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资料201204
(完整版)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全

食品添加剂概论1定义: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食品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为了使食品加工和原料处理能顺利进行,还可能用某些辅助物质。
女口:助滤、脱色、提取溶剂等。
食品配料:是公认安全的物质,无需进行毒理评价,用量比较大,一般在3河上,如盐、糖、大豆蛋白、奶油、淀粉等。
2、作用:有利于提高食品质量(提高食品的储藏性(防腐剂、抗氧化剂),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乳化剂、增稠剂等),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防腐剂、搞氧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利于食品加工;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有利于原料的综合利用3、毒理学评价程序LD5o :也即动物的半数致死量,是指能使一群试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的投药剂量,以mg/kg 表示。
它表明了食品添加剂急性毒性的大小。
MNI :也称最大耐受量、最大安全量或最大无效量,是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ADI:每日允许摄入量(日允量):指人类每天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直到终生而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剂量,以每人每日每公斤体质量摄入的质量(mg/kg)。
ADI=MNL/100 E:最大使用量:指某种添加剂在不同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最大添加量。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LD5o)第二阶段:1、遗传毒性试验(细菌致突变试验,小鼠骨髓微核率测定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小鼠精子畸形分析和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2、传统致畸试验3、短期喂养试验:30天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一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4、食品添加剂的选用原则:(1)一定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2)鉴于有些食品添加剂具有一定毒性,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第一章: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作用食品添加剂是指人为向食品中添加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口感、营养等特性,增强其质量和保质期。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提高食品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食品享用体验。
食品添加剂可以根据使用范围和功能分类。
根据使用范围,可以分为直接添加剂和间接添加剂,前者直接加入食品中,后者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工艺,如食品包装材料和清洗剂等。
根据功能,可以分为色素、味道增强剂、香料、防腐剂、保鲜剂、增稠剂、稳定剂、膨松剂、发酵剂、酸味调节剂、调味剂、改善剂等。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和监管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
如今,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已成为国家强制性法规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审批程序,确保其对消费者和环境的危害尽可能降至最低。
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首先,监管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试验进行监督和审批。
其次,对于添加剂的使用量、使用范围和限制要求,监管部门在国家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法规文件中予以规定。
最后,对于添加剂的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环节,监管部门也有详细的规定,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第三章: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尽管食品添加剂在进入市场前会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监管,但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其中,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问题是其中之一。
许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认证标准还是落后于实际应用。
不少人在食品中发现过量的防腐剂和量过低的营养成分等问题,有些甚至对人体造成危害。
除了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问题外,还存在很多其他的食品安全隐患,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瘦肉精、非法添加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必须加大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第四章: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领域,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达到更好的食品安全水平,食品行业引入了食品添加剂。
本文将探讨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监管和控制措施。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种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良食品的色、香、味、形态、保鲜、增强食品营养或者方便食品加工等目的,以人工方式向食品中添加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包括防腐剂、增味剂、色素、甜味剂、稳定剂等。
食品添加剂使食品更具商业吸引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食品安全的隐患。
二、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合理的使用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以下是一些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1.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导致潜在的健康风险。
例如,某些人工合成的色素和防腐剂在超过正常摄入量时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2.滥用禁用食品添加剂:一些国家对食品添加剂有严格的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规定。
然而,仍会有一些不法商家滥用禁用的食品添加剂,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3.食品添加剂导致过敏反应:食品添加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发食物过敏反应,尤其是对于那些对特定食品敏感的人群。
三、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及控制措施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并有效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监管措施:1.食品安全法规:各国都有针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法规和标准。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守这些法规,确保其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食品添加剂的审批制度:许多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审批和监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只有通过审批并符合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
3.食品安全监测:监管机构会定期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检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含量以及是否超标。
对于发现问题的食品,严厉的处罚将会加以施行。
四、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选择与安全意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更加谨慎。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精品文档资料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1 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和范畴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特征食品添加剂不同于食品营养强化剂,一般不具有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
我国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做出明确的定义,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等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的或者天然物质[1];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虽然我国将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列入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行列[2],但除此之外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并不是具有营养价值的,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其营养价值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然而虽然世界各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都涵盖了食品添加剂的以下几个特征:(1)与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一些物质相区别,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意添加到食品中去的;(2)加入到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能满足一定的工艺要求,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特征,或者能够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等;(3)食品添加剂的本质是化学合成或者天然存在的物质;(4)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范畴是依据所在国的食品法律规范规定的。
1.2 食品添加剂的范畴食品添加剂的范畴是指食品添加剂的物质种类,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和范畴是不尽相同的。
美国则把食品添加剂分为直接食品添加剂、次直接食品添加剂(类似于我国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间接食品添加剂(类似我国向食品中有迁移的食品包装材料)。
欧盟的食品添加剂不包括加工助剂、香料物质和作为营养素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等。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则把对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添加到食品中的微生物和矿物质分别建立准则。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改善食品的外观、增加食品的口感等目的而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关注。
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功能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增稠剂、抗氧化剂等。
不同的食品添加剂有着不同的功能。
防腐剂可以阻止食品变质和滋生细菌,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色素可以使食品看起来更加美观,增加食欲;甜味剂可以使食品味道更加甜美,减少糖分的摄入量;增稠剂可以使食品更加细腻;抗氧化剂可延长食品的贮存时间,预防脂肪氧化等。
二、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正确而适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是有益的。
首先,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变质、滋生细菌,使食品在质量上得到保障。
其次,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外观、口感和口味,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满足感和享受感。
然而,如果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过量或者使用不当,就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一些食品添加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而长期食用过多的某些食品添加剂,如合成甜味剂,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潜在的影响。
三、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首先,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进行生产,不得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
其次,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用量,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食品。
此外,公众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食品外食的频率,选择新鲜、自然的食品,避免长期暴露在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中。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准入审查,建立严格的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防止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流入市场。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资料201204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生存的需求、感官与心理上的需求、健康上的需求安全、营养、适宜是食品的三个基本要素,安全位于首位,是食品必备的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的定义:对食品按其预期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食品质量:(食品中)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食品卫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一种食物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食品安全的科学内涵第一,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概念第二,食品安全是个社会概念第三,食品安全是个政治概念第四,食品安全是个法律概念第五,食品安全是个经济学概念三、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1、生物学危害1)细菌、2)真菌、3)病毒、4)寄生虫2、化学物质危害1)天然存在的、2)被毒性物质污染的(农残、药残)、3)被有意无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食品添加剂)3、物理危害1)杂质、2)其他4、其他1)新开发食品及新工艺产品、2)食品状态、3)假冒伪劣产品四、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
五、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六、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
最新食品添加剂标准目录(20120417汇总)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1.1食品添加剂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作用:1、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口感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过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温、加压等物理过程,在这些加工过程中,食品容易褪色、变色,有一些食品固有的香气也散失了。
此外,同一个加工过程难以解决产品的软、硬、脆、韧等口感的要求。
因此,适当地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等,可明显地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和口味的需要。
2、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防腐剂和抗氧保鲜剂在食品工业中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对保持食品的营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食品中适当地添加一些营养素,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
这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保持营养平衡,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各种生鲜食品和各种高蛋白质食品如不采取防腐保鲜措施,出厂后将很快腐败变质。
为了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保持应有的质量和品质,必须使用防腐剂、抗氧剂和保鲜剂。
4、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食品超市的货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
这些食品除主要原料是粮油、果蔬、肉、蛋、奶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原料,就是食品添加剂。
各种食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口味的不同,一般都要选用正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尽管添加量不大,但不同的添加剂能获得不同的花色品种。
5、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食品加工过程中许多需要润滑、消泡、助滤、稳定和凝固等,如果不用食品添加剂就无法加工。
6、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蔗糖,又要满足甜的需要。
因此,需要各种甜味剂。
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素,因而发展了添加有矿物质、维生素的配方奶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生存的需求、感官与心理上的需求、健康上的需求安全、营养、适宜是食品的三个基本要素,安全位于首位,是食品必备的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的定义:对食品按其预期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食品质量:(食品中)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食品卫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一种食物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食品安全的科学内涵第一,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概念第二,食品安全是个社会概念第三,食品安全是个政治概念第四,食品安全是个法律概念第五,食品安全是个经济学概念三、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1、生物学危害1)细菌、2)真菌、3)病毒、4)寄生虫2、化学物质危害1)天然存在的、2)被毒性物质污染的(农残、药残)、3)被有意无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食品添加剂)3、物理危害1)杂质、2)其他4、其他1)新开发食品及新工艺产品、2)食品状态、3)假冒伪劣产品四、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部的安全危害。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
五、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六、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
(二)造成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对行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
(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七、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五)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第二讲食品添加剂概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保证了食品的高质量;推动了食品工业的大发展;成为加工食品不可缺少的基料;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要求;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有利于食品加工;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和原料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定义: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
(1)使用条件①保持或提高添加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②作为某些特殊食品的必要配料;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④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储藏(2)基本原则①不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②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③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假为目的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⑤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⑥加工助剂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按来源分类:天然食品添加剂: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
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五、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日许量(ADI):每日允许摄入量的简称,据JECFA对ADI的定义:依据人体体重,终生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的估计值,单位为每天每千克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用mg/kg·BW表示,简写mg/kg。
LD:也即动物的半数致死量,是指能使一群试验动物中毒死亡50一半的投药剂量,以mg/kg表示。
MNL:也称最大耐受量、最大安全量或最大无效量,是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
他是食品添加剂长期(终生)摄入对本代健康无害,并对下代生长无影响的重要指标。
六、食品添加剂的管理FAO ——世界粮农组织WHO ——世界卫生组织JECFA——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CAC ——食品法典委员会CCFA ——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FD&C ——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Food,Drug and Cosmetic Act)FDA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USDA ——美国农业部——美国食用香料制造者协会FEMA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⑴四级标准:①国家标准(GB )②行业标准③地方标准④企业标准⑵标准等级①强制性标准②推荐性标准③指导性技术文件第三讲食品添加剂各论第一章着色剂(Colorant)食品着色剂,是指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
我国GB2760-2007允许使用的10种合成有机类色素分别是,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酸性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及其同名色淀)。
第二章护色剂(Colour Fixatives)一、定义:能与肉及制品中的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此前,又称为发色剂。
换句话说,护色剂是防止肉类物质发生褐变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二、种类食品护色剂可分为护色剂和护色助剂。
护色剂助剂是指可提高护色剂效果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一般为具有还原作用的有机酸,如抗血酸及D-异抗坏酸、烟酰胺等。
对于护色助剂,根据成本和需求确定投放量,一般不做限量规定。
常用的护色剂有:亚硝酸钠(K)、硝酸钠(K),以亚硝酸盐为主。
漂白剂(Bleaching Agents)第三章一、定义漂白剂是指能破坏或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色素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添加剂。
我国GB2760许可使用的亚硫酸盐类漂白剂有:硫磺、二氧化硫、亚硫酸氢、)包括焦亚硫酸钾和焦亚硫酸钠也称焦亚硫酸盐,(偏重亚硫酸盐亚硫酸钠、钠、.低亚硫酸钠等。
禁用的漂白剂:主要有,吊白块面粉处理剂第四章面粉处理剂,是指能促进面粉熟化(尽快地达到面筋强度要求)、增白和提高制品质量的添加剂,又称面粉品质改良剂。
一、漂白剂、增筋剂过氧化苯甲酰(BP)、偶氮甲酰胺(ADA)、过氧化钙。
早期使用的溴酸钾、碘酸钾已经禁止使用(2005年)。
二、降筋剂:L-半胱氨酸盐酸盐三、面粉填充剂:碳酸镁、碳酸钙、淀粉(不作规定)第五章抗氧化剂(Antioxidants)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谓之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的种类:我国15种: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植酸、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甘草抗氧化物、抗坏血酸钙、脑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己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迷香提取物。
第六章防腐剂(Food Preservatives)加入食品中能防止或延缓腐败性变质的食品添加剂叫防腐剂,其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增殖的作用。
常用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钙、对羟基苯甲酸酯系列其它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二氧化氯、双乙酸钠、脱氢乙酸禁用防腐剂、硼酸、甲醛、水杨酸、β-萘酚乳化剂第七章[定义]是指能改善乳化体系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也称为表面活性剂,目前国内外使用量最大的有: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酪蛋白酸钠和磷脂等。
增稠剂(Foodthickeners)第八章定义: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稠、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羧甲基纤维素钠、果胶常用增稠剂:琼脂、明胶、.第九章膨松剂和胶姆糖基础剂(Bulking Agents and Chewing Gum Base Components)第一节膨松剂膨松剂:也称膨胀剂或疏松剂,添加于生产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麦粉中,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起发,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也称膨胀剂或疏松剂膨松剂类别生物膨松剂:以各种形态存在的品质优良的酵母。
化学膨松剂:也称合成膨胀剂。
一般是碳酸盐、磷酸盐、铵盐和矾类及其复合物。
化学膨松剂分为碱性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2类碱性膨松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碳酸铵、碳酸钙、碳酸镁等。
碱性膨松剂因其作用单一(产气),且可产生一定的碱性物质:碳酸钠、氨气,影响制品残留于食品中时有特异臭等。
故目前使用复合膨松剂。
第二节胶姆糖基础剂(Chewing Gum Bases)一、定义、要求及用途胶姆糖基础剂,是赋予胶姆糖(泡泡糖、口香糖)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一类添加剂。
二、类别、数量天然树胶:糖胶树胶、小蜡烛树胶、达马树胶、马来乳胶等。
合成橡胶:丁苯(基)橡胶、松香脂,以及软化、填充剂、乳化剂等。
食用香料、香精第十章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香精,使食品增香的物质称之为食用香料,也有赋香剂或加香剂、增香剂、得味原料之称,是生产香精的主要原料。
除少数香料外,大多数的香料不能直接(少数直接)、单独作为香精使用。
香精:亦称调合香料(perfume compound),是由香料、溶剂或载体以及某些食品添加剂组成的具有一定香型和浓度的混合体。
如,玫瑰香精、茉莉香精等,在生产中直接使用。
第十一章甜味剂定义:赋予食品以甜味感的非糖类物质,称谓甜味剂。
常用的甜味剂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糖精钠、甜味素(阿巴斯甜)、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天然甜味剂:甜菊糖、甘草提取物)Acidity Regulators(酸度调节剂C12.酸度调节剂指可调节食品pH值,维持或调节食品酸味感的添加剂。
目前在食品中常用的酸度调节剂有以下几类:磷酸、枸橼酸、酒石酸、偏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抗坏血酸、乳酸、葡萄糖酸、乙酸及琥珀酸;NaOH、K2CO3、Na2CO3、NaHCO3;柠檬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一钠、乳酸钙等增味剂第十三章定义: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食品添加剂,旧称为鲜味剂。
增味剂类别:氨基酸类增味剂、核苷酸类增味剂、有机酸类、复合类谷氨酸钠、肌苷酸钠、鸟苷酸钠营养强化剂第十四章§1.概述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定义:一、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食品营养强化剂”。