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

一,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三)定距尺度(Interval Scale)(+,-) 间隔尺度. 不仅能分类,排序,还可以准确地指出类 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 凡是反映现象的统计绝对数都运用定距尺 度,如:工厂的产值,职工人数,国内生 产总值,城市居民常驻人口数,科学实验 数据,气候温度,湿度.
一,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第三节 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
二,观察法 1观察法及特点:运用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 可替代直接发问.4个特点. 2类型——直接和间接,对人和对物,参与和 非参与 3程序——5步 4评价——优缺点第三节 统Fra bibliotek数据的搜集方法
三,实验法 1实验法及特点:实验环境下,3个特点 2类型——两类 3程序——5步 4评价——优缺点.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以表格形式体现,即调查表. 调查表的形式: 一览表——许多调查单位填写一张表. 单一表——每个调查单位填一份表格. 调查表由表头,表体和表外附加三部分组成. ① 表头是调查表的名称,用来说明调查的内容,被 调查单位的名称,性质,隶属关系. ② 表体包括调查项目. ③ 表外附加也称表脚,包括填表人签名,填报日期, 填表说明等.
第四节 数据搜集方案设计
调查方案(Survey plan):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 文件. 一,调查目的 为什么调查,解决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 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向谁调查 注意: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总体.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即构成调查对象 中的每一个单位. 例:调查目的是为了获取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 调查对象是所有工业企业,调查单位是每一家工业企 业. 区别于报告单位.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是负责向 上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的搜集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的搜集

1了解某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和销售情况,则调查对象为( )。

A、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C、所有工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D、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2了解某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和销售情况,则调查单位为( )。

A、每一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C、所有工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D、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4.0分3统计调查可以收集的资料是( )。

A、数字资料B、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C、只能是原始资料D、不能是次级资料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4.0分4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统计调查可分为( )。

A、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B、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5乡镇企业局为总结推广先进管理经验,选择几个先进乡镇企业调查,这种调查为( )。

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4.0分6调查几个铁路枢纽,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7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原始资料来源不同B、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C、调查的单位数多少不同D、抽取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8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是以( )。

A、调查组织划分的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的D、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9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 )。

A、标志值很大的单位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D、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部门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10在统计调查中,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 )。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二)实验方式
所谓实验方式,就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试验 法,通过观测人为安排条件下试验产生的各种 结果并加以记录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或通过人 为安排条件下的试验来探求某个或某些因素对 所研究事物的数量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凭借 实验结果来揭示所考察因素与所研究事物之间 的数量因果关系。
1、实验的原则
运用实验方式需要遵循下列两个原则:均衡分散
1、普查
普查是根据特定的统计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 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收集所研究现象总体的全 面资料(即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观测单位)。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建立专门的 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观测单位 直接进行登记。如我国历次的人口普查等。二是利 用观测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 由观测单位按要求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
重点调查的单位可以是一些企业、行业、 也可以是一些地区、城市。此种调查方式的优点是, 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而又较快地搜集到统计 信息资料。一般来讲,在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 本情况,而部分单位又能比较集中反映研究项目 和指标时,就可以采用重点调查。
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采用什么调查? • 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 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 • 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五分之一的六个大型企 业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基本 情况。
观测性误差
数 据 收 集 误 差
也叫登记性误差或调查性误差,它 是在调查观测的各个环节因工作粗 心或被观测者不愿很好配合而造成 的所收集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误 差,包括计量错误、记录错误、计 算错误、抄写错误、汇总错误、计 算机输入误差等工作误差,以及被 调查者不愿或难以提供真实情况的 误差,有时还存在调查人员弄虚作 假的误差和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的误 差。 这部分误差通常是人为造成的,通 过对统计调查资料的严密审核,是 可以发现并加以更正的。观测性误 差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统计调查。 因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 的估计结果与总体真实数量特征 不符的误差。根据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总体的原因不同,代表性误 差又分为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 然性代表性误差两种。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
华东理工大学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二章 数据收集 (统计调查)
主要内容
2.1 数据的计量和类型 2.2 统计数据的收集 2.3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4 统计报表制度 2.5 专(项)门调查 2.6 次级资料的收集
本章学习目标……
调查的目的
2006年全国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 其目的是: 1)收集年度间变动缓慢的农业结构性数据 2)为抽样调查提供样本框。 主要调查: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数量、规模和 结构;耕地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劳动力就业 和流动;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等基本内容
调查的目的
2009年上海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目的 1.全面调查了解R&D活动的总体规模和分布情况 2.研发队伍的规模和素质状况 3.研发资源的投入、成果及产出效益情况 4.政府对R&D活动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
2.2.2 统计调查的种类
1)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项)调查 2)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连续性调查和非连续性调查 4)直接观察法和询问调查法
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1)统计报表制度: 是收集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自下而上的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如统计公报。 2)专(项)门调查: 为了研究某个专(项)门问题而组织的调查方式,有普查、重 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如: 2008年,奶粉三聚氰胺含量的专项调查; 2009年8月8日,台湾水灾人员伤亡情况调查(台风‘莫拉克’)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调查; 房贷利率升高对贷款者还贷的影响调查
2.3.4确定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有两层含义: 1)确定调查的起止时间,即调查期间。 第二次经济普查的调查时期为: 2009年1月1日—5月31日。 2)确定资料所属的时期或时点。 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2008年12月31日24时。 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

西南财经大学向蓉美、王青华《统计学》第三版——第2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西南财经大学向蓉美、王青华《统计学》第三版——第2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 调查内容详细、提供重要国情国力资料、数 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提供抽样框

– 特别注意

• 必须规定标准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统一进行
• 基本内容和指标解释统一并相对稳定
• 需要PPT配套视频,请加VX:1033604968 11
Statistics
2.统计报表 –概念 •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 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 –特点 • 全面性、稳定性、连续性、可比性 • 曾经是我国数据收集的主要方式 • 耗费大、数据质量差等等。
3
Statistics
§2.1.2 统计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的内容

调查
调查

对象
项目


调查
和调

单位
查表

4
Statistics
1.确定调查目的
调查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回答“为什么调查?” 调查之前必须明确
5
Statistics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调查单位:需要对之进行调查的单位。可以是调查
12
Statistics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时
期资料为2008年度。
第六次quanguo人口普查
主要目的: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组织开
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
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
重点单位——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 较大比重的单位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第一节统计数据收集的方式和方法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第三节统计调查问卷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统计数据收集的基本要求和种类。

2、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3、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4、学会统计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1、统计数据收集的方式和方法一、统计数据收集的基本要求和种类(一)统计数据收集的基本要求1.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被研究现象进行系统地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2.意义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整理和分析的前提,是保证统计资料质量的首要环节。

3.基本要求:准确、及时准确:提供的统计调查资料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具体指:反映真实,杜绝虚报、瞒报;数字完整,没有遗漏;计算准确,不出差错。

及时:即时效性。

要求按统计调查方案中规定的时间尽快提供调查资料。

准确与及时的关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既要准中求快,又要快中保准,反对准而不快、快而不准。

(二)统计数据收集的种类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往往需要利用统计数据,那么应从哪里获得必要的统计数据呢?从统计数据本身的来源看,统计数据最初都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或试验。

但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一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和科学试验,对使用者来说,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称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二是来源于别人调查或试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称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直接数据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

1、调查数据是直接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2、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通过控制实验对象和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进行观测记录而收集到的数据。

二、统计数据的调查方式(一)统计调查组织形式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管理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管理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 计算相对数的基本公式为:
相 对 数 =比 较 数 值 ( 比 数 ) 基 础 数 值 ( 基 数 )
• 相对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名数,即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 数或平均数指标对比计算所得的相对数,一般都是有名数,而 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如人口密度、人均占有土地和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等。
• 总体和个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 均工资水平、学生的智商。
我们能否得到A部队的患病率较高的结论。 一家移动 公司最近宣布它将从东南亚运营机构裁减80名职员。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它们二者是会 也就是说,数值可以是区间内的任意点。
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统计总体按其包含的单位数分,可分成: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两类。
– 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我们关心什么变量?变量的性质是什么?
也就是说,离散变量表现为某些数值,各个可能的数值之间存在间隙。
定性
–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调查方法外,还有计算机 连续变量:如果得到的一组可能结果是区间集合内的任意数值,那么我们称这种定量变量为连续变量。
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比、千分比或万分比等来表示。
根据Gallop公司的调查结果,我们很想证实是否 有足够的证据让我们得出以下结论:80%以上的 消费者愿意通过互联网利用信用卡进行购物。
1.我们关心什么变量?变量的性质是什么?
2.测量指标是什么?
【例2-3】 在下列事项中采用什么测量指标 能够最好地描述相关信息?
A.一家移动 公司最近宣布它将从东南亚运营机构裁减80名职员。 B.天气预报说,昨天下午1点53分观察到的温度值突破了新加坡的 记录。 C.一家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想要调查员工是否对在职培训感到满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采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采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采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统计数据的类型;掌握统计数据的搜集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统计数据搜集方案、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设计统计数据搜集方案和调查问卷,并能组织实施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类型关键词:统计数据;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数据一、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采用某种计量尺度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采用不同的计量尺度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

因而人们在搜集统计数据之前要先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或测量。

按照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以及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将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或测量时,采用不同的计量尺度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而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需要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

(一)定类尺度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是最粗略、最低层次的计量尺度。

这种计量尺度只能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

例如,企业按组织形式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等。

这种计量尺度只能反映事物之间的类别差,对事物之间的其他差别不能反映。

因而,使用这种尺度对客观现象所作的分类,各类别之间只是并列关系,不能区分彼此的优劣或大小,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可以改变。

运用定类尺度计量出的统计数据,通常是通过计算出每一类别中各元素或个体出现的频数或频率来进行分析。

(二)定序尺度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客观现象之间等级差别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这种计量尺度不仅可以将客观现象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

定序尺度的计量结果也表现为类别,但与定类尺度测度的类别不一样,这些类别之间可以比较顺序。

例如,合格产品可以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等。

定序尺度对事物的计量要比定类尺度精确一些,但它也只是测度了事物类别之间的顺序,并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

定序尺度可用于分类,也可以用于统计分析中确定中位数、四分位数、众数等指标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一、单选题
1、统计调查的对象是()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B、总体单位
C、现象总体
D、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基础的是()
A、经常性的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等
D、周期性的普查
3、要对某企业的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该企业的生产设备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报告单位
4、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的分布状况,工业企业是()
A、调查对象和报告单位
B、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C、报告单位和填报单位
D、填报单位和调查对象
5、划分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
A、资料是否齐全
B、调查单位是否为全部
C、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D、调查项目是否齐全
6、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统计分组和()
A、数据审核
B、统计指标
C、数据整理
D、编制统计报表
7、进行统计调查工作的时限是()
A、统计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反映调查资料所属的起止时间
C、搜集和分析资料所需的时间
D、搜集和报送资料所需的时间
8、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示()
A、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C、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600元;600—700元;7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是()A. 450元和750元 B. 500元和700元
C. 400元和800元
D. 500元和750元
10、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55—65;第二组65—75;第三组75—85;第四组85以上。

则数据()
A. 65在第一组
B. 75在第二组
C. 75在第三组
D. 85在第三组
二、多选
1、下列哪些现象适宜采用非全面调查()
A、外汇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B、汽车新轮胎的耐用里程数
C、某地区新增加的人口数
D、某地区的死亡人口数
E、某地区新增加的人工造林的木材积蓄量
2、学龄前儿童按年龄分组分为:未满1岁、1-2岁、3-6岁。

这里()
A、年龄是分组标志
B、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C、儿童诗分组标志
D、第一组的组中值是0.5岁
E、第二组的组中值是1.5岁
3、频率是()
A、概率
B、各组的次数
C、非负数
D、自然数
E、各组的次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4、下面哪些是相对指标()
A、生猪出栏数
B、恩格尔系数
C、企业劳动生产率
D、股票平均价格
E、人口增长率
5、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
A、国籍是可变标志
B、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C、每个中国公民是调查对象
D、人的年龄是变量
E、全国女性人数是品质标志
三、计算题
1、某班有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6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 分为优。

要求:
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与累积频率
2、. 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如下(单位:万元):
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
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
47 35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8 44 42 36 37 37 49 39 42 32
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析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