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版)

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核聚变是人类未来获取能源的理想方式之一。
人类从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中可得到无穷尽的清洁能源,相当于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个小太阳。
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2.下列各组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最快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浓度都为1.0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反应生成气体Z。
10min后,测得X2、Z的浓度分别为0.4 mol·L-1、0.6 mol·L-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A. X 2+2Y22XY2 B. 3X2+Y22X3YC. 2X 2+Y22X2Y D. X2+3Y22XY34.下列金属性质的比较中,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①甲与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②单质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④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A.①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2O===2H2↑+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此反应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储存起来C.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D.在这一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6.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i作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B. Li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C.该电池可以选用硫酸为电解质D.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补充蒸馏水来补偿散失的水分7.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加快对人类有益的是( )A.金属的腐蚀 B.食物的腐败 C.塑料的老化 D.氨的合成8.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和能量》检测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一、单选题1.锌溴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液为溴化锌水溶液,电解液在电解质储罐和电池间不断循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充电时电极a连接电源的负极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放电时左侧电解质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D.阳离子交换膜可阻止Br2与Zn直接发生反应2.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NH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3N2+3H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为a%。
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都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初始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2N的百分含量也为a%的是()A.3mol H2+2mol N2B.2mol NH3+1mol N2C.3mol N2+1mol H2D.0.lmol NH3+0.95mol N2+2.85mol H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一定浓度的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4.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NaOH溶于水B.蜡烛燃烧C.干冰气化D.碘升华5.下列方法可以加快铁和稀硫酸反应速率的是A.加入少量氯化锌B.加入少量硫酸铜C.降温D.增大压强6.如图为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片溶解 B.锌片为正极 C.铜片质量减少 D.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7.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条件,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增加SO2的浓度 B.充入一定量惰性气体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8.Cl2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在该反应的平衡体系中通入少量H37Cl,则一段时间后37Cl可能存在于( )A.仅HCl B.只有HCl和HClO C.只有HCl和Cl2 D.HCl、HClO和Cl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均可表示为“C+O2CO2”,故相同条件下,12g的石墨和金刚石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C.一定条件下,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 kJ,据此实验事实可知:该条件下,每生成1mol NH3,放热19.3 kJD.4 HCl(g)+O2(g)=2Cl2(g)+2H2O(g)是放热反应,Cl-Cl键和O=O键的键能分别为243kJ/mol和498kJ/mol,则可推算出H-O键的键能比H-Cl键的键能大10.对于可逆反应M + 3N2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D.反应已经停止11.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NH3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分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A.NO:0.08mol/L B.H2O:0.12mol/LC.NH3:0.12mol/L D.O2:0.075mol/L12.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以下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A.在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发展余热余压利用工程B.以煤炭气化替代燃料油和原料油的使用C.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替代白炽灯D.使用冰箱时,尽可能在冰箱内装满食物13.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2O3+3H22Fe+3H2O,采取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是()A.增加H2的量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H2的量C.充入N2,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D.充入N2,保持容器体积不变二、实验题14.(1)已知H+(aq)+OH-(aq) === H2O(l) ΔH=-57.3 kJ·mol-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和能量》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一定温度下,某容器内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氨气、氮气、氢气的浓度相等B.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C.恒温恒容时,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D.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2.将铜棒和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铝是负极B.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C.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
对该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等于零B.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4.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B.物质燃烧可看成“ 储存” 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则反应释放能量D.当断开旧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收能量的反应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起始时有a mol二氧化硫和b mol氧气,达到平衡时有c mol 三氧化硫生成,则平衡时二氧化硫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为( )A.×100% B.×100% C.×100% D.% 6.下列说法正确是( )A.由H原子形成1 mol H—H键要吸收能量B.断裂1 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1 mol H—H键放出的能量相等C.由A2和B2化合生成AB时一定放出能量D.因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收能量的反应7.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和能量》检测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一、单选题1.用铅蓄电池电解AgNO 3、Na 2SO 3的溶液,a 、b 、c 、d 电极材料均为石墨。
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通电时a 电极质量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极为负极B .放电时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 2+4H ++SO 42−+4e −==PbSO 4+2H 2OC .c 、d 电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 .电路中通过1 mol 电子时,Y 电极质量增加48 g 2.炼铁高炉中冶炼铁的反应为Fe 2O 3(s)+3CO(g) 2Fe(s) + 3CO 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B .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2n CO n CO 不再随时间而变化C .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可减少尾气中CO 的浓度D .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v(正)=v(逆)=03.如图装置中,溶液体积均为200 ml ,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 -1 ,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通过了0.02 mol 电子,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2)两装置均为电解池B .(1)、(2)溶液的PH 均减小C .(1)中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 --4e -===2H 2O +O 2↑D .(1)中阴极上析出0.32 g Cu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B物质的量浓度A.1个B.2个C.3个D.4个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6.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O2+O2=2SO3;△H= -196.6 kJ/molB.2H2(g)+O2(g)=2H2O(l);△H =-571.6 kJC.H2(g)+ 1/2 O2(g)=H2O(l);△H =-285.8 kJ/molD.C(s)+O2(g)=CO2(g);△H =+393.5kJ/mol2.将1mol纯净的A置于真空密闭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分解达到平衡:A(s)2B(g) +C(g),下列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速率:v B(正)=vc(逆) B.B的体积分数不变C.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A.蔗糖 B.食盐 C.生石灰 D.硝酸铵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常伴有能量的变化B.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C.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时放出能量D.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5.某温度下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开始进行时, c(NH3)=0.04mol/L,经5min后,c(NH3)=0.03mol/L,则v(NH3)为()A.0.002mol/(L·min) B.0.001mol/(L·min)C.0.003mol/(L·min) D.0.002mol/(L·s)6.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由H+(aq)+OH﹣(aq)=H2O(l)△H=﹣57.3kJ/mol,可知:含1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 kJ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C.从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D.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 H2O(l)△H=﹣285.8kJ/mol7.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锂电池“固定CO2”的电化学装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该电化学装置放电时可将CO2转化为C 和Li2CO3充电时选用合适催化剂,只有Li2CO3发生氧1 / 20化反应,释放出CO2和O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电解水制氢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3.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②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③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④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B.房屋装修中尽量增加钢材、铝型材和木材使用量C.进一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D.洗涤衣物时合理使用无磷洗涤剂5.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制取NO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硝酸的浓度B.增加铜的用量C.隔绝空气加热D.增大压强6.在用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7.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电池能发出蓝色火焰B.氢气为正极,氧气为负极C.工作时电解液一定与H2反应D.负极:2H2+4OH--4e-====4H2O8.各烧杯中盛有海水,能够形成原电池并且铁为正极的是( )9.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发生可逆反应:2A(g)2B(g)+C(g)。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是开始时的1.5倍B.容器内A、B、C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C.单位时间消耗0.2 mol A同时生成0.2 mol CD.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10.在N2+3H22NH3反应中,自反应开始至2 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 mol·L-1,则以氢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3 mol·L-1·s-1B.0.4 mol·L-1·s-1C.0.6 mol·L-1·s-1D.0.8 mol·L-1·s-111.足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50 mL 1 mol·L-1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图示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1和0.2 mol·L-1,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A.X为0.2 mol·L-1B.Y为0.1 mol·L-1C.Z为0.4 mol·L-1D.Z为0.1 mol·L-1时,Y为0.4 mol·L-113.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14.已知断开1 mol H—H键要吸收436 kJ的能量,断开1 mol Cl—Cl键要吸收243 kJ的能量,而形成1 mol H—Cl键要放出431 kJ的能量,对于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反应后若生成2 mol HCl,则吸收183 kJ的能量D.反应后若生成2 mol HCl,则放出862 kJ的能量1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限制使用电动车二、填空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共52分)17.(8分)在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下图:(1)若E1>E2,反应体系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为(填“吸热”“放热”)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练习题(含详解)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单选题1.关于能源的开发和节约,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利用常规能源,如石油之类,是一种盲目的短期行为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担心能源枯竭实在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表现C.能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同时考虑对环境的影响D.氢气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能源,可以设法进行开发2.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s)正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减少C或D的物质的量B.体积变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C.减少B的物质的量D.增加A或B的物质的量3.下列有关电池叙述中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B.锌锰干电池碳棒是负极,锌片是正极C.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外壳逐渐变薄D.水果电池是高效环保的家用电池4.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
一种以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氢氧化钾作为电解质。
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C.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D.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钾离子从负极向正极迁移,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5.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中,产生氢气的速率最快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6.“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能制冷。
该化学物质是()A.酒精B.生石灰C.氢氧化钠D.硝酸铵7.下列金属性质的比较中,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①甲与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②单质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④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A.①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8.已知2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能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A. 920 kJB. 557 kJC. 436 kJD. 188 kJ9.如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 500 mL 2.0 mol·L-1HCl溶液和500 mL 2.0 mol·L-1NaOH溶液的反应符合图(a),且放出热量为ΔE1B. 500 mL 2.0 mol·L-1H2SO4溶液和500 mL 2.0 mol·L-1Ba(OH)2溶液的反应符合图(b),且吸收热量为ΔE2C.发生图(a)能量变化的任何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D. CaO、浓硫酸分别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均符合图(a)10.如图是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片上有气泡产生B.锌片为负极,铜片发生氧化反应C.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铜极移动D.电子流动方向:锌极→导线→铜极→电解质溶液→锌极二、双选题11.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 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B.铝与盐酸的反应C.石灰石的分解D.甲烷与氧气的反应12.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A. 4-3-2-1B. 1-2-3-4C. 3-4-2-1D. 1-2-4-313.下列哪个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C.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D.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键形成14.高温下,炽热的铁与水蒸气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恒温恒压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若将2 mol氮气和3 mol氢气充入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a。
保持相同条件,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下列物质,反应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可能为a的是( )A. 2 mol N2和6 mol H2B. 1 mol N2和2 mol NH3C. 1 mol N2、3 mol H2和2 mol NH3D. 2 mol N2、3 mol H2和1 mol NH3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与负极上都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发生D.锌、铜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锌片上有 6.5 g锌溶解,正极上就有0.1 g 氢气生成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C.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铁与盐酸反应 B.碳与二氧化碳高温下反应C.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D. Ba(OH)2·8H2O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该反应的限度B.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C.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2 mol SO2与1 mol O2反应生成2 mol SO3D.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来改变6.据新浪网报道,2012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液态四氧化二氮作推进剂,发生反应:C2H8N2+2N2O4===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断裂C2H8N2和N2O4中的化学键时放出能量B. C2H8N2具有的能量高于N2具有的能量C.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D.该反应中,C2H8N2作氧化剂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取决于成键放出的能量与断键吸收的能量的相对大小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一定遵循能量守恒定律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能相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可能不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反应时间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9.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2Z(g),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 33% B. 40% C. 50% D. 67%10.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2.合成氨反应为N 2(g)+3H2(g)2NH3(g),其反应速率可以用v(N2)、v(H2)、v(NH3)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v(H2)=v(N2)=v(NH3)B.v(N2)=2v(NH3)v(NH3)C.v(H2)=32D.v(N2)=3v(H2)3.糖生物电池是一种酶催化燃料电池(EFC),它使用便宜的酶代替贵金属催化剂,利用空气氧化糖类产生电流。
下列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A.该电池不宜在高温下工作B.该电池为酸性介质时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C.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阳离子向正极迁移D.该电池为碱性介质,以葡萄糖为原料,完全氧化时负极反应式为C6H12O6-24e-+6H2O===6CO2↑+24H+4.可逆反应X 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B.t2时,反应未达到限度C.t2~t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t2~t3,各物质的浓度相等5.下列图示的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①6.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 2O(g)CO(g)+H2(g),下列状态中不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B.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C.单位时间内消耗水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9①1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7.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后,得出的下列结论和认识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锌作电极与稀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电子通过稀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通过溶液时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溶液的酸性降低8.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输出电能。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2Cl--2e-===CaCl2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每转移0.1 mol电子,理论上生或20.7 g Pb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普通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C.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10.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A.冰融化为液态水B.氯化钠受热熔化C.氢氧化钠溶于水中D.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11.某同学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2Fe3++Fe===3Fe2+来设计原电池。
下列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电极材料为铁和锌,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溶液B.电极材料为铁和铜,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铁溶液C.电极材料为铁和石墨,电解质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D.电极材料为石墨,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溶液1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 2(g)+I2(g)2HI(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化学反应速率不变B.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Ar,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Ar,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化学反应速率不变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常伴有能量的变化B.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C.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时放出能量D.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14.已知反应C+O2===CO2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的能量一定高于二氧化碳B.氧气的能量一定高于二氧化碳C.碳和氧气的总能量一定高于二氧化碳的能量D.碳和氧气的能量一定低于二氧化碳的能量15.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使用的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含着大量的能量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为人类所利用D.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二、填空题16.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是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反应时的情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较多的试管中加入的固体试剂是________,当反应结束时,A、B中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能感受到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是放热反应,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表现为吸热。
在A、B试管的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的总趋势分别对应于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填“a”或“b”)。
17.分析锌锰电池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普通锌锰电池的构造如图(a)所示。
①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①若电解质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普通锌锰电池的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碱性锌锰电池的构造如图(b)所示。
与普通锌锰电池相比,碱性锌锰电池的优点及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8.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2O2H2↑+O2↑。
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
试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光分解海水时,实现了从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二氧化钛作________。
(2)生成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时,实现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水分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有________键、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H2+O2--2e-===H2O;B极:O2+4e-===2O2-。
则A极是电池的________极;电子从该极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
19.回答下列问题:(1)煤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煤燃烧时,通入适当过量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煤燃烧时,应选择的炉膛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0.回答下列问题:(1)燃煤发电是能量转换的过程,煤燃烧是由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然后通过蒸汽,再转化为____________能,最后通过发动机,转化为____________能。
(2)火力发电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21.按照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完成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氯化镁溶液和氢气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四、计算题23.常温下,将a mol氮气与b mol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g)+3H2(g)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N2)=13 mol,nt(NH3)=6 mol,则a值为________。
(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准状况下),其中氨气体积分数为25%,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