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无答案) 中图版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争夺,以及这个时期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著名的战争和英雄人物等。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众多诸侯国和战争,学生可能难以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主要战争和英雄人物,掌握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主要战争和英雄人物,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2.难点: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争夺,以及这个时期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历史现场,增强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战争、英雄人物、战国七雄等内容的课件。
2.图片:准备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图片,如战争场面、诸侯国地理位置等。
3.故事素材: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故事,以备课堂上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短视频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呈现(15分钟)呈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英雄人物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和英雄人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无答案)

教学反思
三、展示反馈: (人人讲解、我最棒) ( )1、 “春秋五霸”中,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公 D、秦穆公 ( )2、奠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桂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 )3、与成语“纸上谈兵”相关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 ( )4、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是从哪一个诸侯国中分裂出来的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 )5、下列有关春秋争霸内容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争霸表明周王室地位的衰微 B、春秋争霸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C、春秋争霸完全是历史的倒退,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D、春秋争霸消灭了一些诸侯国,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拓展提升: (开阔知识,学以致用) 阅读下列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 “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教育资源
学习内容:第 6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学习目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重点、难点: 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一、自主学习:看谁的收获多,你最棒! ,周平王东迁 ,史称“ 东周 ” 。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 背景:周王室衰微, 争霸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 、 、 等。 ①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物质条件) 原因 ②A 任用 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政治条件) B ,组织强大的军队。 (军事条件) 齐 ③以“ ”为号召,扩充疆界。 (正确的策略) 桓 公 标志:公元前 7 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春 称 霸 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秋 条件: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 争 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晋 晋文公称霸 春 楚标 志 : 公 元 前 7 世 纪 后 期 , 在 城 濮 大 战 中 , 晋 军 大 战 秋 霸 称 战 霸 国 楚军, 成为中原霸主。 的 纷 楚庄王称霸: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 打败晋军, 争 做了中原霸主。 吴越争霸: 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 、 、 、 、 、 战时 国期 著名战役: 、 、 影响: 消极影响: 长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影响:诸侯国逐渐减少,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 统一、民族融合 谐音法记战国七雄:起(齐)初(楚)严(燕)寒(韩)找(赵)围(魏)巾(秦)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
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
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
(二)活动探究
1.齐国、晋国的争霸过程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典型和缩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探究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原因。
(1)你能概括一下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国结好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
4.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A.晋文公B.秦穆公C.齐桓公D.楚庄王
5.“可怜赵军做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说的是下列哪次战役()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五、盘点提升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3.战国时期是从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____、____、____三家瓜分晋国,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史称田氏代齐。请在在右图中正方框内填写战国时期的主要国家名称,在长方框内填出发生重要战役的地名。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从________年至_________年,我们称之为春秋时期,在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霸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最先称霸的是________。
2.春秋时期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是()
①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②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③诸侯各自为政,强者为霸④诸侯“尊王攘夷”共同维护天子权威
(2)晋文公能够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3)你能找出齐桓公、晋文公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吗?
辽宁省辽阳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的纷争》学案(无答案)

辽宁省辽阳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的纷争》学案(无答案)【自主学习】(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文大约用15分钟。
):1.人物: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④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地点: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
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合作探究】1.阅读史料并思考回答:"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你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一、达标巩固:1.东周开始于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3.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⑤4.“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5.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A.伍子胥 B.勾践 C.孙武 D.夫差6“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7.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8.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B.姜尚改革C.管仲改革D.李悝改革9.三家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韩B.赵、燕、魏C.韩、赵、魏D.楚、魏、秦10.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无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政治动荡的表现2.掌握春秋霸主、客观评价大国争霸战争。
二、重难点:重点:春秋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三、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阅读“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回答如下问题:1.农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3.商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二)阅读“王室衰微”回答如下问题:1.西周时期确立的分封制到了春秋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周王室的势力和西周时期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3.上述变化造成哪些后果?(三)阅读“诸侯争霸”回答如下问题: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有哪些?2.先后称霸的诸侯有哪些?3.春秋末期先后北上争霸的是哪两个诸侯国?4.诸侯争霸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四.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归纳本课内容五.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在A.夏商时期B.春秋前期C.春秋晚期D.战国初期()2.西周时期建立的分封制逐步瓦解在A.夏商时期B.春秋时期C.秦汉时期D.战国初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周时期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遭到破坏B.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地位下降,天子无力控制诸侯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利益D.“尊王攘夷”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树立周天子的威信()4.有关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春秋争霸过程中,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B.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少数民族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C.战争没有造成社会动荡和物质损失D.春秋争霸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二)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内容1. 和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
3.春秋时期政治动荡的主要表现:(1)(2)(3)。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年级:七年级上编制:王艳敏审稿:王志锋一.预习导航(阅读教材,发现问题)(一)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识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2.掌握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史实;了解战国时期大国间的主要兼并战争。
3.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自己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三)学法指导1.通过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利用口诀来准确记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如记忆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搜集历史小故事、成语典故、举办故事会等活动,加深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认识。
3.讨论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与同学交流,拓展思维。
(四)新知初探1.概括东周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以及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霸主?3.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晋文公又是如何登上霸主地位的?4.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列举战国七雄的名称及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
(五)我的疑惑通过预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赶快与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吧。
二.课堂探究(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起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思路点拨】通过比较齐、晋称霸的主要措施得出结论。
三.巩固提高(强化训练,提升能力)(一)基础检测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这里的“桓公”是指()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3.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是在()A.城濮之战后B.桂陵之战后C.马陵之战后D.长平之战后4.请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7.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
8.“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什么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9.连线
退避三舍桂陵之战
纸上谈兵吴越争霸
卧薪尝胆城濮之战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10.你能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吗?
四、学后反思
活动二:讲述:“烽火戏诸侯”、“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的故事,找出与之对应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活动三: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战国纷争的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C.加剧了分裂的趋势D.加快了统一步伐
4.为争夺霸主地位,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和晋文公采取的相同措施有()
①整顿政治②发展生产③训练军队④尊王攘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6.打败仗以后,“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终于反败为胜的是()
三、当堂检测
1.下列战役与著名军事家孙膑有关的是()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标志着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是哪次战役后()
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3.春秋争霸的影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社会带来灾难B.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自学引导
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1、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2、.有人说“春秋时代诸侯国连年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因而应予否定”,你同意此观点吗?为什么?
自我检测:
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2)春秋五霸:
另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看书31页第一段,在书上写出:齐桓公称霸:再根据下面的知识体系在书上标注
A、经济:“齐国在……一个大国”
(1)齐桓公能够政治:积极改革内政
经济:发展生产
称霸的条件(标书)军事:改革军制,组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能力目标: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②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城濮大战:结果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阅读小字部分)
(2)晋楚争霸
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5、阅读32页第二段小字了解江南的吴国和越国的争霸战争。(了解一些成语)
6、阅读32页最后一段:标出“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影响”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影响:消极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影响:“但在…………国家”
二、【重点难点】重点:来自齐桓公称霸作为一个重点。②城濮之战,长平之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学习目标】(明确目标,事半功倍!)
1、知道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通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的史实,认识到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3、了解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情况。
【预习案】
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P39-46)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
东周分
为()和()
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与之有关的成语是(),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最后()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分别是:()()()()()()()。
5、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
6、公元()年,()和()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结果()大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
【探究案】
1、探究抢答:齐桓公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怎样?齐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2、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歌谣)
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
齐楚秦燕韩赵魏,桂陵马陵孙膑计。
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四、达标测评
(一)选择填空
1、春秋的霸主中,最先称霸的人是()
A.秦穆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齐桓公
2、在齐桓公争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商鞅 B.孙膑 C.管仲 D.孙武3、晋文公确定霸主地位的标志是()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是()
A.秦孝公 B.齐桓公 C.宋襄公 D.晋文公
5、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③④⑤
6、“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7、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 B.勾践 C.孙武 D.夫差
8、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燕
B.楚、韩、赵
C.齐、楚、秦
D.韩、赵、魏
9、“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二)、材料分析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