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疫苗治疗HBsAg阳性携带者新进展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现状及效果观察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现状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现状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1600名儿童,取静脉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酶标仪测定od值。
结果1600名调查对象,注射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是97.94%;不同年龄组接种过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均低于未接种乙肝疫苗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接种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均增高;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接种;各年龄段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乙肝疫苗针数与抗一hbs阳性率有密切关系;接种乙肝疫苗年龄与接种效果有密切关系。
结论接种乙肝疫苗能够降低人群hbsag阳性率,所以为了消灭hbsag携带者,必须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在接种时应掌握好时机及时接种,并尽量做到全程免疫。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儿童;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0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07-01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增高,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1]。
为调查10岁以下儿童抗-hbs阳性率,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现状及效果,现对我院门诊部管辖区域10岁以下儿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了hbsag、抗-hbs及抗-hbc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门诊的3-10岁儿童,男746例,女854例,采用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剂量是每次10μg,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儿童静脉血进行采集。
1.2方法取静脉血清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酶标仪测定od值,判断结果按说明书。
新型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

新型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乙肝流行范围广泛,危害严重。
至今尚无根治乙肝的特效药物,所以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现将研究新型乙肝疫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乙肝疫苗;重组疫苗;DNA疫苗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1]。
据统计,全球现有20 多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 ~ 4)亿人为慢性 HBV携带者[2]。
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分为血源性乙肝疫苗和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国际上称为第一代疫苗和第二代疫苗,新型乙肝疫苗是第三代疫苗。
1.血源性乙肝疫苗血源性乙肝疫苗即从乙肝抗原(HBsAg)阳性者的血浆中提取抗原制成的疫苗,故又称血源性乙肝抗原疫苗[3,4]。
我国在1985 年正式批准大量生产该疫苗[5],但是由于来源困难,难以满足普遍接种的需要,逐渐被重组疫苗所代替。
我国于 1998 年 7 月 1 日停止生产血源性乙肝疫苗,并于 2000 年 1 月 1 日停止使用该疫苗。
2.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亦称重组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HBsAg的基因片段插入到受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增殖过程中分泌 HBsAg,将其收集、提纯加工后制成乙肝疫苗,曾先后采用过大肠杆菌系统、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6]的重组乙肝疫苗。
含前 S 基因的重组乙肝疫苗是第三代重组疫苗[7]。
含有HBV PreS2 和 Pre S1 抗原成分或 HBV 的 S 基因变异株核心蛋白成分的各种新型重组乙肝疫苗具有更大的免疫原性,能诱导更高效的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中和 HBV,保护机体免受病毒攻击。
3.新型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效果比较理想,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对乙肝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各种新型疫苗,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免疫效果。
第九章传染性疾病 测试题(有答案)

第九章传染性疾病测试题一、选择题(1)、传染病得下列特征中最主要得就是A。
有病原体B。
有传染性C。
有地方性 D.有季节性 E.有感染免疫(2)、我国规定管理得传染病分为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3).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A。
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B。
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病人得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
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4).预防肠道传染病得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A。
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菌者C。
疫苗预防接种D。
切断传播途径E.接触者预防服药(5)。
熟悉各种传染病得潜伏期,最重要得意义就是A.有助于诊断B。
预测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估计病情严重程度E.推测预后(6).传染病在发病前出现一般轻微症状得阶段称为A.潜伏期B。
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恢复期E、以上都不就是(7).确定一种传染病得检疫期就是根据该病得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 D.传染期 E.前驱期(8)、确定一种传染病得隔离期就是根据A。
该病传染性得大小B、病程得长短C、病情严重程度 D.潜伏期得长短E、以上都不就是(9)、关于消毒得概念,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A.消毒得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与预防性消毒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C。
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就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得场所、物品所做得消毒措施E、病室得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10)、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A、流行B。
大流行 C.散发D。
暴发流行 E.以上都不就是(11).传染病得基本特征就是A。
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12).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得时限就是A。
乙型肝炎疫苗——从预防到治疗

乙型肝炎疫苗——从预防到治疗刘义思,任姗,郑素军,陈新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一科,北京 100069通信作者:陈新月,******************.cn(ORCID:0000-0001-9569-4540)摘要: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HBV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进步使得疫苗的制造工艺不断完善,乙型肝炎疫苗也从最开始的血源性疫苗逐渐发展至当下所应用的重组疫苗。
预防性乙型肝炎疫苗在临床中已试用于HBsAg清除人群以提高抗-HBs水平,且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
并且作为治疗CHB新药的多种靶点之一,基于HBsAg 的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已经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疫苗;临床试验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2308100);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Z211100002921059);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人才计划(QML20211702);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02-14)Hepatitis B vaccine: From prevention to treatmentLIU Yisi, REN Shan, ZHENG Sujun, CHEN Xinyue.(First Department of Liver Disease Center, Beijing You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Xinyue,******************.cn(ORCID: 0000-0001-9569-4540)Abstract: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s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HBV infection. The advances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have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vaccines,and hepatitis B vaccine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initial plasma-derived vaccine to the currently used recombinant vaccine. Preventive hepatitis B vaccine has been clinically tested in patients with HBsAg seroclearance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anti-HBs, with certain safety and efficacy. As one of the multiple targets for new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 therapeutic hepatitis B vaccine based on HBsAg is already in the stag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trial.Key words:Hepatitis B, Chronic; Hepatitis B Vaccines; Clinical Trial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23YFC2308100);Capital Clinical Diagnostic Techniques and Translational Application Projects (Z211100002921059); Beijing Hospitals Authority Youth Programme (QML20211702);High-level Public Health Technical Talents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Beijing Municipal Health Commission (Academic Leader -02-14)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简称乙肝疫苗)预防HBV 感染是目前控制其传播并大大减轻全球感染负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1-2]。
流行病学试题--模拟试题1-

《流行病学》模拟试卷(二)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1、双盲2、发病密度3、传染源4、暴露因子5、OR二、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A 病人B 非病人C 人群D 个体E 病员携带者2、为制定某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社会综合防治方案,拟对该地区某时点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这类研究是:A 流行病学实验B 队列研究C 现况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E 以上都不是3、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A 死亡病例B 现患病例C 新发病例D 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E 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4、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与肺癌的RR值的95%可信区间为0.2-0.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肺癌的:A 危险因素B 保护因素C 混杂因素D 无关因素E 以上均不是5、某医院进行新药随机化临床试验,甲医生负责给药组的200例对象,乙医生负责检查对照组的200例对象,结果给药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40%,卡方检验差别显著,表明该新药有效。
此结论:A 结论正确,两组特征可能不同B 不正确,未计算95%可信限C 不正确,两组特征可能不同D 不正确,观察者之间存在偏倚E 不正确,选择的统计方法不合理6、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为:A 选择性偏倚B 回忆偏倚C 信息偏倚D 混杂偏倚E 以上均不对7、如果A病的特异危险度大于B病的特异危险度,那么可以认为:A 暴露于A病的联系比之于B病的联系,更可能是因果关系B 去除暴露因素后,减少A病病例数将会多于减少的B病病例数C 患A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B病者D A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B病的相对危险度E 上述都是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A 对研究结果无影响B 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C 低估暴露因素的作用D 降低研究效率E 提高研究效率9、某厂20-40岁组工人500名,某年内2人死于肺癌,已知该年全人口20-40岁组肺癌的死亡率为1/1000,则SMR为:A 2.5B 2.0C 4.0D 5.0E 10.010、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 治疗实验B 观察实验C 预防性实验D 干预实验E 社区实验11、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A 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排菌状态B 传染源散播在外界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C 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观察,未出现新病例或感染D A+B+C12、人群疾病的自然史研究,可见于下列哪项研究?A 队列研究B 实验研究C 现况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E 准实验研究13、为了探讨某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所致,常用:A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B 遗传流行病学方法C 移民流行病学方法D 血清流行病学方法E 营养流行病学方法14、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中,(1)病例与对照均吸烟的有14对(2)病例与对照均不吸烟的有8对(3)病例组吸烟而对照组不吸烟的有24对(4)病例组不吸烟而对照组吸烟的有12对则吸烟所致该病的估计相对危险度为:A 2B 1.5C 1.17D 0.5E 0.3915、下列哪项工作不能通过研究疾病的分布来实现?A 确定疾病或死亡的原因B 阐明疾病或死亡分布的特征C 识别疾病或死亡的高危人群D 确定最需要照顾的医疗保健对象E 制定当前的卫生工作策略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队列研究的特点?A 该方法能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B 该方法能研究多种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C 该方法是因到果的研究D 该方法能计算研究因素所致的发病率E 该方法受回忆偏倚的影响较少17、在随机化临床实验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是为了:A 使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B 使研究对象不清楚自己属于实验组或对照组C 使研究结果的判断不受研究者的主观影响D 保证实验对象的代表性,使研究结果更可靠E 使非研究因素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保持平衡18、某病同某因素间的联系强度最好由以下哪一项确定?A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B 相对危险度C 归因危险度D 暴露于某因素的频率E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19、联合筛检中的系列试验可以提高:A 敏感度B 假阳性率C 特异度D 特异度和敏感度E 特异度、敏感度和假阳性率20、为了开展一项膳食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下述哪一项不应作为配比选择对照的条件?A 年龄B 经济文化地位C 居住地区D 职业E 性别三、简答题(共20分)1、请画出病因研究中的三角模式和轮状模式,并作简要说明。
5000对婚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分析

5000对婚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分析发表时间:2013-08-28T09:45:46.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季松[导读] 这些结果都表明,一定量的雄激素可以抑制HBV复制[5]。
季松(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 237000)【摘要】目的调查皖西地区婚育青年的HBsAg携带率,分析受调查群体13年前后HBsAg携带率的变化。
方法对婚育青年以健康体检的形式进行HBsAg普查;HBsAg采用ELISA法检测。
结果(1)2000—2013年的HBsAg阳性率随着年龄逐年下降;(2)男性、女性HBsAg阳性率分另为8.30%、5.0%,男女总体HBsAg阳性率6.65%。
男、女两者有显著差异(X2=11.75,P<0.01)。
结论分析可得出各年龄段HBsAg 阳性率有差异,年龄越大阳性越高的趋势,男女之间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HbsAg阳性率婚检【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139-0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2.8亿,我国约占1.3亿。
从乙肝病毒发现到现在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加强了孕产妇的病毒阻断,儿童免疫计划。
研究发现随着免疫计划的实施, HBsAg阳性率也在逐年下降。
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200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在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婚检科体检结婚的,年龄18~40岁(年龄平均25.3)。
男5000人,女5000人。
1.2 检测试剂与方法婚检对象来院检查静脉采血3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
ELISA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期内使用;样品OD值/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为阳性(阴性对照孔OD值<0.05者按0.05计算),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按说明书进行。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新进展-1957-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957-病毒性肝炎患者
的治疗及护理新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病毒性肝炎及护理
1、我国每年因()死亡居肿瘤相关死亡第一位
A、肺癌
B、胃癌
C、肝癌[正确答案]
D、食道癌
E、骨肉瘤
2、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A、甲型肝炎[正确答案]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庚型肝炎
3、反映胆汁淤积的酶是()
A、碱性磷酸酶[正确答案]
B、乳酸脱氢酶
C、腺苷脱氨酶
D、谷胱甘肽S转移酶
E、丙氨酸转氨酶
4、下述哪项不是急性肝炎的症状()
A、肝炎后肝硬化[正确答案]
B、黄疸
C、胃肠道症状
D、腹不适、疼痛
E、、乏力。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要点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要点艾小委,张梦阳,孙亚朦,尤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北京 100050通信作者:尤红,******************(ORCID:0000-0001-9409-1158)摘要:202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
该指南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扩大并简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适应证,增加可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扩大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适应证,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诊断,增加合并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等。
本文对指南中的推荐意见进行归纳及摘译。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预防;诊断;治疗学;世界卫生组织;诊疗准则Key recommendations in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diagnosis,care and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releas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 2024AI Xiaowei, ZHANG Mengyang, SUN Yameng, YOU Hong.(Liver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OU Hong,******************(ORCID: 0000-0001-9409-1158)Abstract:In March 2024,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leased the latest version of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care and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The guidelines were updated in several aspects,including expanding and simplifying the indication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ment,adding alternative antiviral treatment regimens,broadening the indications for antiviral therapy to prevent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improving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B virus,and adding hepatitis D virus (HDV)testing.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gives an excerpt of 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e guidelines.Key words:Hepatitis B, Chronic; Prevention; Diagnosis; Therapeutic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actice Guideline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在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综 述 】
乙 型 肝 炎 疫 苗 治 疗 HB Ag阳 性 携 带 者 新 进 展 s
熊和 民 , 太 琼 颜
( 四川 省达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附属 医 院门 诊 部 , 四川 达州 6 50 ) 300
[ 中图分类号 】 R 1.2 52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06 (080 —0 5 —0 39 20 )4 32 3
乙型病 毒性 肝炎 ( 乙肝 ) 一个 世界 性 的公共 卫 生 问 是 题, 我国是乙肝大 国, i A 阳性率为 9 7 %( Hk g .5 约有 13亿乙 .
肌注 射 及 H I 20U肌 注, Bg 0 1 3周 1次 , 1 共 2个 月 。结 果 :
三里可交替使用 , 次, 。注意有酸麻胀痛针感后再推药。 1 周
2 乙肝疫苗与免疫佐剂联用 21 乙肝疫苗与 乙肝免疫球 蛋 白联用 . H s gH e g BA 、 B A 及 抗 一I e阳性 , - l B 肝功能 正常的 40例患儿 ( 0 年龄 3 4岁 , ~1 病 程 7个月 一 9年) 随机分组 。治疗组 采用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 , 疫球 蛋 白注 射 。结 果 : s g H e g 抗 一I e阴转 , 一 皿 A、 BA、 - l B 抗 H e抗 一I s B、 - 阳转 , l B 治疗 组为 3、 83 、0 1 , 83 、8 2 、0例 口服 灭澳 灵片 的对照组为 325 11 ( , 、 、、 例 P<0 0 ) .1 。慢性 乙型肝炎持 续感染与宿主免疫 功能低下 有关 , 乙肝疫 苗反复 注射 , 可刺 激机体免疫功 能, 通过免疫 调节而控制 H V的复制 , B 乙肝免 疫球蛋 白能清除感 染细胞释放的 H V, B 可防止和减 少正常细 胞感染 , 也可能减少 H V在体内复制 。 B 用法 i 乙肝疫 苗 1 , 0 皮下注射 ; 乙肝免疫蛋 白 10 肌 0 U, 肉注射 , 均每周 1 , 1 周 。 次 共 0 22 乙肝 疫苗 与 卡介 菌 素 、 BG联用 【 8 . HI 4 0例 H sG BA 、 H e 、 一I eH V N B 抗 - 、 B D A均阳性 ,L 、 S l B A T A T正常者 采用乙肝
作用 , 有部分感染者可消除乙肝病毒 。 用法 : 乙肝疫苗 4 V , 0 g 三角肌皮下注射 , 每月 1 , 次 疗程 4 个月 ; 胸腺五肽注射液 l g m 肌注 , 初始 2 0日 1 d继后隔 日 次, ,
1 , 程 10天 。 次 疗 4
孔 氏将乙肝携带者 10例随机分为 两组 , 4 治疗组 采用 乙
维普资讯
20 年 2 08 月 第 2 卷 下半月 第 4 o 期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ma o h n s e pe sHe l dc l u l fC ie eP o l at J h
Fb20 e .0 8 Vo . 0 S 1 2 HM No 4 .
23 乙肝疫苗与胸腺肽联 用 .
H sg BA 滴度 <5gm 的慢 n/ l
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5 2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9例 , 采用 乙肝 疫苗和胸腺五肽注射 , 对照组 2 例行 护肝治疗 。结果 : 3 治疗
近年 , 随现代 免疫学 的发展 , 采用 乙肝 疫苗或 乙肝疫苗 配合
肝病毒携带者) 其 中,5 , 2 %可能发展 为慢性 肝炎 、 肝硬 化或 肝癌 。无症状 H V携带者 中约 9 %的人其肝 组织存在不 同 B 0 程度 的病变 , 因机体处 于免疫耐受 状态 , B 但 H V聚合 酶基 因
YD M D序列变异产生 免疫逃避株 病毒 , 是抗 病毒药疗 效差和 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打破免疫耐受、 防止免 疫逃 避株病毒 的产生 、 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是治疗 H V携 带者 的重要 手段 。 B
照组 H s g<0 5gm 和 H sb>1m Um 仅 2例 ( < BA .n/ l BA 0 I/ l P 00 ) .5 。乙肝疫苗联合 胸腺五肽 对 衄 sg 度 <5 0 g l A滴 .n/ 的 m
慢性无症状携 带者 , 有明显降低 Hk g i A 和升高 H sb BA 滴度 的
24 乙肝 疫苗 与左旋 咪 唑、 . 潘生 丁联 用
吴 氏对 6 0例
H  ̄s Hi 、 一I e H V N BA 、 I鲰 抗 e - 、 B D A均 阳性 , l B 肝功 能 正常者 应 用左旋咪唑涂 布剂 , 支, 1 每次 (0 m ) 1 2 , 50 g , 次/d 涂于大 、 小腿 内侧皮肤 ;t S 源性乙肝疫 苗 3V , 角肌 注射 , 次/ ; 0g 三 1 月 潘生 丁 :0岁 以上 7m , 0岁 5m , 1 5 g <1 0 g 睡前顿 服 , 治疗 6 8个 ~1 月 。治疗 组 H s gH e 转阴率各为 6 .3 5 % , BA 、 B 83 %、5 显著优 于应用甘力欣 的对照组 ( P<00 ) .5 。治疗组抗 一I C和 H . - I B B
免疫佐剂及 ( ) 或 抗病毒药物 、 中药治疗 H s g BA 携带者取得较 好疗效 , 现综述于下 :
1 大剂 量 乙肝 疫 苗 穴 位 注射 2 .
组 H  ̄s .n/ l 1 , BA B ,<0 5 g 有 4例 H sb>1mU m 有 1 ; m 0 l /5 %、75 , B H V N 0 5 .% 显著优于对照组 [ 单 用左旋咪唑 25 g(g d每周两次 1服 , 1 个 月] 5 .m /k・) : 共 2 3 的 %、
2 %。认 为联合疗 法对慢性 乙型肝 炎免疫 耐受者 有较好 的 o
治疗作用 。
肝疫苗穴位注射 , 对照组用 啦 干扰 素肌注 , 程 6个月 。结 疗
果: 治疗组中 H e 和 H V N B B D A各有 5 例 和 5 1 6例转 阴, 对 照组仅 为 8例 和 l , 2例 差异 显著 ( P<0 0 ) .5 。本 法选 足三 里、 曲池和 阳陵泉三穴合用 , 可扶 正培元 , 病祛邪 , 抗 调节和 增强免疫功能 ; 乙肝疫 苗可提高 免疫功 能和免疫 应答 , 产生 特异性抗体 , 清除 H V B。 用法 : 乙肝 重 组 疫 苗 , 童 首 次 用 量 6V , 人 用 量 儿 0g成 10 每次可增加 6 V , 2t  ̄, 0 g最高量均 可达 1o 局部 常规消毒 8 , 后, 分别将疫苗注射在 双侧足 三里及 曲池穴位 , 陵泉和足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