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中蜂活框组合箱(图解组照)
人工养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有技术的养蜂人可以随心所欲

人工养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有技术的养蜂人可以随心所欲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因分蜂方式不同而不同,其中自然分蜂一箱蜂一年能分2~8箱左右,而人工分蜂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养蜂技术和自然条件,例如自然条件适宜时一框蜂加一只蜂王或王台就能组成一个新蜂群,也就是说一箱蜂人工分蜂一年能分十几甚至几十箱。
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因蜜蜂品种不同而不同,例如分蜂性较强的中蜂一年可自然分蜂1~2次,每次分蜂可分2~4群不等,而分蜂性较弱的意蜂一般一年只自然分蜂一次且只能分2~3群,此外即便是同一蜂种也有不同的分蜂性,这一点在中蜂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箱中蜂每年产多少蜜?说说中蜂,经验告诉我们,中蜂一箱正常年产50斤,好的产到7 0斤左右(也得看很多方面)。
一、蜂种:蜂种不同产量不同蜂种不同一箱蜜蜂一年的产量也不同,目前我国养殖最多的蜂种是意蜂和中蜂,一般情况下意蜂的年产量要比中蜂高,尤其是对大蜜源的采集力要远远强于中蜂,在正常年景一箱意蜂年产蜂蜜100斤左右,若蜜源和气候都适宜并能追花逐蜜则产量更高,而一箱中蜂年产蜂蜜大约只有10~20斤左右,定点饲养若气候不适时甚至可能不足1 0斤。
二、蜜源:蜜源不同产量不同蜜源是决定蜂蜜产量的重要因素,养蜂没有蜜源就谈不上产量,这里也要根据蜂种不同来区别分析,中蜂多为定点饲养,因此在蜜源丰富且连续性较强的地区产量自然高,反之则蜂蜜的产量较低,而意蜂可以转地追逐蜜源,转地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延长蜜源期,如果能连续赶上几个大蜜源的话产量自然非常高,反之可能就谈不上产量了。
三、气候:气候不同产量不同气候影响蜂蜜产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蜜源开花泌蜜受气候影响非常大,在不同的光照、气温、湿度和风力等条件下蜜源的泌蜜量也是不同的,其二是工蜂外出采集花蜜和花粉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气温、降雨和风力等气候因素,高温、降雨、大风必然会影响工蜂采集,从而使蜂蜜的产量也有较大的差异。
四、技术:技术不同产量不同蜜蜂养殖是彻彻底底的技术活,不同的养蜂技术其蜂蜜的产量必然不同,在这里就拿中蜂养殖来说,从养殖方式来看新式活框养殖方式肯定比传统土养方式的产量要高,从放蜂采集方面来看小专场肯定比定点饲养的产量要高,从蜂群管理方面来看强群的产量肯定比弱群的产量要高,尤其是大流蜜期一个强群的产量甚至能顶好几个弱群。
中蜂活框饲养还是继箱多箱体更好

APICULTURE OF CHINA中蜂活框饲养还是继箱多箱体更好袁小波│文辽宁省畜牧业发展中心,兴城 125100目前,中蜂活框饲养已被大多数中蜂饲养者接受,但大部分仍习惯于平箱单箱体饲养中蜂。
近几年,一些中蜂饲养者尝试采用继箱多箱体饲养中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调查和分析,继箱多箱体饲养中蜂,比平箱单箱体有着群势强、产蜜量高、蜂蜜成熟度高、节省劳动力等明显的优越性。
本文对继箱多箱体饲养中蜂的优点进行总结分析,介绍几种多箱体饲养中蜂的方法和思路。
一、继箱多箱体饲养中蜂的优点1.更有利于饲养强群我们在中蜂饲养状况调查中发现,一位中蜂饲养者采用自制的8框箱体,可在底箱上加两个继箱,如图所示,两个继箱里都是8张完整的巢脾,底箱里的巢脾尚未修造完整,从上往下修造了大约一半。
该户群势基本都在12框蜂以上,最强达到16框蜂。
经过分析认为,继箱多箱体饲养中蜂更能养成强群,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不容易产生分蜂热我们都知道,蜂巢内拥挤、闷热,缺乏发展空间,是蜂群产生分蜂热的重要原因。
通常当中蜂群发展到5~6框以上,会产生分蜂情绪,此时如给蜂群加上继箱,将所有巢脾提到继箱上,再加几张空脾,可使巢内空间扩大,明显降低蜂巢内的拥挤和闷热程度。
再结合更换老劣蜂王等措施,就能使蜂王积极产卵,工蜂积极哺育,避免或延迟分蜂热的发生。
(2)更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和群势的增长蜂群加上继箱后,不容易产生分蜂情绪,蜂王能长期保持积极产卵的状态,群势不断壮大。
另外,当蜂群上继箱后,在下方箱体多加空脾或巢础框,蜜蜂会根据需要向下修造巢脾,逐渐形成上方贮蜜下方繁殖的类似原始木桶的蜂巢结构。
而这种蜂巢结构能保证蜂王永远有充足的产卵空间,更好发挥蜂王的产卵积极性,保证蜂群群势持续、快速增长。
2.不会出现“蜜压子”现象在辽宁地区,蜂农生产出的中蜂蜜几乎都要零售,而且单一花期生产的蜂蜜和浓度不高的蜜是不受欢迎的。
当地中蜂饲养者通常1年只在晚秋取1次蜜。
中蜂浅继箱的利用

中国蜂业49养蜂机具2019年4月 养蜂技术一、浅继箱生产的主要做法近几年来,随着中蜂养殖热的兴起,蜂业管理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培训,一部分年轻人加入养中蜂的行列,在养殖技术、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下面将中蜂活框箱加浅继箱生产的做法总结如下。
1月上中旬当外界气温达到10℃以上时,蜂王开始产子,这时要收紧蜂路,保持蜂多于脾,有利保温。
将多余的脾紧出放在隔板外,不加内外保温物,也不饲喂白糖和花粉(这就需要做到越冬前取蜜时留足),发现饲料缺乏时将保存的蜜粉脾割盖后加入。
到2月下旬气温上升到15℃左右,外界有了早油菜等零星蜜粉源,蜂王产子速度加快,幼蜂陆续出房,蜂数开始增长,如隔板内的子脾产满,可以加脾,一直保持蜂多于脾的状态。
3月20日左右进入油菜大流蜜期,蜂群已经发展到4~5脾蜂,蜂王开始造王台准备分蜂,此时可以采取自然分蜂和人工育王分蜂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当蜂群发展到5~6脾足蜂时就可以加浅继箱了。
早的在5月上旬,迟的在5月下旬,根据蜂群情况和蜜源情况而定。
京山县杨集镇许长久师傅为了赶4月中旬至5月底的岩青树流蜜期,3月下旬就加高继箱控制分蜂,5月底采收一次蜂蜜。
荆门当地5月1日左右温度就能达到30℃高温,上继箱、浅继箱一是为荆条花期做准备,二是增加空间预防二次分蜂。
让蜂群在浅继箱的浅巢框上造新脾是中蜂浅继箱生产成功与否的关键。
京山县三阳镇龚长江师傅的做法是清明节前后分群、换王,新王平箱养到6~7脾足蜂时开始加浅巢框在巢箱下面造,造至5~6成就可提起来放在浅继箱上,不然下面就造赘脾,6个脾全造好就放在浅继箱里,不要饲喂。
巢箱内大脾最多放6脾,多的抽掉,中蜂浅继箱的利用廖启圣1 徐祖荫2 韦小平3│文1 湖北省荆门市蜂业管理站;2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3 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逼蜂上浅继箱。
在流蜜期前造好的浅巢框脾很容易封盖,待全封盖以后再进行取蜜,6个脾一次一般可以取蜜7~7.5kg左右。
意蜂三箱体养殖技术

意蜂三箱体养殖技术
意蜂三箱体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蜜蜂养殖技术,它是在单箱、双箱、多箱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变换而来的。
意蜂三箱体养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搭
建三个不同大小的蜂箱,并将三个蜂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养
殖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让蜜蜂在不同的季节内自由活动,从而保证了蜜
蜂的生长发育和生产能力。
第一个箱叫“进巢箱”,是蜜蜂用来存储和繁殖蜜蜂的地方。
第二个
箱称为“扩巢箱”,用来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资源给蜜蜂扩大巢穴。
最后一
个箱叫“收蜜箱”,是使用橡皮管把“进巢箱”和“扩巢箱”连接起来,
在采集蜂蜜时用的。
当蜜蜂群体的数量逐渐增加时,逐渐往“扩巢箱”和“收蜜箱”中转移,从而完成蜜蜂的生长发育和生产。
这种方法能够使蜜蜂在不同季节获
取既不会太密集又不会太分散的资源,从而更好维护蜜蜂族群的生长发展。
此外,意蜂三箱体养殖技术对于蜜蜂病虫害的防治也有明显的优势。
传统的单箱和双箱养殖技术由于密封性较强,可能会出现一些病虫害的问题。
而意蜂三箱体养殖技术可以让蜜蜂群处于更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让自
然界的控制因素发挥作用,更好地防治病虫害。
总之,意蜂三箱体养殖技术是一种更好的蜜蜂养殖技术,它既能够提
高蜜蜂的生产能力,又能够保障蜜蜂的健康和繁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新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技巧_中蜂活框养殖

最新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技巧_中蜂活框养殖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一、要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蜂脾关系在自然状况下,中蜂依靠蜂团密集和疏散自行调节蜂巢中的蜂脾关系。
而在活框蜂箱人工饲养条件下,则需要根据外界的蜜源气候变化,合理地调整蜂脾的关系。
早春时节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袭击,因此要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适当紧缩巢脾,使蜂多于脾,并且将框距缩小以利保温。
给予奖励饲养和补充蛋白质饲料,可以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的积极性。
早春不要过早地拆除蜂箱内越冬包装物,防止幼虫冻伤。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蜜粉源比较缺乏,而敌害和盗蜂严重,蜂群遭受的损失往往比越冬损失还要严重。
保持群强、蜜足、蜂脾相称是安全越夏的基本保证。
在越夏前一个蜜源期要留足越夏饲料,尤其是花粉。
在夏季不能做奖励饲喂。
以免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出勤,增加劳动量缩短工蜂寿命,造成秋衰。
要组织强群越冬,越冬蜂群内要保持脾稍多于蜂。
越冬蜂群以单王群5框以上蜂量为宜,2~3框的弱群要进行合并或组织双王群越冬。
由于初冬季节气温尚不稳定,所以中蜂蜂群越冬包装要比意蜂晚10天左右,切忌包装过早,不然突遇晴暖天气,气温回升,工蜂外出飞翔,会遭致损失。
二、控制自然分蜂,淘汰老劣蜂王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分蜂,不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降低产量,而且还会由于自然分蜂群的飞逃使蜂场蒙受损失。
在流蜜期到来时,中蜂蜂群的群势发展很快,如果蜂王老劣、工蜂哺育能力过剩、巢内拥挤闷热,而外界气候温暖,蜜粉源丰富,蜂群即会产生分蜂热。
由于分蜂是蜂群的一种本能,因此单纯依靠驱杀雄蜂,破坏王台或扩大蜂巢等强制手段是不足以消除蜂群分蜂热的。
可以采取下述方法,因势利导,科学地利用中蜂的分蜂本能,发展中蜂生产。
(一)培养强群,利用自然分蜂群,适当处理原群早春,选择有3框足蜂、2框子脾的蜂群,通过加强保温、奖励饲养、快速繁殖和补给老子脾的方法,使蜂群迅速壮大,提早发生分蜂热。
当蜂巢内出现自然王台时,不要破坏,可以让它进行自然分蜂,然后把分蜂群收捕回来。
中华蜜蜂蜂箱--含详细尺寸及图片

图2-58 从化式中蜂箱(单位:mm )A 箱体B 副盖C 巢框D 隔板E 箱盖F 巢门板G 闸板 ⒉高仄式中蜂箱高仄式中蜂箱是在博亚式中蜂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
其结构和大小如图(图2-59)所示。
这种蜂箱容纳巢框14个。
巢框呈高窄型,内宽244 mm、高为309 mm。
其上、下梁均采用较薄的木条制成;侧条上部扩大至33 mm,提供蜂路自动间隔装置。
蜂箱的底板设计成活动底板,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抽板式,即底板通过箱体脚柱的小木块嵌装在箱体底部,需要时可以抽出清理脏物;另一种的结构与朗氏活底蜂箱底板相似,底板的两面分别可提供10或17 mm的蜂路间隔,以供冬季和夏季翻转使用。
高仄式中蜂箱采用高窄型巢框,箱体呈高窄形,有利于蜂群结团保温,在养蜂生产上有利于蜂群春季繁殖,并表现出抗中蜂囊状幼虫病、越冬蜜蜂死亡率低、越冬饲料消耗少等优越性,在采蜜期还能缓和蜜压脾的矛盾。
但巢框较高,提脾检查和取蜜操作不便。
图2-59 高仄式中蜂箱(单位:mm )A 箱体B 副盖C 巢框D 箱盖E 隔板 试验显示,在单群产蜜量方面,高仄式中蜂箱比朗氏蜂箱和中一式中蜂箱差。
在分蜂的群势方面,高仄式中蜂箱产生分蜂王台时的群势比朗氏蜂箱和中一式中蜂箱的弱。
在抗逆性能方面,高仄式中蜂箱越夏期的蜂群群势比朗氏蜂箱、中一式中蜂箱、沅陵式中蜂箱、中笼式中蜂箱和从化式中蜂箱的下降得少;而越冬期的群势下降也较少但饲料消耗却比中一式中蜂箱的略高。
在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生方面,高仄式中蜂箱比朗氏蜂箱、中一式中蜂箱和从化式中蜂箱低。
⒊中一式中蜂箱 中一式中蜂箱流行于四川省南部地区,其构造和大小如图2-60所示。
这种蜂箱可容纳16个巢框,箱体内部采用闸板后可双群同箱饲养。
箱体的后壁和箱盖都设计有通风装置,并采用纱副盖,适用于转地放蜂。
图2-60 中一式中蜂箱(单位:mm )A 箱体B 箱盖C 纱副盖D 巢框E 隔板F 闸板 试验显示,中一式中蜂箱在春季繁殖、维持群势和产蜜量方面均比朗氏蜂箱好。
中华蜜蜂十框标准蜂箱

中华蜜蜂十框标准蜂箱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地饲养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使用。
1.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的结构和规格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由巢箱、浅继箱、副盖、箱盖组成,各部位的尺寸规格如下:1.1 巢箱内围长440mm、宽370mm、高270mm、板厚20mm。
两佃(1壁后下方各有3~5个圆孔巢门。
前后壁内面中央留有宽12mm、深3mm的浅槽,供隔离板插入。
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mm、宽20mm的缺口,前面插入一块长386mm、高50mm、厚15mm的巢门板,该板一边开10个圆孔巢门,另一边开两个长60mm、高10mm的舌形巢门,后壁上部开有两个80mmXllomm的铁纱窗,并各有一块100mm宽可左右移动的木板供开闭。
整个箱体外围上沿加保护条,条宽20mm、高25mm。
1.2 巢框外围长420mm、高250mm。
上梁宽25mm、厚20mm、长456mm、框耳长28mm,边条长240mm、宽25mm、厚10mm。
下梁长400mm、宽15mm、厚10mm。
上梁底面不留巢础沟,隔板的尺寸与巢框外围一致。
1.3 浅继箱内围高135mm、宽370mm、长440mm、板厚20mm。
浅继箱巢框外围长420mm、高125mm。
上梁厚15mm、长456mm、宽25mm(各地可根据群势状况灵活采用)。
1.4 副盖分板盖和铁纱盖二种,大小与箱体外围尺寸一致。
板盖由A、B两块组成。
1.5 箱盖内围长490mm、宽420mm、高85mm、板厚15mm。
箱盖里面的四角附钉上一块长4 0mm、宽和厚均为20mm的木板。
或在前后各钉一条长420mm、宽和厚均为20mm的木条。
使箱盖浮搁在副盖上。
箱盖上面加钉镀锌铁皮或油毡。
两侧各有二个长100mm、高20mm的舌形通风口。
2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设计图2.1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总图)2.2 技术要求a.所用之木材需经干燥处理以防变形。
b.标准蜂箱加工完后应涂以白色油漆。
c.所用木材可用泡桐或类似木材代替。
剖析树洞蜂巢探索中蜂蜂箱设计原理

剖析树洞蜂巢探索中蜂蜂箱设计原理秦裕本【期刊名称】《中国蜂业》【年(卷),期】2016(067)006【总页数】2页(P45-46)【作者】秦裕本【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养蜂机具意蜂引进我国已有100多年历史,随着郎氏蜂箱和活框养殖技术的普及应用,意蜂养殖业有了巨大发展,形成了强大的蜂业产业体系,同时也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产蜜大国,蜂蜜出口大国。
在引进意蜂养殖的100多年里,我国一直有人不断努力探索中蜂活框养殖技术,利用养殖意蜂的蜂箱、巢框或稍加改进的蜂箱、巢框来养殖中蜂取得了不少成果和经验。
但是这些成果与经验和引进意蜂所得来的成就相比,就显得相形见拙,微不足道了。
中蜂的活框养殖效果远未达到我们理想的水平和形成现代的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多数地方养殖中蜂仍是沿用古代流传千年至今的木桶、树桶和采用毁巢取蜜方法取蜜。
也有不少蜂农采用活框蜂箱养殖中蜂,但是容易分蜂,群体小,易受巢虫为害,造成产量低,效益差,养殖难度大,难以推广普及。
原因是我们至今还没有能找到一种能真正适合中蜂筑巢生物学特性的中蜂蜂箱。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我们对中蜂筑巢生物学特性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研究,简单地生搬硬套采用养殖意蜂的蜂箱、巢框或用略作改进的蜂箱、巢框来养殖中蜂造成的,以致于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
在这种固定思维模式指导下对中蜂活框养殖技术的研究、普及产生了严重阻碍作用。
因此,要打破中蜂养殖难的僵局,首先要打破这种固定思维的束缚,重新深入细致地研究中蜂筑巢生物学特性,了解中蜂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古代中蜂在什么地方生活筑巢,现在在蜂箱中的生活状况,未来设计什么样的蜂箱供中蜂居住。
着重摸清中蜂筑巢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中蜂蜂巢结构和功能,蜂巢中的小环境变化和调节控制,以及蜂巢状况随季节变化规律等。
在此基础上设计制造出试验型蜂箱,对某些筑巢特性加以试验论证,去伪存真,去粗求精,不断地总结进行养殖试验,地域试验和地理种群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