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腔胃运动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食管癌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的整体护理

食管癌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的整体护理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目前居世界第一位。
阆中地区的人民因为嗜食过烫食物,吃泡菜、酸菜等腌制食品而成为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
食管癌的治疗以早期诊断,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为主。
因手术改变其正常生理结构,以致术后常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多发生于食管胃吻台术后半年以上,有的甚至在术后几年才发生。
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疼痛,烧灼感,饭后反胃,饱胀,恶心、呕吐,吞咽疼痛和困难。
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情绪,甚至怀疑手术失败,给家庭及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
因此,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提高患者得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2013年6 ~2014年6月我科共收治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3-18月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5例,男48例,女31例;年龄≥60岁的48例,<60岁的37例;全部经内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
其临床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疼痛,烧灼感,饭后反胃,饱胀,恶心、呕吐,吞咽疼痛和困难,还有溃疡出血和穿孔。
2治疗方法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治愈食管黏膜的炎症,并预防复发。
临床上治疗RE的目标一般包括:①减轻或消除胃食管反流症状;②预防和治疗严重并发症;③防止胃食管反流复发。
3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整体护理内容3.1入院宣教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专业护士、科主任、科护士长及病区作息时问等各项规章制度。
介绍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护理、疾病控制与变化以及转归等。
3.1 心理护理由于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已经经历手术的心理及生理的双重打击,心身已经很脆弱,对疾病反应也变得格外敏感,有时甚至怀疑治疗失败,这无疑是对患者的有一打击,因此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干预可减轻肿瘤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强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尤其是NK 细胞的活性)而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和生存质量[1]。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宋继东;付天泽;许金生【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及抗反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1我科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20例,其中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组96例(A组),胸内吻合组184例(B组),胃代食管经胸腔途径吻合组140例(C组),并对其3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比例C组>B 组>A组(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后胃经纵隔行颈部吻合可显著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率,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次之.【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0(016)001【总页数】2页(P19-20)【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胃食管反流【作者】宋继东;付天泽;许金生【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外一科,焦作,454850;河南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外一科,焦作,454850;河南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外一科,焦作,454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食管癌切除术后的重建术绝大多数采用食管胃吻合术,但患者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是术后长期甚至终生存在的并发症,而且大多数认为是食管切除手术不可避免的结果,其发生率高达50%~70%[1]。
本文通过对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食管癌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0-01~2008-01我科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 420例,其中男272例,女 148例,年龄 37~76(平均62)岁。
其中胃经食管床途径颈部吻合96例(A组),胸内吻合184例(B组),胃代食管经胸腔途径吻合140例(C 组)。
1.2 随访情况采用家访、电话、及门诊复查相结合方式,3组病例随访1年,随访间隔为2个月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有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如颈部或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反酸、呕吐等。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FGR 儿围生期发病率和病死率比正常儿高68倍病因有孕妇因素胎儿因素和胎盘脐带因素按胎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分为内因性均称型FG R 外因性不均称型FG R 和上述两型的混合型本文已排除内因性匀称型FG R 病例�主要讨论胎儿继发性生长发育不良孕早期胚胎发育正常至孕晚期才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所至的外因性不均称型FG R (2)肝素作为抗凝剂在临床上应用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肝素为带有强负电荷的粘多糖硫酸酯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4000V d 为0.06L/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在肝脏代谢经肾排出T1/2约为1可随剂量增加而延长肝素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无致畸作用可于妊娠期使用国外有文献报道�3�妊娠中晚期肝素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预防妊高征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并发症初步认为与肝素的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肝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抗凝等多种作用此外还能调节血脂和脂蛋白激活脂蛋白脂酶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下降而使高密度脂蛋白有效循环从而使血脂代谢平衡肝素能阻断激素细胞因子及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生长抑制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具有消肿利尿降血压作用�4�最近有关FG R 的动物模型显示在抗磷脂抗体和血小板来源的磷脂促凝物介导的FG R 胎儿的胎盘上与有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如子宫胎盘血管栓塞和绒毛周围血液凝固提示胎盘血凝状态增强可能导致FG R 血液高凝状态是FG R 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肝素可阻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防止其在胎盘血管基底膜上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胎盘功能�从而调节宫内微环境�促进胎儿生长�5��(3)使用肝素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与建议肝素不能与右旋糖酐配伍�以免减低药效�肝�肾功能有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建议小剂量�低分子量�短疗程(7�10d )�间隙性用药�加强护理宣教�避免意外创伤�术前或产前4�6�停药�参考文献�1�韩小英�于荣�刘维靖.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 �.首都医学大学学报�2005�25(3)�34-36.�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139.�3�K ���e �W H A ��������������d a ���b �d �-a ���c �a �e d �e c ���e ����e ��a �c ��������e a ��e �������e �a ���a �d ���-d ��e a �����������e ���������-d ��e a ������a ���e �J �.A �JO b ��e �G ��e c ���2006�184�1788-1791.�4�胡先平�刘付强.丹参�肝素在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中的作用�J �.中国优生与遗传学杂志.2006�14(1)�119.�5�樊尚荣�董悦.胎儿及新生儿疾病�M �//顾美皎�主编.临床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5-494.(收稿2009-09-28)(E ������C ���e c �e d B �Sa c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宋继东付天泽许金生河南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外一科焦作454850�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及抗反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1我科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20例其中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组96例(A 组),胸内吻合组184例(B 组),胃代食管经胸腔途径吻合组140例(C 组)并对其3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比例C 组>B 组>A 组(�<0.05)�结论食管癌切除后胃经纵隔行颈部吻合可显著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率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次之��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胃食管反流�中国分类号�R 7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991(2010)01-0019-02������������,�������������������,.(D���������,,,,454850,C ����)T e e e e a e ���d ���a ����-e ����a �e a ��e ����a �d a ���-�e ����a ��e �e ����a �e a �ca �c ���� a.B e e c e a a 420ca e a e �����e ����a �e a �ca �c ����a ����J a �,2000��Ja �,2008������de �a ���e ��,96ca e ce ca e a a e c (G A ),184���a ����a c �c a �a ��������(G ����B ),140������a c �c a �a ����������e ����a ���a c b e (G C ),a d c a e c ca ��a ��������e �e ���e e ������.�������P ������������a ����-e ����a �e a ��e ����:G C G B G A (0.05).M ed a ����a �ce ���ca �a �a ��������a ��e �e ����a �e c ����ca �a ��a �e �������e ���e ����a -e a e a e ,a a a b e e a ����c a �c ��������e ���a ����e c �� d.食管癌切除术后的重建术绝大多数采用食管胃吻合术,但患者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是术后长期甚至终生存在的并发症,而且大多数认为是食管切除手术不可避免的结果,其发生率高达50%�70%�1�本文通过对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食管癌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0-01�2008-01我科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20例,其中男272例,女148例,年龄37�76(平均62)岁其中胃经食管床途径颈部吻合96例(A 组),胸内吻合184例(B 组),胃代食管经胸腔途径吻合140例(C 组)1.2随访情况采用家访,电话,及门诊复查相结合方式,3组病例随访1年,随访间隔为2个月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有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如颈部或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反酸,呕吐等�1.3统计方法组间差采用检验分析2结果A 组胃食管反流35例,发生率36.5%,B 组胃食管反流75例,发生率40.8%,C 组胃食管反流73例,发生率52.1%�A组胃食管反流率低于B 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0.05),C 组胃食管反流率明显高于A 组,2组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胃食管反流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直接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甚至误吸而危及生命其原因是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由于解剖学的重大改变,使正常食管的抗酸反流机制如膈肌脚的"弹簧夹"作用,胃底与食管间的H角,腹段食管和食管下端括约肌作用遭到严重破坏,胸腔负压和腹腔正压促发通过吻合口的反流3为此,临床工作者探索了许多抗反流手术方式,但迄今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显示,A 组中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B 组,差异有显著性,这与S S 等�4�报道的结果一致,其原因�(1)胸内吻合吻合口在胸腔内,使胃腔,吻合口及残余食管形成等负压的共同腔,而吻合口在颈部不受胸腔内负压的影响�(2)吻合口周围颈部肌群及软组织对吻合口及残余食管的挤压,使之在腔内形成了高压区(3)在直立或半卧位的状态下,由于重力的作用高胃吻合较低胃吻合反流的机会少�(4)胃上提包套式吻合术使插入胃腔内的食管残端有防止反流的瓣膜作用�5��以上四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胃内容物的反流�本组资料显示C 组中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1)胃在纵隔内维持了原解剖关系,有助于保持胸腔内脏器的正常位置和生理功能�(2)替代胃呈直线位无张力,利于胃内容物的排空�(3)心脏有节律的搏动传至胃壁加速了胃的排空,减少胃潴留,主动脉弓对胃壁的压迫形成了新的第二狭窄�6�,可引起"阀门"样作用因而减少了术后胃内容物的反流�为防止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学者们采取了许多办法,除采取半卧位和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外,还采用食管切除时附加抗反流手术,以期达到抗反流作用,改善术后反流的症状的效果�但到目前为止,各种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综上所述,我们主张�(1)尽量行食管次全切除颈部包套式吻合�(2)胃代食管均经食管床�此术式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还有如下优点��减少切缘癌残留��防止再发癌的发生��发生吻合口瘘时,处理简单治愈较快很少危及患者生命��胃在纵隔内避免了对心肺的干扰和压迫�参考文献�1�刘彦中,张丽青.胸腔胃与纵隔胃的临床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869.�2�付茂勇,赵雍凡,阎齐,等.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患者生活质量评价�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3,10(2)�101-104.�3�傅诚强编译.食管切除术后反�J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31(5)�302,封面.�4�S �����S,F ����S,S ������R ,����H �����������������������������,����������������������������������������������������������-����������������J �.W ����J S ���2003,27�580-583.�5�邵令方,王其彰.新编食管外科学�M �.石家庄�河北科学出版社,2002�513-520.�6�杨林,张汝刚,毛友生,等.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J �.中华肿瘤杂志,1996,18�37-40.(收稿2009-11-03)(E ������C ��������B �P ����P ������)���������������������������。
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功能的研究

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功能的研究(2.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医院妇三科河北衡水 053800;3.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衡水 053800)(4.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医院检验科河北衡水 053800)【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食管癌术后胸腔胃胃酸分泌的变化,并且对患者空腹血液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进行检测,以期了解食管癌术后胸腔胃胃酸分泌变化对胸腔胃消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选取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另设15例无消化道病变住院患者做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
并同时对患者进行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胃动素和血清中胃泌素含量。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食管癌患者术后1个月胃液量及基础胃酸分泌量明显降低;空腹血浆胃动素水平术前实验组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差异性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0.055)。
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术后不同时间差异性不同。
结论:食管癌术后高胃动素和胃泌素血症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可以促进食管癌术后胃功能的逐渐恢复。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癌根治术;胃动素;胃泌素【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002-01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食管癌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目前,手术仍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式[1-2]。
但外科手术治疗不可避免的破坏了胃原有的解剖结构,造成术后患者出现食后胀满、反酸、恶心、腹胀、腹泻等诸多不适,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国内外学者应用不同方法研究残余食管和胸腔胃的功能,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例如食管压力测定、胸腔胃排空测定、食管pH值监测等。
其中,胃肠激素对消化道的影响尤为重要,在众多胃肠激素中,胃动素和胃泌素起主要作用。
胃泌素是由G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胃窦部的 G 细胞主要分泌小胃泌素,而十二指肠则分泌大胃泌素为主。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吻合 口部位形成瘢痕使之 在吞咽食物 时不 能扩张 , 在非进 食状 态下也不能关 闭, 得残余 食 管和胸 腔 胃之 间可 能 自由互 通 , 使 吻合 口部根本不 存在 抗反 流作 用。尽管 我们 在进 行食 管 胃吻 合时尽量使 胃壁保绕残余 食 管 , 之类似 于 Ns n抗食管 反流 使 ie s 手术 , 但仍起 不到抗反流 的作用 。Wag n 等在进行食 管下段 和贲 门癌切除术 时先行食 管 胃器械吻合 , 再行 Ns n胃底折叠术 , ie s 结 果l 9例患者 中 l 例经 2 H监测存在 胃食 管反流 , 8 4hp 胃镜检查 发现反流性食管炎 的发生率 高达 8 %。王其 彰等 ’ 对 一组 0 食管癌切除但未行 胃上提包套 吻合 口的患 者术后进 行测压 , 结
果 显示食管 、 吻合 口和胸 胃形成 了一个共 同 的压 力腔 。通 过对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管 、 胃正常 的解剖 结构 决定 了其正 常 的生 理功 能 , 而食 管 胃交界部的生理功能尤 为复杂 , 食管下 括约 肌 、 胃底 、 隔脚 和 Hs i角的存在 , 除能允许食物从食 管顺 利人 胃以外 , 更重 要的是 防止酸性的 胃内容物 向食管反 流 , 维持食 管 胃结 合部 的抗 反 对 流机制至关重 要。食管癌 、 门癌 手术 时 , 仅食管 大部 、 管 贲 不 食
胃结合部 , 至近 端 胃也被 切除 , 后势 必会 造成 上 述结 构 的 甚 术
移位或破坏 , 反流屏 障消失 , 余食 管与 胃之 间形 成共通 腔 , 抗 残
即发生 胃食管反 流。同时 因食 管癌 及贲 门癌 术 中损 及 胃的迷
组贲 门癌切除患者 的术 后测压 、 胃镜检查 、4hp 2 H监 测 、 放射
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1 2 1 常 规 方 法 此 方法 是 实 验 组与 对 照 组 病 人 共 .. 同采 用 的 护理 方 法 。具 体措 施 为:加 强心理 护理 ,消 除紧 张情 绪 ,进 行 腹部 按摩 。术 后第 1日采取 半坐 卧位 , 食 , 禁 保持 胃肠 减 压管 通 畅 ,术 后第 2日指 导病 人床 上活 动 ,活 动 四肢 ,隔 2 h活动 一次 ,每 次 5 1 ~ 0分钟 :每 2 h协 助翻 身 1次 :术后 第 3天 协助 病人 床上 坐 起 ;术 后 5日内禁食 高脂 肪 、高蛋 白食 物 ,以防诱 发功 能性 胃排 空障 碍 ,原因 是 过 早进 食 高脂 肪 、 高蛋 白食 物造 成 胃壁水肿 、 胃液潴 留, 使 胃动 力 下 降。 1 2 2 具体 方法 取新 鲜 白萝 卜洗净 后切成 丁 状 ,榨 ., 出液 汁 ,无 菌纱 布过 滤残 渣 ,取 5 m 0 1汁液 装入 钵 内 ,再 加入 蜂 蜜 5 m 0 l搅匀 ,加热 汁液 使其温 度保 持在 3 ℃~4 8 0 ℃ ,注 射器 抽 取汁 液注 入 玻璃 瓶 内,插 入输 液器 , 连接 肠 内营 养管 滴注 ,最后 用 4 ℃温葡 萄糖 氯化 钠注射 液冲 管 , 0
得 到康 复治疗 。 参考文献
【】缪鸿石 , 大宏, 1 卓 等著 .中国康 复医学诊疗规 范( )M . 下 【】 第一版, 北京:华夏 出版社 ,2 0。8 —8 . 2 4 5 0 [] 崔明芝 ,等.3 2 1例脑卒 中偏瘫患者康 复疗效观察 … . 中
国康 复理论 与实践 , 0 2 2 0 ;7( ) . 3:1 5 3
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郑 希 凤
(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人 民 医院
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导读:食管癌在术后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比如说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等,针对于食管癌这种疾病来讲在术后一段时间之……
食管癌在术后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比如说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等,针对于食管癌这种疾病来讲在术后一段时间之内是不能进食食物的,需要静脉走营养或者是鼻饲,但是在可以饮食之后往往会从流质饮食到半流质饮食,再到软食,具体的患者在出院的时候大夫应该做好疾病的宣教工作。
1、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食道癌切除术后,常易出现胃运动失常,引起胸胃功能排空障碍而导致大量胃内容物潴留,这也是食道癌术后的并发症之一。
处理措施:根据具体情况积极予以倒置胃管引流、胃管胃肠减压、空肠造瘘或胃液回输等治疗,并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和药物调理胃肠道功能等处理,改善恶心、呕吐症状促进患者胸胃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2、反流性食管炎:是食道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每于餐后躺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
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伴有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感、咽下困难等症状。
处理措施:食道癌术后患者饮食应取半卧位或坐位,可选用
流食、半流食,宜少量多餐,吞咽动作要慢,更要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餐后即平卧,卧时床头抬高20~30cm 裤带不宜束得过紧避免各种引起腹压过高。
以上专家针对于食管癌这种疾病在术后的并发症阐述了两个,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式,其实食管癌在术后经常会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这是因为我们一次性的进食了太多的食物,或者是进食之后没有等食物消化就平躺,为此食管癌的饮食大夫或者是护理人员应该做好宣教工作。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作者:余子刚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
176例均为本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其中98例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A组),43例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B组),35例为食管癌切除胸腔胃吻合(C组)。
结果:A组胃食管反流率为35.71%,B组为41.86%,C组为45.71%。
A组胃食管反流率明显低于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反流;临床研究食管癌是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发生异常增生而导致的恶性病变[1],其发生多与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管癌患者死亡率居世界第一。
胃食管反流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5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7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进行随访,进而对于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176例均为本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其中男112例,女64例,年龄27~79岁,平均(63.87±5.32)岁。
将176例按术式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98例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B组43例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C组35例为食管癌切除胸腔胃吻合。
1.2 随访情况于患者出院后1周开始第1次电话随访,其后采用电话及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后续随访,平均每2个月随访1次,全部患者均成功随访1年以上。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2 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见表1。
A组胃食管反流率为35.71%,B组为41.86%,C组为45.7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食管癌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腔胃运动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王金栋 韩冬 严文俊 赵田 薛东明 朱守营 马韵生 陆源建 王伟林【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腔胃运动功能改变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方法定期对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46例(A组)进行食管测压、显示子胃排空和24-h食管pH监测,结果与健康志愿者11例(B组)作比较。
结果 A组手术后和术后12个月残余食管和胸腔胃运动功能均低于B组(P<0.01和P<0.05)。
A组胸胃排空率与DeMeester评分之间以及长于5min反流评分与残余食管原发蠕动幅度、蠕动次数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 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和残余食管运动功能的恢复不足以减轻胃食管反流以及改善食管酸清除功能。
【关键词】 食管癌;残余食管蠕动;胃食管反流【中图分类号】 R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3685(2012)15-1783-03Influence of motility of the remnainder esophagus and intrathoracic stomach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patients with esophagus cancer after esophagectomy WANG Jindong,HAN Dong,YAN Wenjun,etal.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uzhou221002,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otility of the remnainder esophagus andintrathoracic stomach on gastroesphageal reflux after surgery for esophagus cancer.Methods Theexaminations of esophageal pressure,24-h esophageal pH and gastric emptying were periodicallyperformed in 46patients with esophagus cancer after esophagectomy(group A).The results werecompared to those in 11healthy persons(group B).Results The motility of the remnainder esophagusand intrathoracic stomach in early stage and 12months after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A than that in group B(P<0.01and P<0.05).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DeMeester scoreand gastric emptying,so did between the reflux score of episodes longer than 5minutes and theprimary peristaltic amplitude and number in the remnainder esophagus(P>0.05).Conclusion Therecovery of motility of intrathoracic stomach and remnainder esophagus is not sufficient enouph toreduce the ext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esophageal acid clearing.【Key words】 Esophageal carcinoma;Motility of remnainder esophagus;Gastroesophagealreflux[Jiangsu Med J,August 2012,38(15):1783-1785.] 作者单位:221002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 食管癌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和胃食管反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食管测压、显示子胃排空、24h食管pH监测,旨在观察食管癌术后残余食管、胸腔胃运动功能和胃食管反流程度的变化,并探讨残余食管、胸腔胃运动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随机选取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46例(A组),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38-69岁,平均63.2岁。
手术方式采用食管大部分切除,主动脉弓上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
在术后不同时间(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食管测压、显示子胃排空试验和24h食管pH监测。
健康志愿者11例(B组),男8例,女3例,年龄26-61岁,平均48.4岁。
二、方法食管测压:应用PC POLYGRAF HR型食管腔内压力测定仪(美国Medtronic公司),测压导管经鼻孔插入下到胃内,采用外拽导管法,外拽导管,远端第三侧孔达食管上括约肌为止,此时第一和第二侧孔仍在残余食管中,嘱患者间隔1min饮水1次,共10次,每次5ml,观察残余食管蠕动性收缩幅度和原发蠕动性收缩次数。
显示子胃排空试验:显示子(金山江,BS 1型)40粒加入40g黑芝麻糊制成试验餐,受检者空腹在5min服下,餐后直立在X线机前,分别在30、60、90、120、240min进行透视,记数显示子在胸腔胃内残存的数目和进入十二指肠内的数目。
将在餐后进入十二指肠内的显示子数目作为显示子胃排空。
24h食管pH监测:应用Digitrapper MK型24h食管pH监测记录仪(美国Medtronic公司)。
监测前分别用pH值为1.07和7.01标准缓冲液对玻璃电极进行标定。
玻璃电极经鼻孔插入,放置在食管胃吻合口上3cm处,参考电极固定于胸骨角下1cm处。
患者在监测过程中进普通饮食,并记录进食、平卧和睡眠的时间。
监测结束后输入计算机进行资料分析。
DeMeester评分超过14.74分,就认为存在胃食管反流[1]。
长于5min的反流评分超过2.93分,可以认为食管酸清除功能降低。
三、统计学处理采用SSP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成组设计多个样本秩和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食管测压结果 A组术后3个月[(7.99±3.61)mm Hg]、6个月[(10.85±10.69)mm Hg]、12个月[(37.71±8.16)mm Hg]的残余食管蠕动幅度均低于B组[(70.67±22.39)mm Hg](P<0.01),术后12个月残余食管蠕动幅度高于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P<0.01);A组中术后3个月[(1.85±1.21)次/分]、6个月[(2.58±1.44)次/分]、12个月[(4.36±1.80)次/分]的残余食管蠕动次数均低于B组[(8.28±1.35)次/分](P<0.01),术后12个月残余食管蠕动次数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P<0.01),但与术后6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二、显示子胃排空试验结果 A组术后60、90、120min胃排空功能均低于B组(P<0.01);A组术后12个月时60、90min胃排空功能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0min胃排空功能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P<0.05),与术后6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仍低于B组(P<0.05)(图1)。
注:显示子胃排空试验中显示子数目(粒)图1 胃排空试验三、24h食管pH监测结果 A组中有83%的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
DeMeester评分:A组术后3个月[(75.31±66.760)分]、6个月[(146.93±96.89)分]、12个月[(168.02±95.98)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长于5min反流评分:A组术后3个月[(6.94±8.83)分]、6个月[(7.94±11.35)分]、12个月[(15.32±10.95)分]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
四、多元回归分析 A组中不同术后时间的胃排空与DeMeester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长于5min反流评分与残余食管原发蠕动幅度、蠕动次数均无相关关系(P>0.05)。
讨论目前食管癌根治术多采用胃重建消化道,术后许多患者出现呕吐、饱胀、反流等症状。
我们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在术后定期进行胃排空试验和食管测压检查,发现术后胃排空延迟、残余食管运动功能降低,随着时间延长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正常人。
术后迷走神经的切断是引起残余食管和胸胃运动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胸胃移入负压的胸腔,胃排空压力梯度降低造成胸胃排空延迟[2],神经再生、激素的调节和胃壁内肠肌层神经丛的“局部脑”作用可能影响其运动功能的恢复[3]。
原发食管蠕动是食管酸清除的主要机制,它影响食管的容量清除和唾液向远端食管传送。
本研究中24h食管pH监测显示食管癌术后长于5min反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值,显示残余食管酸清除功能下降。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无明显的改变,经回归分析显示5min反流评分与残余食管原发蠕动次数及蠕动幅度无相关关系,这说明虽然术后残余食管运动功能有所恢复,但其食管酸清除功能并未得到改善,其原因可能是食管癌术后残余食管长度太短,残余食管蠕动形成的推动作用难以清除绝大部分反流物。
我们通过24h食管pH监测显示食管癌术后8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术后不同时期的DeMeester评分无明显差异,经回归分析显示DeMeeter评分与胃排空无相关关系。
虽然胃排空的恢复可以有助于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内,而减轻胃内容物返流到残余食管内,但胃酸的分泌水平、食物对胃酸的中和以及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内的缓冲作用等诸多因素均影响着胃食管反流程度。
术后胃上提移位入负压的胸腔、胃缝缩成胃管以及胃底的消失,使得进食后胃内压急剧增加,即使远端胃蠕动功能的恢复,但不足于缓解进食早期胃内压的增高而减轻胃内容物反流入残余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