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学案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练习巩固,知道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通过实例分析、练习巩固,能根据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提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探索总结有关反应热计算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盖斯定律及反应热的计算。

【温馨提示】盖斯定律的应用可能是你学习的难点。

【旧知回顾】回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3.2 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78 kJ热量,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H2(g)+1/2O2(g)==H2O(g) △H1= -241.8kJ/mol,求H2的燃烧热△H(已知:H2O(g)==H2O(l) △H2= -44kJ/mol)(写出计算过程)。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11-13,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盖斯定律?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2.盖斯定律如何应用,怎样计算反应热?【同步学习】情境导入:我们很难控制C 与O 2反应,使其只生成CO 而无CO 2,因此不能直接测出C(s)+1/2O 2(g)==CO(g)的ΔH 。

这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下面我们来学习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活动一:认识盖斯定律1.交流:“新知预习1”。

2.小结:(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或________完成,其反应热是________的。

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________无关。

(2)解释: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________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 为主。

如果物质没有变化,能量 变化。

(3)意义:对于进行得________的反应,不容易________的反应,________(即有________)的反应,________反应热有困难,如果应用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化学反应热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热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热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一起来看看化学反应的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谢谢!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三节。

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建议课时:1课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是必修2和选修4前两节知识的延续与提升,该部分的重点是盖斯定律的相关知识。

前面已经介绍了热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也引导学生定性地感受了反应热。

在此基础上,介绍盖斯定律,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变成了定量分析。

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

该部分知识是课改新增的一个知识,所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近年各地高考题均会出现相关题目。

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I第13题,北京卷第26题,海南卷13题江苏卷第10题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对键能与反应热、化学能与反应热,以及反应热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燃烧热、中和热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这些知识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用计算的方式间接地获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还不是很了解。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涵义的分析和论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帮助学生养成务实、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四、教法分析该节内容属于化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学案设计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学案设计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学习目标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吸热和放热反应的原因。

2.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符号及单位。

3.通过ΔH判断吸、放热反应。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填“不相等”或“相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的变化。

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守恒和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的变化。

【课堂探究】1.定义:,又叫。

2.表示符号:。

3.单位:(或)。

4.放热反应:即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中和反应、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化合、铝热反应。

5.吸热反应:即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C与CO2反应、CaCO3高温分解、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注意】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

如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

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6.计算方法:(1)ΔH=(2)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0时,为热反应;ΔH>0时,为热反应。

7.注意:在应用焓变时,应注意ΔH的符号。

当ΔH>0时,其“+”号不能省略。

◆随堂测验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2.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4.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水由气态变为固态B.ΔH>0的化学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5.关于化学反应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D.化学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C.氧化钙与水反应D.碳酸氢铵分解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8.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把试管放入盛有25 ℃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往其中滴加5 mL稀盐酸。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学分析】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并不等同于化学反应中热量的释放与吸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以不同的能量形式呈现,如热、光的释放和吸收,电能、电磁波的释放和吸收等。

许多化学反应伴随有热量的放出和吸收,在这些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也不一定全都以热量的形式呈现。

注意帮助学生区分吸热反应与需要加热引发的化学反应。

认识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在能量变化上的区别。

不要求学习热效应、燃烧热、中和热、焓变等概念。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化学反应中热量的计算时,不涉及盖斯定律的内容。

教材通过“你知道吗”栏目,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利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质能量转化四处可见、形式多样。

在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本质时,要使学生明确三点:1.热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守恒;3.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引导学生从能量变化的高度来学习节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质;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1.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阅读、教师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导阅读---“你知道吗?”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1)都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

(2)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化学反应的本质(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3.化学反应按热量的变化分类(1)概念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2)分类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化学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图示法表示补充讲解化学反应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 + 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 + 成键时放出的能量练习一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C(s)+CO2(g)2CO(g)Ba(OH)²8H2O(s)+2NH4Cl(s)=BaCl2(aq)+2NH3(g)+10H2O(l)Zn+H2SO4=ZnSO4+H2↑ C(s)+H2O(g)CO(g)+H2(g)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a.所有燃烧反应;b.酸碱中和反应;c.金属与酸生成气体的反应;d.大多数的化合反应能量的释放能量的贮存(2)吸热反应:a.C(s)+CO2(g)2CO(g);b.Ba(OH)²8H2O(s)+2NH4Cl(s)=BaCl2(aq)+2NH3(g)+10H2O(l)c.C(s)+H2O(g)CO(g)+H2(g)d.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练习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除了热量外,还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也服从能量守恒定律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总结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浙江专用学案:专题2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浙江专用学案:专题2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开发高能清洁燃料。

反应热与键能一、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

相比较来说,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洁净的燃料。

二、燃料燃烧过程放出能量的大小1.定性判断燃料燃烧过程放出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定量计算一定物质的量的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等于一定物质的量的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减去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可燃物与氧气或其他助燃剂)化学键断裂时所消耗的总能量。

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时所消耗的总能量越少,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越多,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O2―→2O过程需要释放能量。

()(2)所有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断裂1 mol H—Cl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1 mol H—Cl键释放的能量相同。

()(4)断裂1 mol H—Cl键和1 mol H—I键所需能量:前者小于后者。

()(5)1 mol H2和1 mol Cl2的总能量大于2 mol HCl的能量。

()答案:(1)×(2)×(3)√(4)×(5)√2.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断裂1 mol H—H键吸收436 kJ能量,断裂1 mol Cl—Cl 键吸收243 kJ能量,形成1 mol H—Cl键放出431 kJ能量。

H2+Cl2===2HCl的化学反应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________。

(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_______。

(3)判断H2+Cl2===2HCl是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反应。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 苏教版 必修2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 苏教版 必修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一、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燃料燃烧的条件:(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②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空气不足:①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

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观点,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例1】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物质燃烧时都发生氧化反应,并不是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

【答案】D[例2]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固体燃料利用率的是()A.粉碎固体燃烧,增大反应接触面积B.鼓入足量空气,使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C.使煤洁净(气化和液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鼓入大量空气(远远过量),使燃料完全燃烧[解析]提高固体燃料利用率,通常可以通过增大反应接触面积或增大空气量来实现。

空气远远过量,会带去部分热量,不利于燃料的充分利用。

[答案]D[例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A.固体NaOH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NH4NO3解析:物质溶解于水中的热效应属于了解的内容,也是最基本的感应化学现象的一个方面。

如NaOH、CaO、浓H2SO4溶于水都是典型的放热过程;NH4NO3溶于水是吸热的;C2H5OH、NaCl等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

答案:AB[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解析:从能量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有助于加深对反应的全面理解。

资料:江苏省扬州市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2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案)

资料:江苏省扬州市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2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学目标1、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并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习图表表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方法;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运用4、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

教学重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运用教学难点:从微观结构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教学方法:实验,讨论,讲解教学过程【学习准备】列举一些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学习活动】学习活动1、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例1】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1)镁条燃烧(2)高温煅烧石灰石(3)氧化钙和水反应(4)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分析(宏观)物质的变化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不相等,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的形式,则反应过程中要伴随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E(反应物)>∑E(生成物)∑E(反应物)<∑E(生成物)(2)从键能的角度分析(微观)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新化学键的过程,断键需能量,成键要能量。

两个过程中的能量之差就是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①若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________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②若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_______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学习活动2、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例如:H2(g)+Cl2(g) = 2HCl(g);△H=-184.6 kJ/mol2、注意:(1)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标明物质的状态:固体,气体,液体(2)用△H表示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H<0表示,△H>0表示(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种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2教案: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2教案: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意义。

●课标解读1.会利用化学键的变化计算或判断能量变化。

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含义。

3.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地位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有的反应吸收能量,有的反应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如何变化?这些反应的能量变化对工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

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新课导入建议我们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等可燃物燃烧时释放能量,你知道这些热能从何而来吗?石灰石分解需高温煅烧才能变成CaO,你知道高温加热提供的热能又转化成什么呢?要清楚这些问题,本课时将给出答案。

●教学流程设计1.CaCO3的高温分解:热能―→化学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电解水制H2:电能―→化学能;物质的燃烧:化学能―→热能、光能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是指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如镁与酸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

(2)吸热反应是指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如Ba(OH)2·8H2O与NH4Cl混合反应,石灰石的分解,水的分解等。

3.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1)意义:CaCO3(s)===CaO(s)+CO2(g) ΔH=+178.5 kJ·mol-1的意义是1 mol CaCO3固体完全分解生成1 mol CaO固体和1 mol CO2气体,吸收178.5 kJ 的热量。

(2)几点说明:①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标明物质的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③热化学方程式ΔH表示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代表放热,“+”代表吸热。

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化学键的变化来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释放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化学反应中不仅是物质的转变,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比较常见的是化学能与热能、电能、光能等的互相转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实验探究(2)概念①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C +CO 2=====高温2CO 、C +H 2O(g)=====高温CO +H 2等。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比较例1 硅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

工业冶炼纯硅的原理是: 粗硅冶炼:①SiO 2+2C=====高温Si +2CO↑。

精炼硅:②Si+3HCl=====高温SiHCl 3+H 2; ③SiHCl 3+H 2=====高温Si +3HCl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①是_____________反应,②是_____________反应,③是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反应②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题点常见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答案(1)吸热放热吸热(2)小于解析(2)因为反应②是放热反应,所以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易错警示(1)“三个不一定”①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碳和氧气的反应。

②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

③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如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是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如升华、蒸发等过程是吸热过程,但不是吸热反应。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关系①化学反应过程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物质内部能量的关系①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物质种类发生变化和能量发生变化。

②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例2 H 2+Cl 2===2HCl 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1)根据上图填写下表:(2)该反应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 kJ 热量。

考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题点 由化学键的变化认识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答案 (1)679 862 (2)放出 183例3 已知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 —O 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 ,则氢气中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为( )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D .188 kJ 考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题点 利用化学键求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答案 C解析 由1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121 kJ 可知:2 g H 2(即含1 mol H —H 键)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能量为121 kJ×2=242 kJ 。

由化学方程式H 2(g)+12O 2(g)=====点燃H 2O(g)可设1 mol H —H 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Q ,则:Q +12×496 kJ-2×463 kJ=-242 kJ ,Q =436 kJ 。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三字诀”写—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标—用ΔH“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负值表示反应放热,正值表示反应吸热。

ΔH 的单位为kJ·mol-1例如,已知1 mol C与1 mol O2完全反应生成1 mol CO2放出393.6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3.6 kJ·mol-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3)在右端注明ΔH的符号(正号常省略)、大小及单位。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化学计量数改变,ΔH 的数值要相应改变。

例4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12H2(g)+12I2(g)===HI(g)ΔH=-9 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mol氢气和1 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9 kJ热量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放出9 kJ的热量C.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的HI气体放出18 kJ的热量D.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吸收18 kJ的热量答案 C解析热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形式是表示一定物质的量、一定聚集状态的反应物完全反应生成一定聚集状态的生成物时的放热或吸热情况。

只要依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对于本题就不难作出判断。

例5已知:101 kPa时,1 mo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 518 kJ,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g) ΔH =5 518 kJ·mol -1B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ΔH =-5 518 kJ·mol -1C .H ++OH -===H 2O ΔH =-57.3 kJ·mol -1D .2NaOH(aq)+H 2SO 4(aq)===Na 2SO 4(l)+2H 2O(l) ΔH =57.3 kJ·mol -1答案 B解析 A 项,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应取“-”,同时水应为液态,故A 错;C 项中应标明H +、OH -状态是稀溶液状态(aq);D 项中Na 2SO 4应为稀溶液状态(aq),ΔH 应取“-”且数值错误,故D 错。

思维启迪——“四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一查“四态”。

即(g 、l 、s 、aq)是否正确;二查“正负莫反”。

即“+”、“-”是否与吸热和放热一致;三查“单位书写”。

即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 -1;四查“数值对应”,即ΔH 的数值与物质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三、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1.热值已知下列几种燃料的热值:其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s)+O 2(g)===CO 2(g) ΔH =-396 kJ·mol -1②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6 kJ·mol -1③H 2(g)+12O 2(g)===H 2O(l) ΔH =-286 kJ·mol -1④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 ΔH =-1 380 kJ·mol -1(1)完全燃烧相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放出热量的大小顺序是④>②>①>③。

(2)完全燃烧等质量的上述物质,放出热量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④。

(3)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大小常用热值来衡量。

燃料的热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g -1。

(4)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是指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与煤等燃料相比较其优点是热值高,使用起来更经济,对环境污染小。

2.以煤为例,探究提高燃料燃烧效率问题(1)煤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依据是与空气中O 2的接触面积增大,煤粉燃烧更充分,反应速率加快。

(2)通入适当过量空气的依据是空气充足,煤粉燃烧充分,生成CO2,放出热量多;若空气不足,煤燃烧不完全,生成CO,产生热量减少,且会造成污染。

(3)选择保温隔热且耐热的炉(灶)膛材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4)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将燃烧后的废气通过交换装置,供其他方面使用。

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及意义(1)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措施①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②尽可能充分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2)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意义在于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例6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①提高燃料的着火点②降低燃料的着火点③将固体燃料粉碎④将液体燃料雾化处理⑤将煤进行气化处理⑥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考点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题点提高燃烧效率的探究答案 C解析理论上,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

对于①和②,由于燃料的着火点是其固有的性质,不可改变,故这两项措施不可行。

③④⑤所采取的措施均是为了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③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④有的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引发后,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考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题点 多角度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答案 A解析 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铜在氯气中燃烧;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N 2与H 2合成NH 3;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放热反应,如果反应放出的热量达到反应所需要的热量,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如Fe +S=====△FeS 。

2.(2017·河北承德一中月考)关于下列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表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热效应B .该图表示某反应能量的变化与生成物状态无关C .该图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D .该图表明化学反应不仅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考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题点 由图像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答案 D解析 A 项,起始能量与最终能量不变,因此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故错误;B 项,图中并没有表现出物质的状态,因此不能得出该结论,且反应能量的变化与生成物状态有关,故错误;C 项,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错误;D 项,多余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因此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