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14白公鹅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白公鹅》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白公鹅》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白公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白公鹅》的内容,感受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鹅吗?对鹅有什么印象?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鹅的课文——《白公鹅》。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a.课文讲述了哪两只鹅的故事?b.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白公鹅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白公鹅的外貌特征。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白公鹅的看法。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白公鹅的特点。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仿写练习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描写,仿写一段关于白公鹅的句子。

2.老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仿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针对优秀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白公鹅有了更深的了解。

2.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关爱身边的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白公鹅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2.分析课文中的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实践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四年级语文上册 14《白公鹅》教案设计 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14《白公鹅》教案设计 人教版

白公鹅【教学目标】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威风凛凛)的大公鹅(派头十足)的大公鹅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高傲的)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板书设计】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公鹅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公鹅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14.白公鹅一、说教材《白公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主要从白公鹅走路的姿势和平时的活动来展现鹅的所作所为,表现鹅的海军上将派头。

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因而,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白鹅》和《白公鹅》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根据课文内容需要,本课我将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课前我会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设置法、以读代讲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学习,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为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需要,我决定,以自由阅读为基础,利用主线点拨法,对比分析作出总结。

根据这些,我将本课教学流程进行了这样的设计: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导入课题一堂好客,导入是关键,所以,本课我运用复习导入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白公鹅》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白公鹅》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白公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白公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白公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理解白公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配套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白公鹅图片或其他相关图片。

(4)教学录音机、音响等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携带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白公鹅的叫声,引导学生关注。

(2)展示白公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的特点。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补充。

(2)学生讨论白公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白公鹅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喜欢的动物”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4.白公鹅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4.白公鹅教案

14.*白公鹅【教学目标】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这只白鹅的特点。

2、比较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课题引入】复习引入,与前篇丰子恺的《白鹅》作对比。

(展示图片)【知识要点】1.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比较两位作家在对白鹅的描写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难点:比较两位作家在对白鹅的描写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认识了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是(高傲)的,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又是怎样的?二、初读课文1.先读准生字词,再自由朗读。

2.问题:白鹅和白公鹅有什么异同,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并出示表格:(空白格——一边上课一边填)三、合作探究先集体回忆、白鹅的几个特点,对比学习本课,按课文顺序抓重点段落学习。

1、自读第一自然段2、白公鹅走路有什么特点?第二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公鹅走路的派头?特点: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三个方面写走路的派头:①仔细掂量每一步;②过泥泞的路而不沾污泥;③被狗追而不奔跑。

3、步态第三自然段:(1)齐读,找出动词,评析。

(2)出示白鹅的相关片段,体会作者写法的异同。

(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

都用了对比写作的方法)4、评析第五自然段的句子:“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这个句子风趣幽默,把鹅拟人化,与鹅“打官司”,而一句“没有把我放在眼里”体现了白公鹅的高傲。

5、第六自然段的两个破折号的作用?都是起转移话题的作用。

刚开始叙述主体是“它”,后来突然改变角度来说“他”,接着又说回来“它”,因此用破折号。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公鹅》优质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公鹅》优质教案三篇

教学课题:14、白公鹅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课文重点课文的2---7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2、3、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检查自学,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导语:上节课我领略了“架子十足”、高傲的白鹅,那在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眼中的白公鹅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寻求答案吧!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腔调、慢条丝理、掂量、涟漪、举步、官司、径直、勾当、属于、主宰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调 diào tiáo4. 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涟漪慢条丝理主宰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本文主要围绕白公鹅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 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与上课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并试着填下表:白鹅白公鹅姿态叫声步态吃相玩相8.质疑。

(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2、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我的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2、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板书:荣膺)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3、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这回我要抽同学读。

(抽生分段读)4、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板书:傲)三、比较1、同学们讲得都不错,上一课我们认识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一只白鹅——高傲的鹅老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叶。

14《白公鹅》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

14《白公鹅》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派头十足)的大公鹅⑶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高傲的)白鹅三、对比阅读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1、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⑴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⑵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①每一步动作。

②过路的结果。

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

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 、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⑶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⑴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⑵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⑶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强占地盘。

③公然吞食鱼肉饵。

总的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4)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鱼竿。

()(5)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它。

()三、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兴冲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从容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慌不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

()2.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14.白公鹅(派头十足)(威风凛凛)走路:慢条斯理白公鹅(耀武扬威)喜爱(引人注目)活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八、教学反思: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课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和前面学过的《白鹅》比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白公鹅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白公鹅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白公鹅人教新课标《白公鹅》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恺老先生笔下的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2、同学们不仅能分辨,还能讲出自己的理由。

的确,白公鹅还真不愧对它多出的这个“公”字,叶·诺索夫还把它比作海军上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1)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3、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5、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抽生分段读。

6、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一点污泥吗?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是一只特别有趣的,特别高傲的白公鹅。

同学们也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来揭晓正确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得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1.导入: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架子十足”,高傲而可爱。

那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公鹅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课文题目:白公鹅。

2.问: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地猜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呢?(高傲,爱打架,厉害……)
3.教师小结:读课文,看看两只鹅到底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直奔鱼竿”中的“奔”读bèn。

(2)“勾当”中的“当”读dàng。

(3)“熬汤喝”中的“熬”读āo。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

思考: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写的?(有海军上将的派头;从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情形具体写的。

)
三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读读你喜欢的部分,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

(1)文中的第1自然段,把白公鹅比作海军上将,突出了白公鹅的特点——有派头。

“板正的姿势”“攀谈的腔调”都是拟人的手法,突出对鹅的欣赏和喜爱。

(2)文中第2自然段写它走路的派头:慢条斯理,仔细掂量落步之前的动作——抬、合、摆、放;过污泥而不沾;狗追赶决不奔跑。

这些都体现出它高傲的上将派头,使人感到有趣可爱。

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使白公鹅走路的样子跃然纸上。

(3)文中第3自然段,说明白公鹅的翅膀强健有力,不仅使水面泛起涟漪,而且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运用夸张的写法,突出了白公鹅的上将派头。

(4)文中第4~6自然段写白公鹅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更突出它的上将派头。

青草茂密的河岸、洁净的沙滩属于它,就连“我”下了鱼饵的水面,也被它划为自己的地盘。

你看,它有时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赖在那里;有时在对岸洗澡、叫唤、嬉戏;有时与邻近的鹅群厮打;有时径直把鱼饵咽下;有时拖走钓绳。

这些都更加显出它上将的英武、豪爽。

对近似“霸道”的鹅,作者虽然无可奈何,却不憎恨它,言语之间透出深深的喜爱之情。

(5)文章的结尾是作者出于喜欢,留心白公鹅的一举一动而做出的种种遐想,用人的心理去推测鹅的心理,突出鹅的放肆,更加幽默有趣。

这里的两个破折号是突然转移话题的意思。

4.比较感悟。

通过自读感悟,交流探讨,我们来小结一下两个作者对白鹅的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1)结构相同,先介绍鹅的特点,再从几方面具体描写。

(2)都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使鹅的形象可亲可爱。

(3)善于运用反语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语言风趣幽默。

不同点:(1)叙述语气不同。

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嘲弄;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夸赞。

(2)叙述的重点不同。

丰子恺主要通过描述鹅的吃相,展现鹅的高傲;叶·诺索夫主要通过写鹅强占地盘的种种举动,来展示鹅的海军上将的派头。

四总结提升,拓展创新
1.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写同一种事物,由于他们观察的侧重点不同,描写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语言风格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2.同学们,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反语。

你能试着用他的口吻说话吗?看书上的图,说说此时的白公鹅在干什么。

(扑打翅膀,岸边的树都在抖动;厉声叫嚷,要和谁打架;直奔鱼竿,赖在这里……)
1.教学本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

在导入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可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2.教学时,可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体会白公鹅的特点。

还可以教写作方法,让学生找有特点的语句,归纳写作方法。

可以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就没有那么抽象了,降低了难度。

3.当前的语文课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却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内容。

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可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1.给多音字组词。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慢)条(斯)理无(忧)无(虑) (引)(人)注目
自(由)自(在) 耀(武)扬(威) 不(紧)不(慢)
3.白公鹅有哪些特点?
4.《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之处有三点:①在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

②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不约而同使用拟人方法。

③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不同之处有两点:①语言风格不同。

由于国籍、民族、表达习惯不同,导致两篇文章的语言各有特色。

《白鹅》用词朴实,生活味十足,而《白公鹅》用词大气,显得尊贵典雅。

②叙述语气不同。

《白鹅》的句子像农村老大爷在唠家常,而《白公鹅》则像一位画家在用术语讲解自己的作品。

文人与鹅的佳话
王羲之爱鹅,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鹅走起路来不疾不徐;游起泳来,悠闲自在。

王羲之爱鹅,也喜欢养鹅,他认为养鹅可以陶冶情操,从鹅的体态姿势、行走姿态和游泳姿势中,可以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们买回家去。

鹅的主人是一个道士,他对王羲之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王羲之爱鹅出了名。

在他居住的兰亭,他特意建造了一个池塘养鹅,后来干脆取名“鹅池”。

池边建有碑亭,石碑上刻着“鹅池”二字,字体雄浑,笔力遒劲,人们看了无不赞叹。

提起这块石碑,又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传说有一天,王羲之拿着羊毫笔正在写“鹅池”两个字。

刚写完“鹅”字,忽然朝廷的圣旨下达到王羲之的家里。

王羲之只好停下笔来,整衣出去接旨。

在一旁看王羲之写字的王献之,也是
一个有名的书法家,他看见父亲只写好了一个“鹅”字,“池”字还没写,就顺手提笔一挥,接着写了一个“池”字。

两字是如此相似,如此和谐,一碑二字,父子合璧,更是成了千古佳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