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考试模拟试卷A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大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考试模拟试卷A解题思路

大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考试模拟试卷A解题思路

机密★启用前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1年8月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考试模拟试卷解题思路考试形式:开卷试卷类型: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但对这个本原是什么二者的回答却是根本不同的。

前者认为是物质,而后者认为是精神。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者说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方面加以扩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就会产生唯心主义。

4.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九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5.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节: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6.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五节: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7.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节: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8.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五节:真理的检验标准。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9.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10.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pptx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pptx
.客观性: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防活动,它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并产生一定的物防结果.实践活动离不开物质 条件的支持.任何脱离物质条件的实践都是不可能的.
.能动性:实践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人类在实践中不仅遵循自然规 律和社会规律•还通过自身的智然和创造力•积极改造自然和社会.
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只从客体和直观的形式 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不是把它的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即实践。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 特别是毛泽东,他在£论持久战3中强调了人的“自觉的能动性”,即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性,
实践的基本内通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
2024年国索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蓦本夙理低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 试卷A
一、的述■(本・共1小■,每小・100分,共100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的第一个文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 出:“从的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法点是:对对思、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 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 2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椰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 日‘自觉的能动性‘,地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克思之前的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虽然也生调物质 第•

20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考大作业A及答案(第3套)

20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考大作业A及答案(第3套)

20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A・、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衣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C论持久战》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清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答: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

在我为间接经验拧,在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不能高开直接经脸。

但是人不能事事都*直接经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来自于间接经验。

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努力学习,潜心实践,“一勤天下无难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戕起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耍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恩格斯说:“社会•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J正是古代水利工程、建筑、航海、战争等的需要,催生了古代的天文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正确答案:B注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2.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 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 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 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答案:D注解:凡是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都是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无法正确反映存在的,都是不可知论。

标准就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3. 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A注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持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德漠克利特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颗粒(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在虚空中数量的多少构成小同的事物。

中国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认为天地万物都足元气构成的。

元气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皆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4. 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正确答案:B注解: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晋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

5.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答案:C注解: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大工18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2(满分题)

大工18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2(满分题)

(单选题) 1: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劳动资料B: 劳动者C: 科学技术D: 劳动对象正确答案:(单选题) 3: 真理作为一种()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A: 客观B: 主观C: 相对D: 绝对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地理环境的优劣B: 人口增长的快慢C: 社会风气的好坏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正确答案:(单选题) 5: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A: 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C: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D: 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单选题) 6: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 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 能否付诸实践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正确答案:(单选题) 7: 实践的()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A: 客观能动性B: 直接现实性C: 绝对性D: 前进性正确答案:(单选题)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B: 基础C: 前提D: 内涵正确答案:(单选题) 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A: 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B: 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C: 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D: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

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 不可知论的思想表现C: 根据唯物论的观点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正确答案:(多选题) 1: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 劳动发展的历史B: 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C: 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D: 物质资料生产者活动的历史(多选题) 2: 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

2022年大工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及答案

2022年大工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及答案

大工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3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旳基本方式是(D)。

A. 人事参与B. 人事进入C. 进入制D. 参与制满分:3 分2. “每个人旳自由发展是一切人旳自由发展旳条件”。

这一段话出目前(D)。

A. 《资本论》中B. 《共产主义原理》中C. 《哥达大纲批判》中D. 《共产党宣言》中满分:3 分3. 在人旳发展和社会发展旳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觉得(D)。

A. 前者是个人旳抱负,后者是社会旳目旳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旳历史发展过程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本满分:3 分4. 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旳根据是(D)。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旳锋利化B. 个别公司有组织旳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旳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旳日益壮大D. 生产旳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旳矛盾满分:3 分5. 马克思主义觉得,消灭“三大差别”旳核心在于(D)。

A. 消灭工业和农业旳差别B. 消灭都市和乡村旳差别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旳差别D. 消灭利益差别满分:3 分6.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旳(C)。

A. 复杂劳动决定旳B. 具体劳动决定旳C. 劳动二重性决定旳D. 抽象劳动决定旳满分:3 分7. 金融资本是(D)。

A. 垄断旳银行资本B. 垄断旳工业资本C. 垄断旳产业资本D. 垄断旳工业资本和垄断旳银行资本互相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旳资本满分:3 分8. 实现了人旳“自由个性”旳发展是(D)。

A. 资本主义社会此前旳人旳生存状态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旳人旳生存状态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旳人旳生存状态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旳人旳生存状态满分:3 分9.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

A. 处在绝对自由旳原始社会状态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旳状态C. 容许自由竞争旳资本主义状态D. 挣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旳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旳状态满分:3 分10. 生产商品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B)。

大工14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1答案

大工14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1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工14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1一,单选题1. ()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A. 度B. 质C. 量D. 矛盾?正确答案:A2.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 物质B. 科技C. 精神D. 规律?正确答案:C3. 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事物周期性的变化过程,其表现形式有()。

A. 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 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 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正确答案:C4. 列宁是从物质与()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A. 精神B. 意识C. 规律D. 事实?正确答案:B5.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正确答案:B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的是()。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B.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 对立统一规律?正确答案:B7.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正确答案:C8. “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正确答案:B9.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A. 物质范畴B. 精神世界C. 科学技术D. 意识?正确答案:A10.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 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百万种。

大工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2答案

大工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2答案

大工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2答案3.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有()。

A.所有制形式B.生产资料的使用方式C.劳动分工的程度D.生产力的水平正确答案:ABD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

A.矛盾B.运动C.质量D.量正确答案:AB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对物质和意识的看法B.对社会历史的看法C.对自然界的看法D.对人类社会的看法正确答案:A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A.阶级斗争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经济基础正确答案:A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A.不可避免的B.自然而然的C.有规律的D.偶然的正确答案:C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的本质是()。

A.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B.反映个人主观意识的意识C.反映自然界的意识D.反映个人欲望的意识正确答案:A9.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因果联系规律正确答案:ABD10.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和意识相互独立D.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正确答案:A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30分)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意识的变化推动的。

正确2.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正确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没有规律可循。

错误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社会历史的看法。

错误5.真理的标准是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错误6.社会意识形态是超结构,不会对社会基础产生影响。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唯一决定因素。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成不变的,不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8月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考试模拟试卷解题思路考试形式:开卷试卷类型: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但对这个本原是什么二者的回答却是根本不同的。

前者认为是物质,而后者认为是精神。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者说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方面加以扩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就会产生唯心主义。

4.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九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5.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节: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6.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五节: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7.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节: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8.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五节:真理的检验标准。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9.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10.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在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前提下实现的,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节: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节: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3.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节: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

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个典型。

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4.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面貌及社会历史的变化和更替。

5.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6.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

9.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0.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表现为他们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任务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可以加速或延缓一定的历史进程。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节: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七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是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个别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一般和个别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仪式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2.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五、材料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五节:真理的检验标准。

材料1、2、3中所包含的思想主要倾向是属于真理标准问题上唯心主义观点。

材料3中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具有主观唯心主义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