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歌声》word版教案2

合集下载

《歌声》教案范本

《歌声》教案范本

《歌声》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声》这篇课文,了解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料。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乡村风光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乡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3)板书课题《歌声》,引导学生思考:歌声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指导。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歌声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作者喜欢乡村的生活?4. 学习重点词语(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

5. 总结拓展(1)学生谈收获,总结课文学习心得。

(2)教师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乡村生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乡村生活的认识。

2. 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投入和语音准确性。

小学语文第四册《歌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四册《歌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四册《歌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歌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 13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1、认读本课生字 13 个,会写 9 个生字2、能正确读文,了解大致内容三、教学准备:字卡、录音机、磁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吧!听着歌声你的心情怎么样?在 1920 年的一个夜晚,一个不满 10 岁的小姑娘用嘹喨的歌声拯救了大家的生命。

板书:歌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二)听录音:《歌声》(三)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四)初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并标出自然段。

(五)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解答)。

(六)组内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师生相互答疑)。

(七)看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挑出难记易错的字,大家探讨识记方法共同解决。

(八)测读生字:1、开火车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小老师匡助解决)2、“你指我读”游戏:为全对的同学击掌鼓励。

3、抢读比赛。

(九)多音字:zhá(挣扎)zhā(扎根)扎花扎实扎针(十)指名生分别读课文(十一)指导写字:1、生观察指出易错字2、重点指导:幸:下面是“羊”字少一横昂:与“迎”比较聚:第十笔是“丨”注意下面部份的写法拢:与“扰”区别添:注意右下的写法3、学生读读写写(十二)作业:1、生字、词2、读课文(十三)板书设计及课后随笔:歌声幸昂聚拢添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落水的小姑娘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

2、懂得在遇到危(wei)险时要积极想办法摆脱困境。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味小女孩面对困境时那种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准备:录相《铁坦尼号》沉船时人们惊慌的场面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叙述生想象)黑暗中,海风呼啸,大海中行驶着一艘巨大的游轮,船舱里人们在纵情欢笑,蓦地,船身剧烈摇晃起来,人们立刻慌乱起来,船渐渐下沉,落水的'人在冰冷刺骨的海面上拼命挣扎,过了很长期,救生船还是没有到,人们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二)读第一自然段,体味马金纳“绝望”的心情(三)师:在这时,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四)课件演示:马金纳顿时觉得混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歌声》教案范本

《歌声》教案范本

《歌声》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声》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2.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体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歌声》的文本。

2. 相关音乐素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b. 引导学生谈论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c. 板书课题《歌声》,简介课文作者。

2. 朗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c.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感受。

3. 学习课文:a.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c. 讨论课文中的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

4. 音乐欣赏:a. 播放相关音乐素材,让学生欣赏。

b.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体验。

c.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情感表达:a. 学生讨论如何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b.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c.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b. 强调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热爱音乐。

7. 作业布置:a. 让学生课后为自己喜欢的歌曲写一段赏析。

b. 练习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

8. 板书设计:歌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追求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10. 课后拓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音乐素材和乐理知识,让他们在课后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歌声》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歌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歌声》教学设计【导语】课文主要讲述小姑娘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没有绝望,没有放弃,她仍然顽强地高声歌唱,最终才获得了生的希望。

我们的一生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不幸,当我们真正面对它们的时候,要像小姑娘一样,充满希望,不要放弃,不要退缩,要勇敢地面对一切……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面对困境时那种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手指课题,生齐读)《歌声》。

2、考考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体会“绝望”。

1、①触礁了,船沉了,哪个自然段在写船沉了?生:第一段②这时人们是什么心情?边读第1段边从书中找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概括。

生:绝望。

(师板书:绝望)2、①什么是绝望?(没有一点希望)②孩子们,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没有希望相同吗?生:不同③那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绝望是什么意思?(没有生存的希望了,快死了)④请你读出这个词的意思来!3、人们绝望了,为什么人们绝望了?请听老师读第1段,边听边想。

(多媒体配乐,师范读第1段)4、生交流“绝望”的语句。

抓重点词语,品读并感悟。

5、①孩子们,让我们亲眼去看看这场灾难吧!(多媒体放录像,师配画外音:这是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艘轮船不幸触礁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船身一下子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凶猛地涌进了船舱,顷刻间,大人、小孩奔跑着、叫喊着、哭泣着,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束手无策,人们惊慌失措,任凭海水无情地把他们吞没。

船沉了,人们纷纷落入了水中,海水猛烈地击打着人们,人们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拼命地挣扎着,呼救着,大家都在艰难地寻找着能让自己获救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有。

语文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歌声》教学设计4

语文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歌声》教学设计4

《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探究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探究阅读,了解课文大意,感悟小姑娘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懂得遇到困难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要勇敢的面对。

教学重点:1、自主探究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在敌人面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英雄。

(课件出示海难中的小姑娘)你看到了什么?关于这位小姑娘你还想了解些什么?2、让我们带着疑问认真读读课文。

(板书课题:歌声)齐读课题。

二、尝试读文,自主识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给课文标上段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想办法认识它,不熟悉的字就多读几遍记住它。

2、自主探究识字。

(1)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新学会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给大家讲一讲。

(2)还有哪些字你不认识,现在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小组合作读生字并组词。

(4)(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不幸触礁挣扎继续隐约笼罩妇女清脆聚拢增添)齐读生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对课文有哪些了解?三、再读课文,引发思考,逐层感悟。

1、你认为小姑娘是一位小英雄吗?联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小组交流讨论,再指名说一说。

从以下方面相机指导:(1)切身体会当时的情景:假如是你在漆黑的夜晚落在冰冷的水中,孤立无援,又冷又饿,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2)遇难的人们是什么感受?怎么做的?(1自然段)抓住“拼命挣扎”、“筋疲力尽”、“绝望”来体会。

(3)不满十岁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3自然段)重点体会“她一次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2、人们为什么感谢这位小姑娘?想一想,小姑娘的歌声除了为大家引来了救生艇,还有什么作用?(结合2、3、4自然段思考)结合“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歌声》教案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歌声》教案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歌声》教案二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

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

3.知道在面临危难时勇气和信心往往能带来奇迹。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

教具准备:田字格小黑板、录音机、生字卡片、磁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歌声。

1.谈话引入:爱唱歌吗?谁愿意把歌声带给大家?2.不同的歌声带给人们的感受则不同,听了他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3.歌声不仅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还会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正是以歌声为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出示课题:22.歌声二、创设情景,走进课文。

1.笛声引入,闭眼想象:故事就在这汽笛声中开始了。

1920年的一个夜晚,海风啸啸,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大轮船。

船上灯火通明,马金纳和其他乘客一样在船舱里兴奋地唱啊、跳啊,快乐极了!2.创设情景,体验失望:忽然,他们感觉到船身猛烈地晃动了一下,接着就听见有人大声地喊叫:“不好了,轮船触礁了,要沉船了,快跑啊!”“扑通,扑通……”人群一个一个地跳入了海里。

不久,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可是救生船还是没有来。

请你们设想一下,此时的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3.小结:是的,海水冰冷刺骨,人们的力气也已经耗尽,大家都认为自己已经毫无生还的希望,此时的人们可以说是绝望了。

马金纳也不例外,你们瞧,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4.这群遇难的人们命运如何?你们想知道吗?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5.逐段指名读。

正音:触礁、笼罩、增添。

教学生字:触、罩、增、添。

6.生字教学:妇、抹、聚。

北师大版《歌声》教案

北师大版《歌声》教案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 续续的歌声。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 续续的歌声。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 续续的歌声。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 续续的歌声。 突然,海面上传来歌声。
就在马金纳绝望的时候,远处海面 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 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为什么呢? 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 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 过来了。
海风把她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 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 过来了。
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 来了!马金纳、小姑娘,所有游过 来的人都得救了。大家从内心感谢 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己的歌声, 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 救了大家。
使人们充 满着希望。
给人们求 生的勇气 和力量。
使人们聚拢 到一起。
拓展 课文中的歌声可以救人,请你说说歌 声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提示:慰问孤老,去幼儿园与 小朋友联谊,给残疾人送温暖…..
老师也来说一说
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面对死亡的威胁,小姑娘不但没有
绝望,反而用自己的歌声鼓励大家坚持 1、你真坚强,面对困难不退缩, 下去,终于等到了救生艇。她给遇难人 我要向你学习。 们的,不仅是生命,而且是勇气,是面 2、你真是个英雄,是你的歌声 对困境英勇的坚强、乐观的态度值得我 救了大家。 学习。
小姑娘的英雄 事迹给你留下 什么印象呢?
隐隐约约 拼命 聚拢 挣扎 激昂 清脆 妇女 传播


(突击)
(突然) (突出)

duàn (断开)
(断电) (不断)

(二年级语文教案)《歌声》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教案)《歌声》说课稿

《歌声》讲课稿二年级语文教课设计《歌声》是北师大第四册第 12 单元小英豪中一篇主体课文,叙述了在轮船淹没后,一位不满 10 岁的小姑娘用歌声唤起自己和遇险的人们求生的勇气,引来救生艇终于获救的感人故事。

依照以上教课内容、新课程教课理念和学生实质状况特拟订教课目的以下:1、认字 20 个,持续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习落水的小姑娘在存亡关头表现出来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折服的勇气;3、懂得在碰到危险时要踊跃想方法,挣脱困难。

我以为指引学生领会小女孩面对困难的那种勇气、乐观的人生态度应是教课要点。

教课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如何救人的。

因为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质有必定的距离,要使学生深切的感知,深入意会小女孩面对困难的勇气、乐观,一定经过朗诵、想象等手段,发挥学生的创建性思想,教课中我主要采纳以下教课方法:朗诵体验法、情形对话法、鼓舞赏识法。

有了以上的教课准备,我主要经过以下几步达成:一、讲话导入,检查预习直接点题,沟通歌声会给人们带来什么?(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能够欢乐心情、有时还能够拯救人的生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读为本,抓住“歌声”这一线索,展开阅读教课。

(1)经过读认识课文中的歌声是如何救人的。

在教课中能够从课文下手,让学生划出描绘歌声的句子,同时圈出描绘歌声的词语。

这里浸透着学习习惯的培育,让学生在静心读文中圈画词语。

(2)依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语,教会学生经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何会断断续续,从而引出文章中的句子。

经过频频朗诵领会小女孩的坚持,遇事乐观镇定。

三、指引学生边读边思,理解歌声是如何救人的。

本文的难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如何救人的。

我利用学生过去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思虑过去人们是如何救人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何说是歌声救了大家?能够做情形对话练习:马金纳听到歌声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其余落水的人们听到歌声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营救人员听到歌声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经过情形练习让学生对歌声有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课文,联系实际,理解小姑娘的英雄品质。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小姑娘用歌声给大家带来的勇气和力量以及获救者对小姑娘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积累句子。

2.通过朗读,感悟小姑娘遇险时的坚强和用歌声传递力量的巧妙办法。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求生力量,坚持到底的意志,对求生的勇气。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含义深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孩子们的心理感悟能力不足,所以我计划在上节课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关键字词入手,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品读,并于读中悟情、悟中表情,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歌声
1、师:孩子们,听,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的声音)
2、师:在如此大的海浪中,有一位小姑娘在唱歌,那是什么样的歌声呢?谁可以来帮我填一填这个空(出示课件)生尽量的说
的歌声
3、过渡:原来,在同学们的心里有这么多的歌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歌声》这个感人的故事,一起来体味,这又是怎样的歌声!
4、板书课题:歌声(学生齐读两遍)
二、创设情景,走进课文
过渡:同学们,那是1920年的一个夜晚,黑暗中,海风呼啸,一艘巨大的游轮在大海中行驶着,船舱里人们在尽情欢笑。

突然,船身剧烈摇晃起来,船渐渐下沉,落水的人在冰冷刺骨的海面上拼命挣扎。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危急的时刻,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想,假如你也坐在这艘轮船上,你会怎样呢?(视屏播放《诺曼底号遇难记》片段)
2、学生说观看后的真切感受。

三、深入理解、用心体会
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船上的马金纳叔叔当时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自由朗读,用心体会。

2、教师引领学生说马金纳叔叔的表现。

(1)引导理解“拼命挣扎”和“筋疲力尽”(联系孩子们自己的真实经历)
(2)出示句子: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了,救生船却还是没有来,马金纳心想:。

引导理解“绝望”
3、指导朗读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出马金纳叔叔的绝望,好吗?
4、体会小姑娘的表现
师过渡:就在马金纳如此绝望的时候,他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直线划出马金纳听到了什么?用括号表示他是怎么做的?用浪线划出马金纳看到了什么?
A.出示“听见”部分,引导体会
出示句子:就在马金纳绝望的时候,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心想:。

B.出示“怎么做”部分,利用近义词理解“顿时”
你觉得还有哪个词可以代替“顿时”呢?
C.出示“看到”部分,引导体会
小活动:
现在老师要做个采访活动,谁有精神,老师就采访他。

(适时组织教学)
a.你游泳时被水呛了是什么感觉?(为理解小姑娘要做到“一次又一次、冒、抹一抹、又唱”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做好铺垫。


b.那么,小姑娘一次又一次地被海水呛着,她却坚持唱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出示句子:看到这一切,马金纳震撼了,心想:。

(2)读中感悟
大家都找对了吗?谁能伴着这海浪声把这句话读得抑扬顿挫?(播放海浪声)
A.指名读师生点评
B.齐读(克服之前同学的不足)
(3)过渡(课件展示)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

四、想象说话,感悟歌声
过渡:同学们,当时很多落难的人像马金纳叔叔一样,听到歌声后朝着小姑娘聚拢过来了。

想一想,落难的人们听到歌声会想些什么?四人一个小组讨论,记住,认真听别人的意见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开始吧!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发言。

3、由此可见,小姑娘的歌声带给落难的人们是什么呢?(板书勇气、力量)
4、小姑娘顽强地唱着,后来她的歌声也给人们带来了一艘小艇,人们因此得救了。

大家从内心感谢小姑娘,是她,是她的歌声救了大家。

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过渡:如果没有歌声,这些落难的人就会被大海无情地吞没,他们将失去宝贵的生命。

也就是说,是小姑娘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1.生自由发言(师板书:小英雄)
2.出示课件再次填空
的歌声
3.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小姑娘的崇敬之情,伴着这优美的歌声,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好吗?(播放音乐配乐朗读)
4.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呢?瞧,小英雄们来了!(PPT出示小英雄图片及简介)
5.总结全文
看着同学们惊讶、羡慕、钦佩的神情,老师想说:聪明、勇敢、热情的你们也能成为受人崇拜的小英雄的,老师相信你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