复杂,其间有较多孔、拉延及翻边等结构,设计中将对外形及内部结构进行深入的工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后序俢冲模具设计。
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将综合整理大学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设计之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通过本次设计过程,我将对冲压模具的设计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全面整体的了解冲压模具设计的过程,以及在设计中通过各种软件对零件及模具进行分析优化,从而获得较为完善的加工工艺和理想的模具结构,以适应生产,满足各方面要求。
1.2 课题目标与工作内容拟订其工艺路线,根据其合理的工艺方案,设计出适用生产的整套模具。
通过本次冲压模设计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个几种可行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撰写设计说明书,不少于8000字,说明书中要求尽量使用三维图凸显制件要求和模具(包括典型零件)结构,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全面分析得理,计算无误,结论正确,符合书写要求。
第二章当前国内外模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2.1 国内外模具技术现状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1],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模具制造技术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Moldflow、C-Flow、DYNAFORM、Optris 和MAGMASOFT等CAE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
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
我国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
如东风汽车公司冲模厂,已设计制造了富康轿车部分内覆盖件模具。
一汽模具中心生产了捷达王轿车外覆盖件模具。
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
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
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上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
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
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叠片多功能模具,已达到国际水平。
如南京长江机器制造厂的电机铁芯自动叠铆硬质合金多工位级进模具有自动冲切、叠压、铆合、计数、分组,转子铁芯扭斜,安全保护等功能,凹模采用拼块式,零备件可互换。
常州宝马集团公司的步进电机定转子带双回叠片硬质合金级进模。
具有转子冲片落料、旋转72°再叠片,定子冲片落料、回转90°再叠片、(以消除料厚误差)等功能。
这两项模具精度达2μm,步距精度2-3μm,双回转精度1′,寿命达到1亿次以上,制造周期5-6个月,而价格仅为同类进口模具的1/2-1/3,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
其他如48、54、68 条腿集成电路框架多工位级进模、电子枪硬质合金多工进级进模、别克轿车安全带座式工位级进模、空调器散热片多工位级进模,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一般冲模方面,浙江慈溪鸿达电面模具制造中心的铁芯片复合冲模,实现系列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质量稳定,模具费用较一般低30%-50%,交货周期7-20天,并备有现货供应。
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例如,吉林大学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所独立研制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分析KMAS软件,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注塑模、汽车覆盖件模具和级进模CAD/CAE/CAM软件,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模CAD软件等在国内模具行业拥有不少的用户。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1]。
2.2 国内外模具技术上存在的差距1)产需矛盾尽管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模具工业取得较大进步,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仍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
主要原因有三:①设计和工艺技术落后,如模具CAD/CAM技术采用不普遍,加工设备数控化率低等。
②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
③模具生产效率不高、周期长,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2)企业结构方面模具生产企业结构不合理,主要生产模具能力集中在各主机厂的模具分厂(或车间)内,模具商品化率低,模具自产自用比例高达70%以上。
而国外,70%以上模具是商品化。
可见在我国冷冲压模具占居主导地位,作冲压模设计十分必要。
3)产品水平衡量模具产品水平,主要有模具加工的制造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模具的复杂程度、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制造周期等。
国内外模具产品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4)工艺装备水平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可提供比较成套的高精度模具加工设备,如: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座标磨床、三座标测量机等。
但在加工和定位精度、加工表面粗糙度、机床刚性、可靠性等方面,跟国外仍有较大差距[2]。
2.3 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1)进入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全面促进了传统成形技术的改造及先进成形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21世纪的冲压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发展,发展的方向将更加突出“精、省、净”的需求。
(2)冲压成形技术将更加科学化、数字化、可控化。
科学化主要体现在对成形过程、产品质量、成本、效益的预测和可控程度。
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将在实用化方面取得很大发展,并与数字化制造系统很好地集成。
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控制将从简单形状零件成形发展到覆盖件等复杂形状零件成形,从而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3)注重产品制造全过程,最大程度地实现多目标全局综合优化。
优化将从传统的单一成形环节向产品制造全过程及全生命期的系统整体发展。
(4)对产品可制造性和成形工艺的快速分析与评估能力将有大的发展。
以便从产品初步设计甚至构思时起,就能针对零件的可成形性及所需性能的保证度,作出快速分析评估。
(5)冲压技术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或柔性,以适应未来小指量多品种混流生产模式及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加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6)重视复合化成形技术的发展。
以复合工艺为基础的先进成形技术不仅正在从制造毛坯向直接制造零件方向发展,也正在从制造单个零件向直接制造结构整体的方向发展。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支柱产业必将有大的发展。
我国的冲压行业既充满发展的机遇,又面临进一步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的严峻挑战。
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事业将向冲压成形技术的发展提出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国的板料加工领域必须加强力量的联合,加强技术的综合与集成,加快传统技术从经验向科学化转化的进程。
加速人才培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冲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生产企业的竞争力[3]。
2.4 数字化成形技术的发展先进成形技术是在传统成形技术的基础上[3],以计算机为支柱,综合利用信息、电子、材料、能源、环境工程等各项高新技术及现代管理技术,有利于最终实现产品全生命期综合优化的冲压成形技术,是能越大程度地达到“精、省、净”目标,获得高综合效益的成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