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观察法

合集下载

第4章市场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

第4章市场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

第4章市场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市场调查是指为了了解市场的需求、竞争情况、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等信息而开展的一系列调查和研究活动。

市场调查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最常见的市场调查方法之一、通过设计问卷,向被调查对象发放,并收集他们的回答,从而获取相关的市场信息。

问卷可以设计成纸质版的或者在线版的。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收集大量数据,而且相对较为经济;缺点是受到被调查者的主观意愿、记忆偏差等因素的影响。

二、个别访谈法个别访谈是指调查人员与被访者一对一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的方法。

调查人员可以针对特定的问题或者话题与被访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意见、观点和需求。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取详细、深入的信息;缺点是时间和人力投入较大,样本量相对较小。

三、焦点小组讨论法焦点小组讨论是一种集体讨论的方法,通过邀请一群被访者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于特定话题的看法和意见。

调查人员可以通过引导讨论、提出问题等方式,获取参与者的真实观点。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不同意见的集体讨论结果;缺点是可能会受到一些个体的影响,难以保证信息的客观性。

四、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对市场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信息的方法。

调查人员可以实地观察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产品的使用情况、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等,从而获取有关市场的相关信息。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真实、客观的信息;缺点是难以获取特定的定量数据。

五、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设计实验并收集相应数据来验证假设的方法。

调查人员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不同处理下的市场反应和结果,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有针对性地验证假设;缺点是实验设计和实施较为复杂,需要的资源较多。

六、文献调研法文献调研法是指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报告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等来获取市场信息的方法。

调查人员可以搜集和分析已有的文献和报告,从而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竞争情况等。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丰富的历史数据和研究成果;缺点是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4章__动物行为学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4章__动物行为学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四章动物行为学[知识阐释]第一节行为的体系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的所作所为,是一切可观察到的动物对身体内部状态或外部环境变化产生反应的过程。

总之,动物行为是动物对体内、外界条件变化所做的有规律的、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

动物生存离不开行为,行为是动物利用环境的工具。

2.动物行为的特点动物行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动物行为是一种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2)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相适应。

(3)动物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和生理基础。

3.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对动物的行为做观察记录,二是对行为从功能、产生原因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依次解释和说明。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将结合这两种方法的综合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综合法。

第二节行为的原因动物行为产生的基础分遗传基础和生理基础两方面。

1。

遗传基础行为的产生具有遗传基础,通过研究行为的遗传方式,应用遗传学方法,可以推断行为的遗传基础。

这些表现型的比例符合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规律,因此可以推断,有两个基因控制卫生—不卫生的行为表现型。

2.生理基础(1)神经系统与动物行为多细胞动物行为的主要生理基础之一是其神经系统。

一般来说,动物行为都可以看成是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刺激所表现出的一种反应。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越复杂和完善,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灵敏度和灵活性也越强。

低等无脊椎动物只有简单的反射动作、固定的行为方式及节律活动。

随着神经系统的集中,神经系统对动物整体的活动表现出更加集中的统一控制能力,从而对动物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关键刺激的分辨能力增强,并能作出迅速反应。

(2)激素与动物行为激素影响动物行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周缘器官的活动。

如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糖水平增加等。

二是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与神经系统比较,激素的作用过程较缓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摄影测量学基础第4章 立体观测与模拟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学基础第4章 立体观测与模拟摄影测量

N2
相应的模型点的投影重合,取N1。
2)以N1为中心旋转图底,使对角线 上的另一控制点N4的模型点的投影
N3
N4
落在相应两控制点N1 N4的连线上。
3)调整模型比例尺。沿投影基线方向移动一 个投影器,改变投影基线的长度,直到两模型 点的投影正好与图底上相应控制点重合。
3. 模型置平
1)任取一点如N1为高程起始点,调整高程起始 读数,使N1的高程读数等于实测高程。 2)用测标立体切准N2、 N3两点,读出相应的高 程读数,并计算出相对N1的高程差。
3、零立体效应
将正立体情况下的两张像片,在各自 的平面内按同一方向旋转90°,使像片上 纵横坐标互换了方向。像片上原来的纵坐 标y轴转到与基线平行,此时生理视差变为 像片的y方向的视差。
零立体效应是基于人眼测量左右视差 的精度高于上下视差,将上下视差转换成 左右视差,以提高观测精度。
这种立体视觉,称为零立体效应。
立体镜的主要作用是使得一只眼睛能清晰地只看 一张像片的影像。
桥式立体镜:简单但 观察的范围小
可以观察23—30cm边长的大像幅立体像对
反光立体镜:用两条分开的观测光路将 来自左右像片的光线分别传送到观察者的左 右眼睛中,每条观测光路由物镜、目镜和其 他光学装置组成。相比扩大像片间距和放大 像幅的作用,其立体观测效果更好。
§4.2 立体像对
1、立体像对的定义
由不同摄站获取的,具 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
片。
立体摄影测量(双像测图) 也就是以立体像对为测量 单元的
o1 a1 S1
o2 a2 S2
A
2、立体像对的分类
1)航摄立体像对:航摄仪沿航线定时启动快门 拍摄而成;主要介绍。要求相邻像片的航向重叠 60%以上,无人机搭载的数码相机拍摄的像对可 达80%重叠度。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第三 四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 观察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第三  四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 观察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三四章研究问题的确定观察法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三--四章研究问题的确定观察法第三章是对研究问题的界定和解释问题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和矛盾,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认识的不足。

研究课题是在专业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和验证,从许多理论或实践问题中选取的,作为某项研究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地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

文献法是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某一研究的相关信息,探索某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文学一般是指所有使用文字、图形、符号、视听和其他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有价值的经典著作,包括手稿、书籍、报纸、文物、电影、录音录像、幻灯片、缩微胶片和各种形式的计算机软件。

课题论证是对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以避免其盲目性。

简短回答问题正确选题的意义?①研究问题的确定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②所确定研究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方向和内容;③正确的选题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研究人员在确定研究问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① 确定的研究问题必须有价值;② 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可行的;③ 确定的研究问题应具有创新性;④ 确定的研究问题应符合科学性原则。

要研究的问题是可行的。

必须满足哪三个条件?① 必须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② 必须具备相应的主观条件,以及研究者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

③ 研究人员应善于把握现实,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工具和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及时提出研究课题。

研究问题确定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哪几个基本步骤?①初步选定研究问题;②对初步选定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③对所选的问题进行陈述;④对选定的研究问题进行论证,并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研究问题?(1)从学前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中,找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昆虫记读书笔记第四章

昆虫记读书笔记第四章
优点 观察法能够直观地获取昆虫的行为和习性信息,有助于发现新的科学问题。
实验法能够精确地控制变量,验证因果关系,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观察与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缺点
观察法可能受到环境、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导致观察结果的不准确性。
实验法可能由于人工环境与实际生境的差异,导 致实验结果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观察与实验方法在昆虫研究中各有优 缺点,互为补充。在实际研究中,应根据研究目 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可靠 的结论。
繁殖行为
本章详细介绍了昆虫的繁殖过程,包括交配、产卵、孵化等。昆虫的繁殖策略多种多样, 有的昆虫选择孤雌繁殖,有的则依赖雄性昆虫进行交配。这些繁殖策略都有助于昆虫在复 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信息交流
昆虫之间通过化学信号、声音、体态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例如,蜜蜂通过舞蹈来传 达花粉和花蜜的信息,蚂蚁则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来标记食物来源和行进路线。
06 总结与展望
第四章内容总结
描述了多种昆虫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 ,包括蜜蜂、蚂蚁、蝴蝶等。通过详细 观察和描述,展示了这些昆虫在自然环
境中的真实状态。
分析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和 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昆 虫对植物的传粉作用,以及它们作为食 物链中的一环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情况。
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昆虫生存环境的影响 ,以及保护昆虫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
食物链的关键环节
昆虫作为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 ,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 网关系,它们的存在保证了生态系统 的稳定和多样性。
昆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选择
昆虫通过适应环境来选择栖息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都 会影响昆虫的分布和生存。

《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教案(第4章)

《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教案(第4章)

较低
少 较低 较长较高Βιβλιοθήκη 较少 较高 较长较低
少 低 较长
4.2.3

影响询问调研方法选择的因素
1.收集数据的质量 2.预算费用 3.问卷的长度 4.问卷的结构化程度 5.操作的复杂性 6.抽样精度要求
4.3 观察法

2.观察法的特点 观察法是市场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 法的特点是不直接向被调查者发问,在其没有察 觉的情况下,从旁观察。与其他的调查方法相比 较,观察法的优缺点是比较明显的。 (1)观察法的优点有:①被调查者的意见不受 外在因素的影响,收集的信息来自客观实际,它 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其他中间环节。 因此,观察的资料比较真实。②成本低,用途较 广,技术要求不高。③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 获得生动的资料。④观察法具有及时性的优点, 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⑤观察法能搜集到 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总之,观察调查实施起来 简单、易行,所获信息客观、准确。
(2)观察法的缺点有 ①受时间的限制,某些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时 间限制的,过了这段时间就不会再发生。 ②受观察对象限制。 ③受观察者本身限制。 ④无法观察内在的动机及行为的原因。 ⑤不适应于大面积调查。 ⑥被观察到的只是现实信息,并不代表将来的 行为。
4.3.2

观察法的类型及应用范围
1.观察法的类型 (1)按观察者参与观察活动的程度分为完全参 与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① 完全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隐瞒自己的真实身 份,长期同被观察者处在同一环境中,生活在一 起,开展调查。 ② 不完全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 的群体活动,但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并取得 被观察者的容纳与信任,置身于调查事项中取得 资料。 ③ 非参与观察。是指调查者不置身于被观察群 体中,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事项的发生和发展情 况。

教育学研究方法 期末重点

教育学研究方法 期末重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科研方法界说一、概念:1 、研究: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或目标的探索活动,是旨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方式,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并运用一定的方法。

2 、教育研究:指人们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3 、方法:是指人们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或方式的总和。

4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教育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二、教育研究方法发展历史:(不同时代出现的各种方法)(一)、萌芽时期:又名直觉观察时期,经验——描述阶段。

1 、古希腊时期——16世纪2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亚里士多德,昆体良3 、特点: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管分析,推断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科学实验的论证以及精确的定量分析。

(二)、发展期:又名哲学——思辨阶段1 、17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2 、以分析为主: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百科全书式的教学,班级授课制。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学的教育性。

班级——中国——1862京师国文馆——1898京师大学堂。

3 、发展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从单纯的经验描述上升为理论的概括。

(2)、心理学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3)、实验方法开始在教育研究中得以运用。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初现端倪。

(三)、教育科学方法形成体系时期:又名科学——实证时期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结束(1)、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教育领域之中。

1879年,冯特。

1804年,裴斯泰洛齐“贫儿之家”。

杜威——平民教育运动。

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 教育观察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  教育观察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考察目标]1.了解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1.教育观察的含义: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的类型:广义的观察和科学观察广义的观察(日常观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

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为深入的认识。

2.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1)目的性。

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2)客观性。

自然状态下进行,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确保客观性、真实性。

(3)能动性。

作为研究手段的教育观察是按事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同时规定了观察的时间和内容,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用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同样具有能动性。

3.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

要按照研究课题的目的,撇开那些无关的内容和次要的过程,排除干扰因素,使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及主要过程得到充分的暴露。

(2)客观性。

为保持观察的客观性,必须注意克服先入为主的偏见、无意过失、假象与错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Thomas等(1968)对一名6岁男孩 捣乱行为的研究
观察前先对捣乱行为进行定义,共有9种表现:
①粗鲁活动:包括离开位置、走动、跳、摇动椅子等; ②野蛮:跪在椅子上、坐在别人腿上; ③侵犯他人:推撞或用东西打其他同学;
④打搅别人:抢夺或破坏同学的物品;
⑤说话:和同学讲话、唱歌等; ⑥叫嚷:哭闹、尖叫、吹口哨等; ⑦噪声:发出咯咯声、鼓掌、敲打书桌等; ⑧转方向:把头和身体转向其他同学; ⑨做其他事:如玩弄东西、解自己鞋带等。
21-30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31-40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41-50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观察者为了达到深入了解情况 的目的,加入到某一社会群体之中以内部成 员的角色参与它们的各种活动,在共同生活 中进行观察,收集与分析有关的资料.
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置 身于调查对象群体之外,进行的观察.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点:可收集到准确的信息
内容纲要
观察法概述
观察的种类 观察法中的记录 运用观察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观察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提
纲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计划所进行 的可控性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观察者预先对观察的内容与 计划没有严格的规定,而依据观察现场的实 际情况进行观察。
缺点:
参与到所研究活动中,可能会显著影响研究现

可因在参与中有情绪卷入,观察可能缺乏客观

记录有困难
内容纲要
观察法概述
观察的种类 观察法中的记录 课堂观察 运用观察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观察中的记录法
描述记叙法
日记描述法 轶事记录法
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丁笑炯.课堂纪律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3)
优缺点
结构式观察:
优点:能获得大量确定的观察材料,并便于对
所得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
不足:缺乏应变性。
非结构式观察:
优点:适应性强,较灵活。 不足:所得资料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不易进
行定量研究。
多用于探索性研究。
实例: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
第七十六星期
第五百二十五天-6/5/22 (214)没有怕羞的态度:今天他父亲带他 到幼稚园里去玩,他看见别人唱歌跳舞, 后来他父亲怂恿他同别的儿童跳舞唱歌, 他就很高兴的去做,在这个时候他还没有 怕羞的意思。
(215)不受强迫,喜欢诱导:今天他正在很高 兴翻阅书籍的时候,他母亲叫他吃饭去,他不肯 去;他父亲叫他;他也不去;后来他母亲想了一 个办法,跑到他的面前,蹲下来以背朝着他说: “我背了你去”他看见这个新的游戏,他就肯去, 并且立刻很高兴的扑在母背上吃饭去了。这里可 以晓得遇到小孩子应当做而不愿做的时候,不要 勉强他做,也不要恐吓他,使他哭起来,只要稍 为用点心思,想个办法引诱他去做,这样既不违 拗他的意志,而且使他对于父母的感情格外浓厚。 (216)模仿图书中的动作:他看见图书中的各 种动作就要装装看,比方他看见一个人演说,两 双手往上举着,他也学他的样子立刻举起手来, 他又看见一队兵正在行走,就要站起来开步走。 -陈鹤琴著: 儿童心理之研究。 上海书店, 1996.98-99(据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影印)
记录易受观察者情感、价值观、经验等主 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偏差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时,潦倒在半路上,七天没有吃饭。 学生颜回出去弄了一些米来煮饭,等到煮熟的时候, 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吃了,孔子装着没有 看见。 过了一会,颜回端着饭给孔子吃,孔子说: “今天 我梦见了我死去的父亲,饭是干净的,我来祭奠。” 颜回说:“不行,刚才有灰掉进锅里了,我觉得扔 掉可惜就把有灰的饭抓起来吃了,这饭不干净。” 孔子听了后感叹的说:“我所信任的是眼睛呀,可 是眼睛也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我所依靠的是心呀, 可是心也还是不是足以完全依靠的。弟子们要记住: 认识了解一个人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呀!”
停地咕哝着关于喜欢不喜欢蛇的事,说是奇怪怎么会
有人喜欢蛇有人又不喜欢。
等班米拉停止哭泣时,我告诉他,如果他想谈谈蛇的 话,以后我可以找个时间专门和他讨论蛇。他点头说:
“好的”,就离开了。(解释:今天的行为对于班来
拉来说,是一种异常行为。在我过去对他的印象中, 他总是对同学们很友好,他与沙沙的关系尤其很不错。 是不是可能由于他,实际上是想与沙沙共享这一令人 惊喜的发现而这么做的呢?尽管他的这种愿望是不可 能实现的。我很奇怪他在哪儿弄到了这条蛇。全班为 此热闹了好 一阵子。)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非结构观察-关于课堂纪律研究
音乐课,许多学生没有带口琴。 这是上午最后一节课。 下课后,教师说:“带口琴的先走,不带口琴的留下。” 教师让留下的27名学生写检查,写完检查写保证(此时 的规范是:不带口琴的学生要留下写检查、保证)。 学生们起哄、怪叫。 教师:“我们上的不仅仅是音乐课,还要对你们的品德 进行教育。” 学生们:“我们没带笔。” 教师让其中一位女生去办公室拿笔。 过了几分钟,去办公室拿笔的学生仍未回来,学生们叫 道:“她自己逃走了。”并一起起哄。 教师:“不要发出声音。” 在学生的吵闹声中,教师边记录学生的学号,边不断说: “不要起哄。” 6分钟后,拿笔的同学回来,报告说办公室里面没有老师。 学生们高兴地:“噢——”
----苏霍姆林斯基
日记描述法的使用
1774年裴斯泰洛齐首先使用此法,写了 《一个父亲的日记》,接着达尔文写了 《一个婴儿的传略》。科学儿童心理学家 的创始人普莱尔对他的孩子从出生开始, 连续记录三年,每天早、中、晚观察三次, 将记录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于1882年写 出《儿童心理》,宣告科学儿童心理学的 诞生。皮亚杰也用此法写了《儿童心理 学》,我国儿童心理学之父陈鹤琴也是如 此,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
意义作用
是收集原始资料的最基本方法,是其他科 学研究的基础。
是检验教育理论或教育经验正确与否的重 要手段。 是选择课题的主要来源。
局限性
所得的资料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 么”的问题,不能直接判断“为什么”。 若要依据现象去推断可能的原因,须格外 慎重
取样范围往往较小,影响结论的可推广性
将这9种捣乱行为代码排列成表格,并且规定观察时间为 20分钟,每隔10秒钟为一个间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捣乱行为观察编码记录表
观察间隔(秒)
分钟
0-10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1-20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123456 789
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通过观察者把认为有价值的、反映儿童 行为或心理的各种表现记录下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要将事件发生的顺序,开始、中间、结尾,客观、准
确、具体、完整地记录。不仅要记录言谈行为表现,
还要记录被试行为表现的背景及他人在场的活动。 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儿童的个 性特点,探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日期:1980年9月11日,儿童;班米拉 刚刚下课才一会儿。沙沙就尖叫起来。一条无毒的小 蛇正在她桌上爬着。全班哗然.过了一阵总算安静下 来了。班米拉用纸做了一个口袋,主动地提出让他把
蛇弄出去。我同意了。放学后我把班米拉留下.问是
不是他在沙沙桌上放了蛇。他说:“难道你也不喜欢 蛇么”我重复了一遍我的问题。他开始抽泣.嘴里不
教师仍在记学号。
学生们大吵大闹,哄笑。 教师似乎不再有兴趣批评他们了。 学号记录完毕,教师让没有参与吵闹的9位学生先走(此时 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但没有参加吵闹的学生可以不 必受到惩罚),并质问留下的学生为什么吵个不停。 学生们揭发是一个男生在说笑话。 教师让其他学生都离开,只留下了这个讲笑话的男生(此 时的规范是:虽然没有带口琴,还参与了吵闹,只要不是 主犯,就可以离开)。 教师:“你讲过笑话吗?” 男生:“讲过的,但是他们先骂我。” 教师:“难道你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此时英语教师进来叫我去吃饭。 三分钟后,我在饭厅碰到了音乐教师(最后的规范是:虽 然不带口琴,虽然参与吵闹,并且是主犯,但只要教训以 下就行了)。
描述记叙法
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 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 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日记描述法
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以日记的形式
描述被观察者长期反复观察到的行为表
现,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一般适用于个案研究,当观察者与被观
察者关系较密切或接触频繁时也常运用。
日记描述法
可分为:
综合日记法:一般记录儿童在各方面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行为表现。
主题日记法:主要侧重记录儿童某方面的
新发展,如认知发展、情绪发展、言语发
展、个性发展等。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 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 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 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 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 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