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绕太阳公转图 清晰图
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作为四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季划分示意图
(2)、天文四季
①、我国的四季:以“四立”作为各个季节的开始。 我国民俗多用“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2月4日前后、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四)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二、四季的更替
三、五带的划分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五、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概念:地球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
1、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Fra bibliotek2、公转轨道
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 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
南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66°34ˊ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现象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23°26ˊ
北温带 北 回 归 热 赤
南
线 道 线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有太阳直 0 射现象
0
带
23°26ˊ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现象
回 归 南温带 极 圈 南寒带 90
0
66°34ˊ 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 的时间间隔。
历时: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回归年比恒星年短20分24秒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
5、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是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这个 角度称为黄赤交角。 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66°34′的夹角。
地球绕太阳公转

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前已述及,黄赤交角是地轴进动的成因之一;它还是视太阳 日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下节还将要说明,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
公转周期
365天6小时9分9.5秒
24小时36分38秒
366天闰年
36分38秒
整百的年份要能被400整除才算闰年
恒星年是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的时间,长度为365.平太阳日。
回归年是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长度为365.平太阳日。
地球公转轨道和方向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上的每一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构成一个封闭 曲线。这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走的封闭曲线,叫做地球轨道。如果我们把地球看成为一个质点的话,那么地球 轨道实际上是指地心的公转轨道。严格地说,地球公转的中位位置不是太阳中心,而是地球和太阳的公共质量中 心,不仅地球在绕该公共质量中心在转动,而且太阳也在绕该点在转动。但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 只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日地的公共质量中心离太阳中心仅450千 米。这个距离与约为70万千米的太阳半径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与日地1.5亿千米的距离相比,就更小了。
感谢观看
首先:正圆轨道也是椭圆轨道的一种,只不过是特殊的椭圆轨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在给定的能量的条件下,可能的轨道有无数条,圆轨道只是其中的一条而已。如果想要地 球按正圆轨道运行,地球的能量,动量要满足一定条件。就是任一时刻,地球的动能Ek和势能Ep的关系满足 Ek = -Ep/2。或者说当 Ek = -Ep/2时,地球运动方向垂直于日地连线。这个条件非常苛刻,即便是地球在正圆轨 道上运行,一点微小的扰动都可以改变这种状态,使得地球在新的椭圆轨道上运行。
图解地理:近日点与远日点

图解地理:近日点与远日点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
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
1月初,地球离太阳距离最近,为1.471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近日点。
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远日点。
地球公转示意图开普勒第一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问题探究是夏半年长还是冬半年长,还是一样长?探究过程师:回答夏半年长的请举手,回答冬半年长的请举手,回答一样长的请举手!大部分同学回答是一样长,下面我们探究一下,何为夏半年?就是太阳直射北半球。
具体是从哪一天开始?哪一天结束?生:3月21日到9月23日。
师:能否具体算一下是多少天?生:3月还有10天,四月30天,五月31天,六月30天,七月31天,八月31天,九月23天,总共186天。
师:冬半年呢?生:365减去186,还剩179天。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夏半年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所以时间就长,冬半年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冬半年时间就短。
生: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啊!1、数轴法2、比喻法一月初,想成寒假,寒假时间很短暂,过得快(公转速度快),七月初,想成暑假,相比寒假漫长,过得慢(公转速度慢)。
1.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图乙)。
图甲M点的纬度、图乙N点的月份分别是( )甲乙A.30°1月B.60°7月C.60°1月D.30°7月解析:由M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可以推断其纬度约为南北纬60°;由N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可以推断其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约为7月初。
答案:B(2009·重庆文综,1~2)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3.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解析:第2题,从甲到乙,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近日点(1月初)向远日点(7月初)运动,所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中考地理(人教版)复习课件:第二部分类型一 地球自转、公转示意图

★角度8.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读: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 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北半球冬至日→ 春分日→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 球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渐短夜 渐长。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根据地轴两端的不同倾向来判断二分二至日:地轴 北端倾向太阳,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地轴南端倾向太阳 ,表示北半球冬至日;地轴北端倾向一侧,表示北半球 春分日或秋分日。从而判断所对应的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4. 结合材料和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是目前世
界上南北回归线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标 志塔。每年6月22日中午12时26分,太阳 光线经过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顶端的圆孔, 人站这里,有立竿无影的天文现象。今年 广州从化北回归线公园举行了北回归线活 动,主题是“太阳转身的地方,文化创新 的起点”。
典例剖析
典例1 地处于墨江23°26′N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每年都 会出现“立竿不见影”的自然奇观。此时,地球正运行到 下图中的(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考查点】二分二至日及其位置的判断。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可知,“立竿不见影”说明太阳 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根 据图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地轴北端倾向太阳可以判断 出,图中③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3)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即“南 顺”,一般沿最外圈纬线(或赤道)做弧线画出自转方 向。 ★角度2.自转的旋转中心、周期 解读:地球的旋转中心是地轴,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公转)PPT课件

练一练
下面节日,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公转速度快 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儿童节 今天
元旦
春秋分日照图
太 阳 光
夏至日日照图
0° 23°26′ 46°52′ 90° 66°34′ 43°08′ 0°
太 阳 光
冬至日日照图
太
43°08′ 66°34′ 0°
阳 光
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增大为30°,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300 23.50 热带范围变大 23.50 300 600 温带范围变小
600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四季更替
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阳能 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 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 动方式。据此回答:
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 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50 B.59.50 C.66.50 D.360
解析: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当地纬度±直射点 纬度(冬至日)| = |36+23.5°|=59.50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夏至日 (6月22日)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至日 (12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三)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1.昼与夜的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严格来讲,太阳是一个点光源,即太阳光是从一点发出的,但是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达到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了。
平行光照在不透明的球体表面上,有半个球面可以接受阳光照射,形成白昼,而阳光照射不到的半个球面则为黑夜。
图中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是与太阳光相垂直的大圆圈。
3.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4.地球绕日公转的姿势很独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角度是不变的,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为66°34′,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26′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度上,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
所以北纬23°26′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
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正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至23°26′ S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南回归线。
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
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③五带形成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向南.因此,要使房子四面都朝南,地图上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均没有太阳直射.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地球上的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得出B在低纬度,C在高纬度.(5)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热带:23.5°N~23,5°S;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北寒带:66.5°N~90°N;南寒带:66.5°S~90°S.0°纬线又叫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B点位于赤道上;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0°-160°E属于东半球,则位于东半球的点就是B、C;160°E-180°-20°W属于西半球,则A属于西半球.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①北极圈,纬度数为66.5°N;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②北回归线,纬度数是23.5°N;热带和南回归线的分界线是③南回归线,纬度数是23.5°S;(3)北寒带和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即图中字母AE所在地;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C热带。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ppt课件

6.22 3.21 9.23
23.5°N 3.21 0°
12.22
23.5°S
从6.22-12.22日,北半球 渐长,
渐短
(1)在图上标注我国国庆节这一天的大致位置。
(2)该日,太阳直射点在
( 南 )半球,我的季节是 国庆节 ( 秋季 )。
(3)该日上海昼夜长短情况是昼( 短 )夜( 长 ),以 后昼渐( 短 )夜渐( 长 );再过三个月,上海昼夜长短情 况是昼(短 )夜(长),以后昼渐( 长 )夜渐( 短 )。
南极圈出现 极昼 现象
S
12.22(冬至)
1.2018年10月1日,我国南极科考队越冬队员在南
极中山站升起国旗.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B )
④
A. ①~②段
B. ②~③段
C. ③~④段
①
③
D. ④~①段
②
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周期是 ,
产生1年了
和季节变化长短变昼化夜。 2.春
1.下列现象中,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A.A一年)中,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正午影子的 长短有季节变化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坐地日行八万里”
2.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
间A.最3月长2,1黑日夜前时后间最短的一天B.是6在月(22日B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周期是 1天 /24小时。
2.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时针转,从北极上 空看,呈 逆 时针转。 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不同经 度地区 地方时 不同。越靠近东 边越早见到 日出。
1.2 地球的运动 公转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共30张PPT)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30张PPT)地球的自转(1)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地球的自转12:0024:006:00东西18:00地球的自转N午夜0:00日落18:00正午12:00日出6:00春/秋分日昼夜情况北极俯视图3地球的公转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绕日自西向东方向地球的公转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地球表面每点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同赤道地区终年高温,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每天昼夜时长相等,没有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23.5°北极星黄赤交角地轴黄道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当地球有了倾斜角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由于地球是倾斜的,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产生了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冬至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23.5°N23.5°S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昼变长昼变短昼变长昼变短思考:6月1日,我国昼夜长短情况以及昼长变化情况?昼长夜短昼变长直射赤道直射南回归线直射赤道直射北回归线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Geographical phenomena caused by the earth revolution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③五带的划分②四季的变化地球的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各纬度存在热量差异,形成五带。
范围气候特点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终年炎热四季变化明显终年寒冷温度带终年寒冷四季变化明显地球的公转气候终年炎热热带地球的公转气候四季分明温带地球的公转气候终年寒冷寒带地球的公转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地球的公转你的家乡属于五带中的哪一个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吗?4本节课堂作业本节课堂作业【解题思路】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转,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早看到日出,故倭国时间比中国早,地球自转带来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