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中班语言教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不同动物的嗯嗯样子不同。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图片、倾听故事和表达想法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懂得礼貌用语,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是谁嗯嗯在我头上》2. 故事简介:一只小鸟的嗯嗯掉在了小兔子的头上,小兔子寻找嗯嗯的主人,发现是自己的错觉。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包括故事图片、动画等。
2. 教具:小鸟、小兔子等动物的玩偶。
3. 作业:请幼儿回家后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嗯嗯样子,并和家长一起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和家人的嗯嗯样子,引出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解:通过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小鸟和小兔子的嗯嗯样子,讲解故事内容。
3. 故事讨论: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小兔子为什么会觉得嗯嗯是在自己头上?”,“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等,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嗯嗯样子,并和家长一起讨论。
2. 鼓励幼儿第二天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讨论结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讲述: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动作,讲述故事,与幼儿互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情境体验: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故事,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创意活动:通过制作小动物玩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对教学内容的反馈。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2. 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参与故事讲述和讨论。
3.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嗯嗯样子。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 能够表达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心情。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是谁嗯嗯在我头上》2. 角色头饰:小鸟、小兔、小猪等3. 故事相关图片4. 记录卡、画笔等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
1.1 故事中有哪些角色?1.2 故事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2. 讲述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心情。
3.1 故事中的小鸟、小兔、小猪遇到了什么问题?3.2 他们是如何解决的?4. 情景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扮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陪伴幼儿阅读相关故事书籍。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相关主题展览,展示幼儿的作品和观察记录。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估幼儿在讨论、扮演等环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阅读情况和观察力发展。
六、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是谁嗯嗯在我头上》2. 角色头饰:小鸟、小兔、小猪等3. 故事相关图片4. 记录卡、画笔等5. 故事相关道具:如小鸟的羽毛、小兔的胡萝卜等七、活动过程5.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受。
6. 情景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扮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7. 故事延伸: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八、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陪伴幼儿阅读相关故事书籍。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相关主题展览,展示幼儿的作品和观察记录。
3. 社区参与:教师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农场,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
九、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案(精选8篇)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案(精选8篇)《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篇1《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当孩子们刚听到这个书名的时候,不禁哈哈大笑。
嗯嗯即我们平时所说得大便,作者把嗯嗯作为故事的线索展开,让幼儿通过动物之间简单的对话和形象的图片来认识各种动物嗯嗯的形状,我们把该内容初步确定为科学领域,但在之后的分析中我们又发现,该内容不仅仅有科学的内容,更涉及孩子到多方面的领域。
为了挖掘该内容更多的教育价值,年级组活动的时候,我们对该内容进行了专题讨论。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该内容可挖掘的地方有很多:如科学领域——通过图片认识动物嗯嗯的不同形状;美术领域——通过绘画嗯嗯,让幼儿巩固对动物嗯嗯的认识;语言领域——通过学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社会领域——通过一组幼儿共同表演故事,来提高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数学领域——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的顺序,提高幼儿对序数的认识;音乐领域——我们把每种动物嗯嗯落下时发出的声音进行简单模仿,使每种嗯嗯有一固定的音色,不同小组来演绎不同的音色,从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之后我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因为故事内容比较简单,我把活动的重心放在认识嗯嗯的形状和表演上,活动中,孩子们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兴趣,当要进行小组表演的时候,我设想可能有部分孩子不会或者不愿意表演,但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每个孩子都非常乐意表演,而且都能讲出故事情节中出现的对话,有部分孩子还加上了自己的肢体动作。
可以说,这个活动是成功的。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案篇2活动目标:1、感受故事的有趣好玩,体验集体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在与小鼹鼠一起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并一起来学习他们的对话。
图书内容的幻灯片、动物和各动物的嗯嗯图片。
活动过程:一、阅读封面,引起阅读兴趣。
1、幼儿了解故事的名字:这个故事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是谁嗯我头上》,小朋友你们知道嗯嗯是什么意思吗?2、观察封面:你在封面上找到嗯嗯了吗?在什么地方?二、集体阅读故事1——6页1、第一页:小鼹鼠的家在什么地方呢?有一天他从地下钻出来,心情是怎么样子的?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小鼹鼠会怎么样?2、第二页:小鼹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们猜他在说些什么?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小鼹鼠的动作。
幼儿园中班《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案

幼儿园中班《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了解不同的动物及其特点,丰富幼儿的动物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简单地描述故事情节。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要爱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讲述了一只小鸟的嗯嗯掉在了小兔子的头上,小兔子寻找嗯嗯的主人,发现是一只小鸟。
2. 动物特点:小鸟、兔子、小狗、小猫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不同的动物。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简单地描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2. 动物图片:小鸟、兔子、小狗、小猫等。
3. 教学道具:小鸟、兔子、小狗、小猫的玩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故事课件,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动物及其特点。
3.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4. 观察与想象: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和玩偶,让幼儿观察并想象自己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5. 情感教育:引导幼儿爱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培养幼儿的爱心。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并描述故事中的动物。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和动物特点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幼儿在互动环节的回答准确性,以判断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幼儿在情感教育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爱护环境和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认同程度。
七、教学延伸:1. 开展动物主题的活动,如制作动物手工艺品、绘画动物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各种动物。
2.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亲身体验与动物的接触,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3.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会保护环境,与动植物和谐共生。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教案(精选13篇)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教案(精选13篇)《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篇1活动目标:1、通过与小鼹鼠一起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2、通过观察、匹配,初步感知不同动物的粪便特征。
3、通过了解不同动物粪便的作用,增加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1、绘本的PPT。
2、动物嗯嗯的作用的PPT。
3、动物和嗯嗯的图片。
4、水彩笔。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人。
1、你们知道什么是嗯嗯吗?2、那你们每天都嗯嗯吗?3、那你知道动物需要嗯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4、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鼹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二、创设情境,寻找“肇事者”,初步感知不同动物的粪便特征。
1、(出示画面一)有一天,小鼹鼠从地下伸出头来,开心地迎着阳光说:哇,天气真好!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倒霉事,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动画嗯嗯掉下来)(请幼儿观察画面回答)2、小鼹鼠非常生气,不知道哪个动物的嗯嗯掉在它的头上。
我们仔细看看,小鼹鼠头上的便便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等方面观察并回答)3、小朋友猜猜可能是哪个动物的嗯嗯掉在小鼹鼠头上?4、究竟是谁呢?今天老师请你们做小小侦探,帮小鼹鼠找到答案。
小朋友看,一只鸽子飞过来,小鼹鼠头上的嗯嗯是不是鸽子的`嗯嗯呢?(请幼儿观察,比较鸽子的嗯嗯与小鼹鼠头上嗯嗯的不同)5、这里还有一些动物的嗯嗯,(出示野兔、猪、马、奶牛及便便)是不是这些小动物的呢?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先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是和哪个动物的嗯嗯比的,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讨论)6、你是和哪个动物比的?有什么不一样?(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加以评价)7、哎哟,都不是!(直接出示答案)究竟是谁呢?(打开大黄狗的画面)终于帮小鼹鼠找对答案了,原来是这个坏家伙!大黄狗!(三)卡片匹配,巩固幼儿对“嗯嗯”的认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1、幼儿在教师帮助下对动物嗯嗯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加以总结。
中班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绘本教案

一、教案主题:中班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情感。
2.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难点:教育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的图片或实体书籍。
2. 准备彩色笔、画纸等绘画材料。
3. 准备与绘本相关的小游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观察绘本封面,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心。
2. 绘本阅读:教师或有声读物朗读绘本,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观察与想象:请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画面,引导幼儿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表情。
4. 表达与创造:请幼儿用彩色笔和画纸绘制自己想象中的故事场景或角色。
5. 小组分享: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
6. 小游戏:设计一个与绘本相关的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8. 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绘本故事,并绘制一幅家庭场景的画作。
9.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10. 教学延伸:开展家庭访问,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进一步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分析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3. 听取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班级绘本剧表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开展绘本主题的家长座谈会,分享教学经验和家长教育心得,促进家校合作。
3. 邀请绘本作者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和家长们更深入地了解绘本创作和教育价值。
中班语言教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中班语言教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中的角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中的角色,学会与人礼貌交往。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在适当的情境下表达自己,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角色头饰、相关图片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看过相关故事或类似经验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谜语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边播放边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角色,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引导幼儿学会与人礼貌交往。
4.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情景表演,引导幼儿在适当的情境下表达自己。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复述故事,引导幼儿学会与人礼貌交往。
2. 课后作业:幼儿画一幅故事场景画,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
2. 故事理解: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评估幼儿在情景表演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 礼貌交往:观察幼儿在讨论和表演中是否能够礼貌地与人交往。
七、教学内容拓展1. 环境教育: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环境的重要性,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2. 情感教育:利用故事中的情境,教育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同理心。
八、教学方法与策略1. 讲授法:在讲述故事时,运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会礼貌交往。
九、教学步骤详解1.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奇怪的事情吗?比如,有人在头上嗯嗯,你们知道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听听今天的故事吧!"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边展示故事图片,边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故事情节。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案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案一、活动目标(1)理解绘本的情节内容,感受作品中不同动物的角色形象。
(2)知道做事情要努力坚持,这样才会成功。
(3)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难点是:做事情要坚持不懈。
三、活动准备:课件字卡两张春天的图画糖果四、活动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听到的?(别人讲、听广播、听录音等),今天老师带来新的朋友,不用别人帮忙,自己就可以看明白,这种书叫图画书。
(二)讲述1、出示课件,按顺序讲述故事内容。
请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嗯嗯狗的嗯嗯:像香肠鸽子的嗯嗯:白白的、黏糊糊的马的嗯嗯:像一个球山羊的嗯嗯:黑色的球体兔子的嗯嗯:小小的蛋蛋奶牛的嗯嗯:像花卷猪的嗯嗯:像小山2、识字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嗯嗯,然后贴出相对应的汉字游戏“咕噜咕噜锤,两边倒,请你猜猜这是谁?”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三)游戏木头人师:小鼹鼠最后知道是谁嗯嗯在它头上,因为它请不同的朋友来认,最后成功了,今天我们来玩木头人的游戏,怎样才能成功?(坚持)儿歌:一不许说,二不许笑,三不许摇晃,四不许跳(发给成功的幼儿 QQ糖)(四)找不同师:小朋友都是火眼晶晶,老师这里有两幅画,请你们找找看出示图片:发现七处不同(树、草、花、房子、鱼、小鸟、白云)幼儿发现后及时给予鼓励。
(五)总结今天小朋友表现得真棒,老师好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本书的作者是外国人,他说要送给会自己嗯嗯的小朋友。
(六)延伸以后我们小朋友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发现,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我们去院子发现新的有趣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活动目标:1、在阅读童画的过程中获取鸽子、老马、野兔等动物“便便”的知识,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2、了解动物和人不一样的嗯嗯习性,探讨自己应该养成怎样的嗯嗯习惯。
3、学习叠词:如:长长的、白白的、白茫茫、黑乎乎------,了解叠词是形容词。
4、句子:会用“、、、、又、、又、、、、”的说话。
活动准备:故事插图课件、有关不良嗯嗯习惯图片若干张、歌曲《快乐嗯嗯》改编自《欢乐颂》(歌词附后)(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师拿出书来,盖住书的名字)你们来看,哦,原来是一只鼹鼠,它就是这本书里面的小主人公。
那这只小鼹鼠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呢?那就让我们先看一下图画书,然后再回答下面的问题吧!
二、完整欣赏图画一次,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提问:
1、那个小朋友知道老师故事里的“嗯嗯”说的是什么呢?
2、那故事里的小鼹鼠在干什么?
3、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哪里有趣?(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教师要示范引导,如对话很有趣。
)他是怎么问其它小动物的?(请你们来学一学),其它动物又是怎么回答的?(请你们也来学一学)三、欣赏图画第二次,了解故事中等各种动物“便便”的不同形状。
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各种动物的“便便”形状,并尝试学习用语言描述。
(引导孩子学习用“又、、、又、、”说话。
)
(1)掉在小鼹鼠头上的嗯嗯是怎么样的?(板书:长长的,土黄色的嗯嗯)刚才从故事的最后知道是谁的嗯嗯?
(2)鸽子的嗯嗯是怎么样的呢?(又湿又黏的白色)板书:又湿又黏
(3)马先生的嗯嗯又是怎样的?(又大又圆像马铃薯一样的嗯嗯)板书:又大又圆
(4)野兔的呢?(像豆子一样的嗯嗯)(后面依次类推)小鼹鼠的呢?(板书:小小的、黑黑的嗯嗯)教师总结:原来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嗯嗯,那我们小朋友的嗯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嗯嗯正常的时候是干的,如果吃坏了肚子嗯嗯就变成湿的了)
四、探讨我们自己应该养成怎样的嗯嗯好习惯。
(1)提出问题,思考:动物和我们人类不一样,他们把嗯嗯随时随地解在地上,我们应该解在哪里呢?(可以提出有时候在外面玩,附近没有厕所时有什么办法供幼儿讨论)
(2)引导幼儿讨论: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请你来看看这样做好吗?(图片内容:把嗯嗯解在裤子上、边看电视边嗯嗯、好几天解一次嗯嗯等)
(3)根据幼儿答案可制定相关规则是孩子养成有很好的习惯。
五、同唱《快乐嗯嗯》歌曲结束活动。
(放《欢乐颂》的音乐)
附歌词:快乐嗯嗯,一天一次,健健康康肚子爽;你嗯我嗯,大家嗯嗯,快快乐乐身体棒。
活动建议:家园配合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本书,对于您的翻译也不乏争议。
原文的结局是,鼹鼠知道是大狗在他头上大便的,结果跑过去回敬了一坨大便,而您在台湾繁体版的翻译,就显得儒雅了很多。
鼹鼠是在讲道理的时候,不小心“嗯嗯”到大狗头上的,还对大狗说“对不起”。
这个翻译细节,是否体现了您的品德认同?您是不是也不知不觉地使这本书担负起
了品德教育的作用?
答:是的,我当年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修改原书的结局不是我个人能决定的。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原文的结局是:苍蝇对鼹鼠说他头上的嗯嗯是一坨狗大便之后,鼹鼠立刻去找大狗,看到大狗在睡觉,他直接跑到大狗的屋顶上,嗯了一坨小小的大便掉在大狗的头上,然后就回家了。
当初出版社告诉我这本是要给学龄前儿童欣赏的,希望我改编一下以牙还牙的结局,于是,我把结局改成了:鼹鼠找到那只在他头上嗯嗯的大狗,大狗说:“我不小心的嘛,你想怎么样?”,鼹鼠说:“你至少要说对不起呀!”这时候,鼹鼠也“咚”一声,不小心地嗯了一小颗的大便在大狗的头上,他立刻说了一句“对不起”,不好意思地钻回地底去了;
以书评人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原文很可爱,很幽默,为什么要改呢?欧美国家的人也许认为以牙还牙是一种不伤大雅的幽默,但是台湾文化不同,我们大都使用图画书进行学前教育,尤其我身为一个妈妈,的确比较不喜欢教孩子以牙还牙的结局,既然出版社也希望我改写结局,所以,我就大胆一试,当然免不了又引来了一阵风波。
我曾和一位律师聊起这本书的原文,他认为鼹鼠怎么随意听信苍蝇,就认定自己头上的嗯嗯一定是那只大狗的大便呢?说不定是另外一只狗呀,所以,他也赞成我改写成鼹鼠应该先去求证大狗。
我们希望教孩子讲求证据和讲道理,而不是让他
从书中学到“你嗯我,我就嗯你”的报复心态。
现在大陆的简体字版,同样是我翻译的,但是出版社并未坚持我改写结局,而且现代的道德观念不如以前那么强吧,所以简体版中,我已尽量恢复小鼹鼠的原貌了。
不过原文有一句:小鼹鼠“开心、满足”地回家去了!“开心和满足”这几个字还是被我删去了,我只是轻描淡写地译成:“小鼹鼠嗯了一砣嗯嗯在大狗头上之后,就回家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